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017-08-12 10:49星洲日报/学者观点
~文:文平强(新纪元大学学院副院长)
“一带一路”主要内涵是“五通三同”,目的在于摆脱地理因素以促进“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和人心相通的传播、扩展和流动。马来西亚占据东南亚“一带一路”的重要基地,相对其他东南亚国家尤其在前“四通”已走在前头领航。然而,“人心相通”关乎到人心,牵涉非物质层面,似乎不易落实。在“人心相通”最根本的基础上,应该用什么“路”、如何“带”出来,才是关键。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这是一个革命性、跨国界甚至影响着全球化问题的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引领世界进入崭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以共享共赢、共存共荣或“双赢”的概念来取代目前零和游戏(也称零和博弈Zero-sum
Game)的竞争模式。
“一带一路”主要内涵是“五通三同”,目的在于摆脱地理因素以促进“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和人心相通的传播、扩展和流动。马来西亚占据东南亚“一带一路”的重要基地,相对其他东南亚国家尤其在前“四通”已走在前头领航。然而,“人心相通”关乎到人心,牵涉非物质层面,似乎不易落实。在“人心相通”最根本的基础上,应该用什么“路”、如何“带”出来,才是关键。
中华文化立足于多元化的马来西亚,实际上必须经过本土化“再生”。因此,我以为,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研究可扮演以下角色:一、促进学术合作如研究计划、研讨会、师生交换等。对中国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和环境学理论作深入探索,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与智慧,结合我国多元文化的特征和独有的国情,寻找现代化的实践出路,藉中华文化“软实力”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
二、加强马中双边留学、出版品交换、文化与文艺活动等推广。英语凭着大英帝国殖民统治和二战后美国的霸权战略,早已成为国际语言与国际话语权制高点,目前仍占据霸主地,看来暂无其他语言可取代。若想把中文发展成为英语以外的世界语言,还是必须仰赖文化软实力。中国的商业、产品、技术、网络联系、游客、高铁等可视为巩固“中国形象”之管道。学习中文热潮的延伸、外国人到中国留学的人数增长、文化交流数次的提高等等都有利于中文传播。“一带一路”因势利导创造学习中文的机会,提高海外学习中文的信心和条件。
三、赋予中华文化时代性,进行跨学科研究以解决当代社会课题。在“一带一路”大环境下,中华文化研究应该要有更宽阔的视野。文化传播应该如何跟工商行政、企业管理、资本主义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可作更深入思考。马来西亚汉学界甚至可跟中国有更多学术合作项目,尤其探索中华文化和马来社会工商界的关系。这一领域目前仍乏人问津。1979年,美国社会学家赫尔曼.康恩Herman
Kahn(1922—1983)最先指出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新儒家文化的关联。他认为新儒家文化能够“创造和形塑出忠诚之心、献身精神、责任感和担当感,并加强个人对组织和他所扮演之角色,并塑造其认同感”。这些亚洲经济体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优质管理、勤奋和献身精神的“中华文化元素”。
再来,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对塑造和谐社会非常重要。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是道德生活的基础。儒家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也说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若是蓄意毁灭自然生态就会威胁到宇宙万物整个体系的生存之道。道家的《道德经》尤其重视人和天地万物互相依存的关系。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儒道两家已自觉宇宙万物持续生存的原理。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和西方哲学主张人与自然/环境的独立性、讲究人征服自然并猎夺其资源的“合法性”大相迳庭。哈佛大学早有学人开拓哲学宗教与自然生态研究,本地中文系学者可尝试介入作更深入探讨。
四、传播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道德观。
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发挥最大、最实际作用?中华文化可以发挥跨文化交流的角色,扮演一个“道德语言”的渠道,传达中华文化与道德价值观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甚至全世界,以对人类的伦理道德进行思考。
今天的教育强调“市场需求”,排斥哲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人类学等“边缘”学科。西方高校所重视的“工商管理”往往强调独到的经营手法来获取最大利润。2008年美国的金融风暴、各国的政治腐败、政治人物和贪官污吏的损人利己行为,某程度而言是确是因道德崩溃所带来的灾难。
经济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说过,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却必须是一场没有欺诈和欺骗的公平竞争。知易行难,不管是治理国家或企业,欺诈与欺骗在发展和发展中国家,比比皆是。
西方社会金融界的各种欺诈手法是罪魁祸首之一。已有不少研究指出,2008年美国的金融风暴乃是因为各种缺德的商业行为如贪婪、欺骗、偷窃、盗窃、抢劫、蒙蔽、滥权、冒险主义、不负责任、自私、赌博、道德危机、罪行、误导、潜逃等等所引起。法律条规和伦理道德之间显然有所偏差,合法却不一定合乎情理,也不一定符合道德标准,法律漏洞可导致一切伦理道德丧失殆尽。欧美学者专家因此倡议重整“爱心社会”,提倡“关爱经济学”、“诚实经济学”、“关爱社会”和“仁慈原则”等,其出发点显然希望挽救美国部份企业界的没落与败坏。中华文化精髓所重视的道德价值,可成为西方文化以外另一体系通向世界。中华文化的载体不应局限于中文,还可经由英文和世界各国语言作为传播管道。
“一带一路”的建设已标志新时代的来临,带领全球人类进入新的里程碑。相关学者应该把研究触角延伸至周边更广泛的学科,致力发掘、探索和解决目前全球化诸等问题。
中华文化研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应可大有作为,毫无疑问以直指“人心相通”为重要目标。
怎样教小学生讲普通话
2017/08/12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作者:陶器
先看一下失败的经过:有一位1950年出生的高老师,在雅加达东区一个小巷子里创办了一所小学,挂名三语学校,自己当董事长。高老师个子不高,志气和理想却很崇高,他要全校师生用汉语普通话或英语交际。首先,他做了写着大尺寸汉字的红布横幅,挂在大门口。其上写着:“从十月一日起,本校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生跟老师,必须用汉语普通话或英语交际。”接着,他复印了《三语日常会话》,发给全校师生,要大家在三个月内学好。高老师满以为这个计划一定成功,没想到三个月以后,并没有什么进展。大家说惯了的几句英语照旧流行,如thank
you, sorry, Happy Birthday 等;而“谢谢”、“对不起”、“生日快乐”却很少人说。
高老师的失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如果汉语老师能细心思考、创新,不但不会重蹈他的覆辙,还能事半功倍,取得成功。
首先,高老师的《三语日常会话》那一套讲义,对中学生也许管用,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就未必适用了。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有限,要学其中的汉字,又要学英语的拼音和读法,花掉了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三分之一的剩余精力学普通话,能学到多少呢?
普通话是“话”,教小学生讲普通话不需要用讲义,只要他们用心听,用心模仿,学以致用,习以为常,久而久之(不能硬性规定三个月学会),他们就逐渐会讲普通话了。为了说明得更详细、更具体,下面举一些教学步骤供参考:
教普通话的第一堂课,老师指着自己对学生说wo,然后指着一个学生说ni,
再指着另一个学生说ta.
接着叫几个学生上来,其中一个当老师,重做刚才的步骤,使大家理解wo,
ni, ta 的含义。之后,叫三个学生上来,模仿老师指着自己说wo,老师先说,学生跟着一个一个说wo,接着师生一齐说women.然后,老师指着那三个学生,指一个说一声ni,指、说了三次,把他们合起来说nimen.老师又随便指着在座的学生,指一个说一声ta,
然后合起来说tamen.
最后,叫四个学生上来,其中一个当老师,重做刚才的步骤,使大家理解women,
nimen, tamen的含义。
学生学会了单数和复数的人称代词,老师可以教他们:是、不是、老师、学生、是不是…、是…吗?教学步骤如下:
老师指着自己说wo shi laoshi,接着一边指着学生一边说ni
shi xuesheng,nimen shi xuesheng, ta shi xuesheng, tamen shi xuesheng.然后,老师问wo
shi laoshi ma学生答shi.问wo shi xuesheng ma答bu shi.改问wo
shibushi laoshi wo shibushi xuesheng轮流叫学生回答。最后,叫学生完成并复述句子
,例 如 :wo shi …,bu
shi….把wo改成ni,
ta, women, nimen, tamen, 再反复练习。
教学普通话的第二堂课是指物说词,具体步骤如下:老师指着白板问zhe shi shenme 学生答na
shi baiban.老师又遥指空调问 na shi shenme? 学生答 na shi
kongtiao. 老师又拿出课本,指着问 zhe shi shenme 学生答 na
shi shu.老师再拿出练习本问zhe ye shi shu ma 学生答shi.这时老师必须立刻纠正说zhe
bu shi shu, zhe shi benz.接着说明书和本子的区别,不能跟印尼语那样说ini buku, itu
juga buku.然后继续类似的指物说词,练习,再练习。
第三、第四、第…堂课有待各位汉语老师修正、改善、创新。
愿汉语老师在讲课、交际时,坚持用普通话;在校方、家长的支持下,大家共同努力,推广普通话,进而弘扬中华文化。
“师”字当头,何其重 !
——祝贺任抹师友会成立10周年庆
2017/08/12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吳开森 - ( 泗水)
常日,不时谈起“师”:老师、师父、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足见“师”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份量与地位何其重。
今年适值任抹师友会成立10周年,师友们筹划为之出版纪念特刋。应现届师友会主席钟盛章先生诚约,要我也写些感念拙文庆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从峇隆乡镇转赴任抹中华中小学升读初中,作为原任华校友,对曾经培育我成长的任华教师们有着深厚的情感。欣逢任抹师友会10周年庆,不禁激发心中波潮涌动,忆起往昔老师们呕心沥血的教诲之情,刻骨铭心,感恩至深。而往时曾经与同学们累日相聚、寻梦同窗的学校园地已不复存在,还幸后来陈万新同学能接捧师命,延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独资创办了任华三语国民学校。应之,任抹周遭各乡镇的原华校教师们也奋起成立了师友会,迄今不觉已是走过了10个年头。从有关方透露的讯息,得知师友会现下拥有80余名会员。为凝聚师友间的情感,师友会不乏举办各种活动,诸如两周一次的歌咏及接下的义诊,免费为师友们量血压、血糖、血脂等等;每个月一次会延请医资人员举办健康讲座,传授并交流保健常识。往后,师友会还计划面向大众创建老人俱乐部,为地方社会服务。师友会领导层的这一切举措,俱为永葆与増进师友们及广大群众的情谊兼福利。
目下,老一辈的原华校师友,多数已歩入人生暮年,但他们仍然不忘自身的职责与使命,自觉任重道远,默默地甘为传扬中华文化而不懈努力。趁现今世界热衷学习华文而掀起的“汉语热”方兴未艾,在时代的感召下,希冀任抹师友们以此为契机,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升华自己,以期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继续奉献绵薄之力。这样,方不愧对为师者之殊荣。
谨此祝愿,任抹师友们能为任抹区域的华教事业再创辉煌,让彩霞绘染夕阳的余晖。
话说新中汉语唱游班
2017/08/12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潘秀红(泗水)
两年前的某一天,女儿带我去BG Juntion,让小孙在商场里的儿童游戏场玩儿,锻炼四肢肌肉,练胆量,跟其他友族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无意间走到SHHS新中汉语补习班,见到几位老朋友,就此,我外孙女和SHHS结了缘,当年她还不足3岁。
唱游班上,老师说华语,唱华语儿童歌曲,看儿童教育系列光盘,室内还有动物玩具、拼图、看图识字、积木等。橱架上、小椅子都贴上小朋友的中文名,眼熟能认,耳熟能详。我们做外婆、外公的尽量用华语跟孙子们交流,无形中她进步很快,连我女婿多少也听懂了一些华语。
通常接送者多数去商场溜达、购物、足底按摩、上饭馆、儿童游戏场来消磨时间,再说商场里装有空调设备,也够舒适。
再过几个月,补习班要搬迁到Telasi 街,对家长们来说可真是个大问题,考虑到交通问题、治安问题、雨季积水问题等。
凡事都是有利有失,也许有的学生迫不得已停学了,也许新补习班附近的小朋友们报名加入,据我所知,很多友族家长们很向往儿孙能到中国去求知,他们的学习精神可嘉。
愿今后SHHS汉语补习班,能因人、因地、因时而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