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866


拉大学院是何方神圣?


2018/12/0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许运发


我国45字辈的子民都知道当年“拉曼学院”原本就是一个政治产物,甚至是“政治宠物”,于1968年在“独大产房”出生!换句话说,它是为政治而产,非为教育而生。

可以说,若无董教总申办“独立大学”在先,拉曼学院是不可能现世的(如今已长大成拉曼大学学院)。理由是:当时的联盟政府(马华为盟党之一),对独大的申办获得广大华社支持而感到忐忑不安、惊惶失措;时任马华总会长的陈修信曽讥笑董教总要办独大,除非是铁树开花!

然而,为了“俯顺民意”、平息民怨,马华不得不“创办”拉曼学院(英文媒介语),明显的,这完全是政党政治考量;若真心推崇教育回归教育的理念,为何不能与“独大”共存共荣?为何统考文凭苦等了60年仍不受承认?

拉大学院是执政的马华的心肝宝贝,获国阵政府拨款是理所当然,网页上也有数字记载。

几十年来,如果不是国阵执政,马华夸夸其谈的拉大学院会如此好赚?

然而,同样为国家培育无数人才的新纪元、南方大学学院却未获如斯“特惠”?华小师资严缺和拨款长年拖延更是如泣如诉!

拉大学院娇生惯养数十年,如今想减其拨款,当然是一百个不依啦!



让拉曼课题回归教育


2018-11-29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庄敏


无可否认的是,拉曼大学学院(TARUC)拨款如今已经成了政治课题,不再是教育课题。

行动党与马华皆无法理性从教育角度来看待拉曼是否应得拨款,两党只围绕在政治角力,为的只是斗个输赢,看谁照顾华人,谁又欺负华人。

对于政治远离校园,我是欢迎的;但对于拉曼学院,马华当初成立拉曼的历史渊源是否也应该考量在内?

没错,当初正是因为马华无能,政府大学学额有限,固打制更导致华人都很难挤入政府大学就读,所以马华才成立拉曼学院来“弥补”华人,让更多华裔学子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升学机会。

马华如今成了反对党,但当初国阵是以政府身份,由时任教育部长敦胡先翁在国会颁布官方声明批准成立拉曼学院,并同意给予财务援助,以5050模式资助拉曼的常年行政开销,拉曼升格大学学院后才为拨款制定顶额,拉曼近几年获得的拨款介于3000万至6000万令吉。

如今换了新政府,希盟政府的确与拉曼没有契约,新政府当然也有权去推翻前朝的东西,但如今财长是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要求马华退出拉曼?

这不应该由教育部长来开口吗?

拉曼拨款课题,行动党将此事当作行动党与马华之间的恩怨来处理,而作为行动党党魁的财长,开口闭口要对付的都只有马华。

最令人失望的是,行动党及马华都在混淆人民,林冠英表示政府已经给了拉曼550万令吉的拨款,为何2450万令吉的差额马华不能自己填补?但这550万属于发展拨款,不能用于应付行政开销,而马智礼也已经解释,政府是基于拉曼学院获批准的两项工程而给予这笔发展拨款,因此拉曼获得的行政拨款可说是一分钱都没有。

马华方面也不断质问为何政府给只开放给土著学生的玛拉工艺大学(MARA)的拨款不减,维持在37亿令吉,但拉曼拨款却被砍剩550万;但拿MARA与拉曼相比,就犹如将苹果和橙拿来比较,MARA是政府全资助大学,但拉曼属半私立,拨款数额自然不能比较。

这件事的处理角度,从开始就已经错误。若从政治角度来看,要行动党给政敌所经营的学府拨款,他们显然没有这么大方,马华作为反对党也没有资格向政府要钱,但关键就在于,拉曼拨款是个教育课题,不应该从政治角度处理。

马华本身也在政治化这个课题,枪口一致对准行动党及林冠英,而不是批评整个政府及教育部,只顾为行动党冠上“民族罪人”罪名,捞取政治利益。

我在国会遇到马智礼,盼能从教育角度得到他对拉曼拨款课题的回应。询及马华与政府的契约是否还生效时,马智礼保证,政府每年都会拨款给拉曼学院。

若魏家祥真要为拉曼取得拨款以便拉曼得以正常运作,学费不必调涨,他应该停止被行动党牵着鼻子走,并尝试通过正确管道,如寻求教长马智礼的协助,通过教育部来解决这个教育课题。

我不是拉曼生,所以尝试询问身边的拉曼生怎么看待这个课题?大部份人都不会因为马华成立拉曼而拒绝进入拉曼就读,也说从未被马华“政治洗脑”。不过,当问及马华领袖担任董事、马华是否应该退出拉曼时,大家的想法倒是不一致,有者认为这政治化了教育,政治本就不该进入校园。

马华在选前以拉曼当作其政绩,政治广告出现拉曼引人诟病,即便马华从未在拉曼宣扬其政治理念或要求学生支持马华,但选民“印象上”认为,拉曼的马华色彩过于浓厚。

不过,就算新政府要求马华退出拉曼,也不是用警告,甚至以大砍拨款来威胁。

行动党藉拉曼拨款事件对马华进行政治报复,却反说政治报复的是马华;马华已经是反对党了,还能对执政党报复什么?

执政才没多久,经济还没搞好,改革尚未完成,新政府表现还未能让人民满意,行动党却只顾剿灭马华,视野未免过于狭隘。

行动党应该做的是以政绩来服众,在这5年用执政表现证明行动党做政府比马华和国阵来得好,让人民安居乐业,才能真正让马华翻不了身。

拉曼拨款课题终究是教育课题,应该负责的是教育部,而不是财长。



就是要马华吐钱


2018/12/01 中国报/评论

~作者:阿李


拉曼大学学院拨款风波闹得沸沸扬扬。政府削减对拉大拨款,从3000万令吉,减至550万令吉。

其实,削减不是问题,只拨款550万令吉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为什么?

根据财政部长林冠英的解释,那是因为,拉大是由私人政党所设立的教育机构。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是不大理解;若说白一点,相信大家会更加明白。明明就是教育,为什么要和政治挂钩?

仔细听,这不是政治学理论,这是经济学论点。

用咖啡店吹水文化来说,就是,拉大如果赚钱,政府没有向它讨盈利,如果亏钱,却要政府贴,在经济学层面来说,有理有据。

可是在感性层面来说,拉大一直都是以低廉收费造福华裔子弟,如今政府这样的安排,也太不厚道,太不近人情一些。

所以马华总会长魏家祥就表态,这做法是打压,并表示如果政府坚持削减拨款,拉大只能调涨收费。

大家听到这里,都觉得公婆各说各有理。两面的支持者只是分别在于,理性和感性的较量。

调学费对学生不公平

可接下来林冠英财长部长的说法,就有一些让人措手不及了。拉大可能因为拨款被削减而调涨学费,林冠英就警告马华不要逼人太甚,勿将学生当成政治武器和牺牲品,否则财政部将作出反击。

你说我是不属于政府的,是私人政党的,所以拨款削减是在评估之后的决定,你有理。你说马华政党资产丰厚,高达20亿令吉,不可能拿不出两千多万,你有理有据。

当一切都那么合理,那么机械化,那么冰冷,那么依赖数据,立场那么鲜明地表态,“你们自己搞定咯”,那为何,他们决定用调涨学费来“搞定”,财政部就喊话说这是不妥呢?

这不是在打脸吗?不是换了一个角度承认,拉曼学院其实就是一个造福学子的教育机构,如果调涨学费是对学生不公平。

如果该学院真的是造福学子,帮助清寒子弟,那它的存在,在政府和财政部的眼中,仔细评估以后,仅值550万令吉?

550万令吉,在当今这个社会,可以做什么?你说马华可以想办法,然而该办法不合你意,你就抨击,实在难看。

不如你直接告诉对方,老子就是要你吐钱出来造福社会,还比较简单、粗暴、直接、了当。



啥叫“控制学校”?


2018/11/30 中国报/评论

~作者:杨欣儒


最近一些名校因招生问题,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一些华文媒体把这些名校叫“控制学校”。原来它翻译自英文的control schools,其实他们误以为英文的control只有一个意义:控制,殊不知control还可翻译成“管制”。

“管制”指强制性地管理,例如管制交通。这些名校的招生等条例是受到各州教育厅所管制,所以这些名校应叫“管制学校”。查英汉词典,control有几个释义:控制、支配、管理、管制、统制、统治等。一些药物不能在西药店随意出售,必须获得医生处方才能出售的control drug叫“管制药物”,例如安眠药。

一些食物和用品如白糖、鸡肉和汽油等,由有关当局统一控制,价格全国划一的叫“统制品”。“控制”指操控节制使不超出一定范围,例如控制饮食、控制情绪。“控制”也指占据使不丧失,例如控制阵地。因此,上述名校翻译为“控制学校”就非常不恰当。

搞清区别不再混淆

接下来谈“初中一”和“中一”。很多人搞不清“初中一”和“中一”的区别。据传统华校(国民型华文中学与独中),中学有初中和高中:初中一至初中三,高中一至高中三,共六个年级。政府国民中学只有kelas peralihantingkatan(form)1tingkatan 5。依此对译,政府学校的peralihan是华校的初中一,tingkatan 1就是初中二;tingkatan 3就是高中一。Tingkatan 3就是独中要参加统考的初中考试。不过马来中学并没有初中与高中的叫法,于是kelas peralihan就成了预备班,tingkatan 15的华文翻译为中一至中五。目前很多中学已没有设置预备班了。

英语的senior assistant,马来语叫penolong kanan,华语可不能直译为高级助理,应该是副校长。这是我国的称谓。在中国,副校长英文称谓是vice-presidentsubprincipaldeputy principal。师范学院以前的院长叫pengetua,后来学院升级了,pengetua的职位也提升了,改称pengarah,但华文译名仍旧是院长,而不是“总监”。

接下来谈大专院校颁发的certificatediploma。这2个词语时常混淆大家,究竟文凭是certificate还是diploma?查一些英汉辞书,certificate是证书,diploma才是文凭。

其实这两者的译名必须明确,毕竟文凭比证书的价值还要高,因为证书随处可发,只要上课一两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可轻易获得证书。证书任何单位,包括团体都可以颁发。而文凭则必须由学术单位,符合指定的条件,才能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