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星期六

新马汶小学华文创作精英赛 美里区赛244学生报名

2024/05/17   砂拉越《联合日报》砂州新闻

美里福州公会青年团团长罗立原(右3)移交邀请函予中山学校校长朱昌禄。左2为妇女组主任黄优芳以及左1为妇女组财政王是来。

罗立原移交邀请函予都九华小校长刘淑慧(中)。左2为青年团总务许信聪。

罗立原(右2)移交邀请函予峇甘中华公学.

罗立原(右2)移交邀请函予美里中华公学。

罗立原(右3)移交邀请函予北校。

(本报美里17日讯)第15届新马汶小学现场华文创作精英赛(美里区选拔赛),获得美里9间华小派出244名学生报名参加,反应热烈。

赛事是由马来西亚福州社团联合总会主办,大马榕联青及妇女组承办,美里福州公会妇女组及青年团协办第15届新马汶小学现场华文创作精英赛将于518日在马来西亚全国各地同时举行,美里选拔赛在培民中学举行。

此项华文创作精英赛宗旨在于推广与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小学生华文的写作能力,并且鼓励非华族学生学习华文及促进学生对他族的了解。

这项比赛公开给在籍小学高年级组学生参与。比赛分为6组,即甲组(在籍小学六年级学生)、乙组(在籍小学五年级学生)、丙组(在籍小学四年级学生);而非华族组的有丁组(在籍小学六年级学生)、戊组(在籍小学五年级学生)以及己组(在籍小学四年级学生)。

所有参赛者必须穿校服于比赛当天上午8时到赛场报到,否则将当自动弃权论。

参赛作品将由主办当局邀请文教界人士评选之。评审团的决定为最终决定,与参赛者不得有异议。凡抄袭他人作品者,其参赛作品一概不受理。参赛作品概不发还。主办当局对所有作品,均保有版权,可随时应用作品作任何用途,参赛者不得异议。

主办单位也为每组参赛者提供奖励予前三名及优异奖数份。

美里区的奖励:

第一名:奖金150令吉+奖状

第二名:奖金120令吉+奖状

第三名:奖金100令吉+奖状

优异奖数名:各50令吉+奖状

全国赛的奖励:

第一名:奖金300令吉+奖杯一座+奖状

第二名:奖金200令吉+奖杯一座+奖状

第三名:奖金100令吉+奖杯一座+奖状

优异奖15名:各奖金50令吉+奖状

主办单位供应稿纸,学生自备原子笔或铅笔。参赛者不得携带字典和手机进入赛场。

各组出题方式如下:

公开组(甲、乙、丙组):四道命题作文,任选其一。

非华族组(丁、戊、己组):三道命题作文及一篇看图作文,任选其一。

所有参赛者必须遵守上述细则,违者将视为自动弃权论。本简章细则如有未尽善之处,主办当局有权随时增删之。

(联合日报)

建国校友会董事校长交流 探讨各方合作模式

2024/05/17   星洲日报/沙巴

邓进源(前排右四)移交支票给吴德成(前排左三)。

(亚庇17日讯)亚庇建国中学校友会理事会近日拜会亚庇建国中学校长及董事会成员,同时进行建国中学60周年校庆晚宴筹款支票移交仪式。

副主席丁国浩代表向建国校长及董事会成员介绍校友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即将实行的常年活动计划。丁国浩表示,建国校友会在未来的几年里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他坚信只要理事们对校友会的发展目标保持积极态度,任何挑战都能克服。

此外,校友会成员也和建国校长及董事成员交流,探讨共同发展建国中学的合作模式。最后,在建国中学董事会代表蔡宪福、拿督吴尉颐和谭国明陪同见证下,由校友会主席邓进源移交支票给建国中学第一副董事许子毅以及校长吴德成,该笔24000令吉款项是通过协助售卖建国中学60周年校庆晚宴餐券筹集,作为8层综合大楼的建设基金。

(星洲日报)

参加华语演讲赛字正腔圆 5岁印度女孩 展语言天赋

2024/05/16   星洲日报/暖势力

5岁的印度裔学生琪娜在基督教青年会华语演讲比赛中进入决赛,虽然未能获奖,但她对华语的热爱,以及在演讲中的出色华语表达能力,令人激赏。(图:联合早报)

(新加坡15日讯)她只有5岁,是印度裔,可是在华语演讲比赛中发音准确,语调流畅,展现极高的语言天赋。

这名印度裔女生琪娜在第17届新加坡基督教青年会(YMCA)华语演讲比赛中进入决赛,尽管最后未能获奖,但她对华语的热爱和优异的演讲能力,令人激赏。

这个华语演讲比赛的颁奖礼于星期二(514日)在兀兰区域图书馆举行。新加坡教育部政务部长颜晓芳受邀颁奖给各组前三名。

比赛分为4个组别,即学前组、小学低年段组、小学高年段组和中学低年段组,参赛者多达376人,是历来最多,其中有9人是非华裔学生。

虽未得奖 但满意表现

琪娜是非华裔参赛者之一,这名远东幼稚园的学生在18个月大时就开始学习华文。她受访时说,虽然未能获奖,但她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她说,明年还会参加比赛。

小学组高年段的冠军是圣尼各拉女校的王释乐(9岁)。这是她第二次参加这个比赛,去年获得亚军,今年夺冠。她受访时说:“我喜欢站在台上和大家分享有趣的故事。演讲最难的部分是在讲笑话时要忍住不笑。”

圣若瑟书院的彭屹立(14岁)也是第二次参赛。去年他得了亚军,今年荣获中学组冠军。他说:“小学三年级时,我参加过英文演讲比赛,获得亚军,从那时候起,我就喜欢上了演讲。去年,我发现举办方也办华语演讲比赛,就决定参加。我花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准备,每天练习两个小时。”

YMCA华语演讲比赛筹委会主席陈继贤(59岁)受访时说,今年的参赛作品都非常贴近生活,展示了参赛者对日常生活有深刻的观察,也能生动表达。另一点是,好些参赛者是多次参加比赛,既参加英文演讲也参加华语演讲,这个现象令人鼓舞。几年前,比赛增设学前组,这对于学习华语的学生有着极大的鼓励和帮助。

(星洲日报)

谢美玲:计算方式不实际 华文教师过剩是假象

2024/05/16   中国报/大城事

奖励金受惠者与该会理事分享喜悦。第2排左3起为林淑慧、谢美玲及彭钰雁。

(巴生15日讯)雪隆日间师训同学会主席谢美玲校长指出,教育部在计算华小老师需求时,所应用的方式不实际,造成华小华文教师过剩假象。

她说,教育部在计算华小老师的需求时,将各科老师分开计算, 把华文老师定为只是教华文科的老师,至于其他如科学、数学、历史、音乐、美术等科目的老师,则归为有关科目的老师。

“教育部忽略了培训主修华文科的华小老师,被派到华小执教时除了教导华文科,同时也必须负责教导数学、科学、美 术和音乐等其他以华文作为教学媒介的科目。”

她指出,因此,教育部以上述方式来计算,并指华文老师过剩的现象,根本无法如实反映华小实际的师资需求情况。教育部师资计算系统出现华小华文老师过剩的假象存在已久,并对华小的师资安排和培训等相关事宜,造成负面影响。

她日前在第34届雪隆日间师训同学会会员大会上说,我国华小这些年无法摆脱华文科教师不足的问题。华文学校每年大约500位老师退休或离职,而出现许多空缺,这还不包括因学校增加、班级增加和学生增加而导致老师也必须增加的情况。

她强调,教育是强国之路,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影响社会的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和重要支撑。因此,促请教育部与国内华教组织开诚协商,一起针对这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长远地解决问题才是上策。

大会上也颁发奖励金给学业优秀的会员子女,以资鼓励。出席者还包括该会副主席林淑慧校长、总务蔡濢芬校长、副总务郑长杰校长、财政彭钰雁副校长等。

(中国报)

印尼日惹特区第十五届华语节

2024/05/1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202455日,一年一度的华语节儿歌朗诵和讲故事比赛已经圆满结束。华语节由印尼汉语教学协会日惹特区分会组织,是日惹汉语教协含有标志性的汉语言与文化的交流活动,并已发展成为瞩目的汉语赛事之一。

选手们来自日惹的学校和补习班,分为小学1-3年级、4-6年级及初中组。小学部的比赛是儿歌朗诵,而初中部的比赛分别是才艺表演和讲故事两个环节。今年第15届华语节紧紧围绕着“带我去见古代人物”的主题,主要是要带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名人和神话传说人物,如:孙悟空、哪吒、木兰、后羿、嫦娥、猪八戒、白素贞和屈原等。

本次比赛的工作人员也就是日惹特区的汉语老师们,他们真心地表示,华语节不仅仅是一项比赛,更是一个读懂中国文化的好机会。通过今年的主题,希望学生能够好好认识故事中所描述的人物,这样他们能够了解到古代人物对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

本次华语节的主席郭金美老师表示:“华语节虽然每年都有,但带来的样式多姿多彩,主要就是要展现出中文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语言。”

今年参赛选手人数再创新高,达到58位参赛者,充分表明大家对中文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更加浓厚。希望同学们能够学好中文,除了结好日惹教协与学校的友好关系也争做中印友好的使者,为促进各个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贡献力量,印尼汉语教学协会日惹特区分会将在每一年不断地提高更好的工作和服务。

感谢所有选手展现的良好精神风貌,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更重要是体现了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更是表现了他们在台下的努力和功夫。华语节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更赛出了58位同学的魅力和风采。

最后,感谢所有老师、工作人员、家长,以及赞助商对华语节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值得的。

   印尼汉语教学协会日惹特区分会 供稿

2024年5月17日星期五

霹6所华小董家协 一致反对学校合并

2024/05/16   东方日报/霹雳

整理:雷茗敦

郑东旺(坐者左4)主持拉律马登与司南马发展华小工委会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并指6所华小的董家协,一致反对华小合并。

郑东旺指没有学生来源的华小,应该迁校而非合并。

(太平15日讯)最近接获教育部问卷调查是否同意合并的拉律马登与司南马华小的董家协,一致反对学校合并。

这些华小董家协成员是在教育部的问卷调查中,100%反对学校合并,坚持让学生在原校上课。

收到问卷的6所华小之中,其中5所是微型华小,只有新板新民华小非微小。

当中,新路口育群华小被献意与新板新民华小合并、大直弄益华小学与双溪直隆启华小学合并、峇都古劳日莱培华小学与光明华小合并。

拉律马登与司南马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郑东旺向媒体指出,该会昨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微型华小合并事宜,并获悉涉及的6所华小董家协已召开会议,一致反对华小合并。

他说,益华、培华及育群微小的董家协反对与启华、光明及新民华小合并,同样地,后3所华小也反对接收3所华小的学生。

6所华小的董家协成员一致认为,校方必须积极招收新生,提升学校,若确实没有生源,教育部应该协助迁校,华社的立场是华小一所也不能少。”

他强调,其实,微型华小有其优势,可以提供优质教育,协助后进生提升学术水平,此外,微小也可以开办学前教育,让附近的孩子接受启蒙教育。

“如果微型华小最终仍没有生源,应该搬迁到有华小需求的地区,而不是合并,否则,华小的数量将会逐渐减少。”

他呼吁教育部以科学化的方法,探索微型学校在未来数年能否继续生存,并制定对策,延续这些华小的慧命,继续负起教育树人的使命。

他举例,大直弄育益小学目前只有6名学生,明年2月将因学生毕业及转校而面对没有学生的窘境,所以,应该探讨对策。

“目前,阿逸德润毅成华小只有5名学生,该校和益华小学已决定迁校,但华小迁校却非易事。”

鉴于此,郑东旺要求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探讨将微型华小迁校至有需要华小的政府学校保留地,解决微型华小的问题。

他补充,微型华小合并计划是依据早前的教育蓝图而展开,因此,在教育部未来制定教育大蓝图事件上,华教工作者务必积极关注,以纠正不利华教发展政策。

他表示,随著华文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东马政府以更加开明的态度对待华教、教育部长法迪娜肯定多元流教育,以及法庭对多源流学校的有利判决等,表明华社数十年来,捍卫华教是正确之举。

他也冀望华社和华教工作者,能与团结政府“里应外合”携手合作,确保我国华教能获得良好发展。

(东方日报)

【华教视窗】 ~ 1523

母校端华 梦想启航

2024/05/15   柬埔寨《柬中时报》

~作者:陈世龙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已离开母校近二十载。

端华——我学习中文的唯一母校。我在她的温暖的怀抱里度过了十个春秋的读书生活和五年的教书生涯。她见证了我从懵懂的孩童到知书达理的青年,再到执起教鞭,站上讲台的“新手老师”的青葱岁月。

我出生于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80年代时,柬埔寨华校还没复课,所以即使到了学龄,也只能在柬校上课,学习柬文。如果想学习中文只能到熟人家里“偷偷摸摸”地学。

没有课桌,没有黑板,两三个小孩坐在地上上课,从“人,手,口,刀,尺……”开始认字,然后摊开簿子,趴在地上一笔一画地写……我的学习中文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

幸运的是,在90年代初,柬华理事总会成立后,柬埔寨华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学习中文不再是“见不得光”之事。在各校复课委员会的努力及各界热心人士的赞助下,金边的诸多华校陆续复课。其中,享有百年美誉的端华学校是第一批复课的华校。

然而,当时的柬埔寨仍处于百废待兴、国家局势尚未稳定的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刚刚起步,各方面的物资都比较缺乏。对于刚刚复苏的华校来说,面对师资不足,物资不够,设备不完善等情况,也只能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教授中文的工作做好。

坐在设备相对简陋的教室里,我和其他五十多个同学,开始接受比较规范的中文教学,往后十余载的校园生活就此展开。

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在潮州会馆的努力和社会诸贤达的赞助下,端华分校建成,正校所有在读五年级以上的学生搬到分校上课。后来,学校的配套不断完善,有了大礼堂、舞台、篮球场、图书馆和电脑室等。学习环境越来越好,我的高小、初中和专修的学习生活都在分校度过。

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启了“陌生”的生活。之所以说“陌生”,是因为我在学校的角色变了——从学生变成了老师。虽然依旧是身处最熟悉不过的校园环境,但是我每天要面对的不再是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而是一群性格迥异的学生。

幸运的是,没有教书经验的我得到了领导和同年级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和热心帮助,再加上自己慢慢琢磨之前师长们的授课方式,很快便把角色转换过来了。

如果有人问我,到目前为止最难忘的时光是什么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在端华学校读书和工作的时候。因为那里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我把整个青春的种种记忆烙印在了她的怀里——有我对师长的感恩之情,对同学的浓浓情谊,以及对学生的殷切期望。

依依惜别母校后,虽然没有像往昔一样每天与母校亲近,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和亲切感从未退减。十六年前,刚刚离开母校不久,我有感而发,练习写了一首《爱我端华》的歌,词曲是改编自一首叫《大中国》的歌曲,聊表对母校的思念之情,现附上拙作,与端友们共勉:

《爱我端华》

我们拥有一个家,名字叫端华,办学历史百余年,桃李满天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识的殿堂呀,济济栋梁报效国家,名闻东南亚。

我们拥有一个家,名字叫端华,莘莘学子怀壮志,采撷知识花。团结、文明、勤勉、严谨,校训记心坎呀,我们茁壮成长,迎着晨光前程佳。

师长恩情似海呀,我们难以报答,同窗情如手足,共度晨曦和晚霞。

我们的大端华呀,温馨的一个家、难忘的一个家,我们永远都爱她。

端华,祝福你,祝你明天更亮丽;端华,我爱你,爱你永远在心底。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社会的不断进步,端华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继开设双语教学之后,近几年还扩建了分校教学楼和兴建端华大学,教学设备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百年端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潮州会馆历任领导、理事,现任领导、理事的辛勤付出,国内外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慷慨解囊,以及老师们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共同努力把端华打造成了享誉东南亚的中文学府,惠及千千万万柬埔寨华裔和其他学习中文的学子,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欣闻潮州会馆将于518日隆重举办“潮州会馆新址和端华大学落成”庆典,这是每位端华校友的骄傲和自豪。端华大学是柬埔寨华教的里程碑,她象征着柬埔寨华教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端华大学一定能起到表率作用,与柬埔寨其他华校齐心协力,共同发扬中华文化,也为柬埔寨社会输送更多的双语人才。

在此,由衷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心中有华教,凡事可商量

2024/05/1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郭清江

在历史长河中,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从五福书院开始,经历了一段令人动容的“为生存而战”的时期,到现在,虽然仍然存在着一些危机,但华文教育基本上已取得稳健发展。这一切,都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华教工作者,以血泪携手抗争,将一块块红砖砌磋起来才有今日的华教大屋。这幢大屋的存在需要后人们以古为镜,放下执念与自我,不断义无反顾地守护与传承下去。

今天,所有华教工作者也应该以更具前瞻性与开放的心态,放下悲情与偏见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多元化、有所作为,以及符合马来西亚当今国情与需要的华文教育体系,让它能够在马来西亚立足,同时面向全球。只有这样,走出这幢大屋的每一位不同种族的学子才能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以华文、国文和英文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再容许种族极端份子继续轻视华校学生不懂国语,或者责难华教缺乏爱国精神的错误观念再度滋生。希盟行动党新古毛区新任州议员彭小桃在竞选期间,亮出她在SPM考试中国语A等及全科A的优异成绩单,狠狠地掴了企图挑起华小生国语水平不好议题的国盟竞选团队一巴掌。

如今,超过20%的非华裔学生已经就读于华文小学,这显示了我们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我们要让多元、卓越、务实与包容成为华教在马来西亚这片福地屹立不倒的基石。因此,重新检讨华小与华文独中的课程纲要也是正合时宜。

董教总和独大三机构或董教总教育中心或许可考虑再次邀请李典和先生,携同那一位不愿被公开身份的企业家,重新回到会议室担任协调人,大家以华教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找出一个能让华教大和解与团圆的最佳方案。毕竟寻找新的调解人将会费时费力,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不过,如果结怨的两方人马认为不再需要任何调解人,而是大家能够和和气气坐下来商谈,那是最好不过,也是华社乐见之事。

华教从华小、独中和大专院校,都是热爱华教的人士多年来资助撑起的。捐款者当然希望华教所获得每一分钱,能够获得充分应用,以及资源得到共享。同时,华社也希望新纪元大学学院能够在不受任何纷争干扰的环境下大步往前走。

如果大家都能将守护华教,视为处理华教事务的核心价值,将会是华社与华教之幸;再者,如果我们能够为了华教的大团圆,而放下个人或团体的面子、情绪、矛盾与恩怨,那么,董教总和李典和之间的纷争,以及董教总和董教总教育中心之间的司法诉讼,也就不会发生。

华文媒体作为华社的四大支柱之一,我们对董教总与李典和之间爆发的口水战感到焦虑,但是,我们仍以不让华教受到伤害,作为处理双方文告与声明的新闻原则与底线。

在这场争议正逐渐升级至互相人身攻击的伤害时,董教总教育中心董事部代主席林裕适时地发了一则文告,表明该中心愿意让步与董教总达致和解;董教总也即时回应表示欢迎,这一举动顿时让不利华教大和解的争议热度冷却了下来。可喜的是,李典和也不再作出回应,让事件不再纠缠下去。

2024511日凌晨1220分,我在WhatsApp手机平台内的工作群组向同事们发出以下指示:

“各位同事:

董教总和李典和的事件发展至今,各有关当事人与机构都已畅所欲言;所有该说的话,或者该反击与批评的声明与评论,在过去几天已获得各报显著刊登。

不过,这场争议并不是华社所乐见的事,我们希望看到华教更茁壮成长,新纪元大学学院的学生们能在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学习。

作为媒体的我们,是时候协助各方制造一个让大家冷静与和谐的局面,以便涉及这场争论的人与机构,能有重新回到会议室为华教整体利益协商的空间。

因此,从今天开始,除了劝说大家和解的声明与文告,其他互相攻击的声明与评论一律不予刊登。

让我们一起守护华文教育,以便华社的四大支柱能继续有效地捍卫族群权益。

谢谢大家的合作!”

董教总与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之间的矛盾始于2014年至2015年的董总风波期间。叶新田和邹寿汉在董总改选败选后修改了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的章程,将3个创办机构的董事从原本的5个减至各只剩下2人,远比由个人会员选出的董事来得少。这场华教大分裂的危机经历多年的同道相煎,直到2023年,在有心人的穿针引线下,才请到向来对华教出钱出力的李典和与一位名字不愿被公开的企业家出面调解。

根据了解,李典和作出收回捐款以及不再担任调解人的决定,导火线之一是双方无法就是否该兴建华教综合大厦的课题达致共识。李典和过后的火爆言论的确应该自我检讨;但是,李典和作为一位拥有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商,他对华教综合大厦兴建地点提出的观点和建议,也值得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的重视与聆听。

与此同时,三机构执意要兴建华教综合大厦当然有本身的考量。李典和也不妨体谅和理解对方的难处,并再看看是否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或提出更可行的建议。

我们希望董总、教总、独大以及董教总教育中心能尽快大团圆与和解,以照顾无辜受波及的新纪元大学学院,让这所华社资助的大专学府能更无后顾之忧的茁壮成长。

因此,董教总和独大三机构或董教总教育中心或许可考虑再次邀请李典和先生,携同那一位不愿被公开身份的企业家,重新回到会议室担任协调人,大家以华教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找出一个能让华教大和解与团圆的最佳方案。毕竟寻找新的调解人将会费时费力,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不过,如果结怨的两方人马认为不再需要任何调解人,而是大家能够和和气气坐下来商谈,那是最好不过,也是华社乐见之事。

 

原来大马华教没被打压?

2024/05/1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黄金祥

戴子豪鸿文《被打压的马来西亚华教》,对大马华教多年来“被打压”的事实,提出不同看法。

戴律师多次在其专栏与脸书夸夸其谈,试图以今日行动党在华社议题的沉默无为,为马华过去数十年的无能开脱罪责;仿佛火箭的堕落,可以“证明”马华背弃华社的行径是情有可原的——换言之,因为“新汉奸”的诞生,“旧汉奸”即可洗白?

戴律师爱马华心切,但再多的巧言诡辩,也比不上公道自在人心。年轻一代或许容易被误导,但只要稍微了解大马华教自独立以来,所经历的狂风暴雨,维护母语教育人士如何被当局以威权镇压,而被迫变成“华教斗士”——被褫夺公民权的、被打入牢房的、被内安法令无需审讯即长期关押扣留营的……

即使时至今日,仍有极端种族政客与组织,一再拿华教开刀,指责多源流教育破坏国民团结,呼吁关闭华小等等;同时,华校拨款与师资不足,华文师训每年受刁难,城市华裔人口增加,华小增建或迁校却困难重重……华教有无受“打压”,坊间早有定论,不是用几篇“洗白文”就能扭转的。

还有,当年掌权者强行派遣不谙华文者进入华小掌校,以图改变华小性质;本世纪初《救救白小》运动,从拯救一所破落华小,演变成全国群情愤涌的维护华校运动,“一间不能少”的华社集体悲情,是怎么累积爆发的,戴律师或许可以假装不知道,却无法改变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

如果把历届政府对华教的态度,视为“多数人不同意(支持华教)”,是否意味着只要当权者不支持的,即使对少数人不公,也可以理所当然?若是如此,全世界所有的公民运动、少数族群对不公义的抗争等等,俱可休矣!

作为少数群体,华社多年来所争取的,不过是“平等对待”四字而已。大马公民在宪法上并无等级之分,但所受实际待遇,别说是土著与非土著,即使是真正的原住民土著也有落差。

戴律师以他国华裔的遭遇,来暗示大马华裔的“幸福”,这种“比烂”手法,就像面对人民不满时,政客们就会拿落后非洲国,来提醒大马人应当知足一样,只能哄哄无知百姓。

没有人会反对给予弱势的原住民特殊待遇,以协助他们改善社会地位。然而,大马或许是全球唯一采取 “扶持强势多数民族”政策的国家。戴律师以中国、纽澳等国的保护弱势土著政策,来为大马强势种族的偏差政策辩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偷换概念、指鹿为马,不值一晒!

戴律师还列举新加坡、泰国和印尼的华教发展,来彰显大马华教的非凡地位,仿佛以此可证明大马华教并无受到打压。

事实上,李光耀当年执意关闭南大、打击华文教育,并以英文作为各民族交流的主要语文,自有其历史因素;何况李光耀晚年也曾对当年的决定表示后悔,新马两地国情不同,岂可一概而论?

至于仅占全国人口极少数的泰国与印尼华裔,因时代背景而接受同化,与独立时占人口(包括新加坡)近49%的马来亚华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没有近半人口的全力配合,同英殖民政府的独立谈判,就不可能如此顺利达成。

戴律师以他国华裔的遭遇,来暗示大马华裔的“幸福”,这种“比烂”手法,就像面对人民不满时,政客们就会拿落后非洲国,来提醒大马人应当知足一样,只能哄哄无知百姓。

华教在大马立足近200年,国家独立至今亦已超过60年,遗憾的是到今天还有人拿“土著特权交换公民权”一事,来合理化国家的种族不平等政策,不仅是公民教育的彻底失败,从华裔评论员的文章读来,更是予人“斯特哥尔摩症候群”受害者的强烈感觉。

睁着眼睛说瞎话需要莫大勇气,戴律师在文章中一再提醒读者无须对他动怒,想来多少早有自知之明。我不晓得广大读者会否动怒,但我个人却为此感到深切的悲哀。

 

独中教学的创新改革

2024/05/16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郑美珍博士

在华文独中服务27年,担任校长已迈入第10年,我见证了这段时间独中教育的变化。

回顾过去几十年,其发展历程令人注目。从最初的小规模、资源匮乏阶段,到如今拥有先进设施、丰富课程的现代化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术成就上有着显著表现。独中的发展经历了蜕变,对我国华教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董总教育大蓝图于2018年推出,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教育制度,为独中教育提供明确方向,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传统的课程和教学已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与课程改革是独中发展的关键。

各独中也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现代科技,以提升教学成果。同时,课程设置也需随时代演变,更贴近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独中目前处在教学法和课程改革的前沿,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跨学科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独中教育也开始注重技术的应用,各校增设硬体设备,利用电子板和网络资源提升教学效率。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加入更多校本课程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此外,独中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提倡全人教育。这些改革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体验,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独中教育面临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激烈竞争。家长与学生在选择中学时,有多方面的考量。其中,中国的崛起与中文的地位都是影响的因素,所以,独中的办学方针和使命成为关键。

办学特色展现出对中华文化的重视,不仅包括语言和文学,还有历史、传统等方面,这种文化传承丰富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三语教育拥更多优势

独中的三语教育也是其特色之一,注重母语培养的同时,也重视英语和马来语教育,使学生具备多语沟通的能力,这些特色使独中在竞争中拥有更多优势。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独中生以其独特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学习经历展现出与时代同步的多面能力。在拥有扎实的学术基础上,毕业生的创新和适应力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能脱颖而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独中教育还需不断创新改革,继续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相信通过各校董事会、行政部、老师和支持华文教育人士共同努力下,独中将能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新世纪学子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再创佳绩

2024-05-13  缅甸《缅华网》


近日,缅甸新世纪国际中文学校庆祝其14位学生在“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作文大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这一优秀成绩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在中文学习上的杰出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对提升学生中文能力和文学修养的持续努力。

据悉,此次比赛共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380多万名学生参加,复审稿件35万多份!缅甸新世纪国际中文学校学子在比赛中表现优异,并从数十万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充分展现了其优秀的写作才能。

缅甸新世纪国际中文学校的这些优秀学生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示了深厚的中文功底和独特的文学才华,获得了评委会的高度评价。在本次比赛中,我校越玉秋同学荣获一等奖;杨硕可、周薇仙、冯德素、罗世香、鲁孝娜、周温馨等6位同学获得二等奖;唐独彪、张国娥、王媛芯、肖雨涵、何兴娜、鲁润林、杨伟萍等7位同学获得三等奖。张旺厚董事长亲自为获奖学生颁奖,以表彰他们的优秀成绩。

常务副校长王粮钧表示,这些学生的优秀表现不仅是他们个人努力的结果,也与辛勤付出的家长与老师密不可分。

缅甸新世纪国际中文学校致力于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通过参与这类国际性比赛,缅甸新世纪国际中文学校的学生不仅有机会展现个人才能,也得以在全球舞台上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文 王麒宇;图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