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785


马不停蹄


2018/07/07 中国报/评论

~作者:Y.B.张念群


那个第二批部长与副部长的人选一直都是新闻的焦点。可是我一直到627日正式接到去皇宫宣誓的通知,都一直不敢确定自己就是教育部副部长的人选。

72日宣誓后,我73日正式到高教部上班。74日又到教育部视察。

内阁瘦身将教育部与高教部二合為一。可是这两个部门的地点其实相隔了10公里的路程或是20分鐘的车程。鉴于我个人的兴趣以及马智礼自身的专业,我们决定,他将办公室设在高教部,而我则会驻守在教育部。

首先处理大学预科班名额

我上任后第一个处理的课题是大学预科班额外1000个华裔学生名额。内阁的决定是将1000个名额开发给来自低收入家庭(B40)、但考获全A的华裔学生。其实符合这个条件的申请者只有八百多人。所以我们决定进一步放宽条件,考虑至少9A的低收入家庭学子、以及考获全A的中低收入家庭学生。

若是还有满足上述条件但尚未接到Kolej Matrikulasi电话的同学们,请马上将你的成绩、上诉表格以及收入证明,寄到teonieching.moe@gmail.com

我们现在正在跟时间赛跑,因為大学预科班已经开课6周,任何的延误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当然,已经开始处理的课题还包括独中统考以及10+6新华小。有鉴于董总将在77日改选,我将在713日与新的董总领导层碰面会谈。

整合后的教育部,是最大的政府部门。一共有60万职员以及600亿的预算。

可想而知,这绝对是个充满挑战的部门。希望我们能在未来的日子逐步制定出好的政策,让我们能够系统化的处理问题,这才能恢復人民对公共部门的信心。



学习以外


2018/07/07 砂拉越《国际时报》

~作者:锺璇


由于孩子学校属于全日制,放学时已是下午甚至近黄昏,所以放学后至睡觉前的“课外”时间,我由孩子自己安排。

很多初认识的学生家长,一旦聊开后总会抛来一句:你孩子有补习吗?在哪里补?补几科?哪里的老师好吗?听说……我一贯回答说:孩子自己要求一周到学校老师哪里补一堂国文,从四年级到现在。然后就选择当听众了。

其实我还曾怂恿孩子不去补习班,但他认为补习真有辅助他在国文的弱项,所以一直保留至今。

遇到没有课外活动的放学后,孩子会拉着我到公园跑步。换下校服上班服,穿上便衣裤和运动鞋,我们便开始暴露在微微的太阳光下,在公园走道上他跑他的,我走我的。

看着孩子日渐增强的体力,每天坚持30分钟的跑步,看他一圈又一圈没有停歇的在跑,湿透的T恤,加上脸上的汗水,还有坚持的耐力,课业上的压力与疲累,都随着汗水给冲淡了。

我们不赶补习班,不被课业捆绑,放学后的时光,完全由孩子自己作主,有属于他自己的空间。

冲了凉吃了晚饭,阔别了一整天的手机让孩子迫不及待的与同学联系或上网。看了看时间,若有未完成的功课就先搞定,到了与同学约定玩线上游戏的时间,就会来几场的连线游戏。过后我还常问他战绩如何?赢了几场?输了几场?

时间允许的话,来个睡前阅读。如有考试,则自行安排温习。周末或假日,孩子完全“放假”,轻轻松松过迟睡迟醒的学习冬眠日。

我发现,很多孩子为了考试而背书,但往后或会把所学的忘得一干二净(我们也是过来人),而日常生活的点滴,尤其是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时光、一起做过的事,却会永远收藏在孩子的记忆框框里,不是吗?

生活中的学习远比课堂上的学习来得多姿多彩,也更真实。这样的学习环境,我和孩子都乐在其中。



让师生快乐学习


2018-07-0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关悦涓


我国教育太沉重,“学生快乐学习,老师愉快教学”成为很难勾画的一幅画,其实,真正能让小学生“减重”的只有真正适合小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全方位成长教育方案。

自从执掌教育部后,马智礼的首要任务除了让大马的教育达到国际水准外,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快乐学习,这样学生才觉得学习是趣味的。

我国政府推行教育改革那么多年,师生快乐学习的画面不多见。看来,马智礼应该认真看待我国过于强调考试分数和学术成绩的教育制度,大马教育离不开分数与排名,应试教育制度让现代学生失去了思考和创意的能力。

在应考制度下,教师很难展露笑容,他们肩负着让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考获好成绩的压力,每天忙于处理繁重文书和行政等非教学工作的教师,别说与学生互动,就算趣味教学时间,也难以拨出时间。

素质教育下,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的静坐教育,我们都希望新生一代可走出课堂,在花园捉昆虫,在博物馆看历史文物的快乐体验。遗憾的,我们的新一代,已沦为考试机器。马智礼如果愿意询问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或者会告诉你:“UPSR考试是我们的梦魇。”

试问,有谁真正聆听当UPSR考生成绩不理想,他们会成为校方和父母责问和施压的心声呢?

置身在上学只是为了考试的大环境里,我们到了今天都无法有效解决减少作业簿的“量”以及学生书包“重”的问题。当作业超量,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功课,就换来体罚,其实体罚并不是唯一解决学业问题的明智方法。

我国教育太沉重,“学生快乐学习,老师愉快教学”成为很难勾画的一幅画,其实,真正能让小学生“减重”的只有真正适合小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全方位成长教育方案。

真的,我们希望新人新作风下,我国新任教育部长马智礼可成为教育下一代的推手,透过各措施来改善教育发展的失衡,让整堂课生动起来。

别再让师生快乐学习,成为难画的图画



震裂国民团结的七伤拳


2018-07-05星洲日报/微隐於学

~作者:宋明家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目前大马国家教育政策的官方终极目标,就是要所有学校都使用国文为主要教学媒介。

“多源流教育破坏国民团结”的论述,数十年来不断被有心人提出,这一次出自老马口中,着实让众多支持希盟、护卫母语教育的民众失望。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目前大马国家教育政策的官方终极目标,就是要所有学校都使用国文为主要教学媒介。

1996年教育法令很清楚的说明这一点。

回顾70年代,时任教育部长的马哈迪率领一个教育委员会,负起检讨国家教育政策的重担,以塑造全民团结社会。报告几经删修,约20年后以1996年教育法令面貌颁布;一些不利于母语教育的条列,也藏在该法令里;至今有26所新华小获批增建,其中21所是国阵分别于199920082018年宣布的,意味着母语教育在前朝政府眼里,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工具、大选糖果,而不是为了人民需求而为。

在老马心中,能够把国文作为所有学校教学媒介,是最佳选择和目标;同时,在部份国人眼中看来,华小印小的存在,会把学生分隔在不同环境而产生隔阂,因互不了解而有损国民团结。

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真正影响团结的,不在媒介语本身,而是国阵(或更明确的说是巫统)政府多年来一直破坏国民团结的作风、言行和政策。

讽刺的是,这些破坏行为,是和政府千方百计想通过单一语言政策、来团结国民的行动同时发生的;在想利用法令和宏愿学校(老马的折衷办法)等手段来达致团结的当儿,另一边厢政府却不合理的、粗暴的对待其他少数族群,恰恰违背了团结的初衷。

就如当年金毛狮王谢逊为了增强功力,急进贪练七伤拳,陷溺于拳中无穷威力,却因此伤了体内阴阳二气和五行(对应心肺肾脾肝),结果拳法功力没提升,反而伤了自身内脏(引金庸名著《倚天屠龙记》)。

七伤拳,是崆峒派的镇山绝技;但这威力强大的拳法,却存有一大缺点:内功没到家、没修到气走诸穴而强练此拳,就会自伤内脏、自断心脉。

整天喊着要“团结国民”的领导,若存有这种其心不正、观念落伍的问题(内功没到家),只想凭藉语言为手段、把语言和团结相挂钩,结果只会造成更大破坏;如七伤拳的“一练七伤、越练越伤”。

过去有数不清的例子,可以证明前朝政府如何强练七伤拳而“自残”国民团结:使用政府控制的媒体玩弄种族课题,为了政治利益不断提醒国人有关马来人特权、马来人宗主论,把某些人士塑造成反伊斯兰反马来人形象,来嬴取马来社会的支持;纵容巫统和其他保守组织对少数族群的言论伤害;利用恶名昭彰的首相署国家干训局,常年散播种族性言论、分裂国民等等。

教育方面的自残行为更严重。

在口口声声指责“单源流学校破坏团结”的同时,政府却以宪法第153条款为由,在多个国家教育机构实行“单一种族教育”,把学额100%保留给马来人和其他土著生;这些由全民缴税买单的单位包括:玛拉工艺大学、玛拉海外奖学金、公立大学的基础课程、大学预科班(2002年起开放10%给非土著)、全寄宿学校和玛拉初级理工学院(这两种精英中学只有约2-3%非土著生,却拥有优质顶级师资和设备、实行小班制、提供膳食和住宿)等等。

国阵政府一直重犯的错误,就是源于这种自以为“单源流教育”是“国民团结”万灵丹的意识形态,却同时实行“单一种族教育”策略、不断自残“国民团结”的七伤拳模式,让“国民团结”奇经八脉反倒受了剧震、尽皆断裂。

自由选择母语教育和宗教信仰,是放眼世界皆准的人权基础,这在大马却常被狭隘的诠释和扭曲。

迈入21世纪,在尊重和包容少数民族母语教育的环球趋势下,国家领导真该好好反省,这种“单源流”思维还上得了台面吗?

套用张无忌的说法,最好“立即运气调息,那么练七伤拳所积下来的毒害,当可在两三年内逐步除去。”

翻译成简单易懂的人话,就是:希盟政府要团结国民,就得更新思维、集思广益,扫除“单源流”落伍思维,根除“分而治之”的分裂国民手段,检讨并修改不合时宜的法令。内功修到家了,就能练好七伤拳、搞好国民团结而不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