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

教总对《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初步报告(2013-2025年)》的初步看法和建议




2012102日)

(一)前言

教育部日前推介《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初步报告(2013-2025年)》(下称国家教育发展蓝图),为我国接下来13年的教育路线图制定方向与愿景。纵观整本《国家教育发展蓝图》,从教育专业的角度而言,它对国家教育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计划,其目的在于落实和贯彻均衡发展的素质教育,进而为国家培育有素质、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本。

无论如何,由于《国家教育发展蓝图》没有针对华教长期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提出解决方案,而且也过于强调国文和英文,忽略了华小以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事实,不利于华小的持续发展,因而引起了华社的担忧。有鉴于此,教总特针对这份教育蓝图对华教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提出初步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华社给予关注和讨论,以集思广益,寻求共识,力争华教的权益。

(二)对《国家教育发展蓝图》的初步看法和建议



1.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强调多源流学校的存在不利国民团结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里提及,作为多元种族国家,培养国民团结是独立以来我国重要的议程,并一再强调,教育在促进国民团结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学校则是培养国民团结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各源流学校,即国小、华小和淡小,基本上都是由各自的族群报读,其中国小94%的学生是土著,华小88%的学生是华族,淡小100%的学生都是印裔,这导致各族学生缺少了互动的机会,使到促进国民团结的努力面对阻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必须想方设法,制造机会让不同族群的学生交流接触,以促进团结。这当中,把国小发展成各族国民的首选学校,让各族群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互动和交流,是政府的主要目标。无论如何,政府也表示,将会维持目前多源流学校的制度,并继续以各自的母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教总表示,自独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就涵盖了国小、华小和淡小三种不同源流的学校,并以各自的母语,即国文、华文和淡米尔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也是《联邦宪法》赋予各族群发展本身母语教育的权利。

虽然政府表示将继续维持目前多源流学校的制度,但纵观政府以上的论述,再看当前华小和淡小的处境,政府不但没有放弃其一贯的单元教育思维,而且还以促进国民团结为由,合理化政府全面发展国小成为全民首选学校的政策,同时也企图制造多源流学校不利国民团结的假象。政府的做法,不但明确说明了华小和淡小非主流的地位,更是华小和淡小长期无法获得公平对待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这可说是延续了《1956年拉萨报告书》教育最终目标要落实一种语文、一种源流学校的精神,只是在做法上经过了修饰和包装,但内在的实质完全没有改变,依然是不利华教的发展,这也是华社感到担忧和反对的。

学校是让学生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以及培养良好品德的地方。换言之,学校的责任就是要引领学生成人成才,为国家培养人力资本。有鉴于此,政府把国民团结的责任加诸到学校身上,并指多源流学校制度影响国民团结,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政府有没有落实公平对待各个族群的施政和国策,才是导致国民团结与否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政府发表多源流学校不利国民团结的言论,就已经是在破坏国民团结了,因为这不但是误导民众,而且也引起民间的彼此猜疑和互不信任。

2.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只重视国英文,忽视华印族群的母语教学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强调,每个学生至少必须掌握国语和英语两种语文,同时也鼓励学生掌握其他的附加语文。政府完全没有提及华小学生和淡小学生也必须掌握各自的母语。事实上,华文和淡米尔文分别作为华小和淡小的主要教学媒介语,因此政府必须重视学生对这两种语文的掌握,应像对待国文和英文一样,拟定相关的措施,例如类似国文和英文的"识字计划"LINUS),以协助提升有关学生的华文和淡米尔文掌握能力。但是政府却完全没有提及任何相关的措施,而只是把华文和淡米尔文列为和其他外语,如阿拉伯文、德文、日文等作为附加语文的地位,这再一次说明了华印族群的母语教学根本没有获得政府的重视。

政府必须认真看待我国三种源流学校并存的事实,这是政府在拟定各项教育措施时不能够忽略的。事实上,每个源流学校都因为教学媒介语的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需求,因此政府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规划全面的教育措施,一视同仁对待各源流学校。例如对华小和淡小而言,除了国文和英文,最重要的还是作为母语的华文和淡米尔文,因此,教育部也必须同时强化华文在华小,以及淡米尔文在淡小的学习,以全面照顾各源流小学的不同需求,否则将会对华小和淡小的发展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这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主张的母语教育原则,即学生在一开始就必须以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

3.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提出华小和淡小从四年级开始采用与国小一样的国文课程

3.1 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探讨华小和淡小学生国文程度的问题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指出,在大马教育文凭(SPM)国文科考试中,只有63%的华裔生,以及57%的印裔生考获优等,但却有84%的土著学生考获优等。教育部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华小和淡小学生对国文的接触比较少,而且所采用的国文课程和考试也比较浅。因此,为了解决华小和淡小学生国文掌握能力较弱的问题,教育部决定从2014年起,华小和淡小将从四年级开始采用与国小同样的国文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国文水平。在这项措施下,教育部也将会为有需要的学生在放学后,安排额外的5个小时来上国文课,以确保跟得上学习的进度,而且也可以增加相关的师资,以加强教学的成效。



教育部这样比较是不妥当的,因为华小和淡小学生国文程度较国小学生弱是有许多原因的,并不完全是因为其课程及上课时数和国小不一样。如果教育部的这项论据成立,那么就不会出现华裔生和印裔生英文程度比土著生好的情况了。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蓝图》的数据,在SPM英文科考试中,42%华裔生和35%印裔生考获优等,而土著学生只有23%考获优等。事实上,华小和淡小的英文课程在程度上比国小来得低,而且上课时间也比国小来得少,但是英文成绩却超越了国小的学生。

国文是土著学生的母语,不但是家里的沟通语文,也是国小的主要教学媒介语。而在华小,国文只是一个语文科目,对华裔学生来说是第二语文,在家里也没有以国文沟通,因此,华小的国文教学情况与国小以国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以及土著学生学习本身母语的情况,肯定有所不同,有鉴于此,华裔生在SPM国文科的考试表现不比土著学生来的高是合乎逻辑的。

事实上,教育部这种以为提升国文课程程度,就能够提高学生国文水平的做法也是不合逻辑的。试问如果学生连程度较浅的课程都无法掌握,如何能够掌握较深的课程呢?如果真的能够这样,目前我国学生的英文水平低落,那教育部大可采用程度较高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但这绝对是行不通的。教育部的上述做法太过草率和不专业。语文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绝对不能够拔苗助长,教育部必须厘清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当中就包括了师资素质、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教学法等等,都必须加以检讨和改善。

3.2 华小以华文教学为主的特质不能够被破坏

华小是以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而国文在华小则是作为必修的语文科,因此华小和国小的语文教学情况肯定有所不同。在华小,除了语文科,所有的其他科目都是以华文作为教学媒介语,因此,强化华文科的教学是最主要的,以确保学生有效掌握华文。有鉴于此,华文科的教学时间肯定多于其它科目的教学时间,即第一阶段(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周360分钟,以及第二阶段(四年级至六年级)每周300分钟,这与国小的国文科节数,以及淡小的淡米尔文科节数是一样的。

有鉴于此,华小的国文课程和考试标准与国小也不一样。事实上有这样的差异是合乎逻辑的,而且也符合教育原理,因为作为主要教学媒介的语文科和其他语文科的教学方式,包括了教学时数的分配、课程纲要的设置和教材的使用等等,都是有所不同的,以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

3.3 统一各源流小学国文课程所引致的问题

小学是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衔接到中学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必须根据他们的发展认知循序渐进,以符合教学原理,而不是在学生学习范围能力之外强加执行,拔苗助长。如此不明智的做法,不但违反教学原理,更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以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厌倦。总而言之,过度增加华小国文科的教学时间,以及采用与国小一模一样的课程,已经超出了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范畴,若强加执行,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国文程度,反而造成更多华小学生成为牺牲者。

目前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上课时间是每周180分钟,而教育部计划在KSSR小学课程标准下,从2014年开始,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上课时间,将逐年增加至每周270分钟。如果,再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蓝图》所说,为有需要的学生在放学后,安排额外的5个小时来上国文课,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每周将上570分钟的国文课,即占了总数的31%。试想想,华小第二阶段的华文课每周上课时间也只不过300分钟,但在教育部的上述新措施下,一些华小学生上国文课的时间几乎是比华文多出一倍,完全破坏了华小以华文教学为主的特征。再说,这不但是加剧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违反了教育部致力于落实平衡教育的目标,因为在这项措施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其他的课外活动,不利学生的健全发展。

事实上,教育部于2009年曾建议华小和淡小第一阶段也采用与国小相同的国文上课节数、课程和考试,以便各源流小学的国文达到同等的水平,但引起华社的反对,因为不符合教育原理。当时,教总也联合其他七个全国主要的华团,包括了董总、华总、七大乡团、校友联总、留台联总及马来亚南大校友会,联名向首相提呈备忘录,反对有关的建议。虽然教育部最终取消各源流小学第一阶段采用共同的国文课程和考试,但当局却罔顾华社的反对声音,强硬增加华小第一阶段的国文节数,即从每周270分钟增加到300分钟。

接下来,教育部又在完全没有讨论的情况下,计划从2014年开始,把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节数从目前每周180分钟增加到270分钟;而现在更是决定要采用与国小相同的国文课程,甚至在放学后为有需要的学生增加每周5小时的额外国文课时间。虽然华社一再反对,但教育部却一意孤行,华社对此深感遗憾和不满,并质疑政府蓄意偏重国文教学的动机,这如同把华小"国小化",是华社无法接受,并反对到底的。

事实上,在2011年推行KSSR小学课程标准以前,华小第一阶段每周270分钟的国文节数,以及第二阶段每周180分钟的国文节数,已经符合华小的需求。反之,教育部应关注国文科的教材、教学法和师资的问题,并加以检讨和纠正,以真正提高华小学生的国文掌握能力。

根据校长、老师和父母的反映,现有华小的国文课本由于没有根据华小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没有考虑到绝大部分华小学生的母语不是国文的事实,而必须以第二语文的教学来编写,因此不但不符合华小学生的能力,更是影响了国文的教学成效。小学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进而有效掌握有关语文的重要阶段。如果课本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例如太过深奥以致难于明白,久而久之,学生将对有关的语文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执意提高课程的标准,但学生却无法跟得上,这是毫无意义和徒劳无功的做法。

与此同时,教总认为师资是确保学生有效掌握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国文是华小的第二语文,因此教育部应该培训主修华文和国文的双语教师来负责教导华小国文科,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全面提升华小学生的国文水平。

3.4 坚决反对统一各源流小学的国文课程

基于上述的种种理由,教总反对教育部从2014年起,在华小四年级开始采用国小国文课程的措施。与此同时,教总也不同意教育部计划在华小第二阶段增加国文科上课时间至每周270分钟的做法,并认为最多只能够增加一节至每周210分钟,以符合华小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为了真正提升华小学生的国文程度,教总也吁请教育部针对此课题召开圆桌会议,并邀请相关的教育专业团体,包括教总、全国校长职工会、董总及其他教育团体参与,以进行全面的探讨,拟定妥善的方案。

4.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建议废除中学预备班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表示,随着政府落实在小学第二阶段采用和国小一样的国文课程,教育部预计将于2017年废除中学预备班。

事实上,预备班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华小和淡小学生国文能力不达标的问题,以便他们在完成小学课程后,有一年的时间来提升国文程度,以顺利衔接中学的课程。基于每个学生语文掌握能力不一的事实,因此预备班的设立是有其作用和必要的。目前的问题是,教育部没有妥善规划预备班的课程和运作,使到预备班的学生被忽略了,并错过了提升国文能力的机会。

其实,一些认真办理预备班的学校,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实际的作用,让学生在预备班的一年期间内加强了国文的能力,并顺利衔接至中学阶段。因此,教育部要做的是重新规划预备班的课程内容和运作模式,并安排适当的师资,确保发挥其功能,让学生真正受惠。若教育部取消了预备班,而又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势必让更多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成为牺牲者。有鉴于此,教总反对教育部取消中学预备班的做法。

5.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完全忽略了华文独中

虽然华社一再吁请政府正视华文独中长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贡献,并给予华文独中正式的肯定和支援,包括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以作为申请国立大专院校和进入政府机构服务的录取资格;制度化给予华文独中固定的拨款,以协助华文独中的发展;以及批准在有需要的地方增设华文独中,以满足华社对母语教育的需求,但是《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完全没有对此进行探讨和给予任何说明,这再次说明了政府对华文独中的不重视,华社对此深表失望和遗憾。

基于华文独中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而且也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赞扬和肯定,因此教总吁请政府对华文独中采取开明的政策,并以具体的行动支援华文独中的发展,以继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进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结语

这些年来,华社已经通过种种管道,一再向政府反映华教,特别是华小长期所面对的问题,并要求政府加以正视和解决,遗憾的是,政府并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以从政策上根本解决华小的问题。虽然《国家教育发展蓝图》阐明,将会继续维持现有多源流学校的制度,但是政府却没有给予平等的待遇,继续强调发展国小成为全民首选学校的政策,直接剥夺了华小和淡小所应享有的平等待遇。

政府的做法,就犹如给了华小和淡小一个躯体,但五脏六腑都是有缺陷的。这种情况若不及时加以处理,也许有那么一天,最后连灵魂也失去了。因此,华社必须正视这份主导我国教育未来10多年发展,并对华教影响深远的《国家教育发展蓝图》,以集思广益,寻求共识,并凝聚大家的力量,针对各项不利华教发展的内容和措施,一起向政府提出华社的看法和建议,以捍卫华教的持续发展。
(来源:教总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