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678


单一源流教育不是答案


2017.06.02星洲日报/星·观点·


要促进国民团结有多种方式,没有必要视野狭隘地紧盯多源流教育体系。政府须公平对待各族,让各族能在一个不受歧视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信任,迈向团结之路。

日前在2050国家转型计划对话会上,一名教育部女官员建议落实单一源流教育体系,透过国语作为媒介语,加强英文,同时不忽略华文和淡米尔文,以达到团结国民之效。

以国民团结为名,要求落实单一源流教育体系的言论,我们并不陌生。一些政治人物、学者都曾发表过类似观点。他们的潜台词是,多源流教育体系妨碍国民团结;而他们要求落实单一源流教育体系,则意味着必须关闭华小。这是华社难以接受的。

对一个多元种族国家而言,国民团结当然重要,我们支持政府采取有效政策推动各族之间的交流,促进国民团结,然而落实单一源流教育体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无可否认,大马独立近60年,族群关系的进展未能令人满意。虽然各族之间的交流仍持续进行,但却缺乏足够的谅解与包容,一旦发生涉及种族或宗教因素的事故,就很容易爆发争议,突出矛盾分歧。

一些人于是把问题归咎于多源流教育体系,将矛头对准华小。依据他们的逻辑,仿佛只要关闭华小,落实单一源流教育体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国民就可团结一致。

然而事实上,国民之间是否团结、族群关系是否融洽,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即使改变多源流教育体系,也无助于促进国民团结。

多源流教育体制的存在有其历史渊源,各族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也受宪法保障,任何人都不该动辄呼吁废除多源教育体制或关闭华小。多源流教育体制不是国家的负累,也不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它是社会的资产,为学生与家长提供了更多选项,培养出不少人才。以华小为例,不少友族家长就因为华小办学的优越性,而把孩子送入就读。数据显示,2014年在华小就读的非华裔学生高达87463人,占华小总人数的15.47%

要促进国民团结有多种方式,没有必要视野狭隘地紧盯多源流教育体系。政府可以举办全民活动,提高各族接触与交流的机会。此外,当局也可通过各类宣导,促进国人对其他族群的认识与了解。更重要的是,政府须公平对待各族,让各族能在一个不受歧视的平台上进行真诚交流,增进彼此的信任,迈向团结之路。



单元教育非团结关键


2017/06/01 中国报/中言


接受母语教育,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也是我国联邦宪法赋予国民的权利,不可动摇。

然而,不时总有居心不良者,以站不住脚的论调指责母语教学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甚至一直有不少政治投机分子提出实行“单一源流教育”以团结全民的谬论。

维护各族权益

多元教育不是团结的绊脚石,单一源流教育也不一定能团结全民;华人对国家的贡献、马来社会的分裂,足以证明这点。要让教育发挥团结国民的作用,靠的是共同的教育内容、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共荣共生的爱国心,指母语是团结的绊脚石,乃是欲加之罪。

发表这种论调的人,如今遭到首相纳吉打脸,纳吉认為,促进国民团结的方式之一,是在学校推行国文教学、巩固英文,以及强化华文和淡米尔文等选修科目,而非关闭华小或淡小。

团结国民的关键,在于政府有否有落实公平对待各族群的施政方式和国家政策;尊重各族特色及维护各族基本权益。与其以同化政策来落实国民团结,倒不如积极推动其它正面的计划,例如要求教育部强化学生交融团结计划。

教育部在90年代推行学生交融团结计划,让各源流学校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各族群学生的交流和瞭解,这项计划虽然曾经一度中止,但如今已经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蓝图》,教育部有必要再加把劲去推动。

灌输正面观念

这不仅能够促进各族群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得以通过一起参与活动的方式,认识彼此的文化和学习互相包容。最重要是,灌输学生正面观念,即生活在一个多元族群的社会,各族生活方式、风俗和文化虽不同,但大家都能融洽生活在一起。

单元是落伍的思维,认不清世界发展的趋势。希望政府官员和政客们,把首相的这番话当成金科玉律,牢牢记在心中。敞开心胸拥抱多元,才拥抱更宽阔的世界。



回到共荣共存精神


2017/06/01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廖明安


每谈及华教课题,大部份所谓的「华社领袖」无不搬出民族大义侃侃而谈。对于如何增强华教的体系,与时代並接,则鲜少提出建设性策略。如今的华教领袖,无论精神、勇气、魄力及智慧,都无法与林连玉、沈慕羽、林晃升等真正的华教斗士攀比,还有一些沽名钓誉之辈以「华教斗士」自詡,实在是马不知脸长。

华文教育该怎么办,走什么方向,该吸纳什么元素,摒弃什么旧思想,不是华社领袖发发文告,发表激昂演说就能有所决策或提升。让华社更为心痛的是,这些山头主义者领导华教,引发许多內斗纠纷,致使四分五裂,动摇了华教堡垒。

不平等政策

一直以来,极端的政客对华教是毫不客气的攻击,消费华教以引人注目。独立至今,国阵政府也故意落实许多不平等的政策,为难华教。在恶劣的情况下,华教像弃婴一样,还得自力更生。

我们怀念林连玉「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伟大精神,虽为华教爭取,但他从不搞种族主义,多篇文章尽显林连玉的爱国主义、团结主义。他大力呼吁华教人士灌输小孩效忠于马来亚,培养小孩共存共荣的观念。1956年,还受《马来亚前锋报》之邀写开斋节献词,题为《心理的建设》,引起当时社会的共鸣。文中写道:「凡是不肯共存共荣的人是马来亚的罪人;凡是做了马来亚的公民,而不以马来亚为祖国的人,也是马来亚的罪人。」彰显林连玉先生从不以中国情意结,或者种族主义来办华文教育。

林连玉先生对于有利于国民教育的政策是表示欢迎的,他一直提倡共荣共存。当时华教处于风口浪尖处,却有如此远大视野的华教领袖,透彻马来西亚特殊的民族结构和癥结所在。

当年政府发佈《拉曼达立报告书》並通过了具有爭议的教育法令212)的条文,一再打压华文教育。改制中学的歷史事件,也进一步蚕食了华教的发展空间。当时马华游说独中改制不遗余力,改制后的独中,大部份已经变质,也没得到政府的公平对待,以致许多「改制华中」仍需筹款发展校务。马华前署理总会长李孝友因这个歷史错误,向华社道歉。

近年来,华教各种课题牵动著华文教育的起伏。从白小事件、董事会主权课题、英语教数理等等,在董总的领导下,向政府表达抗议,成效如何,见仁见智。

去年董总爆发「夺权」的內訌孬事,將董总的威严形象拉入谷底,也让华社质疑董总是否还有能力引领华教?董总前领导班底与现任领导的法律诉讼像缠脚布一样长,这对华教只有伤害,何不寻求和解途径?

近来尊孔独中与尊孔华中因爭夺校地而闹上法庭,华教风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是没有必要的官司,校地归于尊孔独中是公认的。尊孔华中董事会要爭夺校地主权,已是越俎代庖的行径。

华教领导人,必须以教育的利害关係作为抉择的首要考量。办华教应以林连玉先生的「共荣共存」精神作为圭臬。很遗憾,太多事件证明,华教领导人的胸襟狭隘,无法远观华教的未来,兜兜转转只为了爭夺不必要的地位和个人尊严。

他们常把林连玉先生掛在嘴边,却与林连玉精神背道而驰,消费华教先贤,实在是华教大不幸。这样內斗下去,不用政府打压,华教也寸步难行!



谢谢您独中


2017/05/31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苏德洲


近期丹州中华独中学生到吉隆坡劝捐时,遭受民众冷眼相对,甚至被一些华人羞辱一番说“就是你们独中和搞华教的人,害我们要学华语”。结果其中一名男学生痛哭后仍回答对方筹款目的和独中的办学理念。

不否认,独中生到外筹款,不是近年来的课题,这种对外筹款活动,未来还会持续,而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对外募捐活动,这取决于你以什么角度来看待。

然而独中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如果没有独中,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我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独中有它太多的存在价值,至少独中在我心目中是,在我彷徨时,给了我一道光明。

我是在国中就读预备班直到中五,该校向来声誉不好,学校以学生爱旷课爱打架出名,学生成绩表现也没有太好,因此外界都标签这所学校的学生是:烂学生。

当然我必须承认,我中学成绩很差,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10个科目就有数个科目不及格,考到优等的科目也少过5科,因此我根本不够资格在政府学校继续就读大学先修班。

当时中五毕业后,进不了政府先修班,对未来也开始迷惘和彷徨。后来,获悉区内亚罗士打新民独中向来均有开办先修班,我就像看到前路的光明,于是决定在该独中报读先修班,从此我就与独中有了莫大的关系。

可能一些人会认为,为何独中会有大学先修班呢?我只能说这所独中很特别,除了注重统考,也很注重区内华裔子弟可以进入本地大学,因而才会年年开办先修班。政府学校不收的,他们收!成绩差的,只要你还有心修读先修班,他们就会收!

我在该校修读先修班,每月学费只是区区一百令吉左右,而老师阵容都是来自其他政府中学的先修班老师,而马来老师也有数位。这些老师的酬劳并不高,可能一堂课也只有几百块令吉,但他们都是因为华教和教育是不分种族关系而选择前来独中教课。

当年的先修班主任骆老师为了找寻每个科目的老师,更是到各中学物色适合,又肯到独中兼职执教的老师。

坦白说,当时许多人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允许孩子直接到私立学院就读,因而大学先修班是我最后一条升学途径。当时没有这所独中,倘若我要继续修先修班,最后也就是自修或到补习中心补习。但问题是在于,当时先修班补习班是相当少,就算有,学费也特别贵,补习费每月近600多令吉,负担重。

该独中向学生征收如此便宜的学费,在扣除师资和其他开销后,独中还得倒贴开办先修班。

在先修班2年,我与同学也为了独中的入不支出到处筹款,从而体验了独中办校的不容易,独中在维护华文教育当儿,也力求华裔子弟可以在更好的教育环境中学习。

最后我也在该先修班毕业,走入了本地大专继续深造,也才能一步一脚印的走到现在。

我曾想过,如果当时没这所独中的先修班,可能我中五毕业后就出来社会工作,也不会成就现在的我。

谢谢亚罗士打新民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