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621

谈“中文学习中心”

2025/01/08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华教

~作者:何彦杰

多年以来,中文教育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还在校外蓬勃开展。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社会上开办了数量可观的“中文(华文)补习班”。补习班的学员大都是在常规工作或学习之余来“补习”中文的。在印尼这样的中文补习班也是遍地开花。规模大一点的,学员数量达到数百名乃至上千名。可以说,“补习班”的中文教学已经成为印尼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习中文,总体上说有三种目的:一是学业目的,即为了获得更好的中文成绩(包括学校中文课的成绩、HSK成绩等),这部分学员大多是在读的中小学生;二是职业目的,即为了提升职业能力,这部分学员多为已经工作的人士,或者是准备走入职场的年轻人;三是文化目的,学习中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补习班并没有受到中文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很多人认为:补习班各自为战,不够正规,不成系统,只是正规中文教育的补充而已。诚然,很多中文补习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提高和改进,但也有许多补习班办得非常成功,其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令人刮目相看。

其实,补习班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

其一,教学和管理机动灵活,更少条条框框的限制,更容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即使做到“量身定制”也是完全可能的。学生在学习时间、教师选择、课程选择、班级选择等方面更具自主性。

其二,分散式、多节点的中文教育或许更符合未来学习的潮流。定制化学习、随机型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更容易在这样的学习机构中得到实施和发展。

其三,更容易集中优秀的教学资源,更利于开展专业化、现代化的运作。同时也可以为全社会的中文教育提供专业支持,甚至可以为开展中文教育的学校提供专业的教育资源。

其四,更能因应“短平快”的社会需求,为用人单位提供“订单式”的中文人才教育。面向社会需求,面向人才市场,中文补习班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我认为,“中文补习班”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逐渐过渡、升级到真正的“中文学习中心”。既然是“中心”,就应当发挥巨大的连接作用:连接学生(提供教育)、连接学校(提供方案)、连接社会(提供人才)。一个好的中文学习中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拥有更为丰富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特定需求;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带来优越、舒适的学习体验;拥有更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各不相同的老师,以建构“能者为师”的师资体系;拥有更先进的教学模式、更高的教学成效,以因应人们快节奏工作和生活;拥有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组织形式,以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学中有乐。

我相信,中文学习中心——新型的中文学校一定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态势。

 
请造福更多学子

2025/01/06   星洲日报/古城

~文:黄元珠

今日采访马六甲同安金厦贷学金活动,馆方自19786月开始至今47年,已经发放超过572万令吉的贷学金,这个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是巨大的数额,而这笔款项也造福了超过512位学生,着实是会馆太伟大的一个项目。

若平均除下来,等于每一名学生是获得了超过1万令吉的贷学金,或许对于现在的生活水平而言,1万令吉不太多,但需要一下子取出1万令吉去升学,或许对一些清寒家庭而言是有困难的,而这笔钱可谓是雪中送炭,让莘莘学子可以用这笔钱先到大学卡一脚,之后再慢慢勤劳打工赚取学费。

只是,令人比较不快的是,这笔数目中,有高达78万令吉是未还的资金。当然,我没有理解合约上是怎么列明,还款的条例是什么,又或者还款的期限是多长等等,但是我相信是有部分的学生,是拖欠了贷学金而未还,才导致未还数目如此之高。

平均下来,每名学生若可贷款约1万令吉,78万令吉就可以再造福78位学生,所以也恳请贷款的学生们,若拖欠得有些久远了,在经济许可之下,请一定要付清贷款,那么基金会才能一直的操作下去,才有更多的清寒学生可以用这笔钱改变他们的未来。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是多么有智慧的一句话。靠着接受更高深的教育,拓展我们的视野,才是改变生活的最根本,因此,很多社团组织都有奖励金或贷学金,让会员子女或者公开给群众申请,这是百年树人的伟大宏业。

该会馆今日也提到,一名在1986年就毕业的学生,在37年后的2023年,就不定期的寄来捐款,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事情。我想,他大概是退休之后,生活比较宽裕了,就想着回馈当年给他这笔钱踏上升学之路的会馆吧。

不奢求所有的贷款者都有如此回馈的心态,毕竟大家生活不容易,但是,只要想着付清贷款后,能够造福更多学子就行。

 

从公事包看多元文化

2025/01/04光华网》

~作者:孙意志

在当今的创意产业中,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学呈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象征。槟城设计师周凯鸿通过巧妙融合传统织棉和纱丽布,将马来西亚丰富的多元文化呈现于公事包设计之中。令人振奋的是,这款作品被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选为其公事包,用来收纳2025年财政预算案的文件。这项成就不仅彰显了这位年轻设计师的才华,也展示了年轻创意人才在全球舞台上的巨大潜力。

这款公事包在材质的选择上独具匠心,外层采用传统手工织锦,内衬则选用精美的纱丽布料,完美地呈现了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精髓。整体设计既富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满足了当代消费者对功能与艺术并重的需求。这款包袋的意义远超时尚配件,它巧妙地融汇了多元文化的精髓。这些文化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在包容与共融中,塑造出一个不断进步和谐的社会。

回顾2024年,许多政客频繁利用敏感议题,挑动种族情绪、加剧社会分裂,以谋取廉价政治资本。这些抱持狭隘和极端思想的政客,不仅未能履行服务人民的责任,反而阻碍了国家的进步,甚至让我们社会的和谐倒退。因此,当我看到这款公事包的新闻时,内心不禁涌上一股感动。它重新提醒我,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充满着无限的力量与美丽。

这款公事包不仅是年轻设计师周凯鸿个人的创作,更凝聚了来自吉兰丹本南邦村艺术家阿迪古鲁的精湛手工艺。两位来自不同州属、背景和生活环境的人携手合作,

共同创作出了这款作品。这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可以并肩同行,交织成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只有通过相互尊重与欣赏,我们才能摒弃偏见与隔阂,携手创造一个更加团结与美好的社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周凯鸿来自槟城!作为槟城人,我感到由衷的骄傲。槟城一直以来都是马来西亚的文化重镇,培养了许多充满创意与潜力的年轻设计师。然而,在全球化与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单纯依赖本地的资源和市场已不足以满足设计师的成长需求。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政府应当利用现代科技与数字平台,拓展设计师的传播渠道,打破地域与文化的限制,为本土创意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倘若有机会通过线上展示、国际展会和社交媒体等方式,设计师能够与全球市场对话,为槟城的设计争取更多的国际化机会。若设计仅停留在局部的市场,其生命力

和影响力将受到制约,甚至可能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淹没。因此,创造全球交流平台,推动本土设计的国际化,才能让更多的年轻才俊突破边界,展示他们独特的创意与定位。

新的一年,衷心希望我们能放下成见,摒弃偏见,学会包容与尊重,理解每一个不同的声音,珍惜每一种独特的文化。马来西亚的强大,不仅源于资源和经济,更在于我们的团结与和谐。

 

华青马来文欠佳急待提升

2025/01/02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楷骏

近年,Z时代(19952010出生)的华裔青年普遍马来文水平不佳。尽管大多数华裔青年在考试中能取得优异成绩,但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明显不足。

这种现象反映了教育体系、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也对马来西亚华裔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

根据笔者的观察,部分华小生选择就读独中,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开马来文教学环境。这与学生在华小时期马来文程度较为薄弱有关。

没有使用马来文场景

尽管独中强调三语并重,但独中无法提供华裔青年使用马来文的场景,也导致部分独中生仅在马来文的书面成绩考获优等,但口语却陷入不流畅的窘境。

此外,由于华社崇尚“应试教育”,各大补习中心只教导UASASPM等考试需要的写作技巧,而忽略了日常生活的应用。

何况,在华裔家庭和社区中,马来文的使用场景极为有限。当孩子从小生活在以华语为主的环境中,即使在学校学会了基础表达,回家后也难以实践,导致语言能力逐渐退化。

华裔青年的马来文能力不佳,与家长的态度密切相关。不少家长表示“学马来文没用” ,认为其实用性不高,反而更重视华文和英文,因为这两种语言在全球化中更具竞争力。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孩子,使他们对马来文也持负面态度。

部分华裔青年甚至以不懂马来文为荣,认为说英文更“高尚”。然而,家长往往未能纠正这种错误观念,进一步加剧了孩子对马来文的疏离感。最终,许多华裔青年连用马来文沟通的基本能力都难以胜任,反映出家长对马来文的疏忽。

种种抗拒马来文的行为也引发了马来同胞的诟病。马来同胞普遍认为华裔身为大马公民,理应具备一定程度的马来文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学习马来文。

马来同胞也强调,华裔应尊重马来文作为国家官方语言的地位,并通过掌握马来文更好地融入社会。

华裔青年对马来文的抗拒也进一步加剧族群之间的隔阂,让“昌明大马”的理念难以实现,也导致族群之间的不信任,不经意间就触发各民族的敏感神经。

教部应调整教学方针

为了解决华裔青年马来文程度低落的问题,教育部应调整教学方针,让华小的马来文课注重日常交流能力的培养。

例如,开展更多马来文口语练习、角色扮演活动或实地语言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马来文。通过这样的方式,华裔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实用的语言表达,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马来文的兴趣。

与此同时,教育部应举办更多族群互动活动,让华裔青年有开口说马来文的机会,提升马来文的流畅度。交流活动也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其他族群的文化,增强族群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塑造更美好且更团结的马来西亚社会。

综上所述,华裔青年马来文水平低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若此问题持续恶化,不仅会阻碍华裔青年与其他族群沟通与交流,还会影响我国国民团结。

在缺乏共同语言的情况下,各族群间的互信可能进一步削弱,导致误解和猜忌的增加,最终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呼吁人民与政府必须相互配合,以提升华裔青年的马来文能力,突破舒适圈,加强族群之间的互动,营造和乐融融的社会,同时建立繁荣且团结的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