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322 辑



微型华小


2013-10-14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陈绍谦

一场分享会及开心的早餐后,很机缘巧合下,我动身到一所微型华小参观。善良的女老师介绍学校时用的形容词十足传神,她说学校不是miskin,是daif

半津贴,园丘内,学生来源已成很大问题。微型加半津,让学校更是苦上加苦。

我明白华小华教一路走来很多悲凉,但走到这种地步,坚持办校是政治正确,结束办校是绝口不能提但在心中却是只能按奈凄凉,马来西亚特殊国情下的“迁校”被迫成为立即浮现的选项。

凄凉,不是因为眼前的6间教室,不是因为园丘周遭的一切,而是因为整个社会体系及制度。这更是一种悲凉,为何我们要悲凉到从其他地方刻意载送学生到来上课,只一味寻求这所学校“还有学生”。

华小应按地增建

童真的学生“再一次”地成为最无辜的一群。我参观的那星期,恰好是传出教育部要求微型华小合并消息传得蛮热的时期。

我没很深入了解教育部要求合并的新闻,一些关于合并的讯息,我还是从校长口中才略知一二。

制度化建设华小,已是老生重弹。走过这微型华小,我想问的不是“按照人口需求制度化增建”

的调调,因为这仅是解决城市学校饱满的问题而已。我要问的是,华小为何不能按地区增建。

也就是说,即使这间甘榜里的华小只有100名学生,但由于甘榜距离市区非常遥远,这里还会有所学校。

若是旧有人口集中地,因为社会变迁而面临学生来源人数大幅减少的问题,学校就应搬迁至数个“小村落”的中间位置,成为周遭村落或园丘学生的“区域性学校”。

人数可能不多,但这间学校还是需要设在那边,以提供那个“区域”其中一种源流教育的选择。淡小及国小,也可如此。但,当然国小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不理解实际细节

地区的考量外,当然还有人数。爆满的问题,才能解决。

因此,任何地区都应该有学校,无论人数爆满或很少。其实,我参观的这所微型华小,不太远处就有另一所华小,有些学生的家甚至还更靠近那所华小。但,就因为要苦苦撑着这所华小、这华教的命脉,所以才需悲凉到从其他地方刻意载送学生到这园丘上课。

华小爆满的背后,是有些华小没有学生来源,苦苦撑着。这始终不是办法,老师、校长、家长、学生都撑得可怜,这对他们的心智也不是好事。袖手旁观、根本不懂微型华小长得为何物的政治人物及所谓“忠贞的华教捍卫者”谈得很远很大,但实际的细节不去理解,也不在乎。

 

不要再折腾下去了!


 2013-10-18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叶斌

当前,我国华社、华教团体正在一步步地、不同层次地陷在自我分化、分裂,被分化、被分裂的泥淖中。有的在“随风起舞”,有的在“自乱阵脚”。是否大目标丢了,大方向没了?

面对当前如此复杂、尖锐及严峻的形势时,如果我们还没有能学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要善於回望来路,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还不能真切认识和瞭解,“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为了华社、为了维护民族教育、捍卫华小不变质、为独中谋生存求发展、再创辉煌而坚持、而团结奋斗;反而持续地纠结於甚麼恩怨、矛盾、看法和说法的问题,甚至有的还进行著幹事没能耐,整人有本事的勾当……如果再这样一直折腾下去,置团结、协商、谅解、友谊於不顾,那我们的路在何方?前途又在哪裡?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脱離了群众,我们就会丧失任何力量而变成空架子。

董教总一体不可分割

犹记得已故前董总主席林晃升当年在为教总33周年(1951.12.25-1985.4.8)特刊撰写献词的一段话,如今读来仍然深具历史意义和鞭策作用。当年,林老是这样写的:“董教总虽是两个不同的组织,但由於长期採取並坚持维护民族语文、教育與文化的共同立场,互相配合,並肩奋斗,已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久而久之,不少人甚至把董教总误为一个团体。”

接著,林老进一步写道:“在充满著矛盾、内乱、纷争和四分五裂的华人社会里,董教总可谓是精诚团结的一个良好例子。董教总的团结,與不同利益集团式派别的权宜性合作不同,因此是牢不可破的!……为了要负起历史和时代使命,在面临各种内外的压力和打击时,我们坚持原则,继续站稳立场。只要我们光明磊落、理直气壮,一切居心不良者的污蔑和破坏,是注定要失败的!”

弹指一挥间,转眼二十多年了。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社会进步了,国家也更繁荣昌盛了。然而,许多不公平、不合理的政策依然不断出台;尤其是不利於华社、华教的政策、方针仍然“变脸式的”粉墨登场。任你反对、不满又怎样?

团结前进无人可阻挡

当前,董总、教总和华团及一些文教团体之间,对诸如包括当局新推出的教育蓝图等涉及不利於华教、华社的政策、方针和措施等重大问题,到底该如何应对及处理出现了不同看法、说法和做法;分歧似乎很大、很尖锐,甚至已闹到各有行动,而且“分道扬镳”了。真的非得闹到如此田地不可?真的非把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都划到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去?到底这是属於人民内部的矛盾还是敌我矛盾?过去所铸造起来的广泛共识基础、团结的基础、共同奋斗的目标、规范行为的准则,难道都崩溃了?荡然无存了?

其实,任何没有危機感的个人、学校、機構、团体、民族,都是没有前途的;而且,只要我们自己不乱,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我们前进!

基於此,衷心希望各有关团体或機構的领导人,应能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在大方向、大原则的指引下,通过“求同存异、合作共事、平等协商、交友联谊,齐心合力地团结起来,为大目标而奋斗到底”。

 

谁在搞种族主义?

2013-10-14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吴川进   

自从505国阵以48%少票多席执政以来,各路消费涨、涨、涨之外,还有要税、税、税;到处充满“干、干”“丟、丟”声之外,更“够力”的就是“种族主义”声,响彻云霄。

执政者一直高喊我们要和谐共处,岂知越喊越种族,情绪越高涨,几乎和消费品一起不下反涨,怎办?是甚么原因?

有人就说都是有人搞种族主义,以“血浓於水”的方法来困扰族群?问题来了,到底谁人在搞种族主义呢?人人在问?

505大选到现在,几个月来,有许多巫统有权人,不停的操作种族课题,甚么不懂感恩,关掉华淡小学,回中国、印度啦等等等,挑起种族情绪,最近更宣佈要强化马来人经济,以回馈马来人在第十三届大选支持投票给巫统,公然搞种族主义,后来又拨42亿令吉支助土著马来人下级承包商,但却轻淡的说,政府如此做並非边缘化其他种族,笔者就真想不通,工程单给一族了,以后怎么会不“边缘化”?想不通就是不通。

以上种种实况,只是冰山一角,假如要细数,真是不知要怎么去数。

总结:我国目前可说是已到了“有理说不清”的地步,投资家还敢来吗?就是本地人看了都怕怕了,怎办?怎办?怎办?请教高明!(星洲日报大柔佛柔佛透视作者:吴川进)

 

华教玩不起零和游戏

2013-10-15 星洲日报/观点


前天,国內有两场与华文教育有关的活动,一场是新山举行,由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董总)发动,並获得全国201个团体派代表出席的“2013华教先贤日”;另一场是在吉隆坡举行,由隆雪华堂、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教总)、林连玉基金会、华社研究中心、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等27个单位联办的“教育大蓝图与国民教育的前路研討会”。

这是各具意义的两场活动。“华教先贤日”旨在缅怀“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博虎头”的已故先贤,以表扬及传承他们为华教事业前仆后继的伟大精神;“教育大蓝图与国民教育的前路研討会”则对国家教育大蓝图与国民教育的路向,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与討论,警惕华社关注,亦向教育部进言。

但无独有偶,这两场活动都选在1013日这一天举行,这是巧合,还是有心的安排?董总和教总这两个最重要的华教领导机构,是相互配合,前后呼应;还是各立山头,暗中较劲?这不只引人关切,也让人猜疑。

董总主席叶新田在“华教先贤日”活动上致词时表示,儘管董总集中各方力量反对教育蓝图的不利政策及应对极端种族主义者,社会上却出现误导人民的杂音和“华教第三势力”,並进行破坏和分裂的行动,淡化教育蓝图的威胁性,为蓝图开道铺路,破坏董总反对教育大蓝图的努力。这项意有所指的指责相当严重,谁是叶氏口中的“华教第三势力”,难免令人浮想联翩,恐会又引一场各说其是的爭议。

这些日子来,特別是在巫统改选期间,许多不利华教的政策相继出炉,种种矛头指向华教的极端言论此起彼落,华教因此面对著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华教面对如此险峻的局面,华社尤其需要团结在董总与教总这两面大旗之下,统一步伐,统一方向,以拨开云雾,昂首共进。

在华教课题上,各方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会有不同的看法与应对方式,因此,在一些问题上,董总和教总有分歧,在一些行动上,两者有不同的主张,都是可以理解的情况。问题是,站在维护华教这一大前提上,双方是否可以放下“我才是权威”的心態,互相尊重,互相支援,相濡以沫,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华教而搁置差异,寻找可以团结的共识?

华基政党的內訌,令华社失望之余,也焦虑不已。华教是华社的最后一堡垒,更加玩不起零和游戏。合则强,分则弱,这是千古明训,也是华社所愿。格局决定结局,但愿华教队伍自强自重!
(星洲日报/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