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623

安华破独中拨款记录

2025/01/15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启华

2025111日,首相安华在槟州首长曹观友、内阁部长陆兆福、法丽娜、倪可敏、沈志强和郑立慷的陪同下,风尘仆仆的到大山脚日新独中,移交2084万令吉的拨款给全马63所独中,创下独中拨款新高,也成为大马史上首位亲自移交独中拨款的首相。

回顾历史,从独立到2018年之前,当时执政61年的国阵政府从未给予国内独中拨款。509改朝换代之后,希盟政府在2019年前所未有的拨款独中1200万令吉。2020年增至1500万令吉。喜来登政变后,国盟政府也在2021年及2022年维持1500万令吉拨款。

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更从2023年的1575万令吉,2024年的1890万令吉,加码至今年的2016万令吉,实在振奋人心!

在面对伊党和土团领袖频频向马来社会散播团结政府由民主行动党主导的恐惧时,安华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成为第一位踏足独中移交拨款的首相,充分体现了他多元开明的执政理念。

安华在会上强调,他想做一位公平的首相,公平公正对待所有大马人民。这史上最高的独中拨款,展现了他贯彻“我们是一家人”,公平对待各族人民的决心。

首相安华也语重心长地表示要维护各族团结不是一件易事,他呼吁年轻人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拒绝愚蠢和混淆的政治,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国家才会强盛。

今年的独中拨款当中,63所独中各获32万令吉,总额2016万令吉,而日新独中则额外获得100万令吉拨款。安华表示此项拨款旨在表达政府对国内独中贡献的感激之情。

首相也鼓励国人学习中文,因为中文不再只是华族的语言,它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语言之一,掌握中文将带来益处。这项独中拨款不单肯定中文和华教对国家的贡献和重要性;也展示昌明大马政府捍卫多源流母语教育的信念。

首相安华在2025年于始,亲自递给华社这个史上最大红包,真是可喜可贺!希望昌明大马政府再接再厉,励精图治,大胆改革我国教育制度,包括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培养更多人才,促进国家繁荣。

 

盼承认统考不是永远的“一哩路”

2025/01/14 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何俐萍

团结政府拨款2000万给独中,确实是可喜可贺的事。不管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是真心想帮扶独中,愿意掏钱,愿意人前说尽好话,还是一桩好事。

全国有60+3所独中,每所获得32万,数目当然不算多,但聊胜于无。对于拨款给独中,政治人物,包括安华都像是吃了蜜糖般,赞许中文的国际地位,也肯定华文教育的贡献。

我个人是这么想的,如果他们,尤其是安华,或是教育部长法丽娜,在独中,或是有政治人物不断怂恿大马应该推崇单元教育,斥责多元教育是阻碍国家团结的最大绊脚石,安华和法丽娜等人,能够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为华文教育说句中肯得体的话,这会远比在“季节性”说赞美更悦耳,更叫人激赏。

安华是这么说的,拨款是表达政府对独中贡献的感激之情,中文不再是华人的语言,是世界和亚洲很重要的经济语言,

学习中文不会让马来人丧失马来民族的特性,也不会失去本身的语言和宗教。而教育部长长法丽娜也给华文教育极大的肯定,包括说拨款是真诚的建设,体现政府不让华社感觉被边缘化。这些话确实很能打动华人的心,昌明政府愿意跨出这么一步,每所独中今年所获的拨款也比去年增加2万,都是值得给昌明政府点赞的事。

但回归现实,独中统考文凭至今不获得大马政府的承认,即便遍布全球的大学都已认可独中文凭的素质和水平,唯独在自家大门却还是被拒于门外。独中文凭到今天都不被承认,不是学术问题,也不完全是课程纲要的问题,而是真真切切的政治问题。虽然争取政府承认统考文凭,这条长征之路上走了数十年,也迎头浇来一盆又一盆的冷水,这么多年是累积的失望也多于希望,对于政府的承认与否,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再抱有期望了。

曾经受过独中教育哺育的我,在政治人物不断对独中教育发出溢美之言,我总不免自问:“说得这么好,说得这么动听,为何还是不承认呢?”如果说距离承认统考文凭也只差1哩路,也别忘了这1哩路是经历改朝换代,也经历戏剧性的5年内更换了3个首相,但这1哩路若不是原地踏步,就是走一步又退两步。

政治人物用“创造历史”、是“历史性一刻”来形容昌明大马拨款独中一事。无论是昌明大马,还是接下来的政府若能把拨款转变化为常年化,也制度化,我们更乐见其成。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有朝一日,承认统考不停局限在“一哩路”,那才是真正的历史性时刻。

 

拨款独中固然好,能承认统考就更好

2025/01/14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李彩婷

首相在111日这一天,亲自宣布拨款2116万令吉给全国63所独中,这举措显示政府对独中在国家教育上的贡献给予肯定。

回顾过往,政府从2019年起,首次特别拨款1200万令吉给全国独中,2020年至2022年则每年拨1500万令吉,2023年及2024年的拨款进一步增至1575万令吉和1890万令吉。这年复一年的拨款,可以说明政府对独中的支持。

在今年,政府更是创下了独中拨款新高,华社与华教界都感到欣慰和赞赏,但其实这并非是很重大的突破,也不全然是对独中教育的承认,尤其在承认统考文凭方面,仍然是遥不可及。

从首相到独中移交拨款,就意味我国的教育制度在接下来的未来,都会是保持着独中和国中的多源流教育制度,相信有很多人都会希望政府能借此机会,往更深的层次去探讨教育的层面。

如今的独中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仍能蓬勃发展,学生人数依旧不减,这种现象值得深思。为何独中在缺乏政府的资助环境下能生存并吸引大量学生?答案或许就在于教育的质量和所传授的各种语文优势。

当今世界,已经不是单一语言的时代,单纯掌握英语,已经无法满足全球化的需求,中文在国际的普及,使得懂得华英巫三语的多语种人才更具竞争力。

独中关注中文的教育,同时也在英语和国语的教学上下足功夫,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语言优势。

然而,尽管独中教育的多语优势愈发凸显,可是政府至今仍迟迟不愿承认统考文凭,这成为许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我们都知道,承认统考文凭,能有助减少人才外流,避免优秀学生因无法获得政府的认可文凭,而选择出国深造或进入其他教育体系。

因此,对于政府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承认统考文凭,外界都充满了期待,尤其是政府与华社之间的关系,影响着这一决定的走向。

中英巫,三语并行的语言优势,对于我国的未来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若能积极推动统考文凭的承认,势必能增强国家教育体系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政府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审视独中的独特性和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在全球化和多语种社会日益加深的今天,承认统考文凭不仅是对独中教育贡献的肯定,更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的重要一步。

我们期待政府能在不久的未来,能作出更大胆的决定,让独中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拥有应有的地位。

 

学华语与建立宏伟人生目标

2025/01/14  新加坡《联合早报》交流站

~作者:潘金娜

111日《联合早报·交流站》的两篇文章很有意思。一篇是《华人没必要精通华语》,另一篇是《我找不到宏伟目标》。它们看似各自独立,却有微妙的关系,读之颇有唱和之感。

第一篇从实用的角度论华语的价值,从我国国情和效益最大化角度看,似乎有几分道理。不过“精通华语”,除了专家学者,恐怕大家都不容易做到,但学好华文实际应很轻松。第二篇论理想,是一个有情怀、有承担的年轻人,随着成长,对北宋张载“横渠四句”有了不同阶段的理解,表达自己的困惑。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文字则记录历史,承载文化,传承思想价值观。我国四大种族能和谐共处,除了英文作为行政语言提供交流便利,更重要的是各种族文化价值观的美善共性,超越语言、种族和宗教。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本,各种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也都有为之守护和传承的责任。我认为,华文对于华人来说,仅具基本的沟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华文承载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智慧和价值观,不应轻易放弃。比如,我有一名马来西亚朋友,他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马来文是我效忠的语言,英文是我事业的语言,华文是我生命的语言。”

第二篇文章的作者是一名年轻的学生,讲述自己从初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的震撼和影响,最初立下雄心壮志,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感到迷茫和失望,认为作为一个普通人,考张好文凭,找份好工作,养家糊口才是自己的宿命。他渴望看到一个天才横空出世,带领大家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横渠四句”凝聚张载对学问的追求和社会的使命感,体现大胸怀、大抱负、大境界,也展示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这也是南洋孔教会的宗旨。以下是我对这四句的理解。

“为天地立心”就是要立一颗公心。天地有好生之德,万物不能言,但人可以代言,传递善意和仁爱。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有博大的情怀,将儒家的仁爱理念付诸实践,形成他伟大的人格和作品。

“为生民立命”则是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勇于承担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在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的现代商业社会,容易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个人若能有社会责任感,就能在追求自我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关注他人的幸福,这样才会找到人生的意义。新加坡社会中许多慈善组织和贤达人物正展现着这一精神,温暖着社会。

“为往圣继绝学”是要既有承担精神,也要具备承担的能力。个人的学问并非凭空而来,背后有先贤的求索与历史经验的沉淀,文明的血脉须要我们延续。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认知水平和人格修养,全面考虑和处理问题,才能继承并发扬圣贤之学,做到知行合一。这个过程不容易,须要我们一生努力去践行。

“为万世开太平”则是要把个人的命运置于历史长河之中,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个体生命有限,现实也有许多局限,但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永续不尽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应关心未来、关心下一代,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树立榜样,做了他们的贡献,我们也要为我们的时代贡献力量。

一个人能在有机会时不顾一切去追求理想,是一种幸福的事。尽管坚持自己的选择非常不易,须要面对很多人的质疑和不解,但忠于自己的内心便是最重要的。正如《孔子家语》里所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穷而改节。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