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318辑



大马教育:无限的可能

2013/10/01 东方日报/言论版

~作者: 黄金城

《教育发展蓝图最终报告》推出三星期,华教人士忙著举办各式抗议大会,捍卫华教前途;巫统大会也宣告开打,各路人马爭著奔往权力之路,马来语文圣战士看来即將破土而出。 就在此时,《教育蓝图》竟然被人揭了底牌,不但証明血统不是1Malaysia,而且是Orang Putih的手笔;不但如此,而且还要价2000万令吉。看来,教育蓝图还真有「无限的可能」(Endless Possibilities)

2000万令吉聘请麦肯锡国际顾问公司「润笔」,如果能打造未来的大马Bill Gate或者Mark Zuckerberg,这份重到掷地有声的大蓝图,也算是物超所值了。毕竟培养世界首富和科技明星是件振兴党国大业的大事。可是,就连前首相马哈迪也称「拿2000万令吉当顾问,我也行」,《教育蓝图》的命运,也就定了。

《教育蓝图》既然是纳吉政府的政治產品,按照「人走茶凉」的权力游戏规则,即使国阵继续执政,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也难保未来2届政府、2任首相、N任教育部长及各小大官员都把这份大蓝图当成自己的KPI(关键表现指数);到了2025年,纳吉和慕尤丁都回家含飴弄孙了,谁来验收12年前的成果,或者烂摊?

因此,《教育蓝图》的命运,可能也会像大马股市的仙家股一样,隨著领导人的起落而窜上窜下,而且,里头的商机无限。总之,充满「无限的可能」。

《教育蓝图》不是说要培养「世界级教师和世界级学生」吗?「世界级收费」的国际学校(每月费用至少3000大元),可能最符合2000万令吉顾问费的「世界级標准」,而且,它也使「让国小成为国民首选」的政治工程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世界级收费」的国际学校异军突起,我们己有81家国际学校,2020年將达87家。根据政府「转型计划」的报告:就读国际学校者,达33千人;7年后预计75000人。这些数据说明了国际学校的市场惊人,这还不包括一些「准国际学校」。最关键的是:里头的小朋友己逐渐不是来自五湖四海,而是如假包换的1Malaysia国民了。

「世界级收费」的国际学校大增,固然反映了不少大马国民收入水涨船高,有钱把儿女送到国际学校唸书;但也意味著,《教育蓝图》想「让国小成为国民首选」的期待落空了。以华人来说,高收入者多把儿女送往国际学校(其他友族也有同样的趋势),中低收入者仍以华小为首选。政府不建华小不会使国小成为首选,只会使更多家长努力挣钱將子女往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原因是对国小的信心不足,不想子女成为错误教育政策的牺牲者。

华小减少,私校增长。此消彼长的结果,国际学校財源广进,华小继续爆满,国小没有成为非土著公民的首选。双溪毛糯Seri Pristana国小「更衣室用餐风波」,不过使家长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没有人相信这样的环境会產生大马Bill Gates或者Mark Zuckerberg

让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当然是家长的选择;但「国民团结」的道路就更远了。国际学校连歷史课都是Orang Putih的,而且不仅仅是语文,也製造了阶级。从此,大马未来的主人翁分別由国际学校、华小/泰小及国小塑造,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將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使我们面对更多「无限的可能」。

 

国英语教育大蓝图


2013/10/02  光华日报/评论版

文:郭琴

华淡小国语上课时间增至240分钟,SPM英文列为必须及格科目,这两大课题是我国的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在《2013-2025年大马教育蓝图》的要求。当教长有此计划, 引起各界人士议论纷纷,这当然也包括民联领袖的意见看法。

民联领袖拿督斯里安华认为,与其将英文列入大马教育文凭,倒不如提升师资和加强教学设施。董总主席叶新田指出《2013-2025年大马教育蓝图》并没有出现更动以及获得改善,所以董总并无法赞同教育部的做法,他说:“副首相虽然口头保证母语教育将会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获得保障,但这些保证是非常‘空泛’的。

如果真正要保护母语教育,就应该要尽量保留学习母语教育的时间,比如将英文教数理的时间归还给母语教育,让学生用母语学习数理。”而民主行动党全国副宣传秘书张念群则促请教长检讨华淡小每星期240分钟国语上课时间的决定,她认授课时间是无法对症下药加强学生掌握能力,而新加坡和香港学生之所以能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表现杰出,并非更多的授课时间。她认为,师资与授课内容才是影响教学成果的决定性因素。除了以上三位领袖的一些评论外,华总副义务秘书陈耀星也表示政府应让华小在国英文上课时间取得平衡,以让华小生能够同时掌握两种语文能力。

强制性地的把英文列为必须及格科目的确是有欠公平,因为在大马的师资还未达到提升之前,如果强逼性的实行,只会反效果,同时也会令各种族的学生感到更压力,更不想报考SPM,这样不但没有提升学生们的教育程度,反而会更落后,会更多的问题出现,例如:学生会对英文感到恐惧、害怕不及格等等问题。而学生家长也会感到很压力,因担心自己的孩子跟不上,也给孩子们压力,这边补习那边补习,一天到晚把孩子送去补习。

再说,教长在《2013-2025年大马教育蓝图》把国文上课的时间增至240分钟,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若要提高国英文教育的水准,需要先提高教学素质和教学内容,这才是治标又治本,这是绝对不能马虎的。同时有关科目的教师也需准备好良好的教学材料,有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点也没错,如果万事没充分做好准备,仓促定论,后果是会不堪设想的,因这些在求学的学子们,将来是国家主人翁,是国家栋梁啊。

虽说国文是很重要的科目,因为它是我国的国语,在SPM是必修科,是一定要及格的,不合格者不能进入本地大学,我相信大家也能了解,也能明白的道理,但是如果在教学素质和教学内容还未提升之前就增长上课时间,这点难免会引起一些风波及非议。如果增长国文上课时间就等于减短了其他语言上课时间,将引起其他族群的不满。

同样的,英文之地位也是非常重要,因它是国际性语言。英语有它的重要性,但在大马英文水准还是要大大地提升,因为在SPM考试当中还是有很多学生会不及格,这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教学方式问题?还是学生们问题?又或者真的英文太难掌握呢?如同安华所讲的,与其将英文列入大马教育文凭必须及格科目,倒不如提升师资和加强教学设施。

 

合并不如迁校论

2013/10/01  光華日報/評論版

~作者:贝武
 

继彭亨北根启华和百乐县的金马梳华小于今年6月间接获教育局口头通知意图要合并这两所华小后,于9月份柔佛及霹雳州教育局也陆续召见这两州的微型华小董事会及家教协会,提出将之合并。

其中笨珍县与玲珑县各有5所微型华小的董事会也分别接到教育部官员提出同样的合并献议。

有关董事会皆担心合并的缺口一旦打开,整个形势将无法挽救,华小陆续消失,接受这项建议者将会成为民族罪人。

而有者也顾虑到建议中的合并是否将譬如原本3所各源流,即华小、淡小及国民小学共处邻近一乡镇的学校合并成为一所宏愿小学呢?

至于《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重提《宏愿学校计划》,即有意将各源流学校集中在同一个校园,统一教学媒介语为国语,以实现“最终目标”,这无形中与上述合并献议不媒而合。

如此一来,即如董总在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内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所言的,教育部为在20212025年实现国小和国中成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的目标,华小和淡小将在第一阶段(2013年至2015年)和第二阶段(2016年至2020年)时期被弱化、边缘化和逐步变质,为第三阶段(2021-2025年)实现“最终目标”铺路。

也因此,教育部着重发展国小和国中以及国语和英语的学习,漠视发展华文教育和淡米尔文教育以及华语和淡米尔语的学习,也漠视华小和淡小长期面对的各种问题,包括师资短缺、拨款不公、学校短缺及董事会主权等久悬未决的问题。

据悉,现有华小绝大部分是在独立建国前创办的,政府之后批准增建的华小只占少部分。数十年来,未曾制度化公平拨款,拨地及增建新华小,造成华裔人口密集区和新房屋发展区,均面对华小不足或没有华小的严重问题,引起民怨不断。

华小建校面对各种困难,包括建校申请难获批准,就算建校获得批准,也费时费力才能完成,因为华小缺乏建校所需资金和土地,造成获准增建和搬迁的华小建校计划进展缓慢。此外,教育部设下的条件,如规定华小必须拥有80%建筑费才获得考虑批准建校申请,且迁校的华小必须负责承担建校经费和土地,有关土地必须不是政府的学校保留地等诸多条件!

尽管如此,在热爱华教者众志成城下,迁校而成功吸引学生报读、人数与日俱增的仍有例可循,以槟州为例,如明新时中分校和明德正校即是,早年的丽泽三校和中华AB校皆是如此。故个人认为微型华小与其合并,倒不如迁校还可生存发展,合并则华小逐步消失矣!

在益华小学欢庆建校百年之际,州政府及时捎来佳音,批准迁校至湖内,华社希望巍峨黉舍早观厥成。

 

空等

2013/10/01  光華日報/評論版

~作者:吴荣顺

教总批评,国中300个华文师资空缺亟需填补,政府却未安排百位毕业学员执教。这样的批评是爱之深,责之切的。

对于国中师资的需要是国中家长学生都关切的。我们不乐见我们的学生上了中学以后,在华语的学习上面对中断。

为此,师资的培养与供应确实是不容疏忽的。既然我们有了这批合乎资格的毕业教师为何不派上用场呢?是教育部缺乏金钱吗?如果教育部有能力支付2000万的咨询费来草拟教育蓝图,那么真正落实实践不是更形重要吗?

草拟教育蓝图涉及冗长的过程,耗时耗力耗费。落实更加是务实而重要的,写的漂亮不如实践得美。

我们不希冀教育部能够把大蓝图实践为教育的美丽大草场,教育的美丽大蓝天,至少请给我们的中学有足够的华语老师,请让我们的毕业的华语老师可以发挥所学,贡献国家,贡献教育!

请不要再让这些毕业生空等。壮志未酬身先死,而他们连发挥教育功能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或许不了解大蓝图拟定的困难和所费的大功夫,但是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大蓝图的实践实效。而看到教育大蓝图的实践,可以从提供师资,不让毕业生坐冷板凳做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