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584

政府可助华教避风雨

2024/10/09    南洋商报/社论

近期有连串关于华教的课题被挑起,或涉及国家教育政策,或扯入国民团结,或关乎税务与财务。

有些课题是来自政治人物的特意挑拨,有些话题是学者以偏概全的恶意判断,也有些离题的是由反对党不怀好意的借题发挥。

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官方与非官方有之,但是所有的行动与枪口几都一致对准华教领域,让这个世界上除中国两岸三地以外,最庞大与最完整中文体系的大马中文教育圈历尽折腾。

大马宪法保障母语教育,因此除了马来文外,中文与淡米尔文皆可自由学习、运用和传承,未曾想目前仅占人口23%的华裔完美传承了母语教育,守护中文的坚苦风雨途中,至今日仍无法停止的被各方的保守派系见缝插针,见血方休,诸多为难。

缺有话语权华教守护人

悲哀的是,政府里头没有一个真正有代表性有话语权的华教守护人,只有传得上话的华裔政党代表,建国以来皆是如此。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昌明政府团队是知之甚详的,纵然无法封住每一张来者不善的恶口,但至少在课题被挑起时的表态,坚持中庸立场,站在宪法的最高度以最快速度作最响亮的回应,而非让子弹飞了一阵子后才说带入内阁讨论。

像二任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和国大教授张国祥,两人不久前先后发表了“华裔坚守母语教育导致不忠诚于大马,仍念及祖籍国”论,和“华校生因得学三语而比较不聪明”论,都是针对华小而且是妖魔化华教的恶意行为。

他俩一个在学术界,一个在政坛,都是活跃多年的资深人物,多少有些影响力。即是对华教以至华裔对国家忠诚的破坏与怀疑,已经触及煽动与毁谤边沿,可是,没有一个来自官方的正义声音否定这两老。

如此一来,这种污辱性奇高,破坏性极强的言论,马来保守派就会听入脑而提高对华裔的不信任度,重则形成心病,以至排斥。

白闹一轮虚惊一场

也在不久前发生的,由伊斯兰党挑起的啤酒公司赞助华教筹款义演场的课题,原本就不应该成为课题。一来是相关活动已经进行了30多年,最大贡献是弥补政府对华教拨款的不足,华社也愿意自供自足;二来所筹义款皆来自华社,而非出自政府条文所不允的啤酒公司,酒商只是赞助演出。

然而,当局却在伊斯兰党挑起课题后,随着他们的节奏进入检举义演流程,让华教倍感巨大压力,最后又是得带入内阁讨论,结果是白闹一轮,华教虚惊一场。

当时教育部长或首相一句话便能解决这种事,甚至有关当局只要看回30年义演路,必知酒钱并没有混进义款里,何以还是随着伊党起舞?如今把这么短时间里的这些事串连起来,似乎不约而同在酝酿着一股针对华教的力量,这些巧合正把风雨中的华教压得很辛苦。

日前交通部长陆兆福出席在芙蓉举办的一家啤酒公司义演,说以此证明华教义演没有问题,因为在移交捐款的仪式上,模拟支票上仍印有啤酒公司的标志,但是这样还是不足够的。

当局应该完全去除类似“酒钱不能用在教育”的相关字眼,因为国家和华裔都没禁酒,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义演活动有培养到学生嗜酒误前途的案例。

陆兆福不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种解决方法才是一劳永逸。

 

李引卜对华教贡献

2024/10/08    星洲日报/古城

~作者:李振城

上周与马六甲李氏宗祠的宗亲们一同参观培风中学校史馆举办的特别展览——《风雅永续·百年李迹》。此次展览聚焦马六甲李氏宗祠与培风中学的深厚渊源,并特别展示了李引卜先生如何在培风发展关键时期做出重要贡献,帮助学校度过重重困难,为华文教育的传承和发展保驾护航。

展览中详细介绍了李引卜先生的事迹,还展出了南益树胶、李氏基金和马六甲李氏宗祠为培风中学提供的支持,展现他们在办学过程中投入的资源与心力。马六甲李氏宗祠成立至今10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举办这一主题展览,也是一种对李氏先辈精神的致敬与缅怀。

李引卜先生的事迹在马六甲华社中广为人知,他不仅是马六甲李氏宗祠的前主席,也是培风中学的前任董事会主席。在1947年,他开始参与马六甲华人公立六校的建设工作,1956年成为培风中学高中部筹备小组的成员,推动了高中部的创立。更为重要的是,他于1962年接任培风中学董事会主席,当时正值马来西亚政府要求各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的关键时期。

当时李引卜坚决反对改制,并带领学校董事会作出艰难决定,使培风中学成为马六甲唯一的华文独立中学。这一决策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然而,正因为李引卜等人的坚持,培风中学得以保留其华文教育的独立性,继续传承中华文

化。

培风中学选择独立发展后,失去了政府的财政支持。1962年,学校面临十万元的赤字,教师们为了支持学校,自愿减薪共度难关,董事会也四处筹集资金。李引卜与其他董事会成员从未气馁,他们坚持筹办慈善活动,并发动华社捐助,最终使培风中学在困境中生存下来。

李引卜在担任培风中学董事长的20年里,推动了多个重要的建设项目,包括培风礼堂和著名的培风军铜乐队的成立。

这些举措不但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为学校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减轻了办学的财政负担。

培风军铜乐队在成立后,受邀在马来西亚各地巡演,进一步加强了培风中学与其他独中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文化与教育的交流。后来,许多独立中学也效仿培风,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这一发展模式成为独中自力更生的典范。

李引卜的贡献不仅限于培风中学。他在我国华教领域的坚定立场与行动,赢得了华社的广泛尊重。他除了在培风中学的建设中付出心力,还参与了宽柔中学等多所华文学校的董事会工作,为华教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在担任培风中学董事长期间,李引卜明确表示,任何人无权接受将培风改制为国民型中学的提议,并成功维护了学校的独立性。这种坚定的信念也传递给了后来的培风中学管理层,使学校能够在未来几十年中继续坚持华文教育的核心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李氏基金作为一个慈善机构,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几乎每个州属的独中都曾受到李氏基金的资助,培风中学更是从中受益匪浅。这种对教育的持续支持,使得独中能够在缺乏政府资金的情况下,继续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李引卜先生作为培风中学历史上一位重要的领导者,他的远见与无私奉献,深深影响了马六甲的华社与教育界。今天,马六甲李氏宗祠宗亲们都缅怀李引卜的精神,也是在纪念那些为华文教育奋斗终身的先贤们。正是因为有像李引卜先贤这样的人物,马来西亚的华文独中才能在风雨飘摇的历史中屹立不倒,继续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学习语言强迫不来

2024/10/0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蔡晓薇

在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的立场,掌握英文是大马保持竞争力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一直迅速发展的科学和数学领域。

他曾提醒,全面发展马来文是国家的愿望,但也不能因此牺牲可获取知识的重要语文。

风水轮流转,到了现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他则指对语文的掌握不是零和游戏,注重掌握英文或其他语文,并不意味着就此边缘化或减少对国文的注重。他批评一些精英分子过度痴迷于英文,甚至不惜轻视作为国家官方语文的马来文。

政府维护马来文作为国语的立场毫无问题,包括早前坚持致函政府单位的信件必须以马来文书写,否则会被无视及退件之举,也凸显了政府捍卫马来文的努力方向。

而身为大马公民,掌握国语自然是责无旁贷,轻视作为国家官方语文的马来文,绝对不可取。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迷人及独特之处,不容他人轻视。然而说到底,要学习什么语言最终都是个人选择,能精通某种语言更是胥视个人努力及天份,逼不到,也强求不来。

大马人一般上能掌握多种语言,但可能并非样样都精通,若能对某种语言痴迷,才有把它掌握到极致的决心,这当中没有对错之分。

英文成职场必备技能

英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它在职场上已成为一种必备技能。除了其国际实用性以外,英语之所以在世界广为普及,也归功于流行文化与软实力的广为流传。

把视线拉回学习国文这回事,这对国人来说除了是责任感使然,是否还能增加其他诱因?语言是文化与历史的载体,三者也是共存的关系,若能从发扬马来文化与我国历史中着手,发掘出吸引更多人去学习并掌握马来文的动力,肯定会比单纯的责任感驱使来的更自在和有趣。

语言掌握确实不应该成为“零和游戏”,身在多元语言、文化及宗教的大马,人民能否均匀掌握所需语言,也与大马教育体系息息相关,若基本教育不到位,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因爱而来 静待花开

2024/10/08  柬埔寨《柬中时报》

~作者:广肇学校侨办老师 王苑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温柔地唤醒了沉睡中的我。转眼间抵达金边已经三个月了,窗外是异国他乡的天空,蓝得深邃,几朵白云悠闲地飘着,仿佛在欢迎我这个远方来客。

当我再次站在广肇学校的讲台上,面对着熟悉的教学环境和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那一刻,我意识到,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陪伴和成长的引导。在课堂上,我尝试将中国的教育理念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通过游戏、互动,甚至是手势,我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教学资源的匮乏……这些问题一度让我感到力不从心。但听到他们纯真的笑声,我便重新振作起来,用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行。尽管年幼的他们的中文基础相对薄弱,但每个人都听得那么认真,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每一个知识点,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多思考。当我看到他们因为解开了一道难题而露出喜悦的笑容时,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支教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如何承担责任。在这里,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和升华。我变得更加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感。教学相长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海外支教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更是一个双向的学习过程。我和学生们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寻找更加适合他们的方式。同时,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乐观、坚韧、勇于探索等品质,这些都是我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

晚上,我独自坐在宿舍的窗前,望着满天繁星,心中充满了感慨。支教生活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我深知,自己能够给予孩子们的只是有限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期待着和孩子们一起继续探索知识的海洋,共同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美好的未来。

晚安,金边;晚安,我的支教生活。明天,又将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