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转眼间,我来到印尼泗水崇高基督教学校已接近两个月了。从开始诸多方面的不适应不习惯到现在慢慢熟悉、渐渐融入,这期间的经历既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两个月前,我作为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苏山小学一名普通教师遵从组织安排,成为一名前往海外华文学校支教的中文教师。对从未有过出国经历的我内心有些好奇,但更多的是担忧。当时孩子还未上三年级,爱人身怀六甲,父母年事已高,作为家庭中顶梁柱的我,响应祖国的号召,毅然告别父母妻儿,走出家门,踏上异国支教的征程!
落地千岛之国
7月24日下午7时我准时降落在印尼泗水机场。在人事部Miss
Tere 的引领下来到了泗水崇高基督教学校,受到了学校中文部主任侯老师及学校董事的热情招待。在经过一夜的休息后,第二天便投入到学校的工作中去。由于这边缺少中文教师,刚开始我担任4个班级的汉语课,平均每周20课时,教授学生共计120人。秉承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理念,课上给学生进行汉语课本教学的同时,适时穿插中国特色的文化教学,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于学生大多是华四代,自小生于印尼长于印尼,受当地文化影响很深,很多学生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尽量做到让学生们体会到“快乐学汉语”,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热爱汉语。通过近两个月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成绩显著。学生的发音、语调、汉字书写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歌曲、中国戏曲等也都有了更初步的了解。学生们平时的测验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也经常与学校的中文领导和汉办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和班上的学生和睦相处,工作表现初步得到了他们的肯定。
一个都不能少
初带九年级A班的中文课时,经常有学生向学校反映,说要换班。随后学校找我进行交流,把学生的意见反馈给了我,说我上课的内容太难了,他们听不懂。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感到很奇怪。“我教的不难啊!完全是依照课本内容的顺序教下来,只不过有时会把课文后的生词由课本的一个词语拓展到两个或者三个而已。”我向学校解释道。中文系的侯主任无奈的笑了笑:“我们这边的孩子基础很差,甚至是零基础,他们能把课文里的词语记住就很好啦!你刚来,还要多了解学生的汉语基础。”“好的,好好。”我连声答道。自此,我将原先的教案从头到尾改了一遍,删去大部分的拓展内容,强化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班里有个叫Michel的小女孩,她的中文基础很薄弱,每次请她回答问题,她总是只说一句话:“我不能。”无论怎么引导,她始终不愿张嘴说汉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她的中文基础一直很薄弱,久而久之便害怕学习中文,不喜欢上中文课,更不敢开口说中文。了解这个情况后,我计划先培养她学习中文的自信心。在平时的朗读课文、造句、听写等练习中,我故意给她很高的分数。在一次听写测试中,我给了她95分的成绩,她拿到自己的卷子时,盯了许久,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我顺势走过去,鼓励她说:“其实你的中文基础是很好的,不要害怕学中文,要多表现自己。”自此,她在回答问题时不再说我不能,而是勇敢的用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拥有“一个不能少,每个都重要”的教育理念是每一个教育者的初心。
传播的不仅是中文
崇高基督教学校所使用的中文教材是北京中国语言文化学校编的《汉语》。从该教材每课书设置的项目来看,均注重汉字的认与写,注重语法的训练,听与说的环节没有在教材中体现,也没有口语交际环节的设置。这样设置的课文,不利于华文学习者语言技能综合全面的发展。同时,课文中所涉及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少之又少。怎么办?怎样将国内的优秀文化传播给学生,让学生喜欢它爱上它,并且还不能与宗教文化相冲突?这个问题思考了好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汉办老师交流教学困惑时,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视频网站“YouTube”,里面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及国内各大城市的宣传片。可不可以将课本内容与网站上的相关视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呢?可不可以将中文知识和中国文化融合起来讲授给学生们听呢?在教学《月亮大还是星星大》这一课时,课文中讲到了牵牛星和织女星这两颗星星。这两颗星星不正和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牛郎织女》有关么?何不趁此机会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的神话故事呢?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牛郎织女》的动画片放给学生们们看,让学生边看动画边了解中国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次,我在给学生讲解字词的时候,讲到“经济”一词,我便情不自禁的讲起当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讲到了中国内地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说到这里,我把提前准备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宣传片播放给学生看,视频中大气唯美的画面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使得在场的学生热情高涨,啧啧称叹。有的学生当场表示长大后要去中国发展,还有的表示以后要去中国留学。
异国他乡的友谊之花
刚到印尼,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好,崇高学校坐落在泗水城市的西区,周围环境比较荒凉,整所学校有三层的教学楼相连,没有操场。办公室也是很拥挤。宿舍的条件也很普通,高低不平的学生书桌紧凑的排列在靠墙的一边,上面零落的放着上任支教老师留下的物品。一阵酸楚油然而生。但是后来负责学校中文工作的侯老师不辞劳苦一次又一次的为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事无巨细她总是亲力亲为,对我关心备至,爱护有加,把我当成她的孩子一样对待,使我的心里温暖了不少。虽然来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接下来的种种考验还是让我措手不及。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沟通交流只能一半靠比划,一半靠猜想;印尼热带雨林的气候,让这里的蚊虫不光多而且大。一觉醒来,我的的腿和脚起满了包包,奇痒无比。侯老师知悉后急忙从家中拿来药膏给我,又通知工人给我安装蚊帐,她们的关心还是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我决心要安下心来,努力工作。一次周末,我与朋友一起去商场购物。我转了半天都没有找到我要买的东西在哪里卖。我只得去问旁边的服务员。我利用翻译软件向他说明情况以后,他很乐意的告诉我该怎么走,说了半天我一句也没听懂。他似乎明白我没有听懂,就拿来一张纸,在纸上给我画出哪个店的位置,我接过纸看了半天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走。他和身边的一位同事说了几句话,向我做出手势让我跟他走。步行大约八分钟,在他的引领下我找到了这家店。道谢之后他便回去了。像这样是事情还有很多,虽然算不上惊天动地,却也在心中泛起感动的涟漪。淳朴的民风,着实让人难以忘怀。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群善良热情友好的当地民众,让我们忘记了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使我爱上了这里,而他们对中国、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在这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我奉献着、学习着、生活着、成长着,为传播中华文化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这也将会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记忆,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赴印尼支教的汉语教师而感到自豪!
(印尼泗水崇高基督教学校 刘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