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1日星期三

为复兴华文教育而努力


——热烈祝贺雅加达“中华中学”创办80周年

2019/09/07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在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印尼全国各大岛屿从大城市到小村庄,先后创立了上千间的华侨学校,其中以“中华”命名的华校就有好多间,我的母校——中华中学也因这个名字响彻赤道大地。
雅加达“华中”以“公诚勤朴”校训为宗旨,发扬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椰风蕉雨中茁壮成长。在历史长河中,虽然只有短短的27年,但是它为印尼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不少的优秀人才,这些莘莘学子分布在全世界各个角落,为世界的文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奉献。
2019年是母校“华中”80华诞,母校的影子虽然不存在了,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永远抹不掉这个壮丽的形象,“华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数万名的“华中人”永远忘不了她的光辉。
值此母校诞辰80周年之至,我们更加缅怀敬爱的师长和热心教育创办“华中”的前辈们,学习他们呕心沥血创办华文教育的精神。
雅加达“中华中学”是由四位“两袖清风”的老师同心合力,只凑集两千荷兰盾于1939612日创办的。他们是享誉全国的“三鸡(基)一鸣”,即张国基、李善基、陈章基和李春鸣,开创了“穷教师也能合力自己办学”的先例,这种精神正是教育事业的榜样,成为华文教育战线上一段佳话。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更要有这种办校精神,要以这种精神来复兴华文教育,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1965年印尼发生“九卅事变”,军人夺取政权,并封闭了全国的所有华侨学校,从此华文教育断层30多年,到了2000年苏哈托政权倒台,印尼开始进入民主改革的新时代,华文教育也因得到松绑而慢慢复兴起来。在这近20年的岁月里,全印尼各地也掀起了学习华文的热潮,各地办起了汉语补习班、三语学校;为推动推广华文教育,各大城市也成立“华文教育协调机构”,中国汉办和侨办也派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来印尼传播中华文化;许多地方华社与教育界,竭尽全力派教师到中国内地培训,一些国民学校也开设华文课,这当然是好事。这是印尼华文教育复兴时代,许多华文教育界人士对此都充满信心和渴望,只争朝夕,希望能尽快把华文教育复兴过来。
可是太让人失望,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非常缓慢,一些学校虽然设有华文课,但是学习时间很少,一星期只有一、两节课,而学校也没有把华文当作“必修课”,使学生对学习华文不认真,当然效果很差。加上教师们对推广华文教育缺乏使命感,忘却了弘扬中华文化的初心,大大影响华文教育的发展,这是令人遗憾的事。
如所诸知,由于华文断层30多年,加上没有学习华文的环境和条件,印尼的华文教育发展缓慢,来自中国的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也对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缓慢而发出善意的批评,这是印尼华文教育工作者当前最伤脑筋的事。有些华文教育工作者对“复兴华教”欠缺“务实”精神,甚至有的想半途放弃,因此,一些补习班自生自灭,而有些“三语学校”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这就为华文教育的前景产生担忧,社会上也出现不协调的声音,华教工作者更是忧心忡忡,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发展华文教育进程中,“华中”生也不遗余力,发扬办教育的精神,值得我们高兴和骄傲,并得到安慰。“华中”子弟江连福在峇厘成功创办了“文桥”三语学校;郭爱珍和她的夫婿饶兴生在雅加达创办了两所“必利达”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华中学子杨健强、颜培椿、潘仲元、卢贤春等创办“圣光”学校,这些都是继承“三基一鸣”办教育的初心,我们看到了光明,也得到极大的安慰。在纪念母校创办80周年光辉的日子里,希望更多华中子弟步他们的后尘,为复兴华文教育而努力,为办好华文教育作出更多贡献!
53年届华中生  沈慧争   20199月于雅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