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暨会议召集人在主持“《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申诉书》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词




日期:2014227日(星期四)

 时间:下午2时至4

 地点:加影董总A401会议室


 

首先,我谨代表董总感谢众多委员出席今天的会议,接受出任由董总成立的“《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申诉书》起草委员会”的委员职。如果日后有合适人选愿意提供协助,董总将增加委任更多人士成为委员,参与有关拟订申诉书的工作。

董总召开今天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讨论有关拟订提呈予联合国申诉书的工作大方向、架构和步骤,以及申诉书内容纲要,并听取与会者的看法和建议。我们将在日后召开会议以进行相关具体工作,希望各位委员积极参与工作和出席会议。

去年728日,董总主办“728华团大会”,坚决反对教育部《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实行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以及破坏国民团结的单元主义教育政策与措施。

728华团大会”获得来自全国各地1100个团体签名支持和2000人出席,并通过三项提案。第三项提案是呼吁全国人民、各民族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积极响应签名运动,以及将歧视母语教育的政策,投诉到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

目前,教育部继续漠视民意,没有修正有关的不利政策和措施,并曾多次宣布教育大蓝图势在必行。这对母语教育和各源流学校造成不利的冲击以及变质和消亡的危机。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通过各种管道和形式,维护和发展母语教育和多源流学校的体系,争取权益,以及化解教育大蓝图等各方面所带来的不利冲击和危机。

为了贯彻“728华团大会”和董总会议的决议,董总发动签名运动和拟订申诉书,把我国母语教育和各源流学校面对的打压和歧视问题,提呈予联合国的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

因此,董总经成立一个委员会,成员包括董总领导、律师、专家学者和资深华教工作者,来拟订这份申诉书。此外,我们也邀请各民族和各源流教育的团体代表,参与拟订和提呈申诉书。

董总去年7月发动至今的签名运动,已获得70万人和2700个团体的签名支持。今年,董总联合各民族团体,发动第二阶段签名运动,以达到至少100万人和3000个团体签名的目标。我们将提呈备忘录给首相、教育部长、朝野政党和国会议员,以及提呈申诉书给联合国。因此,我们呼吁各族人民积极支持签名运动,作为我们的强有力后盾,协助早日实现这个目标。

各界人士可从董总网页(www.dongzong.my)下载或致电董总办公处(03-87362337)索取签名表格,或在董总网页进行网络签名,或通过发送手机短讯签名,其方式是在短讯内输入:姓名 <空格>新身份证号码<空格>州属,然后发送至董总手机号码017-6682878

谢谢。

罗荣强:教育大蓝图 没重视平等原则



2014/2/28 中国报/国内版

(加影27日讯)董总《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申诉书》起草委员会委员罗荣强博士说,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对大马多元族群的国情现实、教育平等的基本原则以及国际法的语言权利主张,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他今日出席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总结时指出,教育大蓝图虽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但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角度审视,教育蓝图的谬误讹缺,可归纳为3大要点。

“其一,大蓝图虽然说明华淡小地位和特质不变,並给予资助,但却没有具体提出如何发展这些母语教育学校,包括如何保证各源流学校的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都能够平等。

没说明如何发展

儘管它提出不少以世界標准来衡量的改善措施,但在‘放眼世界’之余,却没有‘立足国情’,整份教育蓝图並非以多源流学校的发展为主轴,欠缺发挥多元文化优势的立足点。”

他说,其二,大蓝图一方面说明华淡小地位和特质不变,但另却又提出足以动摇华淡小地位和特质的计划,互相矛盾。

他举例,教育蓝图在毫无论据下,指学校种族单一化不利于国民团结,因此倡议教育部分3个阶段介入,第一阶段(20132015年)提高国民型小学的国语水平;第二阶段(20162020年)推行3项声称“促进各族学生互动”的计划,即扩展“学生团结交融计划”、推行强制性的社区服务活动、修订道德教育与伊斯兰教育课程。

“但到了最后的第三阶段(2021-2025年)却乍然变调,要使国民学校成为所有家长的首选,以便不同社会经济、宗教与种族背景的学生,可自然地在学校里进行互动。”

叶新田:针对学校被打压· 董总呈2造申诉书

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说,董总首次就国內母语教育和各源流学校面对的打压和歧视问题,提呈申诉书给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预料今年內完成这项浩大计划。

他说,董总已成立一个委员会,成员包括董总领导、律师、专家学者和资深华教工作者合共36人,负责擬订这份申诉书。

“此外,我们也邀请各民族和各源流教育的团体代表,参与擬订和提呈申诉书。”

董总法律顾问饶仁毅指出,一旦全面落实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华小和淡小將会变质。

“我们上了街头,见了国家领导人和朝野政治领袖,能做的都做了,而提呈申诉书给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是合情合理,也符合宪章。”

 
(中国报)


董总《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申诉书》起草委员会
召集人叶新田博士(董总主席)
委员邹寿汉(董总署理主席)
傅振荃(董总秘书长)
陈纹达(董总副秘书长)
苏祖池(董总副秘书长)
杨应俊(董总中央委员)
张志开(董总中央委员)
黄亚珠(董总中央委员)
饶仁毅(董总法律顾问)
田捷(董总法律顾问)
蔡文鐸(董总法律顾问)
陈运裕(董总法律顾问)
黄七律师
罗荣强法学博士
鄺其芳法学硕士
张鸿春法学硕士
丘才良教授
许壮礪教授
邓俊涛教授
王瑞国博士
黎海洲博士
丘琼润博士
王今仲博士
莫顺宗博士
文平强博士
杨天德博士
张光明博士
林忠强博士
叶观生博士
陈庆地博士
吴治平
刘庆祺
邓日才
麦翔
汤毅
沈天奇

抗议教育蓝图 董总將上告联国



2014/2/28  东方日报/国内版



叶新田(中)说,董总將在今年提呈申诉书予联合国人权
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左为王今仲,右为邹寿汉。
(加影27日讯)董总主席叶新田表示,董总將在今年內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申诉,以抗议大马政府打压多元流教育。

「这是在我国歷史上,董总首次就母语教育课题,申诉至联合国。」

他披露,董总已设立「《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申诉书》起草委员会」,协助擬定申诉书工作方向、架构及內容纲要。

该委员会由36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董总领导、律师、专家学者、华教工作者等。

他说,自去年董总举办「728华团大会」以来,共计举行5场运动,抗议《教育大蓝图》,但教育部却视若无睹,置之不理。

忽略多族国情

叶新田今日在董总出席「《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教科文组织申诉书》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如是指出。

在场的董总法律顾问饶仁毅也说,倘若教育部《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顺利落实,我国华小与泰米尔小学即会「变质」。

2025年距今只有10年,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我们曾上街、提呈备忘录、会晤重要朝野人物等,在国內能做的都做了。」

此外,委员会成员罗容强法学博士则认为,政府推行的《教育大蓝图》,忽略马来西亚多元族群的国情。

「各族群的母语学校早在国家独立前就已经存在,並在独立后一直合法延续至今。这是不变的事实,也是一项重要国情。」

次阶段签名运动

叶新田表示,董总將与各民族团体,联袂展开第二阶段签名运动,以达致至少100万人和3000个团体签名的目標。

他说,董总去年7年发动的签名运动,已获得70万人和2700个团体的签名支持。

他补充,欲参与签名运动者,可从董总网站(www.dongzong.my)下载或致电董总办公处(03-87362337)索取表格。

(东方日报)

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

“校本评估”实施问题



“校本评估”实施问题(上篇)


2014-02-26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林国安




经历多年的探索论证与决策过程,包括邀请国内外教学评价专家研拟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策略,遴选550所小学参与前测初探、寻求学校行政层和教师认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理念,再经两次圆桌会议深入研讨、达成共识,最后内阁会议审核批准,教育部终于2011年在小学一年级、2012年在初中一年级全面实施“校本评估”制度。

所谓“校本评估”,根据教育部考试局的定义,它是整体性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是为配合《国家教育哲学》而对学生的智力因素(智能智力)、非智力因素(情感和道德)、心理与生理素质和社会素质评价。

“校本评估”主要由学校有计划地依据教育部考试局制订的程序,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以及考察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历程。

综合发展个人潜能

教育部实施“校本评估”教学评价改革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国家教育哲学》的培养目标,即“致力于全面及综合地发展个人之潜能,在信奉及遵从上苍的基础上,塑造一个在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造就具有丰富学识、积极态度、崇高品德、责任感,并有能力达致个人幸福的马来西亚公民,为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和谐与繁荣贡献”。

(二)从“常模参照”转型“标准参照”,实行“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依据“表现性评价标准”汇报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水平,而不着眼学生之间学习表现的比较,真正实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的目标。

(三)通过档案资料、表现、发展和参与等多元化评价手段,突破传统纸笔测验的局限,测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质,获取学生学习与成长全面的信息。

(四)改良现行统一考试制度,减轻学生“应试”压力。具体包括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协调课程发展与考试改革的关系,处理好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考试的互动关系等。

减轻学生应试压力

(五)顺应世界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改革趋势,教学评价不仅在于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着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与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综观上述实施“校本评估”目的,既顺应世界教育改革趋势与教学评价改革模式,立足本国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与育人目标,更着眼学生发展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作用。

然而,近日报载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的谈话,“校本评估”实施遇到棘手问题亟待检讨,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校本评估”或迫于搁置。闻者不胜唏嘘!

笔者研读教育部考试局编印“校本评估”文献与指南手册,结合对学校实施“校本评估”情况的了解,分析“校本评估”实施存在主要问题:

体系庞大无法周全

1,体系庞大,操作难以面面俱到。

“校本评估”体系庞大,内容构成层次细致,先分为“学术”与“非学术”两大领域。“学术”领域包括“学校评估”和“中央统一评估”两大模块,评估内容涉及小学新标准课程KSSR所有学科和中学综合课程KBSM所有学科。

“学校评估”指向“评估学习”和“学习的评估”,贯穿于教与学全过程,要求教师依据考试局制订的学科“表现性评价标准”,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水平。

“中央统一评估”是对学生在“学校评估”的学术表现再确认,主要鉴定中三毕业生的学术水平,作为中四文、理分流的依据。

“中央统一评估”形式包括语文学科、数学、科学笔试;国文、英文口试(听力与会话测试);以及其它学科采用书面作业、实验、专案学习、表演呈现、示范、户外调研、案例研究等评价手段、工具。

 

“校本评估”实施问题(下篇)

2014-02-27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林国安

 


“非学术”领域包括“体能活动、运动、课外活动评估”和“心理素质评估”两大模块。

“体能活动、运动、课外活动评估”主要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以及参加各种运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成绩表现,评估内容包括“体能评估”(依据国民体能活力标准测评身体敏捷水平);“身体质量指数”(定期记录学生身高与体重,确保体质发展水平);运动评估;课外活动评估(学会、社团、制服队伍);社会实践活动参与。

“心理素质评估”在于测评学生的智能、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兴趣、性格倾向、态度与个性,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习质量,协助教师掌握学生全面信息,便于因材施教。初中阶段的“心理素质评估”内容包括“智能测验”(含一般智能和特殊智能测评)和“个性考察”(了解学生“个性特质”和“事业志趣”)。

影响教师正常教学

除了上述两大领域、四大模块的实施体系,为了确保“校本评估”依据指定的基准正确运作,教育部还设立了“校本评估质量保障系统”,由教育部、州教育局、地方教育局和学校层面组织工作委员会,通过引领、督导、协调、绩效监测四个环节,校内外全程监控保障“校本评估”实施质量。

“校本评估”这样庞大的实施体系,人力物力资源需求不待言,要求各部齐头并进,恐顾此失彼,难以达成预期目标与效果。

2, 教师分心评估,影响正常教学实施。“校本评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如此分化教师教学,教师分心评价工作,影响了正常课程实施与教学进度;教师花费过多时间于教学评估,未能完成预定课程教学内容。

管理系统引发困扰

3. 管理系统不完备,影响数据采集。鉴于“校本评估”是一项持续性实施、观察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模式,加以顺应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得力工具的理念,教育部考试局开发了“校本评估管理系统”,以便收录和生成各项报表。“校本评估”要求教师将学生的表现数据输入校本评估管理系统,而有关管理系统尚未完备,伺服器承受量有限,影响数据采集,也给教师工作带来诸多困扰。这是当前“校本评估”实施遭遇诟病的导火线。

4. 文书工作繁重,影响教师工作情绪与生活常规。“校本评估”实施,增加了教师“文书”工作量,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还要填写各项评估报告、收集学生学习证据、上网输入评价数据等,工作繁重,难免影响情绪与生活,怨声载道。

相较“校本评估”实施的目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实不能轻言搁置或放弃,而是要针对问题,研拟改善对策。

 

苏祖池:具谈判筹码 森董联会应自设会所



2014-02-26 南洋商报/地方新闻

 
森州董联会领导与淡边普罗士邦华团举行交流会。前排
左起丘思平、万汉清、尹国良、孙金和、苏祖池、李坚城、
张志开、谢佳永及李公群。

(淡边25日讯)森华报董联会主席苏祖池强调,森董联会须拥有自己的家才有代表性,与教育局官员交涉时,让对方意识到拥有强大的后盾。

他说,拥有雄厚的组织力量,才能有谈判的筹码。

该组织购买大厦,结合董事会、家教协会、校友会及华团力量,协助实现目标。

他在淡边海南会馆礼堂与淡边林茂县华教发展工委会及华团举行交流会,致词时这么指出。

他说,森董联会在芙蓉罗白路商业区洽购一座2层半店屋,价值235万令吉,已获得拿督李典和慷慨捐助100万令吉,森董联会必须筹120万令吉。

淡边林茂县华教发展工委会主席孙金和表示,董总是华教的保姆,历届董总领导都做出极大的贡献及牺牲,领导为了华教而身陷囹圄,我们一定要以实际行动作他们的后盾。

淡边林茂县华教发展工委会秘书李坚城呼吁资深老师,自动申请参加成为行政人员课程,避免当局因没有合格人选,而安排不谙华语的教师前来担任。

普罗士邦国民型华文中学董事长李启云要求董总,协助该校争取谙华文的老师担任第一副校长,其学校目前的3名副校长都没有华文资格,她希望陆续退休的副校长的空缺将由拥有华文资格的老师担任。

(南洋商报)

彭督学及中菁华小校长‧访金马梳华小暸解迁校



2014-02-26 星洲日报/地方版


 彭亨州督学与关丹中菁华小校长拜访金马梳华小,与金小董家教
成员及百乐县发展华小工委会成员相见欢。(图:星洲日报)

(彭亨直凉25日讯)金马梳华小迁校计划暂时“没有”进展,目前尚需等待文德里房屋计

彭亨州督学陈克光今日联合关丹中菁华小校长蔡遂伙,到百乐县访问金马梳华小董家教成员及百乐县发展华小工委会,探知该校迁校进展,並表达希望该校迁至关丹的意愿。

陈克光:盼保持迁移州內

与会包括金马梳华小董事长吴有平、副董事长韦枝成、百乐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卢永绥、署理主席胡玉华、秘书张泰、余福全、金马梳华小校长刘玉明等。

陈克光在交流会上指出,彭亨有七十五所华小,一些微型华小的学生逐年减少,迫使有关学校的董家教决意搬迁,去年加叻就有华小迁至蒲种,使得州內减少一所华小,希望金马梳华小可以保持在州內迁移。

“中菁华小与分校没有各別的行政人员(包括校长、副校长和书记),原校校长需要兼顾分校,如今分校学生人数已从100余名增加至300余名,基於分校靠近住宅区,相信学生人数还会逐渐增加。

建议迁至中菁华小分校

如果学生越来越多,校长兼顾两所学校就显得吃力,在此情况下,如果金马梳华小董家教有意愿搬出,建议考量让该校迁至中菁华小分校。”

他说,今日来访,察觉金马梳华小虽然校园小了一些,但软体设备不错,他也感激董家教的援助与支持,虽然该校没有华裔学生,也能够操作至今。

蔡遂伙指出,如果金马梳华小成功迁至文德里房屋发展计划地段是好事,但如果要让出希望可以迁至中菁华小分校。

“中菁华小分校母体分出,成长太快,学校发展会受到限制,除了行政工作加倍外,基於分校附属在中菁华小,政府发出的行政拨款要维持这两所学校,而两所都在成长的话,就会影响莘莘学子。

中菁华小董家教也曾经努力爭取新校,奈何在既有的国家政策下不知何时得以成功,拖下去对华教发展是弊多於利。”

卢永绥建议分校应独立

卢永绥指出,如果金马梳华小能够迁至关丹,让中菁华小分校成为独立学校,有校长书记,学校行政也会更完整,目前分校已经建成,只是欠缺行政独立的问题,相信关丹滚滚袞袞诸公也可以解决有关问题。

协助接洽文德里房屋发展商的胡玉华指出,基於发展商之前仅仅收纳五十英亩地而需要扩大,后来联络了附近九段地地主,六段地地主答应联营,另三段地地主要出售,他前天也联络发展商瞭解进展,得知最快要两个星期才能够给予答复。

胡玉华:盼能在县內迁移

他说,將学校迁出去很容易,但申请一所学校是很难的,就像养大的女儿要出嫁是容易之事,但生一个女宝宝却非易事,何况直凉人口以后也会增加,金马梳华小能在县內迁移是为所盼,但如果到时该发展商不能配合,肯定让该校迁出。

他提出,政府应该公平对待各族学校,国家需要人才,教育也应该开放,中菁华小当初分校可获得批准及通过拨款建成,偏偏过后的行政事务却处理不好,希望董家教和督学积极配合解决。

陈克光:曾申请增华小不果

陈克光回应,现有教育法令在国家独立前已经不允许增加华小,中菁华小董家教之前曾提出申请不果,中菁华小与分校学生逐年增加,同一行政很难兼顾,如果金马梳华小考虑迁至外州,他们是希望先解决州內学校问题,虽然蒲种迫切需要学校,但也可以从其他州属寻找迁校,如柔佛州。

吴有平指出,董事部之前曾跟百乐县发展华小工委会达成共识,金马梳华小迁校计划原本是过了新年决定迁校去向,他们也根据程序进行有关工作,目前仍在接洽发展商,现在究竟迁至何处仍是未知数,董事部也將与百乐县发展华小工委会商討,慎重考虑该校的去向。

韦枝成:民眾有不同声

韦枝成指出,民眾对金马梳华小迁校计划出现不同声音,董事部之前召开会议,一些理事也提出不同看法,包括如果在县內迁移是否有其必要及可能对华社造成负担,有些认为应该看全国性,何者更需要,这些意见都是董事部需要慎重考虑的。

(星洲日报/东海岸)

2014年2月26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368 辑



华教情的感动与涣散


2014-02-1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
 

独中董事长来电,说看了我的文章很是感动。愣了一下,啊!原来是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刚出版的第22期《怡和世纪》刊载了我的文章〈林连玉.黄润岳.沈慕羽:马来西亚华教精神三典范〉。

文章旨在说明大马华教精神典范的塑造,理应是多元面向的。无需纠葛或迷醉於悲壮的情结。像林连玉形象的塑造,这些年来隨著林连玉基金会走向“公民社会”人权运动的路径,已是逐渐把林连玉爭取“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斗爭形象,提昇至普世性的层次,跨越种族、超越华教。相较於林连玉的斗爭形象,接替林连玉教总主席之职的黄润岳,则是温和儒雅,平易近人的形象。虽说“伴我逍遥有白云”是黄润岳退隱后的侧写,惟南国华教多灾多难,“十年磨剑贏得两袖尽清风”则是黄校长在华教界服务的风骨。至於沈慕羽,其生命主调一直就是那样的刚健、自强不息,深具儒者朴质实践精神的风采。以上三种华教典范,都是华教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我的这篇文章,其实写得很普通、平凡,没有甚么创见。或许是在这华教意识涣散的当下,撰写此文,阅读此文,另有一番滋味吧!

农历新年期间,到“退休人士”家做客,谈华教。一位前辈指说,目前华教的问题,还在於缺乏具有魅力、缺乏草根动员能力的接班人。华教的外在束缚和压力,一直存在。再苦的日子,过去大家都曾同甘共苦。纵使在个別认知上存有差异和摩擦,但在民办教育与务实办学上,大抵尚能趋大同而存小异。

然而,近年来华教的內部分裂,各喊各的,力量涣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意识型態斗爭路线的问题?抑或是个人的面子和私慾的情意结?我不知道。但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执著於华教运动者,多已白髮苍苍。

其实,华教的“动”与“不动”,关键在於心態。当然,也不好把朴质的华教情怀当成理所当然。华教阵营上下之间若缺乏了基本的尊重,凡事以为撑起“华教大旗”却像跋扈老板对下属的使唤,在这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就真是难以再召唤牺牲奉献华教的热情了。而那些还在华教阵营里受薪的华教“工作”者,剩下的恐怕只是上班打卡,下班不接学校来电。

华教工作若只剩下技术官僚式的量化“运作”,却缺乏“动员”的热情与活力,这样的华教“运动”还有多少意义?

华教工作不能只是呼喊口號,却没有具体行动和理念实践。別的不说,就以近来南方大学学院筹募国际感恩大楼基金,要求全体师生售卖“金砖”为例。所谓的“包销”,其实不是要教职员自己无奈的“吞下”。“金砖”的筹款,其精神宗旨应是凭己个人微薄之力,渐而扩大动员社会力量,以凝聚和深化民办学校与社会之向心情感。也就是说,“金砖”是要拿去“卖”的,並向购买者解释民办学府办学的艰辛、阐扬支持民办学府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农历新年前夕,即使再忙,也“兜售”了“金砖”一本(每本10张,每张10令吉)。我的助理更是有心,把“金砖”贴放到面子书,讯息很快传播,一下子就卖了好几本,还主动帮忙校內的马来同事(教职员每人至少要负责两本“金砖”)。

初六开工大吉,问起此事。助理说,帮马来同事卖了一本,至於另一本“金砖”,该名马来同事感激之余竟说,就让她自己来负责,託公司上班的丈夫帮忙销售,也尽一份义务。听了这故事,感动,也很感慨。(星洲日报/边缘评论作者:安焕然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从老师打学生谈起

 

2014/2/2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 胡万铎
 

老师掌摑打伤学生事件时有所闻,但是却不曾听闻一位老师在两段极短时间內在同一学校对学生施以拳打脚踢的骇人新闻。

根据214日的报导,霹雳实兆远南华国中在本月12日(週三)下午520分,有一群学生在课室外戏水,不小心把水溅到该名刚巧经过的男老师身上,男老师不由分说立刻冲向前去朝一位中一女生脸部给予一顿连环五拳,导致该女生的嘴唇眼鼻受伤流血甚至连眼镜也打破,事后被送进医院检查治疗。

时隔20分钟,这位30多岁男老师进入执教的电脑班上课,又因为学生没有携带笔记本,再度情绪失控,施展「拳脚」攻击3名华裔男女学生。其中一名男生下顎被踢破,血流满身,另一名男生被踢中背部至瘀青;他连女生也不放过,一名女生被踢至腰部受伤。

「拳打脚踢」这一情景,有如武侠片。武打片中的拳脚大多数是虚招,但是这名老师的出手,却是实实在在拳拳到肉,脚脚见血的真实一幕,令当时教室內的学生无不被这突如其来的拳脚嚇得纷纷逃避,恐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標。

我们都了解,现在的学生难教,在国中发生学生打老师也时有所闻,也常见到一些「逃学威龙」在街上遛荡;或流连网咖。为了教好他们,许多老师都採取爱的教育,与学生对话,聆听他们內心的声音。

至于顽灵分子,经过多方劝解不听的学生,老师才会施以体罚,不过都会经过校长批准,在授权之下方可,老实说现代的老师不易为。

在实兆远南华国中的事件中,该名印裔老师看来確实有暴力倾向,是不是有精神压抑病则不敢说,或是有其他原因促使他失去理智,造成严重失控打伤学生。我觉得校方对老师打学生事件处理上犯了疏忽的错误。当第一次打伤女生时,校方就应立即处理调查事件始末,並了解老师打人的动机,而不是让他去上课,造成第二次打学生的事件发生,事態严重了才通知董事部及家协来处理。

我认为学校与教育局应重视此事件的发生,该老师已不適合再当老师,不管他的理由有多堂皇。即使他调职他校,以他的暴力倾向,可能会再度重演拳打脚踢的一幕,从而导致他人轻的受伤,重则死亡,因为他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校方当局也应注重善后的工作。对那些目睹过程的电脑课学生,尤其被打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那一幕或许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报章也报导,该名被打得鼻唇红肿的女生,被送到医疗时甚至看见一位男印裔护士走过来,心里都感到不妥而要逃走,生怕那男护士会像老师一样打她,心理创伤永远烙印在年轻女孩身上。这种阴影不知要多久才能消除殆尽。

老师被誉为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一份受人敬重的职业。为了维持老师的形象,我建议教育部在培训老师时,应注重心理建设,让学员了解为人师表真正育人的神圣任务的意义。

假如自己认为做不到,只是求职找一碗饭吃,最好是不要踏进教育这一门槛。

 

別让国中华文学会成弃婴

2014/2/20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沈俊荣
 

华社一直高喊支持华教,但所谓的“华教”往往只包括华小、独中,却忽略了国中华文学会的存在。

据统计,每年约有逾70%华小毕业生进入国中就读,但许多国中母语班却面对凑不足人数开班或师资不足问题,因此华文学会往往成为鼓励国中华裔生学习华文的重要“推手”。

笔者早年在国中求学时,曾担任华文学会財政,记得当时华文学会常年主办许多活动,包括辩论赛、常识比赛、挥春赛等,华裔生就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习华文的热诚。

但举办活动就需要经费,记得笔者刚接任財政一职时,华文学会的存款少得可怜,但又求助无门,找不到任何资助,因此笔者就想方设法找一些管道“赚钱”。

当时流行几份学生刊物,如《中学生月刊》、《学海》、《青苗》,笔者就以华文学会名义代理这些刊物,並利用休息时间到各班兜售,也安排一些理事及班级代表,分別在上、下午班协助推销。

虽然每售卖一份刊物只赚取几十仙,但积少成多还是一笔可观数目,笔者及几位理事就这样一点一滴帮华文学会赚钱,直到任期结束后,还留下一笔可观存款作为华文学会活动经费。

国中华文学会需要的资助其实不多,不像华小独中筹建新校舍,动輒需要百万或千万令吉经费,但华文学会往往得不到华社关注,形同弃婴“自生自灭”,或空有组织名义却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有心人士及华团组织应主动关心这些华社“弃婴”,以常年资助经费的方式“领养”各地国中华文学会,让华文学会有足够资金,举办各项活动,在国中扮演推动及传承文化的重任。

 

硬管理治校中的情感投资


2014/2/26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 张志忠
 

一所学校有这么五大类的人们:校长、老师、学生、非教职员及私聘员工。每一组人们都有其不同的责任与角色扮演。校长处在主导地位,为整个管理系统核心地位。要如何艺术性搞好眾人间融洽的人际关係,校长必须才智独到,自创秘方,创意统军领导。

然而,能营造一个充满友爱、和气及能互相尊敬的人际氛围,不但可消除人事间的不和,更能使全体职员如一家亲般愉快地工作。校园里的情感投资,开发潜能巨大,作为校长者切勿漠视。

良好而舒適的学校环境是首项必要考虑到的问题。一个温馨又充满书香意识的校园,加上齐全的硬体设备是逮住眾人之心的首要条件。教师办公厅、课室设备、会议厅、礼堂、图书馆、食堂小商店、洗手间、操场、清洁工人歇息所等外部条件和美化程度是否已具备完善?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行人道、长椅、假山人造湖、学习楼的粉刷顏色是不是拥有留住眾人脚步的足够能力,同时可唤起大家久留的兴趣?要知道,学校外景和风貌是奠定人家喜欢不喜欢跨进学校门槛其中的一个要素。试问有哪位学生和教职员喜爱在一所脏兮兮,设备落后,豪无生气,设施又潦倒的学习环境里学习和工作呢?这更与想达到一个「爱我校,爱同事,爱同学」的宣言和求知上的狂想差之千里矣。

哪怕在行人通道旁设一个漂亮的鱼缸,小亭或长椅边筑个小鱼池,树影水声,鱼儿在池中婀娜多姿漫游,不是可陶治人心吗?办公厅和洗手间拥有轻轻雅雅的音乐播放,按时更换办公桌椅排列,增加盆栽装横,走廊转角悬掛激励性美工画等等,这些小小的一个创意,確可唤起一连串意想不到员工的爱意,甚至要塑造一个鼓舞性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自不在话下。

深入教职员非正式群体中去,共同分享他们的话题,体会他们的心得是校长必上的一门功课。偶尔与属下相约去垂钓,旅行,打球和进餐来促进工作以外的情谊交流,实属美事一桩。微笑待人,经常落力为员工爭取福利,为教职员利益而奋斗,可让属下感受到被尊重与重视。学校领导还应该去学会如何瞭解属下的情绪,怎样为他们保守秘密。教职员之间一旦在工作上发生摩擦,也应扮演调解人,化解纷爭,调节矛盾。

校长也可按时致电问候或亲自串门拜访职员,认识职员家属亲戚,关心他们的生活。假如教职员孩子或亲属病故或遭遇丧事,应及时登门慰问弔唁;家庭分裂或陷入財务困境,就要献出诚意去瞭解情况,適度批评和耐心劝导。教师遭遇意外或灾害,要立即发动募捐和探视。老师突因事故须请假可按规通融允许,无需嘮嘮叨叨,斤斤计较。

同样的,校中若有喜事,如教员生日,初婚,生子或迁升也相应要道喜,並给予祝贺。校务表现佳,业绩受肯定,为校爭光者也要应时庆祝作奖励。校长应私下备置一份各职员的身歷览表,其间包含配偶姓名、住址、爱好、生日、家庭、擅长之处、作业表现记录等有用资料。这种手头上资料的准备可让一名校长能更快速的瞭解各教员的品德操行,掌握教员的擅长之处,有效开发;而一些个人不喜欢的事物则可尽量迴避,以减少不必的矛盾。

若教职员犯错或有过失时,当校长的便要安排会面及善意指导。记仇是一种最要不得的恶性操行,它不但暴露出一种非君子德性,小心眼,没风度,更是毫无专业风范可言。

心细的校长会自备一册友人联络记录本。记录本是专供记载与谁,在何时,地点,述何事的一种记录。保存记录本的好处是可以一览与各职员接触交往的频次,为友好关係保温。此法管用于交际,有助保持更完好更永久的友谊圈,排忧解难,互相联繫彼此关照。

校长治校,除了实施硬手法管理外,情感方面的投资绝不可忽略。校长要坚持按原则办事,又要灵活处理各种感情矛盾和情感的滋养。严格的管理,一定幅度上须动之以情,才可在校內人事圈中练就一个富活性,富友好性,激励性的人事磁场。

情感投资得当是一股无形的凝集力量,它汇集人心,带动群体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暖化校务范畴里的情谊。

 

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

解决华小生升学问题 北赖民眾要华文中学



2014/2/25 中国报/地方版
报导:陈锋全
 

 檳政府鉴定地皮北赖建华校


(北海24日讯)到底,北赖应该兴建华小或华文中学?

北赖区华社及民眾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普通倾向兴建华文中学,理由只有一个:当地没有一所华文中学。

受访者透露,北赖区民眾殷盼当地兴建华校,至少有十多年,隨著州政府捎来好消息指已鉴定一块地皮充建华校用途,当地华社无不雀跃万分。

据探悉,鉴定中的地皮,位于才能园多元化礼堂旁一块佔地约11亩的地段,为学校保留地。

北赖区只有一所华小,即中华三校,没有华文中学;一旦该区敲定兴建华文中学,將可解决当地华社在孩子升学后面对学校地点及交通不便问题。

过去,当地成绩优秀的小学生要升学,只能被派到大山脚日新国中或北海钟灵,否则只能留在附近国中就读。

日前,檳州第二副首长拉马沙米指出,州政府已鉴定一块私人地,作为在北赖区兴建华校用途,希望大家给予州政府一些时间,与北赖发展商洽谈有关地段事宜。

华小生减少

北赖区民眾黄慧来受访时认为,兴建华文中学比较適合,毕竟当地已有一所华小,而且毗邻北赖区的诗布朗再也也有华小,兴建中学將可消化优秀生前往大山脚日新升学的人数,地点上也比较方便。

中华三校家协主席廖仲铭也赞同兴建华文中学,將可吸纳附近一带如三校、醒侨华小及中华二校的学生。

他不同意兴建小学,並以三校为例,三校过去辉煌时期曾创下拥有1600名学生的纪录,如今跌剩900人,学生减少是因为当地已没增设新住宅区,都是旧式住宅。

他指出,中华三校是政府学校,虽然校地狭窄,空间有限,但发展已达饱和,不能再扩建,目前三校有4栋建筑物包括教务处、电脑室及两栋校舍。

陈华盛:冀承诺勿沦为空谈

北赖选区居民陈华盛指出,他支持北赖区兴建华文中学,希望州政府先解决校地问题,再与地方领袖配合,向中央政府爭取建校准证。

他说,在北赖区兴建华校是民联执政初期,向北赖区选民许下的承诺,希望不会沦为空谈;一旦兴建华文中学计划成行,也可解决学生到大山脚日新或北海钟灵升学的交通问题。

威省市议员沙迪斯受询时,拒绝针对鉴定中的建校地点透露风声,仅表明州政府已于2012年与利益相关单位,包括北赖区华社商谈,目前仍在洽商阶段。

陈帝銓:华小还是不够

才能园商家陈帝銓受询时认为,兴建华小比较適合,因为才能园近95%居民都是华裔,加上中华三校原有校舍太小,不能扩建,因此兴建新华小比较合时宜。

他说,三校学生成绩优秀的,將被派到大山脚日新或北海钟灵就读,不过隨著政府批准威南日新建校,相信可消耗威南区7所华小优秀生前往大山脚日新升学的空档。

新闻背景· 民眾决定土地用途

檳州第二副首长拉马沙米日前透露,州政府已鉴定一块私人地,作为在北赖区兴建华校用途,他已针对增建华校事宜,与首长、檳州行政议员林峰成及北赖发展商商討。

至于鉴定中的地皮是兴建华小或国民型中学,他交由北赖区民眾决定。

针对建校准证,他透露是教育部权限,州政府会解决校地问题后,再另行跟进。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