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星期五

首届世界中文作文大赛 小作家教室 28学生获奖

2025/09/03  中国报/教育


陈含黎老师(前排右2)带领获奖学生到中国北京领奖,并带着辉煌条纹出席颁奖礼。前排左起为梁家纶、李爱、侯颖嘉、陈含黎老师、王暄宁、吴若嫣;后排右起为孙宝佩、张丽钰、叶美慧、侯振利及池甄甄。

荣获指导老师奖的5名老师,前排左起为赖炜翔老师、陈含黎老师;后排左起为杜昕恬老师、温秀群老师、黄雯宜老师、潘淑贤老师。

吴若嫣

梁家纶

侯颖嘉

王暄宁

李爱

(新山4日讯)小作家教室在“首届世界中文作文大赛”交出亮眼成绩单,共有28名学生获奖,创办人陈含黎老师率领5名得奖代表及家长一行14人,远赴中国北京出席颁奖礼及参与为期8天的研学营。

本届比赛吸引来自近30个国家、80多所学校逾5000名学子参与,小学、初中及高中组分别以“介绍我的中文名字”、“关于中国的三个关键词”及“十年之后”为题,并由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汉语国际教育专家马玉汴、中国著名诗人金本、孔子第77代后裔孔亚平组成专家顾问团,经三轮严谨评审,每组最终诞生特等奖5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另有多名优秀奖得主。

其中,小作家教室荣获一个特等奖、两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及14个优秀奖,然而,小作家教室也有5个老师荣获指导老师奖,即杜昕恬、潘淑贤、温秀群、黄雯宜及陈含黎。

陈含黎老师日前率领小作家们搭飞机远赴中国出席颁奖礼暨8天的研学营,研学地点包括故宫博物院、安阳殷墟、清明上河园、少林寺等。

陈含黎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作文比赛,“小作家教室”至今获奖学生超过千人。

她说,学生写一篇作文,除了是应付老师的功课,更是一扇打开世界的窗口,因为学生因此有机会出国领奖,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小作家。

这场研学营,学生认识了来自葡萄牙、德国、意大利、蒙古、埃及、希腊、缅甸等国家的华裔学生。

小作家和家长的感言:

特优奖:吴若嫣

这次来到中国研学,我才发现,真正的中国比我想像得更立体、更生动。无论是历史古迹、传统技艺,还是博物馆里独属于文化的温度,都让课本上的词句终于有了色彩。作为一个独中生,历史是我每天都在读,每天都在背的内容。但直到我真正地踏在这片土地上,看着这些只在历史课本里出现的画面时,我才第一次真正地“触摸”到历史的肌理。那些曾经只是平面文字的朝代更替、人文风貌,如今在我眼前鲜活了起来。

研学结束的那晚,我坐在车上,望着窗外模糊的灯光,心里有一点点不舍。我知道,这趟旅程,也许只是我人生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开始,但它已经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它会让我更加珍惜我学的语言、更加想要读懂我背后的文化,也更加想成为一个能理解“根”的人。

吴若嫣母亲

这次陪孩子一同来到中国参加研学活动,对我来说,都是一段特别的经历。说实话,她会得到特等奖,也没有想到会和她一起来到中国。研学营期间,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多传统技艺和文化背景,其实我自己也并不熟悉。这次能和孩子一起听讲解、做手工、看展览,是一种难得的亲子共学体验。很多时候,我们是和孩子一起“重新认识中国”,一起对“文化”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还会再来。不是为了再得一次奖,而是想再一次走近这片文明厚重的土地,再一次让孩子用眼睛去看、用心去体会,用脚步去丈量书本之外的世界。

一等奖:梁家纶

在名为文字的征途上,我披荆斩棘,跨越万重山水;而我所使用的利刃、披风与盔甲,都是我最坚韧且强大的后盾。它们,是武器、是父母,更是师长。

首先,我最感谢的人,是我的父母。自小的陪伴与鼓励,使我更能在中文这条雄伟却暗藏着暗流的大河得以保持平衡。小时候的我,是每天妈妈的阅读功课,也是妈妈日日的坚持。她总是会伴在我的身旁,自己读着一些小故事,就这样安抚我进入沉沉的梦乡。

长大一些后,我们开始”分担“;她读一段、我读一段,仿佛在共同分享着同一个神秘又温馨的故事那般,使我渐渐对华文文字产生了影响我一生的兴趣。很快地、很快地,我会主动抢着阅读原先该是妈妈阅读的段落;又过了好几个月,我能够独立阅读了。可以说,父母是培养我阅读兴趣的幕后最大功臣;我的成就,他们永远功不可没!

这些回忆,都是我在学习中文中,为自己“种下”的里程碑。正所谓一步一脚印,我每跨前一步,沙地中的印记,我总会在冥冥中恍然想起,给我毅力与勇气。“希望于未来,感激于回忆”,我必将牢牢记住这些努力与血汗,为自己加油!

梁家纶家长感言:

首先,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小作家教室的陈老师以及主办方给予孩子一个得奖的机会。孩子,妈妈为你的成就感到万分骄傲,你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我的孩子,可能你现在已经不记得,可妈妈却永远不会忘记婴儿时期那每晚陪读的亲子时光,是那么美好而珍贵。

看着你的转变,妈妈深感欣慰。当你还是婴儿时,妈妈已经迫不及待与你分享阅读的乐趣。由妈妈自己读自己听,到你可以安静听妈妈说故事;从我们轮流读故事给对方听,到你自荐读给妈妈听;从需要陪伴阅读,到你可以独立阅读。那段漫长的时光是我们最宝贵且难忘的回忆!

这一段旅程我们收获满满。它不仅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科技的发达,也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中国久远的历史以及博物馆的文物之多让我们为之赞叹!妈妈希望你继续保持对华文的热爱,不断提升自己。不要忘记,家人会默默支持你,给你力量!

二等奖:侯颖嘉

首先我要感谢陈含黎老师的教导和支持。如果不是她,我根本没有机会参加这场比赛。接着,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因为是他带我去研学营,在我没有自信时鼓励我。

作为一名多次没有获奖的作文参赛者(我曾参加过无数次寸草心,从六年级到现在,没有一次获奖哈哈哈),能够获得中国河南六一征文比赛高中组的二等奖,我很高兴,也很激动,甚至在得知获奖时,高兴得跳了起来。

在得知获奖前,我一直认为自己与作文无缘,可能根本没有能力写好一篇好的作文,一篇能给世界带来影响力的作文。但是参加了比赛的研学营后,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在不经意间都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影响。在此,我希望我的作文能在某些不被发现的角落影响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给他们带来一些启发或感想。再一次,我要向陈老师和爸爸致谢。

侯颖嘉父亲

非常高兴我女儿颖嘉在这次作文比赛中得奖,也让我和女儿有机会到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华人交流。

在这次八天的研学之旅,从走访历史古迹到科技文明,不仅能让我的女儿感受到中华历史遗迹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我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大开眼界-更加热爱中文,历史和科技。

谢谢女儿,也感谢陈老师及中国主办方细心安排的行程.

优秀奖:王暄宁

当我得知获得优秀奖时,内心的惊喜难以言表,这份来自全球性比赛的认可让我倍感荣幸。

而在结业典礼的朗诵比赛中获得特等奖,更是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由于准备时间有限,加上最初测试时发现稿件严重超时,我和老师不得不在最后一刻进行紧急删改。虽然有着小学时积累的朗诵基础,但临场调整带来的紧张感确实稍微影响了我的发挥。正因如此,这个特等奖对我而言格外珍贵。

其次,我要衷心感谢陈含黎老师在比赛过程中给予的专业指导和暖心鼓励。陈老师不仅逐字逐句帮我打磨参赛作文,更在朗诵比赛前夕牺牲休息时间,与我反覆推敲稿件的表达方式。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凝结着您的心血与智慧。

这两次比赛经历将成为我中学生涯中最闪耀的回忆。感谢主办方创造了这样宝贵的平台,感谢评委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这个普通的中学生也有机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这份鼓励将永远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勇敢追梦。

王暄宁母亲

真诚感谢小作家教师的陈含黎老师给了孩子那么棒的平台也不断地一直鼓励孩子写作。在此也要谢谢贵机构组织的“行走中国 赓续文脉”研学营。这次研学营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与成长,也让我们家长深刻感受到贵机构对教育的热忱与用心。

此次研学中,孩子们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从五千年文明的探访到现代课堂的交流,行程涵盖了北京、郑州、洛阳、开封、登封、安阳等历史文化名城,穿越古今,寓教于游。通过这次的研学营,孩子们可以深浸体验和触摸华夏文化。

孩子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更点燃了对历史文化的探索热情。

我的孩子,暄宁每一天研学结束回到酒店后兴奋地向我分享和讲解当天所见识到的知识,还主动查阅第二天所要去参观的资料提前先了解,这让我倍感欣慰。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贵机构对活动细节的精心安排:从行前细致的注意事项提醒,到现场耐心的安全保障;从寓教于乐的课程设计,到对每个孩子个性化需求的关注,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专业与责任。工作人员的热情引导、导师们的渊博学识,以及整个团队对自然教育的敬畏之心,都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这次研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是一堂可以让孩子的中文学习从书面走入现实也让孩子可以目睹五千年人们的文明智慧,在团队协作中培养责任感,这正是课堂之外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一等奖:李爱

“这篇作文写的是我的名字。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名字太短、不特别,没想到写着写着,才理解父母当初取名的用心。能因为它得奖,我觉得名字好像发光了!谢谢比赛让我学会欣赏自己,也感恩小作家教室的教导,使我更爱上中文写作。”

李爱母亲感言:

“她终于不再嫌弃自己叫‘李爱’了,还因为这个名字写出一篇得奖作文!我们替她感到骄傲,也感谢这次比赛让她认识自己、喜欢自己。”

朗诵比赛特等奖:李信

“比赛那天我还在生病,站上舞台时喉咙还在痛,但我不想退缩。得奖那一刻我有点懵,也很开心,谢谢中国专业评委老师们听见了我的声音。”

李信家长感言:

“他带病参赛,我们心疼,劝他别比了,他却坚定地说‘我行’。”

我们原本只是抱着参与的心态,看到中国选手那么强,心里也没底。没想到最后他竟然脱颖而出,拿下特等奖。我们既惊喜又感动,他比我们想像中更勇敢。”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