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星期一

李锦宗文史馆 马华文学宝库


20018/12/09 东方日报/国内

(加影8日讯)设立在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图书馆的「李锦宗马华文学史料馆」今日揭幕,藉此延续李锦宗重视和考辩马华文学原始史料的精神!

1947年生于吉打州西岭的李锦宗是一名马华文学史料家,毕业后曾从事报馆和官方翻译、马来西亚广播电台华语新闻编译及电视台华语新闻编导的工作。

他于1984年被选为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的理事,并在1996年出任作协资料主任至2016年。去年6月病逝,享年70岁。

李锦宗夫人林玉蓉表示,先夫选择把毕生精力放在搜集、挖掘、抢救、梳理和编撰马华文学史料,是因为其觉得在国內鲜少人推动如此的工作,尤其在整理战后的马华文学方面。

「在他逝世后,为了不让这项对马华文坛有意义的工作中断,我觉得有必要把他千辛万苦搜集得来的资料和藏书,放在大学图书馆,期望鼓励更多学生选修马华文学,也让有心人研究马华文学。」

耗时8个月藏书8

「所以,我把锦宗的文献资料和藏书送来新纪元,希望他奉献于史料的搜集和撰写工作得以延续下去,不枉费他的毕生努力。」

林玉蓉是于今日出席「李锦宗马华文学史料馆」揭幕礼时,如此表示。出席者包括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兼註册处(教务组)副主任伍燕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曾沛及顾问戴小华等。

据悉,新纪元图书馆是耗费了8个月时间,搬迁和整理李锦宗的藏书、手稿及剪报等文件资料,设立这所「李锦宗马华文学史料馆」;该馆共有8161本藏书,包括李锦宗所著、编著及珍藏书籍等。

另外,还有不少的手稿文件和剪报资料,如李锦宗与其他作家的书信往来、歷年马华活动的內容记录等,对马华文学史料研究工作极具价值。

设在新纪元图书馆

莫顺宗致词时也讚扬,李锦宗一生对马华文学的奉献,并希望社会大眾若拥有文学史料,也可以將之送来新纪元图书馆,以丰富该馆的收藏资料。

「虽然本院很小,图书馆更小,但精神很大,我们希望能够搜集更多的文学收藏,让马华文学、华文教育继续传承下去。」

(东方日报)

附:【相关报道】


用生命编纂马华文学史.李锦宗要与癌斗快


2016-12-09 09:19 星洲日报/暖势力

报道:李成友/摄影:苏长国

李锦宗一生投入文史料工作,五十年不倦。

看看李锦宗与夫人林玉蓉在八打灵再也的家居,活像一个
文学史料的工作室,放满书刊、杂志、报纸和笔记,
夫妻俩不分昼夜收集史料。(图:星洲日报)

大马藏书最多的李锦宗“书屋”,令人叹为观止。(图:星洲日报)

两极楼梯堆满书本,剩下窄巷可以上楼。
(图:星洲日报)

李锦宗为本地作者立传编史,每人一册,十分耗神。
(图:星洲日报)
(吉隆坡8日讯)马华文学史料第一人,长达近50年孜孜不倦投入本地的史料收集、编纂、撰写、立传、整理工作,以个人力量肩负保存文学史的重任,为的是让这块土地的文学拥有自己的姓氏、自己的史记。

他可以说是马华文坛的“司马迁”,不分昼夜,不理病痛,一觉醒来,就投入占满双层排屋的书堆和资料中。5年前发现自己患上肠癌后,更是不敢怠慢,争分夺秒工作。

他的治史精神,在大马文学史中没有人可以超越。

用一生成就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认同的任务,这分能耐,不可能找到第2个人胜任。

史料之旅收集半世纪

李锦宗是1947年出生在吉打南部一个小镇西岭(Serdang),家里开杂货店。在西岭念完小学,到槟城钟灵念中学,过后就出来社会工作,也开始了他对马华文学和收集史料的兴趣,从1969513后开始了一生漫长的史料之旅。

1972年和同是爱好文学的媒体人林玉蓉结为连理后,举家搬到八打灵再也,买了一间双层排屋。

这间4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已成为一个文学地标,像一个文学史料的工作室,屋内除了要侧身而行的空间外,地面都放满是书刊、杂志、报纸和笔记。

受史料前辈方修影响

李锦宗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这是他一生投入最多心血的工作,也是最坚持的任务,为了让这块土地的文学拥有自己的姓氏、自己的史记。

他说,在5年前他发现患上肠癌,更加快脚步进行整理工作,并准备做到最后一刻,倒下为止。

他说,他投入文史工作,主要是受新马文坛史料前辈方修影响。这一生,为了史料,因此秉持长辈的治史精神,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文史工作。

他说,报纸的文艺副刊,在文史料收集工作,扮演很重要角色。最辉煌的时候,在80年代,撰写的年度文坛回顾和概况,最长一篇可达15000字,洋洋洒洒登在两大面报纸版位。

当时,文学受到重视,很多人愿意回顾一年动态和出版情况,这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视文化的重要指标。

他说,到了2000年,史料的情况明显萎缩,在报纸上写过最短的一年史料,只有400字。后来为了克服这方面的限制,一些报纸采用连载方式,接力式的刊登回顾,不过,写法也不同了,比较像是事件的条目和出版目录。

收集史料放弃创作

他说,他原本爱好文学,主要目的是创作,但接触史料后,逐渐疏离了写作。很多人说他没有文学创作,但很多人不知道,就是因为展开没有人愿意投入的史料收集工作,才放弃了创作梦。

他说,这一生为了文学,接触文学史料,如果最后无法得到一个文学认同,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创作不应得到文学成就奖,这显得有点不公平。

目前李锦宗一边治疗一边工作,所幸得到太太的谅解,没有把家里堆积如山的书刊报纸清理掉,甚至还愿意一起千里寻史料。除了中马为大本营外,也经常北上文学重镇大山脚、槟岛、南下麻坡、居銮、峇株巴辖,甚至到东马的古晋、美里、诗巫和沙巴的亚庇和山打根。

他说,这些旅费都是自己出资,每年的大量书籍,一些是得到作者赠阅,但很多是自己动用储蓄买的。

李锦宗说,他很珍惜这些资产,甚至为这些书买保险,但保险代理来家里考察时,只点算屋内可以投买的电器等物件,至于被视为无价的书报,只能象征性投保。

书报堆满屋内各角落

李锦宗说,家里有很多桌椅、书柜、架子,都用来置放文学书刊杂志,塞满资料,有好多个抽屉也用来分门别类,归档,有时像药师在药厢抓药。

他说,这些情况经常被文友作为话题,而且,客人来访时,有时找不到椅子招待,甚至放一杯茶的空间都没有。

他说,很多时候觉得招待不周,空间有限,但觉得还是让书刊有一个落脚处更重要。

他表示,放在客厅最大的书柜是从西岭运来的,这原本不是书柜,是父亲开杂货店放货品的,似乎是父亲冥冥中为他安排了一个最合用的书柜。记得当时是通过叶蕾帮助,从西岭雇用罗里载来。

他说,现在书柜已不够应付,书刊逐渐堆到屋内每一个角落,从寝室到厨房,从货仓到大厅,从走廊到楼梯。

他说,他已无法估计书籍的数量,有上万册,而且大多是本地文学书。

盼出版《马华文学史》

李锦宗说,由于他年近70,而且患癌,经常操心接下来的工作愿望和书屋的规划如何持续进行。

他说,原本一生的心愿是出一本像样的《马华文学史》,也曾草拟工作大纲和落实计划书,提呈给相关文教团体,但最后无法谈成,一直拖延至今。

他说,《马华文学史》是一个重要指标,让整个地区和民族有了真正身份。

他说,另一个意愿是把目前的书屋,建构为一个文库馆或文物馆,让马华文学的史料工作继续下去。

【采访手记】个人力量要完成大梦

采访史料工作者李锦宗,最大的体会是他一生坚持做一件事,这件事,不是个人荣华,不关个人富贵,而是使一个族群文学史有更清楚的轮廓。

他的工作已形成自己的信仰,对美好的寄望,全力以赴,从千卷书中理出史料的头绪,从万份报纸中清出文史脉络,这是一件十分艰巨且漫长的任务。

他以个人的力量,完成大梦,虽然他的一心志业,立着《马华文学史》心愿,仍未如期实现,但像他这样的人,社会应给予更大关怀,给予支援,让他更接近一生的梦,让马华文学史走出自己生长的贫瘠之土。

(星洲日报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