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1575

学校满是“白老鼠”

2014/09/22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张立德

小六评估考试(UPSR)和初中评估考试(PT3),有可能恢复,你(学生、老师、家长)是否赞成?换一个问题,目前所实施的课堂评估和校本评估,你(学生、老师、家长)觉得有效或者能反映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单一的统一考试评估所有学生,是我们熟悉的教育模式,通过标准化的测试,能够客观衡量学生对各个科目的掌握程度。然而,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却是处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

相对的,校内评估旨在评估学生的智力、情感、精神、身体和社交,以培养更具创造力和开放性的新一代。许多被誉为教育卓越的国家,都已经减少或者废除考试,证明多元的课堂评估方式更有效地评估学生,也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学生的表现更优异。

其实,应试教育并非必然的弊大于利。问题在于大家忘了教育的初衷,将考试成绩看得太重,一味的给学生施加压力,焦点落在统一考试中能拿下多少个A,而不是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是否懂得应用?

所以,校内评估若只是拿掉统一考试,学习的方式还是依照应试教育的那一套,换汤不换药,就会两头不到岸。

老师和学生们一直被当作白老鼠,结果是我们的教育素质越改越不堪,新加坡我们望尘莫及,连越南也爬过头了。

因此,现在开始嚷嚷要恢复UPSRPT3的声音,只看到一个面向,那就是202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我国学生成绩落后几个东盟国家,小学生和中学生的阅读、写作、算术技能不达标,以致辍学率高,以及2022年和2023SPM的数学成绩低落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账都算在校内评估头上。

先回到2022年,时任教育部长拉兹否认教育部是在仓促的情况下废除UPSRPT3,他宣称教育部不但纳入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且参考了各国的做法,深思熟虑下才决定以课堂评估和校内评估的方式取代两项考试。

我们都记得,2020年冠病疫情期间,在行动管制令下,学校被关闭,学生和老师在一阵慌乱中开启网课模式,学习成效大大受影响,UPSRPT3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取消,随即就走入了历史。

网课模式暴露了许多应试教育的弱点,是一个很好的改革契机。然而,我们的改革是半生熟的,只是改了评估模式,却忽略了我们的教育现场也需要同时进行大整改,才能够更好地配合课堂和校内评估。

课堂及校内评估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估,理想的情况是一个班级必须少于25名学生。反观,我们的一个班级至少30人,有的甚至超过40人。试问教师们兼顾得来吗?学生又岂能被全面的照顾?

再说,课堂及校内评估讲究的是主动学习、创新力和灵活性。我们把UPSRPT3拿掉,可是课程纲要还是同样的一套。

那些成功实施校本评估的国家,教学大纲是非常的灵活,是根据校本评估的需要设计的,绝对不是“旧酒装新瓶”。校本评估要达到成效,必须做好规划,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规划学习和教学。

我们的教学大纲本来就过于密集,却原原本本地套在校本评估上,即使在全面实施校本评估之后,我们其实仍然在实行应试课程。那一套用来指导学生回答考试题目的教学大纲,被套在讲究灵活、创意和有趣的教学活动上,就会严重地水土不服。

在校本评估的课堂,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学自主权。教师是最了解学生程度和能力的评估者,必须给予100%的自主性,用最适合的方式去指导和评估各个学生。如果家长们甚至教育官员不信任老师,依然以应试教育的思维去要求老师,和看待评估结果,校本评估就无法达致其既定的效果。

别忘了,自从小六评估考试(UPSR)取消后,在小学456年级实施的是学年末测验(Ujian Akhir Sesi Akademik,简称UASA)。UPSRUASA的分别是,UASA评估的范围仅限一个年级的课程,而UPSR是评估学生6年的学习成果,涵盖层面比较广。

教育部启动UASA的本意是,以进一步加强课堂评估和校本评估,但它给人感觉换汤不换药,都是考试的一种。还有,华淡小与国小的媒介语和教学模式有别,UASA的题目又是中央集中发出,令到评估效果出现一定的落差。

反向思考,如果我们的课堂人数能够限制在一定的数目,老师可以完全专注在教学,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和评估;我们的课程纲要有经过整改,不过于繁重,学生们可以灵活主动学习;我们着重学生的学习成效,不要求“背多分”,不注重几个A,而是学生吸收了多少知识,了解本身的技能,适合往哪一方面发展。其实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估方式,似乎都不成问题。

我们的最大问题在于,教育部往往是在没有经过适当研究和公众咨询的情况下,或者没有考虑到多源流教育的差异性,就仓促宣布教育改革。例如统一所有源流小学的国语课程纲要,以及强制所有中学包括国民型华文中学必须开办一班以国语教数理。

前任教长坚持不是仓促废除UPSRPT3,但后续问题实在太多,令到家长和教师们无法适应,学生们更是最大受害者。同理,现任教长也不应该采取过于简单的方式来试图“拨乱反正”。

现在,重点应该放在确保评估达到高标准并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老师和学生们一直被当作白老鼠,结果是我们的教育素质越改越不堪,新加坡我们望尘莫及,连越南也爬过头了。

 

师生情

2024/09/23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亮亮

730日近中午,我正摘菜,手机响了,“cik Yong……”希英来电,问我家位置。其实,由泗水,岩望,庞越……从北向南入本埠是大街,大街第二个向右转不远就是我家。他们越过头我家住处,直达大街末端。不过没事,小地方,四通八达,单凭导航系统,只一会儿,一辆白色旅游车就停在我家门前,哦,是一群老伴的学生。

老伴全忘了,但似乎又有点记忆,用仅存几巴仙的视力看着学生们的脸庞,努力识别是谁???有最顽皮的姚锦良班长,好学生陈希英,兴登(老师点名兴登Sinten,回答 kulo,)八一 (八月一日出生)喜欢做糕,烹饪的月华,美丽的妙娟,善良的凤仙,老伴激动地眼眶噙着泪花,说不出话来。

他们来自勿里达,老伴曾在那里教过他们。老伴擅长教数理化,常做实验,也带他们骑自行车参观制冰厂,坐卡车去Selorejo观看水库……

他们带给我们好多凤梨,花生酱……月华细心说:这是虾味的咸鸭蛋,这是鸡肉馅的烧卖,那是放两三天还新鲜的糕,还有另类的咸鱼干……奉劝我们,两人都老了,儿女不在身边,请个帮佣吧……

中午1点多了,他们还要去施老师家。别了,亲爱的朋友们,亲爱的弟妹们,保重!一路平安!

再见了,韩老师,再见了,cik Yong,我们会常来看你们。

是晚10点,他们安抵家门。你们辛苦了,好好休息吧!,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感激你们的关爱,再次感谢,感恩!

 

语言是民族的灵魂

2024/09/22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教授

吉隆坡中华独中合唱团以一曲《语言是民族的灵魂》(Bahasa jiwa bangsa)再次夺得由语文出版局主办的2024年全国(独中、国民型中学)语言与文学团体爱国歌曲比赛总冠军。而他们在会场礼堂外的一段精彩演唱也被人拍摄下来,在TikTok广为疯传,甚至也获得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的转载和赞赏。

其实这首歌原意是强调国语(马来语)的重要性,歌词言及“语言将我们所有人团结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来使用国语吧”。而这首歌的歌词也出现在小学五年级的历史课本,主旨在于说明强化国语的国家政策,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巩固国语,提升人民的民族情操。

请先别急着想要反驳什么,这句马来语bahasa jiwa bangsa讲述了我们用心学习一种语言的心态,不只是在于学习语言“技能”。这首歌的创作原意固然是强调我们的国语地位,但从这首歌名也应看到其中的意蕴,亦即语言是民族的灵魂。

Bahasa jiwa bangsa这说法既能套用在我们的国语学习,用同样的逻辑,就像首相安华讲的MADANI即是要寻找文明对话的契合点,那么Bahasa jiwa bangsa也可以套用在我们的学习华文上吧!意即我们亦能从学习华文中寻找那个民族的jiwa(灵魂),而这个jiwa,不就是我们的文化吗?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语法的学习,而是透过语言的学习去感领和掌握一个民族的文化。学习一种语言,不管是学习英文、马来文(国语),还是华文,既是语文教育,也更应是文化教育,这才是语言是民族的灵魂的真谛吧!很有道理,不是吗?

916日,受主办单位雪隆华校董联会及关爱母语运动委员会之邀,到英迪国际大学学院《同学,Tik华文吧!》第二届全国政府中学华文学会干部研习营为学员讲座从学习华文,爱华文,感领自身文化智慧的同时,珍惜华文,对优良中华文化的习得,不应是在炫耀吾族之优越感,而是要拿来对话的。如能做到这样,有了共鸣的对话,你还怕这火不够暖吗?

Bahasa jiwa bangsa:我爱华文,为什么爱》。在问答环节,有学员提问:“老师,很多同学不是不爱华文,但却是碍于担心拿不到A,影响被录取进入本地公立大学的机率,因而选择不拿SPM华文科。面对这样的情况,请问我们要怎样回应好呢?”

向旁边的督学确认后,我当时这样简单的回答:“就让我们以数据来回应吧!以前SPM的华文真的很难拿A,但现在已大为改变。近年SPM华文拿A22.7%,这比率比英文和马来文拿A的百分率还高。所以,如果你是真有本事在英文和马来文拿A的学生,凭你这样的高素质,应付华文科考试相信也不会太困难吧!”

学员的第二道提问:“安老师,你说的华教史我们也能理解,可是你说要传火(薪火相传),但我们现在的(华教之薪)火越来越弱了,怎么办?”

我的回答:“这道问题似曾相识,因在我读中学的年代,我们也这样问过我们的老师。”换个角度想,你意识到我们现在一代不如一代,未必是坏事,至少你有这个忧患意识。这火这灯就有人传了。而且,你要多大的火才会觉得是温暖的,明亮的呢?其实呀,只要一根蜡烛,就能点亮整个房间了。这世界越黑暗,烛光就显得更明亮的。

再来,这火也不应该只是同温层的相互爱怜,你还可以跨文化走向多元的公民社会,与有共鸣、有共同感受的群体点燃更多灯火。今天我们讲华文教育,说要爱华文、要考华文,不应是沦为鼓吹狭隘种族主义的火苗,而是散发更多仁者爱人的推己及人,实践忠恕的君子之道,拥有可以和善与人跨文化共鸣的人文关怀及人道精神的“绊”。(注:此处故意使用的“绊”是日语Kizuna。在日语中,“绊”这个字带有纽带、联系之意,强调人与人心灵的相通。2011 年“绊”被选为是当年的日本年度汉字。因那一年地震、海啸、核泄,天灾人祸,历劫重生的日本人的“绊”,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同理心的感情连结是多么重要,有温度。)

如今,国中的华文课纲已经从语言教学转向文学教育,而透过文学文本的教讲、阅读和赏析,文学教育又是文化教育的一环。要激起共鸣的是人们心中的恻隐之心、人文关怀和人道精神。从学习华文,爱华文,感领自身文化智慧的同时,珍惜华文,对优良中华文化的习得,不应是在炫耀吾族之优越感,而是要拿来对话的。如能做到这样,有了共鸣的对话,你还怕这火不够暖吗?

 

国家未来主人翁

2024/09/22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李佩珍

一个国家要持续稳建发展和繁荣昌盛,国民的素质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通过高学识改变家庭,甚至国家的命运。

中小学生就是国家未来主人翁,被父母寄予厚望,用心栽培,以期将来能为社会和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

然而,根据槟城消费人协会早前针对槟城、玻璃市、吉打、雪兰莪和吉隆坡的15000名学生展开调查,结果高达8000多名学生吸电子烟,当中4000人是小学生,2000人是女学生,让人感到震惊。

也许一些人会认为,吸烟是个人的喜好,又没有犯法,可是家长应该认真看待,不能纵容孩子染上不良的嗜好,而且吸烟危害健康,长期吸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另一个让人值得关注的课题是,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逾12万名一年级学生尚未掌握识字和算术能力。

其实,在现今时代,许多父母在重质不重量的观念已减少生育,只生12名孩子,因此给予孩子们最好培养,3岁孩子已送入安亲班和兴趣班学习各种技能,小小年纪已会读和写,有如小天才。

如果说一年级还无法掌握识字的能力,父母们真的要注意,必须投入更多时间教导孩子,找出原因以对症下药,帮助孩子突破学习障碍。

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师常说,老师是人类的工程师,对学生道德修养有一定影响,所以老师除了传授学识,本身的道德情操也是教育的重要基础,才能培育优秀的国家未来主人翁,国家的栋樑,打造更美好的国家。

当大家都大叹一代不如一代,新一代的道德观念和待人处事态度,让人不难苟同,可是在批评新生代的思想不正确的当儿,应该想一想,是不是家庭教育问题,又或学校教育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