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

教总:教育蓝图缺陷多失灵魂




2012/10/03 东方日报/国內版


(吉隆坡2日讯)教总坚决反对《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初步报告》建议各源流小学四年级从2014年起採用国小国文课程的措施,並形容政府的做法就犹如给了华小和泰米尔文小学一个「躯体」,但「五臟六腑」都有缺陷的。

教总强调,这种情况若不及时加以处理,也许有那么一天,最后连「灵魂」也会失去!」

因此,教总呼吁华社必须正视这份主导我国教育未来10多年发展,並对华教影响深远的《国家教育发展蓝图》,以集思广益,寻求共识,並凝聚大家的力量,针对各项不利华教发展的內容和措施,一起向政府提出华社的看法和建议,以捍卫华教的持续发展。

教总促教育部邀请华教专业团体对华小国文科水准问题进行全面探討,以擬定妥善的方案。

教总认为,教育部应该邀请教总、全国校长职工会、董总及其他教育团体,以集思广益,共策华小国文科水准问题。

教总今日向媒体发表对该教育发展蓝图初步看法和建议。教总不同意教育部计划在华小第二阶段(四年级)增加国文科上课时间至每週270分钟的做法,並认为最多只能够增加一节至每週210分钟,以符合华小的实际需求。

教总认为,儘管报告书阐明继续维持现有多源流学校制度,但政府却没有给予平等的待遇。

教总认为,《国家教育发展蓝图》仍强调多源流学校存在不利国民团结,可说延续《1956年拉萨报告书》教育最终目標要落实一种语文、一种源流学校精神。

政策不利华教发展

「只是(教育部)在做法上经过了修饰和包装,但內在的实质完全没有改变,依然是不利华教的发展,这也是华社感到担忧和反对。」

教总说,政府有没有落实公平对待各个族群的施政和国策,才是导致国民团结与否的根本原因,而把国民团结的责任加诸到学校身上,並指多源流学校制度影响国民团结,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教总说,华文和泰米尔文分別作为华小和泰米尔小学主要教学媒介语,政府须重视学生对这2种语文掌握,应像对待国文和英文一样,擬定相关的措施,例如类似国文和英文的「识字计划」(LINUS),以协助提升有关学生的华文和泰米尔文掌握能力。

「但是政府却完全没有提及任何相关的措施,而只是把华文和泰米尔文列为和其他外语,如:阿拉伯文、德文、日文等作为附加语文的地位,这再一次说明了华印族群的母语教学根本没有获得政府的重视。」

偏重国文教学「国小化」华小

教总坚持,华小以华文教学为主的特质不能够被破坏,因在华小除了语文科,所有的其他科目都是以华文作为教学媒介语,强化华文科的教学是最主要的措施,以確保学生有效掌握华文。

「有鑑于此,华文科教学时间肯定多于其他科目教学时间,即第一阶段(一年级至三年级)每週360分钟,及第二阶段(四年级至六年级)每週300分钟,这与国小的国文科节数,及泰米尔文小学泰米尔文科节数是一样的。」

教总认为,统一各源流小学国文课程將引发许多问题,因小学是学习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认知循序渐进,而非在学生学习范围能力之外强加执行,拔苗助长。

教总指出,教总曾在2009年联合其他七个全国主要的华团,包括了董总、华总、七大乡团、校友联总、留台联总及马来亚南大校友会,联名向首相提呈备忘录,反对教育部建议华小和泰米尔文小学在第一阶段採用与国小相同的国文上课节数、课程和考试,以便各源流小学的国文达到同等的水平。

教育部现在更是决定要採用与国小相同的国文课程,甚至在放学后为有需要的学生增加每週5小时的额外国文课时间。

「虽然华社一再反对,但教育部却一意孤行,华社对此深感遗憾和不满,並质疑政府蓄意偏重国文教学的动机,这如同把华小『国小化』,是华社无法接受,並反对到底的。」

教总认为,在2011年推行KSSR小学课程標准以前,华小第一阶段每週270分钟的国文节数,以及第二阶段每週180分钟的国文节数,已经符合华小的需求。反之,教育部应关注国文科的教材、教学法和师资的问题,並加以检討和纠正,以真正提高华小学生的国文掌握能力。

「教总强调,师资是確保学生有效掌握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国文是华小的第二语文,因此教育部应该培训主修华文和国文的双语教师来负责教导华小国文科,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全面提昇华小学生的国文水平。」

预备班有作用不应废除

教总反对《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在2017年废中学预备班的建议,同时认为目前认真办预备班学校,確实给学生带来实际作用。

教总指出,政府设立中学预备班是为了解决一些华小和泰米尔小学的学生国文能力不达標的问题,以便他们有一年的时间来提升国文程度,以顺利衔接中学的课程。

「目前问题是,教育部没妥善规划预备班课程和运作,使到预备班学生被忽略,並错过了提升国文能力的机会。」

教总认为,教育部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规划预备班的课程內容和运作模式,並安排適当的师资,確保发挥其功能,让学生真正受惠。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认为,隨著政府落实在小学第二阶段採用和国小一样的国文课程,预计將在2017年废除中学预备班;但教总认为,基于每个学生的语文掌握能力不一,中学预备班仍有其作用。

「若教育部取消了预备班,而又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势必让更多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成为牺牲者。」

教总认为,《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忽略华文独中发展,完全没探討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制度化给予华文独中固定的拨款及批准在有需要的地方增设华文独中的课题。

「教总吁政府对华文独中採取开明政策,並以具体行动支援独中的发展,以继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进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提升国文课程方式欠逻辑

教总认为,教育部以提升国文课程的程度,能够提高学生国文水平的做法是不合逻辑的事,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探討华小和泰米尔小学的国文程度问题。

教总指出,华小和泰米尔小学毕业生的国文程度较国小学生相对弱,是由许多原因组成,並不完全是因为其课程及上课时数和国小不一样。

「教育部这样比较是不妥当的,若教育部的论据成立的话,就不会出现华裔生和印裔生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的英文科程度比土著生来得好了。」

英文超越国小成绩

据《国家教育发展蓝图》的数据,在大马教育文凭的英文科考试中,共有42%华裔生和35%印裔生考获优等,但只有23%的土著学生考获优等。

「事实上,华小和泰米尔小学的英文课程在程度上比国小来得低,而且上课时间也比国小来得少,但是英文成绩却超越了国小的学生。」

教总说,教育部以华裔及印裔在大马教育文凭的国文科考试获得优等的比例不及土著学生为由,建议將从四年级开始採用与国小同样的国文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国文水平,是不合逻辑的。

「试问如果学生连程度较浅的课程都无法掌握,如何能够掌握较深的课程呢?」

教总反问:「如果真的能够这样,我国学生英文水平低落,那教育部大可採用程度较高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但这绝对是行不通的。教育部的上述做法太过草率和不专业。」

据《国家教育发展蓝图》报告书的数据,在大马教育文凭(SPM)国文科考试中,有63%华裔生及57%印裔生考获优等,却有84%的土著学生考获优等,並推测可能是因华小和泰米尔小学生对国文的接触较少,且所採用的国文课程和考试也比较浅的缘故。

教育部为了解决华小和泰米尔小学生的国文掌握能力较弱的问题,决定从2014年起,华小和泰米尔文小学將从四年级开始採用与国小同样的国文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国文水平。

教总认为,语文学习是循序渐进,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绝对不能够拔苗助长,教育部必须釐清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当中就包括了师资素质、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教学法等等,都必须加以检討和改善。


(转载自:东方日报/国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