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星期二

华校生协会:秉持公平安全原则‧董总应取消初中统考


2020/06/29星洲日报/教育
(八打灵再也28日讯)马来西亚华校生协会促请董总在公平与安全的原则上,取消独中初三统考,并将考试费退还给已经缴费的考生。
该协会发文告说,该协会对于董总主席陈大锦日前表示,全国独中统考不会取消及展延的决定,深表遗憾,因为《学校复课管理指南》已经清楚阐明,只有大马教育文凭(SPM)、大马高等教育文凭考试(STPM)或同等考试的班级获准复课。
文告指出,教育部允许上述考试班复课,而非各年级学生同时复课,这是因为考量有关考试对学生的未来升学或就业都极为重要。
文告表示,学生停课旷日已久,若不复课恐会对考生的成绩造成影响;但如果让各年级学生同时复课,学校的防疫工作,恐怕会出现困难。
文告说,董总声称已经针对独中初三学生复课事宜与教育部进行讨论,惟教育部认为其他年级的复课事宜,必须观察中五和中六生周三(24日)的复课情况后,再做决定。
“但董总却强调,即便独中初三学生无法复课,但初三统考仍会于12月举行。这透露出董总只重视初中统考是否有举行,而不是考生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备考。这明显对考生是非常不公平且是不负责任的。”
初中统考不影响升学
文告指出,根据独中圈内人士表示,各独中是以校内标准来决定独中初三生可否升上高一;因此,对于独中初三生而言,初中统考,既不影响升学,也对其生涯规划没有关系。
文告说,根据董总网站的统考简章,今年初中三统考报名费为160令吉,而这几年的初中统考考生人数每年介于1300014000人左右。
“单单一个初中统考的报名费就可以进账200万左右。如果必须强调初中统考的重要性,那统考就是董总重要的经济来源。”
( 星洲日报/作者 王丽琴)

学校年终假期缩短 打乱教师行程


2020/06/29 东方日报/国内
(新山28日讯)教育部宣布将年终学校假期大幅缩减至剩下两周,令要在年尾计划返乡的教师,行程被打乱。
一名不愿具名的华小教师向《东方日报》透露,教育部宣布缩短假期后,打乱不少教师的计划,首当其冲的是从东马调到西马半岛的教师。
她说,有教师认为,在扣除需要提早一周回校准备的时间,学校假期就仅剩下一周,对那些已买机票计划在年尾回乡的教师并不公平。
“这些东马教师原本计划在今年尾学校假期回乡,但随著这项宣布后,他们所订的机票必须自行承担损失。即使向航空公司挪后机票日期,也未必有适合的日期或航班。”
该教师说,受上述缩短年终学校假期影响的也包括穆斯林教师,因在刚过去的开斋节期间,不少穆斯林教师都因为跨州禁令而无法回乡。
影响教学素质
“他们多数也计划在今年尾学校年终假期回乡,然而教育部缩短学校年终假期的宣布无疑打乱教师们的返乡计划。”
此外,另有教师认为,匆忙赶著完成今年的课程肯定会影响一些即将升上中学的学生素质,倒不如更专注于加强网上教学的部分。
“对那些明年即将升上国中,但今年只上不到4个月的华校小六生恐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还没打好国文基础下升学将无法适应,造成学习进度落后。”
该教师认为,与其缩短学校假期让学生返校上课,倒不如加强网络教学软硬体,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继续学习。
然而,也有教师反映,本身能接受年终假期被缩短,因为这样一来就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把今年的课程赶完。
“若学生轮流回校上课,我们有可能必须兼顾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加重工作量。如果学生能返校上课,我希望能停止网络教学。”
进度落后 家长赞同缩假期
针对教育部大幅缩短年终学校假期,受访的家长则赞同这项举措,认为总比将学年浪费掉来得好。
家长李凤婵(47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这项决定可被视为当作学校假期的调换,毕竟行管令刚刚执行的首两三周期间,学校几乎没有安排所谓的网络教学,孩子们没有上学待在家中根本和学校假期无异。
家长李凤婵
她说,本身4名孩子分别就读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和国中初二、中五,部分孩子肯定会不开心,但相信孩子们都已做好心理准备。尤其是她的长女明年头就要应考大马高等教育文凭考试,长女本身也非常担心课业进度落后。
她说,女儿有反映,其实在网络教学期间,部分教师只是在网络上教课,但却没有解答学生的疑问,因此让不少学生感到无奈及无助。
“当然这并非全部教师,一些尽责的教师还是有很好的教导学生,也担心学生不明白都会再三解释。”
她也说,女儿认为缩短年终学校假期回校上课并没有太大问题,但若只是回校坐在课室,教师也不帮助学生复习,这只是浪费时间。
另一名家长曾玉珠(46岁)也赞成教育部缩短学校年终假期,更希望小学能在7月正式回校上课。
家长曾玉珠
“我的两名孩子分别就读二年级及六年级。毕竟学生已没有到校上课4个月了,假期不缩短,担心课程教不完。”
她认为,缩短假期或补课,总比重读一年来得好。
(东方日报)

棉中归来海年少 再育英才创辉煌


2020/06/23 《印尼 新报》
七十多年前,我们一大批前辈在苏北这块富饶的土地上默默地耕耘,为了华侨的下一代的求学之路创造良好的环境,1945年在棉兰的大地上筹建了棉华中小学。这是承载千百名远离家乡走出大陆的老一辈对培养年青一代的殷切希望,尽他们所能的创举。我们历届的棉中学生接受了良好的中学教育,毕业以后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领域都踏踏实实,能很好地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文化,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实干的韧劲,在各行各业努力拼搏大展身手,推动印尼和世界各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66年因时局变化,学校被接管以后成为一大学,又过了不久,棉中校舍向社会拍卖并被夷为平地。无校无""之痛成为了棉中师生们的一个心结。但是在棉中团结之精神始终把大家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棉中人把"重新建校"这颗无形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心底,信心满满地开始了遥遥无期的漫长等待。
近年来,随着世界的进步,全球教育国际化,我们政府逐步与世界接轨,走向多元文化的教学制度。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对华文教育也松绑了,如今又到了推动下一代华文教育的时期了。几十年的风雨让我们明白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教育息息相关。新时代的印尼,与时俱进,推动印尼经济往前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有的棉中校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再次担当起发展苏北的教育事业的重任。1945年到现在已经超过70,棉中冬眠了50多年了。
重建母校刻不容辞!世界各地热心教育的棉中校友们为国为民,一呼百应。校友挺身而出,2016年成立棉中联谊会和棉中教育基金会,迈出了建校工程的第一步,为棉中重建吹响了集结号。大家舍己为人慷慨解囊,捐赠巨资,使得建校资金能够一步到位,希望让更多的棉兰子弟接受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我们苏北的学子提供更全面和更有内涵的教育。让他们通过学习更多的本领能参与到印尼的建设,使中西优秀文化融入到印尼主流的核心部分,以点带面搭建起印尼与大陆架,乃至走向世界交往合作的桥梁。
虽然我在棉中求学的时间不长,但是棉中精神也一直鞭策着我前进。棉中的师生们不辞劳苦、努力为棉中重建积极奔跑的行动触动了我的心灵深处:重建棉中是万人的期待,是一万多人的情怀啊!"一朝棉中生,一生棉中人",重建棉中也是我的一份责任。
所以,在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和崇文中小学的教学进入正轨之时,在我步入"古稀”之年,我决定挑起领导棉中重建的担子。我非常感谢校友们对我的信任,授予我重建棉中的帅印!在这短短十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校友们风雨兼程,日夜赶工开始了启动重建母校的工程。从学校的选址、奠基、策划和电化教学及师资的配套都亲力亲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高质量地完成大家对我的重托。
如今,到了落成典礼的时刻,我们无比激动。我们棉中以“学以致用、诚以致远、勇于担当、忠于国家”为办学宗旨,跟随印尼政府的指引,落实全球多元化教育的方针,纳全球教育国际化的教学理念,融合我们印尼特色的文化,为适应全球竞争形势,为印尼培养优秀的三语人才,让印尼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尤其是现在一带一路,印尼海洋轴心(支点)政策,印尼将成为重要的国家(地位),而棉兰地处于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区域,是东南亚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位置。
今天,棉中学校落成之日,是我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一刻,我的心情也格外平静:我终于完成了大家给予我的重任,把一所完整的学校交给了社会,实现了万名棉中人五十多年的梦想!"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虽然我已年过七旬,我将尽我所能带动苏北省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把我余生的精力献给我们的祖国,造福下一代的国家梁。
今天借此机会,我要衷心地感谢所有棉中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对学校重建的无私奉献,感谢大家对苏北棉兰教育的热心支持。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印度尼西亚的建设,为海外华人传承中西文化优秀文化做出更大的努力。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福棉中中小学永葆青春活力,为培育国家栋梁再创辉煌!
(印尼 新报)

2020年6月29日星期一

“汉语桥”大马预赛·隆皇家医学院妮莎夺冠


2020/06/28 星洲日报/教育

国内7所大专院校的19位选手通过视讯软体Zoom方式,在本届马来西亚“汉语桥”比赛中隔空竞技。
(八打灵再也27日讯)第19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马来西亚预赛圆满落幕,由来自霹雳州皇家医学院吉隆坡分校的巫裔女生妮莎获得冠军。
亚军是来自玛拉工艺大学沙亚南校区的贝微丽。
妮莎在赛后受访时感谢汉语桥比赛这个平台为她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未来她将不断努力,提升汉语水平,在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次比赛由中国驻马大使馆主办、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承办,世纪大学孔子学院、彭亨大学孔子学院、沙巴大学孔子学院则参与协办。此外,还得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的赞助,而这也是马来西亚“汉语桥”比赛首次与中国相关单位合作。
由于受到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本次比赛是通过视讯软体Zoom云端的方式举办。
张振:学中文扩大学生视野
中国驻马大使馆文化参赞张振在致开幕词时表示,通过学习中文,可以真正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他也表示,今年是中马建交46周年,在一起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马之间真挚的友谊得到了真正体现,而所有“汉语桥”比赛的参赛者和中文学习者都将是中马友谊未来的使者。
经初赛选拔后,来自马来西亚7所大学的19名选手参加了此次预赛。比赛共分为三部分,即:中国国情及文化知识测试、中文演讲及问答和才艺表演;其中在第一部分的中国国情及文化知识部分,选手通过线上问卷进行测试,不少选手文化知识丰富,测试结果接近满分。
第二部分,选手以“天下一家”为主题进行了演讲,选手对疫情发生后世界各国团结抗疫深有感触,演讲内容丰富深刻,特别打动人心。
第三部分的才艺表演则由选手提前录制,现场在线播放。由于不受舞台地域限制,选手的表演更加多样,流行歌曲、抖空竹、书画展示等纷纷登场。
(星洲日报)

【华教视窗】 ~ 1112


当教师只剩下“尊师重道”的牌匾

2020/06/25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 周嘉惠

某中文报采用“老师,开工咯!”为封面标题报道教育部指示中小学教师们返校工作的消息,结果误触地雷,引发一些老师的激烈反应。其中有老师写了一篇题为《什么叫“开工了”?!》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广传,内容主要在申诉老师们在行动管制令下繁忙教学工作的“心酸”,根本没有停止工作,又何来“开工”之说?向邻居讨来报章,细看之下发现报道只是在转述教育部副部长的说话,并没有什么侮辱老师专业的地方,但无可否认“老师,开工咯!”的大标题确实在文字上而言不是处理得很好。那这么激烈的反应是因为老师们望文生义吗?似乎倒也不是,而是担心时下只看标题不看内容的读者们被这个不恰当的标题误导,以为老师之前停止工作,进而不尊敬老师。
我国群众如今竟然已经愚蠢堕落到完全对学生们在老师的领导下上网课的事实毫不知情吗?坦白说,虽然我身边并不存在这种人,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或许真的有那样一批混人亦未可知。该报章是否果真居心恶毒,故意煽动群众与教师对立?估计不是。否则除了标题,应该力求把报道也同时写得非常不堪才对,以防万一有漏网之鱼居然买报章还去阅读标题以外的内容,岂非要坏了好事?
有一位老师认为,“那新闻标题本来就欠妥当,就算内容没有问题,但是标题摆明写得不好,这是事实。”有老师这么重视事实,我心里还真是很高兴的。但回头再想,虽然标题下得不好是事实,但大家为了个标题表现得那么义愤填膺,至于吗?好比老师在班上打了学生一下,隔天恐龙家长就歇斯底里地去向校长告状,去报警,闹得天翻地覆。打人是事实,但问题还是一样,至于如此吗?
当然不至于。
当我们错误质疑小孩子干了某件坏事,他们的反应极可能是满腹委屈地大叫:“我没有!”老师们对这一个标题的激烈反应,让人不禁联想到被冤枉的小孩子悲愤的呐喊:“我没有!”任何人被冤枉都会心中不爽,但不爽和义愤填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什么时候我国老师的心灵变得那么脆弱,经不起质疑?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
2019118日星洲日报《言路》版转载了一篇署名林老师写的〈当下最浮躁的行业〉,作者特别指出华小老师的满腹辛酸。如今看来,似乎中学老师也不见得心平气和。据读者留言,《什么叫“开工了”?!》的作者是位中学数学老师,而且平时和学生关系良好,学生对他评价很高。个人会把这样的老师形象想象成充满阳光,热爱教学工作,难不成是华小问题如今已经蔓延到中学了吗?以致连这样的好老师也倍感委屈,内心如张爱玲比喻的,“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
依我所见,我国教师心中的怨气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必须重视。怨气何来?多年来政客随心所欲,刷存在感为目的似的一再更改教育目标、方法,改得教师们无所适从。譬如当年一声令下以英文教数理,随后放弃英文教数理,再然后又准备要恢复英文教,后来因政府换人做再加上疫情而不了了之。政策一变再变,教师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上讲台,效果不彰又得面对校长、家长的诘难,岂可能没有怨气?最近行动管制令下的网课,教师是否在事前获得足够的训练来进行网上教学?教育部是否有统一、妥善的指示安排?还是任由校方、老师各凭良心,各凭本事自由发挥?一句“停课不停学”就是最高指示,最后收拾烂摊子的,在前线挡子弹的,舍老师其谁?老师岂可能没有怨气?只不过平时有气没处发泄,唯有独自暗捶心肝而已。
为何这么多老师因为一个“老师,开工咯!”的标题就大动肝火?因为老师这个行业已经沦落成当前整个烂制度下的直接牺牲品;国内各种公共考试成绩水涨船高,课本内容越变越深,表面光鲜,实则只是虚肿,一到国际舞台马上泄气,PISA成绩就直接戳破我们的教育幻想。只要不是头脑持续发热,试问谁还能从这份职业得到昔日的荣耀感?恐怕不多。如今教师专业剩下的最大牌匾就只是祖传的“尊师重道”了,凡有人不小心越界,还不用这块宝贝猛地砸下去?这,绝不是长远办法。
在体制修复之前(但愿有这么一天),如果还珍惜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应该誓当老师的后盾。一旦发现政客又再消遣教育,恐龙校长、恐龙家长恶劣对待老师,我们都可以借用舆论制造压力,以期拨乱反正。这是我努力在做的事,希望有更多人愿意加入,会远比单纯当键盘侠有意义得多。

降低线上教学鸿沟

2020/06/17 东方日报/评论~作者:吴荣顺

基于会出现鸿沟,而放弃线上教学,不见得是明智之举。应该努力的方向是降低所浮现的鸿沟。
降低鸿沟的要素之一就是明了鸿沟出现点。是因为缺乏电脑吗?是因为父母忙碌吗?是因为教育科技能力欠缺吗?
这才能够针对性的给于帮助,或是提供其他的选项。比如家长不谙电脑,图片式的教材,教师就应该给于这样的选项。
找出最适合全班的线上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提供线上教学,不是比较谁的线上教学模式最先进。
特别是华人新村的家长或许教育科技能力不好,没有足够的电脑,手机可能也是古旧的。并不代表就没有线上教学的权利。
睿智和关怀的教师会从学生与家长的实际需要上提供适合的教材与练习,让学生尽量做到停课不停学。
量身裁衣是常识。线上教学的原理也是如是。因著鸿沟的出现放弃线上教学无论如何是因咽废食的。
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在线上教学中也是如此。如何善用时间帮助孩子学习是教师的职责。不能够因鸿沟为由而敷衍塞责。
多一点的创意,多一点的用心,对于拉近鸿沟是可以起著积极作用的。鸿沟是可以跨越的阻拦。
最后为了拉近鸿沟,教师需要经常反复检讨与评估自己所提供的线上教学是否达到教育效果。
会不会只是一味给于学生功课而已,没有提供完成功课的学习材料?笔者非常欣赏10岁女儿的科学老师的用心。孩子需要观赏科学录像以后才做线上游戏型的功课。女儿进行得非常愉快,也非常期待。
为了照顾到那些不谙电脑的家长,她也提供传统式的图片练习给于该类的孩子做。如此一来,大家各取所需,所能,是线上教学的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需要创意。线上教学也是如是。线上教学不是教学的常态,却是目前教学所需。鸿沟阻拦需要创意克服,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拉温登.国家原则在教学中的作用……

2020/06/25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拉温登

国家原则是多元文化的核心,可以增强教师的创造力。它不仅仅是5项主要原则,而是每个大马人的基础,对我们国家的教师和教育家而言更是如此。这5项原则包括:信奉上苍;忠于君国;维护宪法;尊崇法治;培养德行。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国家原则的前言,而前言印证了大马在以下各方面的壮志:
一、在整个社会中实现完美的团结;二、维护民主的生活方式;三、建立公正的社会,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共享国家繁荣;四、确保以自由的方式对待其丰富和多元文的化传统,以及五、建立一个运用科学和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
我们在求学时期从未意识到这些壮志。大马之所以如此美丽与和谐,并不是因为这些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已故全民领袖的远见,以及他们的思想、言行。
国家原则,是在已故敦拉萨领导下,在1969513事件后产生的宪章,源自一个仁慈的想法,将大马人团结起来,并考虑到每个社会和传统。
第一个壮志是在整个社会中实现完美的团结。我们一直在实现团结方面苦苦挣扎,因为我们没有解决核心的问题。我们民间社会的团结非常出色。每个大马人,无论种族和宗教,都和平与和谐地生活。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或卡达山人住在同一排屋子,闻着彼此传统菜肴的飘香并幸福地共同生活。他们甚至会通过后门来交换美食,品尝并享受各自亲手烹调的食物。
在前门,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在一起运动或游戏,而男人们则到咖啡店或嘛嘛档见面聊天,讨论和辩论任何热门课题,无论种族和信仰。可悲的是,团结的症结在于政治和精明的政客。政客利用我们的团结为策略,进行分而化之,而不是团结和和平共存。
第二个壮志是不惜一切实施民主,特别是在选出政府和尊崇法治上。公民身分给人以一种对国家的归属感。宪法赋予每个公民一定的权利和特权。宪法还规定了国民和国家的某些责任和义务。法治和正义是基于法律的主权。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法律设下的标准,公平待遇和问责,将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以及对与错的共同感。
第三个壮志是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共享国家繁荣。由大马前伟大的领袖提出的新经济政策(NEP),是为了确保不分种族消除贫穷。我们必须尊重这点,所以应该接受新经济政策援助的250B40群体都将实现这一愿景。
通过公平分配国家的财富,我们实际上正在打造一个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大马人感到难以应付,那里的生活费很高。政府最近采取行动提供早餐给所有有需要的学童,就是一个很好的干预措施。必须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以让拼命寻找工作的50万大专毕业生生存下去。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振兴经济配套受到很大的欢迎和鼓舞,尤其是在当前冠病大流行的情况下。
人们通常会停止集中在共同的目标,而开始着眼于个人议程,这可能会危及改变和改革国家的努力。今天,我们看到政治人物、公务员、和商业大亨变得贪婪,违反我们宪法中的条款。一位前首相、几位前部长和公务员被控贪污。当我们的领袖有了不同的个人野心和想法时,我们的国家就没有了发展的机会。
第四个壮志是确保以自由的方式对大马的每个社区,其身分认同、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得以渗透到整个国家及其人民之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佳节期间开放门户、拥有多种美食、服装、传统、音乐和歌曲、以及佳节公共假期的国家;拥有多源流学校以维护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多种广播和电视频道,允许我们寻求开心和娱乐;允许宗教场所并排,如寺庙、教堂、清真寺,让我们能够维持本身的信仰,丰富了这个美丽的国家。
这种自由的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由。现在,我们听到观众劝告我们场上不同种族的足球员,并且希望在每场比赛中都有印裔和华裔球员的名额;非马来人公务员、老师或校长、军人和警察以及其他制服团体的人数减少。佳节期间,马来人在非马来人住家用餐时要格外谨慎。我们还听说过在斋戒月期间学校关闭食堂,不理会非穆斯林孩子的情况。我们需要更多的醒觉来克服这些挑战,这对像我们这样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来说是一个阻碍。
所有教师必须接受全面的培训,观察和实践每个种族的每种文化,以将这些丰富的多元汇集到一个叫做马来西亚的美丽的国家。
最后一个壮志是建立一个运用科学和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这是将大马置于正确位置的绝佳方式。今天,我们重点教导宗教的方式,远远超过教导科学和现代科技。大马已经脱离了愿景,我们的教育制度还非常侧重在文科,而不是科学或人工智能。甚至与越南相比,我们在数学、科学和相关学科方面的排名非常低。
教师只能教导本身所学的内容。教育部必须重新检视国家原则的原则和宗旨,并确保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课纲,以建立一个服从、爱心、成熟、受过教育、尊重和理解各种文化、宗教和种族的社会。只有同时重视我们人类发展的软势力,以及实体和结构的硬势力,大马才能成为发达国家。
教师如同父母一样重要。他们实际上花更多时间向我们学生传授知识。他们是创造或破坏一个社会或一代人的最重要的人。这个论坛帮助我发现国家原则隐藏的哲理。希望我们所有的政治制定者和教育家能携手合作,以确保我们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动力和美丽的,真正的马来西亚。

删减学校年终假期的影响2020/06/27 东方日报/评论~作者:黄瑞泰

教育部公布今年年终学校假期从原有的40馀天缩短至约两周后,教育部的网站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留言“灌包”,而全国教师专业职工总会(教专)也提出抗议,要求恢复原本假期后,让许多人觉得老师们小题大做,既然薪水没有减少,且行管令期间也没有上课,竟然还要抗议假期缩短,根本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既然行管令停课了这么久,年终假期减少一点又不会怎样不是吗?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比起一般工作,当老师有一百多天的学校假期已经很多了,只是今年特殊状况,为何就不能配合调整呢?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这也表示不了解老师工作性质与学校运作的人也很多。
老师的工作性质不像一般工作,整个教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与学生的互动,所以一旦课程安排好,除非是病假或是真的急迫到不得已的情况,否则老师就是要准时出现在学生面前,唯有学校假期才能够喘口气,探探亲、跑跑银行等,处理一些自己私人的事情。
很多人都以为学校假期期间老师就是放假,完全不需要工作,这也不是事实。在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老师也必须要参与各种进修、交流等活动,而这些事情就只能安排在学校假期,而比起一般一周左右的短假,四五十天的年终假期能够更有效地安排培训课程。如果涉及跨州或是跨国的进修,更只有这个时候才有办法安排妥当,因此年终假期几乎都会塞满各种师资培训等相关课程,这次将年终假期砍到剩下两周,肯定打乱相关的工作安排。
这种调整也不只是老师受到影响,一直以来年终假期也是学校行政喘气和安排新一年各种事务的重要时候。每年的这个时候,学校行政单位除了要总结全年的各种活动资料外,也要处理新学年的班级名单、授课老师安排、上课时间表编排、新老师聘用(调派)与培训、教室分布规划。
增加孩子与家长压力
此外也要趁这个时候进行各种校园维修(如课室粉刷、防水、器材更换、座椅的维修等),毕竟经历学生一年的“摧残”,很多设备都需要维护,这部分几乎都是必须要学校“清场”并有足够时间后才能够处理,因此年终假期貌似学生老师都停止上课学习,却不表示学校就停止一切运作,而只有两星期的年终假期,就意味著很多事情无法处理。
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学生年级更动带来的心理压力(如小学进入中学,一般学校都会安排新生活动,如果时间太短,则难以调适)、新书与校服采购等都是这个时候要处理的事情,减少年终假期的时间,无形也增加了孩子与家长的压力。
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正常的节奏被打乱,各界都担心学生受教权受到影响,而主管学校事务的教育部确实可以调整上课时间,只是在做重大调整之前,必须要先掌握年终假期对老师、学校、学生及家长等层面的影响,否则将会直接冲击2021新学年的开学准备,到时再亡羊补牢就太迟了。

乐育英才的“高铁侠“苏用发

2020/06/23 《印尼新报》







1947,荷兰人卷土重来,发动了对印尼的全面战争,印尼人民不得不再次拿起枪,进入山野从林,进行顽强的抵抗。就在这一片血与火之间,苏用发这位印尼日后的“钢铁大王”在棉兰出生了。
苏用发的祖籍是中国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镇梅元村。这座古村位于大梅山下、东溪西岸,依山傍水,秀丽宜人,古称二十二都霞苏。他的父亲苏锥有,生于1922年。为了创立自己的事业,苏锥有在15岁那年带着一卷简单的行李,离开家乡只身前往印尼谋生。之后,他在冶金机械、食品加工、养殖等行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并在棉兰和当地望族千金杨柑枝结婚。杨柑枝先后诞下七个子女,苏用发排行第二。
端蒙养、重家教,是苏家的传统。由于家境优裕,苏用发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宋代宰相苏颂曾在《书帐铭》中教导苏氏子弟, “非学何立?非书何习?终以不倦,圣贤可及” ,并在《魏公谭训》中强调,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趋时如鸷鸟猛兽之博,务学亦须如此,所以'时哉,不可失也, "。这些话干百年来被苏氏后人奉为家训。苏用发也时时以此鞭策自己。他在小学时,就非常勤奋,门门功课皆优,在朗诵、演讲、唱歌、书法等方面均展现出很高的天赋,在学校里是有名的“文艺才子”。升入中学后,苏用发不仅精通印尼语、中文、英语三种语言,而且对机械制造有着特别的兴趣,这或许与家庭的生意不无关系。他的父亲就是从事机械工业的,因此他能够在课堂之外,真正接触到机械生产的具体技术,了解到这个领域的最新工艺。1966,由于印尼政局动荡,华文学校被迫关闭,苏用发也被迫中断学业,失去了升读大学的机会。当时苏用发才19,父亲让他在自己的工厂工作。他白天上班,从旁观察父亲是怎么管理工厂、怎么做生意的;晚上则继续自修机械制造、管理、冶金等课程。慢慢地,苏用发摸清了做生意的门道。后来他常常感叹,或许正是此番坎坷的际遇,才铺就了后来的人生轨迹。
1969,苏用发22,父亲为了让他承担更大的责任,得到更多的磨炼,和他联合创立了印尼苏钢集团。这个企业名字听起来很响亮,但最初规模很小,只有20多名工人,年产量不过2000,名为“集团” ,实则不过是一个作坊而已。
但苏锥有用心良苦,希望把它作为儿子事业的起点,让他在这个小天地中学习实际的管理、生、营销经验,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993,苏锥有去世,苏用发成为苏钢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人。
经过两代人40多年的精心经营,苏钢集团的发展就像出炉的钢水一样,红红火火,热力澎湃。由其自行研制的合金耐磨钢,年出口量一直稳居国际市场的第一位,行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8,苏钢集团在雅加达兴建了年产量逾50万吨的炼钢炉项目,1产不锈钢,并在2012年正式投产,填补了印尼不锈钢行业的空白。为表彰他们在冶金铸造方面的突出贡献,印尼政府在2006年和2008,两度颁授“印尼最佳金属出口奖”给苏钢集团,并由总统亲自向苏用发颁奖。
苏钢集团不仅在冶金铸造领域是印尼首屈一指的大型龙头企业,而且涉足多个领域,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它旗下有16家现代化企业,遍布棉兰和雅加达地区,业务包括棕油出口、船运、饲料生产、糖果食品制造等,拥有8000多名员工。其中,钢铁厂规模居印尼私营钢铁企业第四位,糖果厂日产量100,居亚洲第二位。
苏钢集团每年创汇近4亿美元,许多国际大企业都希望与它合作在世界各地投资,但苏用发把企业的绝大部分资产都投资在印尼。电力是发展工作的基础之一,但棉兰不少企业长期受到电力不足的困扰。鉴于此,2012年苏用发在棉兰兴建了一座利用农林垃圾做燃料的生物质能蒸汽发电厂,除供给自己的企业用电外,还可以供给棉兰部分小企业用电,大大缓解了当地电力不足的困难。苏用发是一位有着浓厚儒家思想的企业家,他曾经说过: “仁、义、礼、智、信的根基皆在于诚信,半个世纪的艰难创业,留给我最宝贵的心得有三条-企业产品有信誉、企业活动重信用、企业领导讲信义,企业才能信望优良,卓尔不群。”记者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这样评价苏用发:他承诺明天交货,绝不会拖到后天;他答应提高员工待遇,亦会千方百计实现。有生意伙伴问起:这事谁安排的?这话谁说的?如果得到的答复是苏用发,他们就会感到如释重负,再无顾虑,想来这便是诚信的力量。苏用发为印尼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因此他被誉为苏北地区的经济支柱,长期以来受到政府与社会的一致嘉许。但这位声名赫赫的“钢铁大王” ,并非只懂得做生意赚钱,他更在意如何奉献社会,造福人群。当在生意场上赚了钱,准备回馈社会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兴教办学。他身兼印尼苏北华社慈善与教育联谊会理事长、印尼苏北省棉兰崇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印中经济文化与社会合作协会苏北省分会会长,这正反映了他热衷公益、奉献民生、推动教育、促进印()中文化交流的理念。几十年来,他的善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对他的好评如潮。早在1986,苏用发和父亲第一次回到老家福建南安时,就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深深吸引了。当了解到家乡的学校数量不足,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时,他马上和父亲共同出资,兴建了梅元小学新校区,并先后捐资修建了教学大楼“有用楼”、教师宿舍楼以及附属幼儿园。2005,苏用发再捐资70万元,修建梅元小学“用发楼” ,并购置电脑设备,美化校区,修建运动场,更额外拿出10万元,捐助给小学校董会,以奖励考入高等学府的优秀学子。
苏用发还和家人创办了南安玲苏中学。1992年以来,他先后为玲苏中学捐建了“锥有楼" "柑枝楼"“用成楼" “用福楼"“用斌楼" ; 2007,他捐资220万元,修建了“用发科学楼” ,并捐资50万元创设玲苏中学教育基金会,亲自担任董事长; 2010,他捐资100万元,重建学校食堂综合楼,改善办学条件。他还捐资100万元,在南安市设立“苏用发教育基金会” ;他捐资50万元,兴建康美卫生院“用发医技楼"。梅元村地处三山高峙、双溪汇合之地,虽然风景秀美,但出入交通不便。苏用发为了方便乡亲出入,捐资20万元,铺路建桥;他还捐资12万元,修建一座“七凤图”石壁浮雕,让家乡面貌焕然一新。苏用发出资编辑刊发《阜阳苏氏族谱》 ,建设阜阳堂,获得了无数的赞誉。梅元村所在的康美镇为苏用发立碑颂德。福建省人民政府两度授予苏用发“乐育英才”金质奖章,并颁发“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金质奖章、牌匾和荣誉证书。
苏用发常说: “我是印尼人,要为印尼尽忠;我是中华后商,要为中国尽孝。”苏用发对其他各国的投资邀请,几乎都婉言谢绝,唯独对投资中国,他情有独钟,因为这里是他的根。他与陕西省政府在钼钢、风力发电、太阳能等方面都有合作项目,这不是单纯的生意,而是苏用发所说的“为中国尽孝”。他还捐资63万元,在陕西省武功县苏东中学建造了“锥有楼” ;捐资30万元兴建苏东第六小学;资助苏东第二小学铺设操场。
苏用发不仅倾情于桑梓,而且对印尼当地的华文教育也没有忽略。苏用发对兴教办学的热心,不分国界,只要是为社会培育英才,他都念兹在兹,倾注一腔心血。他在棉兰赞助失学青年重新入学,协助有困难的华人走出困境,同类事迹,不计其数。
20世纪50年代,棉兰地区的华侨准备兴办两所中学,一所是光华中学,另一所是育才中学。后来,为了集中人力物力,两所中学的筹办委员会合并,改名为崇文中学董事会。19558,崇文中学正式开学。1965,由于政治原因学校被政府关闭。然而,崇文中学的校友没有放弃复校的美好愿望,每年在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时,都会相聚一堂举办联欢晚会,并把崇文中学的校徽高高挂在舞台上。大家在校徽下载歌载舞,以此寄托对母校的怀念之情。1998,印尼实行民主改革,华文教育有了发展的空间,崇文校友马上成立了“崇文教育基金会" ,但苦于没有经济支撑,有心无力,实际上只能起到联谊校友的作用。
他们平时编写一些华文课本,免费赠送给印尼国民中小学和一些大学作华文教材,聊慰振兴华文教育之心。
2004,崇文教育基金会进行改组,推举苏用发担任理事长,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对捐资助教本来就情有独钟的苏用发,为基金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使之成为印尼著名的教育基金会。苏用发提出了“先求其有,再求其全”的口号,把复办崇文中学作为基金会的头等大事。
苏用发是坐言起行、说干就干的人。2007,他拨出两幢五层楼房,由基金会先创办一所“崇文华文学苑” ,作为中文补习学校。这是复办崇文中学的先声。200810,苏用发率领崇文教育基金会代表团访问泉州华侨大学,与中国教育界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发展华文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等各项事宜。经过这次访问交流,他对复办崇文中学更加充满信心。
回到棉兰后,苏用发和基金会同仁联络各界热心人士,奔走努力,终于用一年时间大致完成了复校的前期准备工作。2010327,在纪念崇文中学建校55周年暨崇文华文学苑创办3周年的联欢晚会上,苏用发满怀信心地宣布,筹建全新的崇文中学的工程正式启动。联欢晚会上,校友们踊跃捐资,仅仅用了半个小时,建校资金就落实了八成。紧接着,基金会在攀京大商贸区购置了一块士地,兴建了一栋四层的校舍和一间大礼堂。2011718,以“自强不息,诚信创新,奉献社会,文明兴国”为办学宗旨的崇文中小学三语学校正式开学。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同时接受中文、英文、印尼文的三语教学,毕业后将获得印尼政府认证的正式文凭。
开学典礼上,苏用发发表了对全校师生的勉励词,言简意赅,表达了他对兴教办学的愿景: “目前在国际教育界,能发展三语教育的国家少之又少,所以只要能坚持下去,让祖国的幼苗早早就开始接受多元化培养,那么未来,他们将是世界的顶尖人才…这绝对有助于印尼的富强与多民族兄弟姐妹的团结,亦有助于中华文化与本土文化更好地融合。
如今,崇文中学设有中学部、小学部,并开办了一所幼儿园,100多名教师,其中30多名教师是由中国侨办派来支教的。到2015年为止,从幼儿园到高中班,学校共有在校学生2500余人。小学、初中、高中的毕业生参加国家会考,均取得了骄人成绩,获得了100%的合格通过率。一批批朝气蓬勃、理想远大的年轻人,从这里进入大学,走向社会,这是对苏用发捐助教育的最好回报。
据统计,苏用发在棉兰为兴办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崇文中小学,前后捐款累计达到360多亿印尼盾(当时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20111030,中国驻印尼大使馆邀请苏用发出席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并在大会上表彰其为推动华文教育作出的突出贡献。
苏用发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自从随父亲返乡后,他便萌生了寻根的愿望,年纪愈大,这种愿望就愈强烈。
2000,在苏用发的推动下,印尼的苏氏乡亲成立了印尼棉兰苏氏宗亲会,推举苏用发担任首届理事长。2002,苏用发、苏用炎兄弟捐资250万元兴建宗亲会会所。2003,苏用发组团到相传是苏姓入闽开宗之地的安徽省阜阳市,举行点灯祭祖仪式,并捐资40万元修建“阜阳堂” ,塑建阜阳始祖义公像。2004,他又捐资11万元建造“阜阳门”。
根据《新编苏氏总族谱》记载,固始苏氏一脉可以上溯到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的陕西省武功县,原来叫有邰县,是西汉时出使匈奴被扣押、在贝加尔湖畔牧羊19年的苏武的故乡。苏武的事迹家喻户晓,其气节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敬仰,苏姓后商多以武功县为其根本。国内外的苏氏宗亲纷纷为武功县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出钱出力。20057,苏用发作为第五届世界苏氏宗亲总会理事长,率领总会干事风尘仆仆前往武功县寻根问祖,向苏武敬献花篮、祭品,捐资26.5万元塑建苏武牧羊铜像,并先后捐资125万元整葺苏武陵墓、苏武纪念馆。其后,苏用发还捐巨资近800万元,在武功县建设苏武广场和两间苏东学校。
2006年苏用发率领海外侨亲,参加了清明节黄帝陵祭祀大典,并捐资10万元,助建黄帝陵工程。同年9,他带领世界苏氏宗亲总会访问团,前往河南固始寻根,捐资25万元重建纪念苏武的萝祖庙、光州刺史苏奕墓,并铺设和修整了道路。
20073,第六届世界苏氏宗亲总会在厦门同安召开。大会的顺利举办有赖于苏用发多方奔走协调。他还捐资50万元作为大会活动资金。同年他又捐资10万元,带领海外宗亲在泉州、南安展开联谊活动,并参加隆重纪念阜阳。始祖苏义入闽1120周年的庆典; 2008,苏用发组团参加在武功举办的“第七届世界苏氏宗亲总会”筹备会,并捐资150万元在阜阳始祖苏义肇基地建设“武功堂” 。据不完全统计,苏用发在福建省泉州、南安,河南固始,陕西武功等地捐资修建科技楼、中小学校校舍、幼儿园、祖庙、公路等,款项达七八千万元。
为了重新编修苏氏族谱,苏用发请来一批专家学者,多次主持召开《新编苏氏总族谱》的编辑会议,资助专家组编修《新编苏氏总族谱》。这部新编总族谱共计26,1600万字,花费300多万元。2012, 《新编苏氏总族谱》出版,在广大苏氏宗亲中有着“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的意义。苏用发慎终追远、敬事先祖的精神,也促进了苏氏家族形成一种敦亲睦族、无私奉献的家风。
苏用发说过: “光阴有限,我要争取做更多的事情,回报两处故土的血脉)亲情,帮助两国人民世代修好。”他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6,苏用发组织成立棉华中学校友联谊会,启动重建苏北最大华校棉华中学工程,他亲自捐资300亿后,购地奠基兴建,2018715日完成棉华中小学校舍,并正式开学。按计划,棉华中小学将建成为一所容纳6000学生的大型三语学校。
来源:叶曙明/著《印尼华侨华人史话》<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
(印尼 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