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星期三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协议书 兴华中学全马首个生源基地

2025/11/04 东方日报/中马

整理:黎翰辉


朱运铁:“期待与哈工大共同搭建学生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梁。”

陈大庆:“欢迎来自世界各地优秀高中毕业生前往深造。”

苏进存:“独中统考文凭面向全世界50年,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巴生4日讯)在中国“国防七子”居首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代表团莅访巴生兴华中学,并与该校签署全马首个生源基地,为该校毕业生提供另一个通往世界一流大学深造的机会。

签约仪式于潘斯里拿督斯里杨陈开蓉会议厅举行,兴华中学董事长朱运铁致词表示,哈工大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精神闻名于世;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工程、材料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第一所能在校园发射卫星到地球轨道的大学。

朱运铁表示,兴华对哈工大师长的莅访倍感荣幸,而哈工大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厚积淀将能启发并激励兴华师生。他期待与哈工大进一步探索师资培训、课程共建、学生交流等合作的可能,共同搭建学生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梁。

哈工大国际教育学院院务委员陈大庆致词表示,感谢朱董事长对哈工大的赞誉,他说,哈工大自1920年建校以来,不仅是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也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在逾7万名学生中,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占9000馀人,其中200余名为马来西亚留学生。

他说,哈工大共有66个专业开放招生,而提供英文授课的专业有6个,包括人工智能、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建筑学等。

他强调,哈工大是首个设有航天领域“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的大学,非常重视国际化,欢迎来自世界各地优秀高中毕业生前往深造。

兴华中学校长苏进存在主持交流环节时,向嘉宾简介马来西亚华人与华教的历史。

他表示,马来西亚是中港台以外,唯一保留完整华教体系并传承中华文化的国家,并强调维护母语教育,发展中华文化之余,也坚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三语学习;而独中统一考试亦刚满50周年。他相信,独中统考文凭经得起世界各大学与时代的考验。

稍后,兴华中学苏进存校长与哈工大国际教育学院院务委员陈大庆分别代表两校签署生源基地协议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席签署仪式代表有国际教育学院院务委员陈大庆、国际教育学院项目主管杨钰、土木工程学院张清文副教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郑雪梅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倩教授,以及马来西亚海外教育中心陈晓葶主任与汪其兴。兴华中学代表尚有三位副董事长:余安、颜建义、陈伟后、校友会主席叶进来董事、英语教学中心主任莫壮燕副校长、训导处主任李荣兴副校长,以及升学与国际事务处李辉祥主任、吕佳恩助理。

(东方日报)

统筹2校资源发展愿景 隆中华首委“总校长”

2025/11/03 星洲日报/教育

隆中华新届董事会在大会嘉宾的见证下宣誓就职。左起为张梅莲、张訏萍、林明标、唐荣华、陈汉光及郭清江。(苏思旗摄)

艾美娜分校新校舍已于去年1112日正式动土奠基,第一阶段的建设工程分别是行政楼、教学楼、联课活动众嘉宾签署隆中华新届董事会宣誓书。左起为王志强、唐荣华、林明标、陈汉光、林景清、郭清江、张訏萍及张梅莲。(苏思旗摄)

“共启新程之夜”筹款目标为1000万令吉,截至目前已筹获960万令吉。前排左七起为林景清及张梅莲。(苏思旗摄)

(吉隆坡2日讯)隆中华是全国首家委任“总校长”的独中。总校长的职责主要包括统筹隆中华总校及隆中华艾美娜分校两校的资源配置、发展愿景、师资培训及建设规划等方向;而各校校长则专注于学生事务、日常校务与行政管理。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董事长丹斯里林景清周六出席“吉隆坡中华独中2025-2028年度董事就职典礼”暨“共启新程之夜”新闻发布会后受询时指出,无论是隆中华总校或隆中华艾美娜分校,都将设有各自的校长,而校长之上将再设一名“总校长”。

原校长张梅莲升任总校长

“未来可能还会有第三、第四、第五所分校,所以必须有一名‘总校长’来把握全局。”

他透露,隆中华总校将由原第一副校长锺志强出任校长,艾美娜分校校长则由原副校长伍汉荣担任,而原校长张梅莲则升任为中华独中总校长。

总校学生可选择转到分校

他也指出,艾美娜分校启用后,总校学生可自由选择是否到分校就读。

他预计,在总校逾5000名学生中,将有约20%30%选择前往分校。

“艾美娜分校环境优美,学生甚至可以早上在附近跑步后再到校上课,我们预计分校将可容纳约2000名学生。”

分校延续总校“双轨制”

隆中华校长张梅莲则强调,艾美娜分校也将延续总校“双轨制”的办学方针,让学生同时学习政府考试和独中统考的内容,并表示未来还可能增设IGCSEA-LEVEL课程。

“吉隆坡中华独中2025-2028年度董事就职典礼”暨“共启新程之夜”新闻发布会周六于吉隆坡塔举行,隆中华新届董事会在世华媒体(马)集团总编辑拿督郭清江、星洲日报总编辑陈汉光、中国报总编辑林明标、星报内容与设计执行编辑唐荣华、东方日报中马组主任张訏萍及校长张梅莲的见证下宣誓就职。

隆中华艾美娜分校明年10月竣工 后年启用艾美娜分校“共启新程之夜”筹募建校基金千人宴筹委会主席王志强随后于新闻发布会上汇报分校建设与筹款进展。

他指出,目前分校硬体建设已完成近30%,预计将于明年10月竣工,2027年启用。

他表示,第一阶段的建校预算是4800万令吉,这尚不包括教学所需的软硬体设备。

1115千人宴筹建校基金

“本校去年举办‘105周年校庆晚宴’筹获2300万令吉,今年也将于1115日举办‘共启新程之夜’千人宴以继续筹募建校基金,补足所需的2500万令吉。”

他强调,本次筹款目标为1000万令吉,截至目前已筹获960万令吉。

目前,千人宴嘉宾券(每席3000令吉)尚有席位,欢迎各界人士踊跃购票。

(星洲日报)

柯淑华:教部支持国中华文班 华社扭转困境契机

2025/11/02 星洲日报/国内

柯淑华:“放弃华文,无异于切断与根源的联系;坚守与精进华文,则是为下一代铺设更宽广的未来之路。”(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促进会供图)

(八打灵再也2日讯)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促进会会长柯淑华指出,教育部支持国民中学落实华文科教学与学习的政策意义重大,华社同胞应把握历史机遇。

她今日发文告说,长期以来,国中华文教育面对师资不足、资源匮乏、社会关注度低等多重挑战,如今教育部主动伸出援手,正是扭转困境的关键契机。

“放弃华文,无异于切断与根源的联系;坚守与精进华文,则是为下一代铺设更宽广的未来之路。”

她说,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掌握华文意味着打开经济、文化与学术的无限可能。

“同时,中文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精神,是华社身分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象征。

“今日的政策支持,是无数前辈长期奋斗的成果,更是全体华社共同努力的希望起点。让我们齐心协力,打破冷漠与偏见,为国中华文教育点亮明灯。唯有把握机遇及积极行动,方能不负中华文化传承之责,不负时代赐予的机缘与恩典!”

(星洲日报)

峥嵘映初心 欢聚话未来

 ——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2025重阳节茶话会

2025/11/02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校园

合影留念

参会者现场讨论

杨院长为柳民源主席颁发感谢状

20251029日,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以“峥嵘映初心,欢聚话未来”为主题,成功举办重阳节茶话会。本次活动邀请智星大学、小太阳三语学校、新中三语学校、郑和学校、永春汉语中心等合作单位代表、华中师范大学留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在传统节日中凝聚共识,展望华文教育的未来图景。

活动伊始,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源首先介绍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传统习俗,衷心感谢各合作单位长期以来的支持及其为东爪哇华文教育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随后,即将上任的朱力院长通过线上方式与大家见面,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期待,并借此佳节祝愿所有人健康长久、幸福安康。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代表围绕东爪哇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展开深入讨论。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主席苏先源先生详细地介绍了东爪哇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

智星大学校长王顺斌先生充分肯定了孔院选派的中文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同时,王校长建议未来能够进一步拓宽教师的选拔范围。

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前主席李光迈先生与开明三语学校校董张兆恩先生,都对苏先源先生的看法深表赞同。双方共同强调,系统推动统一华文教材的编写,并深入开展本土教师的联合培训,是提升区域华文教育质量的核心举措。

郑和学校的柳民源先生分享了通过自助选手参加“汉语桥”比赛和进行专业培训的经历。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本土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为培训本土教师开辟有效的道路。

新中三语学校教学总监彭则翔老师进一步补充,强调为保障教师队伍的长期稳定,应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怀与精神力量,增强其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

来自小太阳三语学校的张玲玲主任享了华文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陈柔妃老师则结合自己十八年的从教经历,分享了她的教学心得。她认为,中文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拓展“中文+职业技能”课程模式,着力培养既掌握中文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活动最后,杨源院长向多位长期以来为孔子学院与中文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同仁颁发了感谢状,对他们默默耕耘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供稿:庄海莉 /审核:杨源院长)

端华学校参加“国际人才培养基地短期研修项目”深化中外教育交流

2025/11/01 柬埔寨《柬中时报》华社

记者: 【端华新校 语合中心志愿者】张佳珣供稿  


(金边讯)20251019日至25日,由中国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国际人才培养基地短期研修项目”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功举办。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及巴西六个国家的23位高中学校代表应邀参加。端华分校校长杨金义、新校校长于和涛代表端华学校出席此次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旨在搭建国际教育交流平台,促进多国教育合作与文化互鉴,为各国教育代表提供深入了解中国教育发展和创新实践的机会。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教育创新与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育国际化”等专题讲座,同时安排了校园参访、教育科技体验、教学管理交流及文化考察等环节,全方位展示中国教育的最新成果与先进经验。

研修期间,代表团参观了北京理工大学先进材料实验中心、空间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及校史馆,深入了解高校科研与创新教育的最新进展;走访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和平街第一中学及陈经纶中学,与校方教师和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学生评价及校园管理经验。1020日,北京理工大学为端华分校和端华新校进行了签约授牌仪式。1021日,对外经贸大学为端华分校、新校进行了授牌仪式。1022日,学员们参观了教育科技展览并参与专题讲座,感受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和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1023日,参与“留学北理”宣讲及学生交流会,并赴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展文化参观,直观体验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的融合。1024日,研修班举行结业式暨交流分享会,学员们分享研修心得,并赴长城进行文化体验活动,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华分校校长杨金义、新校校长于合涛在研修期间积极参与课堂观摩、专题讨论与经验交流,不仅深入了解中国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创新实践,也就中文教育在柬埔寨的教学管理与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宝贵思考。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教育代表互动交流中,学校进一步认识到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趋势与新要求,为端华新校未来教学改革、课程创新及教师培训提供了丰富参考与实践经验。

此次研修活动不仅是一次学习与交流的契机,更是端华学校加强国际联系、展示办学实力的重要平台。学校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中柬教育合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中文教育在柬埔寨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中柬人文交流与友好合作贡献力量。

(端华新校 语合中心志愿者张佳珣供稿)

2025年11月4日星期二

礼仁艾美娜华小开放日 逾2000人 参观新校园

2025/11/03 中国报/中马

郑有文(左8)与来自雪州各区华文教育团队在校园合影。左7为华小董事长黄帘吉。

学校开放日吸引许多家长携带孩子到校园参观及了解。

课室的硬体设备已经准备就绪。

多个教育机构在开放日设摊。

学校开放日参观新校园,家长提早到来将校门挤得水泄不通。

礼仁艾美娜华小外观。

(巴生3日讯)大马首间国营公司资助的礼仁艾美娜华小(SJK (C) Regent Elmina)校舍落成后,校方于本月2日(周日)举办学校开放日,吸引来自雪州各区逾2000人到来校园参观,明年正月开课的首批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人数,包括友族预计数达400名。

该华小开放日时间由早上9时开始,惟各界人士包括各区华文教育团队的反应热烈、学生家长们携带孩子提前一个小时到来,见证这美好的历史一刻,场面温馨及欢愉。

礼仁艾美娜华小原为森美兰州淡边县利民济礼仁园的微型华小,将于今年125日提早结束上课,现有3名学生及师长,将被安排在5英里外的学校上课2周,至学校年尾假期。

礼仁艾美娜华小新校舍位于雪州莎阿南区,占地5.05英亩,总耗资2400万令吉及两年完成,并是全国首间由国营公司(森那美)资助打造的国民型华小。

竣工后的礼仁艾美娜华小,有36间课室可容纳1440名学生,校内有宽敞的多用途礼堂、3座羽球场、足球场及环型跑道、可容纳320人的图书馆、600人的食堂、电脑室及科学室、3间学前教育课室、残障学生课室等等。

该华小建校委员会主席拿督郑有文博士今天向《中国报》记者说,新校舍首天开放日,雪州热爱华教份子及团队外,来自校园周遭例如八打灵再也及梳邦的学生家长们,携带孩子起到来参观校园。

他指出,校方招生工作反应良好,首批新生从一年至四年班级,预计400人,而原本暂行的56年班级,或许会提前于明年16日同天开班。

值得一提的是,他说,明年的一年级新生人数,友族占有10%,都是来自环境良好的巫及印裔的家庭。

郑有文:礼仁园微小提早结束上课

郑有文指出,为了方便招生工作,该华小原为森美兰州淡边县利民济礼仁园的微型华小,将于今年125日提早结束上课。

原有3名学生及师长将被安排到其他学校上课2周,直至学校放大假后,学校就被关闭。

郑有文强调,礼仁艾美娜华小建筑设计现代化,硬体设备齐全,惟软体设施尚不足够,因此,校方希望民众能够给了支持及赞助,以便全面建校计划早日顺利落实。

他补充,该华小新生开课报名日定在121日,当地转校学生登记也同天处理,该建校委会也收到教育部的指示,于今年125日到森州进行学校移交仪式。

●【新闻背景】

明年1月正式启用历时两年兴建的礼仁艾美娜华小顺利竣工,预料将于明年1月正式启用。

利民济礼仁华小原本坐落在森美兰淡边的礼仁园丘,因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被归纳为微型华小,在2017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跨州搬迁至雪州莎阿南艾美娜镇,并于202169日获得建校批文,开始迁校程序。

新校舍于20236月举行动土礼,由教育部长法丽娜和时任雪州行政议员邓章钦等人主持。

副教育部长黄家和于今年75日亲自前往该校视察完工情况,陪同者有雪州地方政府、旅游和华人新村发展事务的行政议员拿督黄瑞林。

(中国报)

教育部明年实施学生品格塑造教育 法迪娜:纳入日常教学非新科目

2025/11/02 东方日报/国内

整理:林秋莹


(槟城2日讯)教育部将从明年开始,通过在现有的科目融入综合方式,全面推行学生品格塑造教育。

教育部长法迪娜说,品格塑造并非一个新的科目,而是通过实践方式在日常教学加以应用,以加强学生品德和人格。

她指出,教师将在课堂教学时拨出一些时间,进行塑造学生品格活动,更著重于在日常生活中对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

“这对于塑造孩子的品格至关重要。我要求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提供空间,以顺利展开该于明年开始的新活动。”

据《马新社》报导,她今天为一项研讨会主持开幕礼后,召开记者会时这么说。

法迪娜说,这举措旨在培养不仅学术卓越的一代,而且具备情绪韧性、自律及高水平社交能力的学生。

她指出,这项倡议将从明年率先在学前教育学生开始推行,接著扩大至一年级学生及其他年级。

她提到,教育部将为教师提供特别培训和支持,确保这项新活动能够有效推行,并呼吁家长支持孩子适应这项新的举措。

(东方日报)

【校园我董】 完善设施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潘志雄为依约华小保驾护航

2025/11/02 星洲日报/大都会

报道、摄影/陈佩丝 (部分照片由校方提供)

潘志雄致力改善校园设施与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发展倾注心力。

依约华小环境整洁,设施完善,是瓜雪地区重要的华文教育学府之一。

学校设有多元化行政楼,集礼堂、办公与活动空间于一体,提供完善的管理与教学支持。

学生在课堂和活动中积极投入,培养团队合作与学习兴趣。

林顺德(左起)、陈德来、潘志雄及郑瑞金见证学校的发展与成长。

基于校内草场空间有限,校方都被迫外借草场举办各种一些活动,尤其是运动会。

潘志雄:三机构理事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一些剪报资料记录学校发展历程。

课室分布在两座三层楼内,明亮整洁,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环境。

三机构携手为学生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篮球场位于两座校舍之间,自加盖后,无论是学生上课或是活动都更凉爽舒适。

“阅读天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图书资源,营造浓厚的学习与阅读氛围。

学校礼堂已安装冷气设备,为师生提供更舒适的活动空间。

学生参与星洲日报阅报计划,培养阅读兴趣与时事理解能力。

宽敞明亮的食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用餐与交流空间。

提供多样书籍与阅读设施的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与阅读的重要空间。

两间幼儿园课室,为孩子们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成长空间。

1951年创立的依约国民型华文学校,历经时代变迁,始终屹立在瓜雪这片土地上,见证了无数莘莘学子的成长。而现任董事长潘志雄,2009年出任至今已迈入第16个年头。

虽然他并非这间学校的校友,也非土生土长,但对学校的发展一直倾注心力,将改善校园环境和提升教学质量视为使命。

在他的领导下,学校从设施趋近完善,礼堂、精明课室及篮球场先后升级,校园环境更为舒适。潘志雄认为,学生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无论大小项目,他都亲自关注并推动落实,确保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条件。

潘志雄:创立初期仅逾80学生

潘志雄说,依约华小原是附近武吉巴弄崇智学校、依约28支工程学校及依约8支启新学校联合组成的依约新村学校,而学校创立初期,校舍简陋,学生人数80余。

他说,校方于1953年首次获得救育部拨款以扩建课室,但是我国独立不久,政府宣布解除紧急法令,附近居民迁入依约新村,导致课室不足。

1961年,校方向瓜雪区国会议员争取资金增建课室与办公室;1968年再获马华公会拨款增建两间课室。

1973年家教协会成立,1975年学校接通电供并安装设备。”

他说,学校董事部于1977年邀请前任副教育部长已故拿督陈声新莅临学校主持运动会开幕礼,并提呈筹建3层楼新校舍。之后,董事部配合当地马华领袖,积极展开工程。

“新校舍在1982年初启用,并于1983325日,邀请前任副教育部长拿督陈忠鸿主持新校舍开幕礼。”

他说,在三机构配合下,陆续改善校园设施、教师宿舍及图书馆,随后教师宿舍、学校篱笆及多元行政楼先后在19956月完成,并于同年的617日正式启用。随后13层楼的新校舍也于1997年展开。

“历任校长与三机构通力合作,不断完善硬体设施和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奠定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础。”

率三机构改善校园设施

“我在接任董事长初期,确实真的蛮不容易。”

潘志雄忆述,当年学校设备仍不算相当齐全,礼堂没有冷气、篮球场无遮盖及精明课室也未完善,于是他率领三机构逐步改善校园设施,让学习环境逐步提升。

他说,篮球场位于两座校舍之间,当时没有遮盖,烈日下非常炎热;自加盖后,无论是学生上课或是活动都更凉爽舒适。

“我们还为礼堂安装了冷气,并提升精明教室,让学习环境更完善。”

潘志雄表示,改善设施不仅是为了舒适,更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且学校的发展需要三机构、

校方及家长齐心协力,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优质、全面的学习环境。

405学生 25%是友族

随着附近地区发展和外地人迁入,学生人数也逐渐的增加,已经达到405名学生。

潘志雄指出,当地的发展可说是迅速发展,所以学生人数也在陆续增加中,目前学生人数当中约有25%是友族学生。

他说,学校目前每个年级都设有2班,最多学生的课室为38人,而明年一年级预计将有超过80名新生。

“无论在学术还是课外活动方面,学生都有不俗表现。今年在三语讲故事比赛及笔试等活动中,更有创下佳绩,令人鼓舞。”

他说,学校也设有二十四节令鼓队,如今已传承约17年,同时也曾开设传统舞蹈班,惟参与人数并不多,所以校方计划新增扯铃班,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此外,他也提到,该校是瓜雪县目前唯一提供教师宿舍的华小,共设有7间房间,为外地教师提供住宿便利。

三机构协力推动发展

“在办校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做好自己的本分,三机构理事齐心协力与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潘志雄说,管理一间学校最重要的是大家互相配合,只要有诚意,就不会出现问题。这一切都建立在人际间的尊重与信任之上。

“当然,我们也希望家长都可以积极参与家协的会议,只有勤于交流,学校才能更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要。”

他说,三机构理事也会经常与校长保持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学校各项事务顺利进行。

需向外租借草场造成不便

另一方面,潘志雄提到,学校占地仅约有2英亩,设有多元行政楼(包括礼堂)、两座三层楼课室及仅两间幼儿园,惟缺乏草场。

他说,目前校内的草场面积非常有限,许多需要使用草场的活动都只能向外租借,带来不便。

“因此,希望政府能够拨出土地给学校兴建新的草场,让学生在校内也能进行运动及各类户外活动。”

在场者包括董事部财政林顺德、家协陈德来及校长郑瑞金。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