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814


妖魔化统考以服务政治


2018/07/3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锦松


509大选结束至今已经有80多天了。在这些日子里,选民耗60余年等待迎来了歷史性的新政府,这是甜美的果实。

这是选民与新政府百日內的蜜月期。由於对新政府的期望很高,选民似乎要新政府马上落实所有选前的承诺。一有不顺,选民就开始怀疑这个政府是否並非我们想像中的「善良」,还是跟前朝政府国阵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有人形容政治永远是个「大骗局」,选民如果对政治人物在大选的花言巧语深信不疑,照单全收,那肯定会大失所望。在华人社会的诉求中,最为突出的显然是统考的承认问题,而现在的反对党只要能巧妙的运用统考的问题「刁难」执政党,在种族氛围下的政治,当执政党无法马上剑及履及的贯彻时,现在的反对党就可以借题发挥,痛斥执政党「背叛」选民,特別是马华似乎没有忘了他们走不完的那「一里路」。统考的承认与否涉及的已不单单是学术的考量,更大的原因是种族主义者开始在马来社会群里製造乱局与叫囂。上週六巫统与伊党在吉隆坡有近千人出席的集会公开「呛声」反对政府承认统考,这或许只是「前戏」。

政教应分清界限

统考与政治分不开,华人社会爭取母语教育的艰辛歷程,很难找到一个代表性的「產物」来具体述说这个情意结,统考正好体现了这个「符號」所需要的多种元素。

希盟执政的一些州政府包括檳州、雪州已在公开场合表达承认统考,最近6月在培风独中105週年校庆开幕仪式上,甲州首席部长阿德里也宣佈不附带任何条件承认统考,统考生可以申请成为公务员,並且已录取一位统考生进入州政府机构任职。州政府承认,与教育部承认,能等同吗?真正的问题看来还是统考生是否能进入本地大学继续深造要由教育部说了算。这是所有问题中的一个关键点。

在这次509选举中,从选票来看,马来社会支持希盟的只有1/3,这个数字难道代表的是对统考的「公投」吗?本来学术归学术,政治归政治,只有彼此分野清楚,就不会產生政治强行干预学术的本意。

但马来西亚的情况是特殊的,种族性的炒作,模糊了学术的考量。华人社会对华文教育的抗爭,无法与现实的政治脱鉤。独中的存在,由於其教学的本质被认为是华语华文,而其华、巫、英三语的教学本质没有获得马来社会广泛的认识与理解,对马来社会而言,独中教育是充满种族色彩,统考无疑是国家教育体制的「反对者」。

不能否认,独中承载著华人文化延续与传承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於此,华人社会对於捐助独中不遗余力,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没有不前赴后继的慷慨捐输,目的就是一种民族的情感,是民族文化可能会被连根拔起的 「反抗」。

母语是基本人权

今天国际与私立中小学如雨后春笋的林立,近170多所,也没有看到政府对国际与私立学校的教学与设立有太大意见,毕竟这些学校的管理体系,贯彻的是英文的教学,或使用本地政府中小学的教材。

其实目前国际与私立学校学生的人数也逐步在增加,约达7万多人,已经形成另外一个教育体系,政府似乎乐观其成。但对於独中,政府的態度就「大不同」。归根结底,就是华裔与马来族群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对立造成的。

董总被誉为是民间教育部,从爭取民族教育平等到主办统考的四十余年,一步一脚印,斑斑血泪。已故教总主席林连玉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族魂的美誉,成为华人在这片土地捍卫母语母文的象徵。

统考的存废,如果通过全国民意调查,结果可能是两极的,马来社会的「拒绝」,而华人社会的「拥戴」。这类的民调事实上是没有意义的,也是充满误导的,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怎么可能通过民意来定夺的?联合国对母语的立场是鲜明的。198710月国际跨文化交际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西莱塞弗市召开「语言人权会议」,会议通过了《莱塞弗宣言》,认为母语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要求各成员国为各个民族的母语权利提供明確的法律保护。19966月,国际笔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倡办「世界语言权利会议」,会议通过的《世界语言权利宣言》將「母语权」视作个人的基本权利,指出每个儿童都有充分学习本群体语言的权利,土著和少数民族有权利在各类媒体上使用其母语。

忧倪可敏变张盛闻

华人母语教育面对的问题,华语的使用与学习被认为是「基本的权利」,而统考的创立也是40多年前独中在政府逼迫下「无路可走」 为了寻求「解套」所衍生的產物,所以有规定这是「校內考试」的歷史背景。但多元文化的曲解及误解,使得基本人权的定义模糊了,失焦了,因为这个「权利」必须考虑到马来人的「感受」,马来人是否真的对华文独中的统考视为「洪水猛兽」,还是完全因为政治的需要而被「妖魔化」以服务政治,这是统考漫漫长路所要面对的困境。

国会下议院副议长倪可敏要华人对统考承认或许再等半年,我们忧心半年如果拿不出「成绩」,倪可敏是否会变成另外一个「一里路」的张盛闻。到时,政治的代价总要有人付出,不然行动党累计的声誉恐怕会逐渐被「消耗殆尽」。



假如我是教育部长


2018/07/3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胡逸山博士


教育改革是否可从换校鞋颜色开始呢?那当然可以,但就未免沦为表面化了。

白鞋换成黑鞋,固然如新任教育部长所说般,“比较没那么容易脏”,但这究竟还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做法。假如我是教育部长,我会比较干脆,索性一举废除学生们从上衣直到鞋子皆需穿上校服的硬性规定!

学生得穿校服这项遍布亚洲许多地方的教育规定,其起源是什么,不就是欧洲与日本数十至数百年前威权主义以至军国主义盛行时,美其名为要培养学生们的纪律习惯,其实主要是要从小灌输学生们服从命令、统一思想、不敢造次的观念。

后来流传港台、新马、印度等也多有此校服做法,泰国更是连大学生都有(不知为何颇为紧身的)制服。但反而实施社会主义的中国大陆,其学生们一般都没穿校服,至多只是结个红领巾。英美与欧洲除了一些不可一世的贵族学校外,一般都没有校服规定。

强迫穿校服不民主

我强烈认为,强迫学生穿校服是极不民主的做法,不但让同学们从小养成如穿上制服的武装部队般的服从精神,也在无形中束缚了同学们的思想解放,未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彼等包括在穿着上的创意、创新等。

我国既然已经踏入真正民主化的新纪元,就不应该再延续穿校服这种独裁威权时代的风气,而是应该更大程度地让同学们自小就养成自己决定、自己负责的理念,校方可以规定要有大略端庄的穿着,而穿上不符规定服饰的同学可予劝导之。校方、家长与同学们要更为有商有量来共同促成同学们得以享有最民主、最具创意的教育,而不是由教育部的官僚们来硬性规定做法。

另外,一些所谓的有识之士,颇推崇废除各源流的学校,而独尊看来应该是由教育部统一管理的所谓国民学校,谓如此方可促进国民融合与团结云云。我对此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认为拥有多源流的华校、印校、宗教学校、教会学校、私校、国际学校等不尽相同的教育体系,这方才是我国教育体系里硕果仅存的优点,让我们得以与周遭更大的经济体,如中国、印度、中东等地区更顺畅地接轨、交流。

公立学校应由州政府管理

在沙巴,华校里有55%同学是土著,彼等与华人同学一样都能说相对流利的华语,以后出路当然也更广阔。教育与其他社会经济领域一样,必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人家加拿大、瑞士等国不也有许多不同源流的学校,又不见人家溃不成国?反而是先进国家呢!

扩大来说,教育部根本连全国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从小学到大学的公立学校都不应该直接管理。这些公立学校应该由各州或各地方政府成立校区,然后配合我国即将重新推行的地方选举,选出校委会来管理,让各地民众与家长拥有更大的权力来决定彼等的子女要接受何种教育,而不是由教育部的官僚们来刻板地、统一地办理。

教育改革不能一步登天,但要朝着国际上成功例子的方向迈进,我国方能早日实现先进国的目标。



不要跳票


2018.07.31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吕惠蒂


希盟执政联邦,对全国华人社会来说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是否一诺千金,何时能兑现之前的大选承诺。

其中对华人社会来说最为关心的是承认统考文凭,这是因为过去牢控国家政权55年的国阵,始终无法承认统考文凭,而标榜“我们不一样”的希盟,究竟能否漂亮地办到这一点,让大选输得土头灰脸的国阵好看,华社和独中家长都在引颈长盼。

但是大选结束后,喜见政权替换的人民却看到希盟有“跳票”之嫌,一再追问却没有肯定的答案,如今还出现千人集会抗议政府还未承认统考文凭的活动。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无论是国阵或希盟执政,依然跨不过种族保护主义的一道槛,要实现承认统考文凭绝非简单的任务。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当年已故前首长阿德南率先宣布砂州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唯必须大马教育文凭考获优等的消息传出,还引来在野党的奚落为何有附带条件,如今希盟的承诺“跳票”看起来却成了一大讽刺。

说到“跳票”,20%石油税似乎不如承认统考般全国反弹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全国只有4个产油州,无论石油税增减,只对这些州属有影响。

如果希盟兑现承诺,二话不说直接按照竞选宣言发出20%石油税,这些产油州属的人民肯定会大赞特赞希盟政府最捧,说到做到。

问题是,20%石油税承诺也“跳票”了,从首相敦马哈迪的20%石油盈利税,到砂希盟提出的归还20%石油盈利和5%石油税。

砂政府的立场是否坚定,还是屈服在联邦强权下向政治现实妥协和照单全收,还是鼓起勇气说“不”,据理力争20%石油税,如何去争,砂州人民都在拭目以待。

大选宣言承诺代表政治人物的诚信,在砂扮演在野党角色的希盟,是否值得信赖和是否有足够的诚意,也在人民的检视下。甚至砂希盟有没有勇气为了当初“说好的20%石油税”继续向执政联邦的希盟力争到底,大家依然期待。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砂拉越得到的石油税是增加还是减少,最终受益或损失的始终是砂拉越人民。何况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非永远掏不尽的金山、银山,这种资源终究有掏空的一天。

摊开自纸黑字的竞选宣言,力争兑现承诺,无论是砂希盟或砂本土政党联盟,还有砂拉越人民,都需要勇气。切勿让大选承诺“跳票”,这是在验证政治人物是否善变,以及挑战选民是否善忘的。



敦马哈迪也要学中文,你呢?


2018/07/31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云顶跛侠


首相敦马哈迪说,他要学中文,并希望在有生之年,把中文学好。听了这番话,我对他的敬佩再度升级。一位93岁高龄的大忙人也重视中文,要学中文,不是十分难得的事吗?

为什么敦马会突然爱上中文呢?

原来,日前,他出席中华总商会的周年纪念大会,看到总会长戴良业以三语演说,都讲得很流利,让他感到惊讶,便羡慕地说,他也要学中文。

敦马的终身学习精神是可敬的,足以作为国人的典范,特别是对马来同胞而言。

我们知道,国内还有很多马来人对中文的学习产生误会,而对中文产生有抗拒感。他们可能觉得,学习别的语文,就会无形中贬低国文的地位。这根本是不必要的担忧。假如真的如此,为什么那么多人,包括政府马来高官,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或海外求学?

尤其是今天的世界,中国在崛起,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每个人都希望挤入这个经济列车,以免在全球发展主流中落伍,以期分到一杯羹。因此,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在我们国内,在中文中小学校里,已经有逾6万名非华裔学生就读。有些乡村微型华小,幸有巫裔学生坚持,才免得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我们的华文学府,也是一个团结各民族的场所。不管是巫裔还是印裔孩子,进入华校就读,都会受到欢迎和特别照顾,所以,从来没有听过他们受虐待的报告。

但在国小,非巫裔学生受到歧视的事实存在。这是马来教育工作者法丽扎上周在社交网揭露的秘密。她因此认为,国小并不能团结各族,废除多源流学校则理想多于实际。

且让我们祈祷,愿敦马能带起一种学习中文的热潮来。

童星存:培育人才 统考文凭不阻国家团结

2018/07/31 南洋商报/柔佛
万人宴“万众一心,再创分校”开幕礼,现场嘉宾在夜空
下高举手机,开启照明灯挥舞,形成一片星海。
拉杰峇星(右起)、童星存、张润安伉俪、郑金财、
郑振贤及张文强,在万人宴开幕礼主持鸣锣。
宽中新山校本部合唱团在万人宴,呈献爱国歌曲
Keranamu Malaysia》。
(新山30日讯)宽柔中学董事长童星存指出,统考文凭从来不会阻碍国家团结,反之,还能促进各族之间的交流与协调、与社会接轨、与世界接轨、为国家、为人民提供教育机会,还为社会培育众多人才。
他表示,全国独中与独中生应该获得应有的公平对待,也应有制度化常年拨款来肯定独中为国家教育所做的一切。
“这是我们华社要看到,要真正落实的,这一切也正是华社过去所付出应得的尊严。”
童星存昨晚在宽柔学校105周年校庆万人宴“万众一心,再创分校”致欢迎词时,如是谈到。
受全球多国承认
他指出,多年来,独中不被认可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惟统考文凭已受到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的承认。
他指出,除了中国、台湾与香港之外,独中毕业生也可使用统考文凭到新加坡、日本、韩国、澳洲与欧美等各大专院校,甚至是世界排名百大的顶尖大学深造。
“这也证明统考文凭的学术水平,是足以让独中毕业生到各大专院校升学的。”
独中没忽略国语课
同时,童星存强调,虽然独中坚持以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但是,独中并没忽略国语课,向来鼓励学生报考大马教育文凭考试,成绩同样优秀,而学生也能掌握好英语。
“整体上都具备三语并重的优势,独中生绝对能轻易融入我国多元种族及多元文化的社会。”
出席者包括地不老国会议员锺少云、士都浪州议员曾笳恩、新加坡驻新山总领事拉杰峇星、马来西亚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主席拿督张润安伉俪、董总主席陈大锦、新山中华公会会长兼筹办至达城分校联合主席拿督斯里郑金财、新山中华公会署理会长何朝东、新山中华总商会署理会长拿督胡贵华、南方大学学院永久名誉董事长拿督张文强、董事长拿督陈洺臣、万人宴筹委会主席郑振贤等。
首阶段发展料耗5千万元至达城分校2021年启用
另外,童星存透露,宽中至达城分校的推泥工程已完成,接着将展开打桩工程,整体建校工程划分3个阶段,首阶段发展估计需5000万令吉,预料2021年落成启用。
“三期工程完成后,至达城分校将可容纳4500名学生。”
他指出,该分校一旦正式启用,肯定惠及居住在新山东北区的华裔子弟,他们不须舟车劳顿前往宽中新山校本部或古来分校上课。
他说,学子们能在更方便的情况下到独中接受母语教育,相信是广大华社的愿景。
850学生呈献精彩演出晚宴盼筹1千万建校金
是晚晚宴,大会动员宽中新山校本部与古来分校12个活动团体,共850名学生呈献精彩演出。
大会也冀望该晚宴能为至达城分校筹募1000万令吉建校基金。
现场,也是活动开幕嘉宾的张润安宣布捐献10万令吉予上述分校建校基金。
另一方面,童星存现场致词时代表筹委会感谢本地闻商丹斯里林刚河,赞助万人宴全场的宴席。
童星存也宣布,一名60年代宽中初中三毕业后就移居狮城的校友,受到非宽中校友符懋濂老先生主动捐献80万令吉的感召,也慷慨捐献250万令吉建校基金。

(南洋商报)

【华教视窗】 ~ 813


坚持专业,回归教育


2018.07.30星洲日报/星·观点


增建华小和微型华小迁校并非新问题,这些年教育部也接收了不计其数的申请和要求,只须调研和委托官员跟进并更新资料,教长就可以作出更精准的判断。

增建10所新华小的课题从前朝的定案,延续至新政府重新检讨后,数字起了一些变化,原本柔佛州和雪兰莪各占5所,最后变成柔州4所、雪州5所和槟州1所。

从数字来看,不过是将5+5修改为5+4+1的小调整,总数还是保留10所,对华小来说,一所也没有少,只是柔州少了1所变成4所,雪州5所不变,原本榜上无名的槟城获增建1所。

事实上“减柔增槟”之后,必会衍生新问题,有人欢喜有人愁,对原本准备迎接新华小的柔州当地华社来说,简直就是一大盆冷水泼在头上,原本将随着新建华小而进行的各种当地建设计划,也必受到极大冲击。

紧接着其他的争议加入,大部份是来自政坛的声音,而非来自获益的华社和华教界人士,尤其是在前朝负责增建华小项目的马华坚称,10增建+6搬迁的申请获批,是经过当地华社的要求和相关部门的全面调查后,国阵政府认为确有实际需要而通过,希盟政府要更动的话,理应是在数目和内容上的提升,而非只是在数字上移动。

也有华教界人士认为,增建华小和微型华小迁校并非新问题,这些年教育部也接收了不计其数的申请和要求,只须调研和委托官员跟进并更新资料,教长就可以作出更精准的判断,一切皆以专业的程序运作,让教育回归教育。

教育部也无须被政治人物的争议影响而只须看实际需求,站稳立场,如果重新评估之后觉得迫切需要增建的华小是超过10所,就应视需要和经济能力落实,甚至寻求华社的资助也无不可,办教育建华小,数十年来都是大马华社义不容辞的神圣任务。

当前被政治化的教育课题尚包括承认统考文凭的落实,就连前新闻、通讯及文化部长莱士雅丁,日前也参与穆斯林非政府组织发动的反对承认统考文凭集会,此举等于把这项学术性的诉求转移到政治和种族争议的平台,让统考文凭的正名之路增添新压力。

前首相纳吉甚至将莱士雅丁反对承认统文凭的行动,诠释为穆斯林感觉国语地位受到威胁,他们才会走上街头宣泄对希盟政府的不满。

打着廉正、开明和公正旗帜的希盟政府理应跳脱前朝在各项领域行政偏差的框框,专业处理华教课题,让教育回归教育,造福大马学子。



统考作为身份政治


2018/07/3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丘伟荣


统考就好比伊斯兰形事法,不是单纯的教育或宗教议题,而是身份政治议题。当然,统考和伊刑法的实质內容不同,然而如果我们以身份政治运作的框架去瞭解,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

部分华人认为承认统考文凭只是技术性的教育问题,不像修正伊刑法那样,会进一步动摇我国的世俗体制。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承认统考却足以动摇「国本」,威胁我国现有的语言和教育政策,挑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语言」的民族国家典范。

反对承认统考者未必都是狭隘的种族主义者;也不一定全面否定华文教育;就好比反对伊刑法者不必然是伊斯兰恐惧者,也不一定都是世俗和自由派的穆斯林。

目前,网路出现一些言论,大意是「如果他们华人执意要求承认统考文凭,为何我们马来人不可以要求在国会通过伊斯兰刑事法修正案」?身份政治的运作很多时候,往往会经意或不经意地扩大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异,巩固族群边界,漠视內部分歧。

拥护某种身份政治不一定代表某人坚信该身份议程,有些时候,那是一种文化符號,政治修辞和动员工具。所以,不是所有支持伊刑法者都瞭解其法案內容和同意施行相关惩罚;不是所有支持承认统考者都会把孩子送去统考唸书。同样的逻辑下,一些相对世俗的巫统马来人会表態支持伊刑法,伊党会动员反对统考,一些送孩子到华小唸书的马来领袖会发表不支持华教的言论。

在这样的脉络下,统考和伊刑法也成为政治角力。以前是巫统和伊党竞相伊斯兰化,现在是伊党加巫统跟诚信党(还有公正党和其他穆斯林组织)在伊刑法等议题上拉扯。以前,行动党嘲笑马华「无法走完最后一里路」,现在是马华讽刺行动党无法兑现诺言。统考和伊刑法成为了谁更能代表「华人」和「马来穆斯林」利益的竞技赛。

身份政治未必是负面,它可以是少数群体爭取认同和权益的必要策略,然而有些时候,它会加剧「受害者」心態。有些伊斯兰主义者认为他们是世俗体制的受害者,实行伊刑法可以让他们「恢復」伊斯兰的地位;一些华教人士认为他们是民族主义语言政策的受害者,承认统考可以让他们出一口气。

面对伊党的攻击和保守穆斯林的民意,希盟马来穆斯林领袖和相对兼容的穆斯林组织可以搁置伊刑法议题,提出更宏观和兼容的伊斯兰论述,以马来西亚人的格局来看待议题。然而,一些华人总是一直纠缠在承认统考议题上,无法走出身份政治的思维。

国阵政府是下台了,然而身份政治爭议和种族政治思维不会立即消失;语言,族群和宗教等议题依然会继续围绕我国社会。以前,很多人都会把多数问题归咎国阵和巫统;现在,我们应该正视族群之间和內部对国家的不同想像,在不同的多元之间找到交集点。



单元教育是不负责任的甜蜜谎言


2018/07/30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林德胜


多元社会,需要多元文化去维护,若政府有天决定国家只能有单元教育,情况会是如何呢?

前些日子,笔者一名朋友的外甥因为刚入读国中,马来文有华人口音而被其他巫裔同学取笑。

这名外甥曾说,一直感觉老师对非巫裔学生有歧视感,因为老师每次都把他的名字念得很奇怪,当他听不懂一些马来话时,更是被老师取笑不是马来西亚人,是中国人。

对于这名朋友外甥的遭遇,笔者也曾置身相同的情况。

记得,笔者也曾因为马来话说得不够马来口音被取笑,唱国歌时因为不够大声而被老师针对。

正当一些土权组织喊着要以单元教育团结国民时,他们是否有真正思考这个制度是否适合多元的马来西亚呢?

那么,所谓的单一学校能团结各族,是成立的吗?

能,也可以不能,因为政府的一些区分族群的扶助政策,导致族群间的猜疑和分歧逐渐增加,造成貌合神离的种族团结现象。

为捍卫我国最多的巫裔族群支持,继续巩固执政的权力,很多政党都有很多的无可奈何。

所以说,在马来人的思维还未成熟赞成公平制度对待各个族群时,政治人物依旧会以族群利益为政治筹码。

马来西亚要像新加坡、泰国走向单元教育路线的路途,依然是漫长没有捷径的路途,因此冀望那些以捍卫土权名义提倡单元教育的有心人,勿继续说出这些不负责任的甜蜜谎言了。



承认统考


2018/07/30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老鹰


195年,华教迈入了新的里程碑——为了有系统地鉴定毕业生水平,大马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简称统考)首次落实。7这项拥有43年历史的评估制度,经常被误以为已进行长达60多年之久,这要归咎于政治家不查明真相,以讹传讹的宣传手段。

关于承认统考文凭资格的话题脍炙人口,至今依然是茶余饭后的新鲜话题。仿佛宿命如此,统考注定要沦落为政治筹码,经常被政治人物挂在嘴边,却未曾深入探讨适当的方针,付诸于行动。华社的心情犹如乘坐过山车,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失落难耐,被忽悠了一次又一次,最终狠下心下车不玩了。

就今年而言,前朝政府在吸引选票时玩弄字眼,以闹得轰轰烈烈的“可以考虑”让承认统考变得模棱两可。反观希望联盟阵营,各个政党看似达成共识,信誓旦旦地把承认统考纳入竞选宣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据说,只要统考生报考马来西亚教育文凭马来文科并考获优等,他们便有资格凭着统考文凭申请进入公立大学和申请成为公务员。大选前,选民被捧得飘飘然,对华教发展抱着美好憧憬;大选后,百姓被耍得团团转,黑字白纸刊登出来的大选承诺也许不过是虚有其表的空头支票。

也许,奢望新任政府可以改变华教的命运无异于痴人说梦。与其痴痴期待政府在态度上的软化或转变,倒不如继续秉持优良传统,推展创新改革,不断延续独中的香火。这么多年来,独中没有制度化拨款(槟城除外),统考不受本地政府承认,可独中生不一样凭着自己的本事找到让自己闪烁发光的岗位吗?透过校友会的热心回馈,独中生的卖力筹款,学校的软硬体设施毫不逊色于国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统考生的出路不如国中生吗?统考可是受国际多间高等教育学府承认,还被归类成大学先修班,与剑桥A水平考试,大学预科班和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同等,故有资格直接修读学士课程。

实际上,自独立中学立足以来,其根基可谓深扎入地,难以动摇。近几年来,城市独中学额爆满的现象普遍不已,导致许多被拒之门外的学生只能望门兴叹。也有不少华裔家长不惜省吃俭用供孩子就读独中,只为确保后代接受他们认为更有素质的教育。也有些父母情愿忍受与孩子分离之苦,执意把孩子送到东马的寄宿独中就读,这除了能完成入读独中的心愿,还能培养孩子独立的性子,可谓一石二鸟。

扪心自问,统考生的出路问题断乎是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择之时便已考虑清楚的,那么华社依然坚持政府承认统考的原意何在?仔细琢磨一番后,笔者认为华社是想争取身份认可和权益保障,并以政府是否或如何承认统考作为一项指标,间接衡量政府的表现。毕竟在过去的509大选,华社几乎一面倒地支持希望联盟,自然也对他们寄予厚望,期待得到应有的回馈。希盟政府的忠实支持者则盼望新官能展现前朝政府所不能展现的气度,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任务。如此一来,他们就有机会为着新政府兑现诺言而引以为傲,吹捧自己的目光何其精准。

风水轮流转,如今的马华效法曾经的反对党,抓着统考课题穷追不放,说出“一里路变成十万八千里”等风凉话,试图煽动华社情绪。教长马智礼博士坦承承认统考需要考量多方面因素,例如不威胁马来文地位和种族和谐,所以不能如期实现承诺。大选前的一道曙光就此熄灭,严峻的山路变得更加曲折难行。原本被寄望能大展拳脚的副教长张念群则犹如夹心饼干,陷入两难,即无法如愿尽快落实承认统考的大计,又无颜面对难掩失落的华社。曾经讥讽的对象还沾沾自喜地大放厥词,伺机大做文章。

不管事情怎么演变,华社应该理性看待承认统考,而非掉入政治家设下的陷阱。承认统考成功落实的话固然能让统考生如虎添翼,但即便不能如愿,他们所展现的特质依然能吸引到欣赏他们的伯乐,何患没有光明的前途。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新学期 新气象 新超越

——记泗水开明蒙台梭利三语学校开学季


2018/07/30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七月泗水,明净的空气中浸透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辛勤的老师们经过新年假期的调整,以更加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新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去,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表露出了要大显身手的内心……
开明蒙台梭利三语学校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们也终于盼来了开学的日子。琅琅书声、欢歌笑语重新回荡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
新学期,蒸蒸日上的学校又迎来了一大批新同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小朋友们难免有点不适应,但在老师们的悉心的心理疏导、耐心的生活陪伴之下,他们很快就渐渐喜欢上了这所家一样温馨的学校,喜欢上了妈妈一样的老师,喜欢上他们可以一起快乐成长的新伙伴、新同学。
开学第二周,小朋友们已经完全进入了幼儿园生活状态。
每天清晨,小朋友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开心心地来到幼儿园,入园时会熟练应用三种语言和老师、家长、同学打招呼问好。
早上815分,小朋友们在各自的教室里开始了一天的快乐学习。中文课、英文课、印尼语课,老师们尽最大可能地采用小朋友们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色彩鲜明的卡片、逼真的玩具模型、有声有色的视频、丰富多彩的游戏等,充分调动了小朋友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学习效率倍增。
每天一个小时的蒙台梭利时间,小朋友们最最开心。玩具世界的大门瞬间向他们打开。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搭配自己的伙伴一起玩耍。五彩缤纷、益智有趣、贮满童心的蒙台梭利玩具往往让我们的小朋友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点心和午餐时间,小朋友们拿出爸爸妈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美味食物,和小伙伴们共同用餐。既增强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又增进了和小伙伴们之间的感情。偶尔,有个别小朋友忘记带便当,这时,就会有小朋友主动把自己食物与之一起分享,这真得应该为我们乐于分享的宝贝们点赞哦!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音乐、美术、舞蹈和体育是小朋友们的最爱。新学期,学校尽最大努力配置丰富的硬件和软件实施,让来这里上学的每一位小朋友完美享受最优质的早期教育。
我们不得不感叹:泗水开明蒙台梭利三语学校的教育,每周都有新花样,每月都有新成效,每学期都有新超越!

(千岛日报)

28名海外华文教师来宁夏研习

2018/07/29 《中国新闻网》
海外华文教师学习传统舞蹈。
教师们在认真聆听讲座。
海外华文教师体验太极拳。
中新网银川728日电 (于翔 杨迪)728日晚,2018年“海外优秀华文教师研习班”结业式在宁夏举行,28名优秀海外华文教师齐聚银川,分享在宁夏研习交流12天的心得体会。
本次2018年“海外优秀华文教师研习班”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国务院侨办文化司和宁夏自治区外事(侨务)办公室承办,共有来自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英国、西班牙、朝鲜、荷兰、马来西亚、老挝、印尼13个国家的28名海外优秀华文教师参加。
此次研习班开设校长管理艺术、汉语教学研究和策略分析、毛泽东诗词赏析、中国剪纸文化艺术欣赏、宁夏民俗文化发展史和西夏历史文化等课程,并安排海外华文教师参观宁夏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观摩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们先后在宁夏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学习考察,“在宁夏师范学院学习的校长管理艺术课程,使我受益匪浅,”已在英国教授13年汉语的教师李英说,“宁夏举办的《红楼梦》讲座也给了我很大启发,在向海外学生传播《红楼梦》这一名著时,我们更应注重展示它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同时,海外华文教师还前往宁夏的名胜古迹参观浏览,感受大好河山。“水洞沟、西夏王陵令我很受震撼。”李英说,这次研习经历让她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次研习班旨在增强海外华文教师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坚定从事华文教育事业的信心,希望他们在回国后扎根华人社会,服务当地民众,促进中外交流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812


统考无罪


2018/07/30 南洋商报/南洋社论


捍卫回教社群运动(UMMAH28日在吉隆坡举行千人集会,向新政府提出8项诉求,包括反对承认统考。

该组织总秘书阿米努丁雅哈亚斥责希盟执政后,回教徒的权益一直受到威胁,可是,新政府却没采取任何措施来增强或改善马来人的地位。

承认统考文凭是希盟的大选宣言,这项承诺仍待兑现,而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在此课题上的态度不十分明朗,内阁也还未就此作出任何决定。

巫统前元老、目前身在土著团结党的莱士雅丁出席了UMMAH集会及发言,认为大马应向新加坡、印尼和印度看齐,只允许一个考试系统。

莱士雅丁的见解其实跟前朝政府同出一辙,问题是既然希盟在大选宣言中白纸黑字写明执政后将承认统考,那么,新政府就有责任将承认统考一事“合理化”及“合法化”。

实则上,承认统考是否抵触国家宪法或损及国语地位,绝对见仁见智,但站在“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石”的高度审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培育栋梁,语文只是传授教育的手段而已。

华文教育是独中的特征,可要是硬将违宪的罪名强加在统考身上,不等于说早前政府所推行的数理英化政策,也是违宪的?

至于希盟上台后,回教徒权益受损之说更是无的放矢,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无端指责。

5·09大选至今不到3个月,除了废除消费税,人民到今天还看不到希盟政府实施了什么重大新政,既然如此,回教徒权益受损的论述又从何说起?难道就因为几个重要官职是由非马来人出任,就认定新政府不维护回教徒权益?

官职的委任必须坚持用人唯才的原则,其中不该掺杂任何零和游戏的种族情绪,各族人民应该以“大马人”为荣,继续以种族和宗教来区分国人,只会阻碍国家的正常发展。

据了解,UMMAH28日举行的集会,获得伊斯兰党和巫统力挺,而要是这两个最大在野党企图以沙文主义和民粹主义打击新政府,那将是一个很不健康的政治趋势。



极端思想破坏国民团结


2018/07/29 光华日报/社论


多源流教育并不会破坏国民的团结,反而是一些极端的政客和宗教种族主义者,才是煽动人民仇恨的根源。如果人民一直受到这些极端思想的影响,思维自然也会变得极端,那对国民团结来说是个最巨大的破坏。华文教育课题一直都是我国华社坚持的底线,这主要是因为华教一直都受到各种程度及各种方面的阻力,所以也渐渐变成华社至今都不敢松懈的一个使命。在面对华文教育不断被侵蚀的情况下,华社都愿意出钱出力来维持华文学校,并不断寄望能透过政治途径来为华裔争取受华文教育的权力。可是一直以来,华教课题却不断被政治化,政客不断透过攻击华教来争取极端选民的支持,而各政党也不断在消费华教课题,华教课题更一直是政党在大选时争取选票的筹码。

在国阵执政时,509大选前所批准的华小“10+6”增建及搬迁计划,一直都被认为是争取选票的政治糖果。对华社来说,就算苦苦经营微型小学也不愿放弃任何一间华小,这都是因为获得兴建新华小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在获得增建及搬迁华小的承诺后,华社自然无法接受这项计划被取消的结果。因此教育部长马智礼早前检讨这项计划的宣布,受到了非常大的回响。马智礼以国家财务状况以及部分计划涉及政治意图为由来检讨这项计划,似乎无法获得华社的普遍认同,一度成了各界的讨伐对象。

如今,教长宣布经过内阁讨论之后,决定保留兴建10所新华小,不过在经过各造研究及与财政部讨论后,建校地点将会有一些更动,也就是原本在雪兰莪及柔佛州各兴建的5所新华小,如今变成雪州5所柔佛4所以及槟城1所。只要政府不取消前朝批准的这10所新华小,这样的变动对华社来说依然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拥有许多华裔的槟城对华小的需求也一样很高。可是另一个课题同时也引起了华社的关注,那就是新政府在未来对增建华小到底将持有什么立场。

多源流教育已经是我国多年来实施的教育制度,既然是这样,根据需求量增建华小不应该是一种争议。比如说增建华小应该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不是政治或种族的因素,所以政府要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点,就是考验政治智慧的一个关键。其实,多源流教育并不会破坏国民的团结,反而是一些极端的政客和宗教种族主义者,才是煽动人民仇恨的根源。如果人民一直受到这些极端思想的影响,思维自然也会变得极端,那对国民团结来说是个最巨大的破坏。因此,新政府应该积极寻策阻止这些极端思想的蔓延,而不是担心选票流失而忽略人民真正的需求。



摈弃国阵腐败思维


2018/07/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东之盈


教育部长在回答国会议员魏家祥有关拨款给独中的问题时,表示教育部没有为独中准备拨款,因为独中并不在国家教育体制之下。社青团总团长黄家和指责教育部长在国会回答魏家祥博士提问时所给的答复,是国阵时代的思维标准答案。

国阵在国会回答有关华教问题时,深信是根据公务员所提供的资讯来回答国会议员所提出的问题。即使回答的副部长是印裔部长,所给的答案都是因为华教没有在政府的拨款预算中,因此可以说国阵时代思维,其实就是小拿破仑的思维,部长就是靠这些公务员准备的答案作为回答国会议员的提问。

纠正公务员陈旧思维

国阵的思维不仅是由公务员来决定应该给的答案,就是希盟政府上台后,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也都感受到公务员权力大过副部长,甚至可以影响部长的决定。张副部长表示这些公务员非常保守,对于既有的政策坚持政府的立场,没有理会新任副部长的看法。虽然改朝换代了,这些公务员依然根据既有的法令来看待教育问题,因此新上台的希盟领袖就应该纠正这些陈旧思维,彻底换上希盟的新思维。

除了受到公务员的左右外,国阵的思维是比较注重推崇马来人主义,一切都以种族作为出发点。敦马哈迪在位22年,也是根据这个思维来处理国家政策,因此才会被标签为独裁及种族主义者。敦马哈迪医生第二次任相,他摈弃了国阵旧有的思维,采纳了希盟捍卫公平及平等政策作为新政的理念,完全改变了希盟施政的方针。这种超越种族主义的思维如果真正被推崇,那么各族人民就能享受自由公平的待遇。

当经济部长阿兹敏表示将检讨新经济政策,并改变政策的模式,以扶持各族贫穷人民作为出发点。阿兹敏的政治理念如果获得希盟领袖的赞同,不分种族给予援助,在思维上已突破了国阵的旧框框。国阵虽然获得了失败的教训,但却没有脱离种族政治的枷锁,从前首相纳吉指责阿兹敏勿为改变而改变看来,国阵领袖依然停留在种族狭隘的思维,还不能改过自新。

国阵时代拥护原本已是家财万贯的马来大财主,使马来社会的贫富悬殊更加扩大,于是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国家经济蛋糕未能扩大,于是变成富有的华人财富被一些人所攫夺,产生了不平衡的现象。希盟政府在重组国家经济,并公平对待各族商人,必定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充满竞争及活力,国阵对处理国家财富方面太过偏袒一个种族,使到许多经商的华裔富商深表愤懑,纷纷把资金移往国外。当希盟政府致力推崇公平及平等的概念,就获得一呼百应,促成了改朝换代的局面。

国阵治国模式较专制

巫统一党独大,其他成员党仅是附属政党,没有决策权,这是有异于希盟政府的结构。希盟政府4党拥有同样的权力,可以互相制衡,但许多政策也须交由首相来决定。国阵的治国模式比较专制,这也是马华民政国大党、及人联党的致命伤。现任的反对党国阵已失去以往的威风,巫统已不能继续呼风唤雨,对成员党呼呼喝喝。在希盟政府的结构,由希盟的各党组成的六人最高领导层,拥有发言及决策权,比国阵的巫统专制好得很多。

如今是国阵反躬自省的时刻,巫统必须与其他成员党平起平坐,才能与希盟的组织结构媲美。

希盟政府为塑造全新的马来西亚而努力,新政府致力摈弃国阵时期侵犯人权的行径和法律,唾弃种族主义,并给予各族平等的待遇,已显示希盟政府的民主。人民对希盟政府推行积极的价值观感到有信心,这是巫统必须学习的治国道理。说是国阵的思维,倒不如说是巫统的思维,巫统的极端思维毁灭了国阵,巫统的贪婪思维也是毁灭了国阵,但是看来巫统还没有体会到希盟政府的治国精髓,或者他们还沉醉在甜密的美梦中。



从细节看教长的行事作风


2018/07/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郭碧融


在一些专业人士的眼中,让学生从明年开始无需再穿白鞋,而改穿黑鞋上学是一件小事,所以无法苟同报章将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的有关建议刊登在封面头条。

他们认为,若与严肃的教育议题相比,比如减轻学生的书包重量、让国立学校的学生素质达至国际标准、将教学专业回归教师的身上、恢复大学的学术自由等,“白鞋换黑鞋”的政策就显得琐碎,无法确切反映教长的专业素质。

然而,这些站在“专业”视角看待事情的人,甚至包括马智礼本身也许无法想象的情况是,这是一件足以让贫困的家庭成员眉头紧锁的大事。

某日跟异族友人谈起印度社会的困境,她告诉我说有许多园丘工人的家庭非常不幸,其中是丈夫把大部分的薪水花在购买毒品上,以致妻子和孩子过着拮据的生活,有些小孩就连要上学都面对没有书包、校鞋和书包的困境,所以往往依靠政党的资助来解决燃眉之急。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有关家长都不会轻易地替孩子更换上学的必需品,除非是已经严重损坏或再也无法穿得下。所以,马智礼怎能奢望他们轻易掏出20多令吉来购买新鞋?

庆幸的是,马智礼在聆听坊间的反应后即刻改变口风,称教部将以“软着陆”的方式实施“白鞋换黑鞋”的政策,即给予1年的缓冲期,以免加重贫困家庭的负担,及让商家销出白鞋的库存。但该建议仅能舒缓贫困家庭的问题,而商家未必能从中受惠。因为家长已经知道教部将于2020年实行有关政策,所以应该会在替孩子换鞋时购买黑鞋。

让教育回归教育

无论如何,人民可从这事件中看出,马智礼在实行“白鞋换黑鞋”的政策前缺乏周详的考虑。据马智礼称,他是在听取父母的心声后做出决定,但他并无解释真正的原因何在。此外,有关的父母人数是多少?是不是多数父母的心声?更何况,政策的改变属牵一发而动全身,受影响的群体不仅是学生和父母,还包括批发商、制造商、厂商、零售商等,而这都需要教部经过详细的研究方可得出的结论。

倘若教长连这等专家眼中的“小事”都无法办好,那又要如何妥善处理影响层面更加繁复的教育课题,包括承认统考文凭、独中的拨款、华小的增建与搬迁等。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教长最近频频踩地雷的缘由了。

人民可以谅解马智礼刚刚走马上任,所以尚无法全面了解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但作为具有雄厚学术背景的教长,理应在发表任何言论前展开严谨的研究,而非随意搬出似是而非的理由来发表说辞,其中以马来文作为官方语文或国民团结的角度来看待承认统考文凭的事项,这岂非在重蹈覆辙前朝政府的作风。

我国教育的可悲之处是教育与政治挂钩,以致所实行的政策往往乖离教育的理念。当然,我们不能单凭“白鞋换黑鞋”的政策就把马智礼打入地狱,但真诚地期望马智礼从失误中学习,扮演引领教改的角色,为教育带来全新的面向,最重要是让教育回归教育。

“汉语桥”东盟孔子学院(印尼)来华夏令营在桂林举行

2018/07/29 《中国侨网》
开营仪式后合影留念。
营员们在上葫芦丝课。

营员们体验中国高铁。 
营员们在桂林米粉文化中心参观和体验。
闭营仪式上颁发结业证书。
中国侨网桂林728日电(罗诗庆)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的2018年“汉语桥”东盟孔子学院(印尼)来华夏令营活动于716日至26日在桂林举行。来自印度尼西亚玛琅穆海马迪亚大学(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点)的20名学生和1名领队老师参加了本次夏令营。
夏令营期间,营员们学习汉语、手工、葫芦丝、中国书法、国画等课程,体验中国高铁、扎染手工,参观桂林博物馆、桂林米粉文化中心、游览王城景区、东西巷等桂林历史悠久的人文景点和山水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感受灿烂悠久、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广西人文景点与自然风光有了更直观与深刻的感受。
在闭营仪式上,大家首先观看了营员在桂林期间记录学习、生活的视频,生动活泼的影像赢得师生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夏令营的印尼领队老师Havidz Ageng Prakoso和三位营员代表分别发表了感言,由衷感谢孔子学院总部和广西师范大学给了这么好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表示今后有机会,要继续到广西师范大学学习深造。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大家能将此次夏令营期间结下的深厚友谊永远传承下去,携手共进,为推动华文教育多做贡献。同时,也欢迎同学们毕业后选择到广西师范大学学习。
发言结束后,相关负责人给每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最后,营员们先后上台表演了印尼歌曲(独唱)、葫芦丝演奏《友谊地久天长》、合唱中文歌曲《小幸运》等节目,动人的歌声、优美的演奏,充分展示了营员们在桂林期间学习的成果。

(中国侨网)

才明华文教育中心第五分校 7月22日举行隆重开幕典礼

2018/07/26 印度尼西亚《商报》

贵宾为开幕剪彩。
才明华文教育中心创办人暨老师合照。
参与表演的学员们与许才明老师合影留念。
观众观赏节目表演的投入情景。
【本报讯】随着中国崛起,倡导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的立国方针、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的一带一路新思路,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与欢迎。国际形势产生巨大转变,促使汉语成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国际语言,世界各地都在推广学汉语热潮。
位于Summarecon Serpong 地区,Scientia Boulevard, Summarecon Digital Center 一楼一所由才明华文教育中心承办的第五个分校,于722日举行隆重开幕典礼。该教育中心师生们呈献精彩的中华传统文艺表演,为开幕礼助兴。其中有弟子规朗诵、中国相声、青花瓷舞蹈、扇枕温衾故事、中华文化演讲、水调歌头诗歌朗诵与歌唱等文娱节目。创办人许才明老师在致词中强调了教育事业任重道远,需要有百年树人,持之以恒的教育精神,而作为一位专业教师,必须要有一种【为教育而教育】的使命感。除了要具备爱心及耐心之外,还要严格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以身作则,才能受到学生的敬畏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许老师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
据了解,该中心不仅仅教中文,也传授中华文化。除此之外,更强调学员们的品德与礼仪。
至今,才明华文教育中心分布于廖省巴眼亚比、雅加达北区Teluk Gong、雅加达西区Jelambar、丹格朗Poris Indah以及Summarecon Serpong
前来出席开幕礼来自华社各界人士包括企业集团、华社团体、学校以及来自各地区的家长与学生。节目表演中,节节都充满掌声,气氛非常热闹与激动。全场参与者达数百人之多。

(商报)

福庆学校七月读书活动圆满完成

2018/07/27 缅甸《胞波网》





今年四月份,福庆学校将“学生读书计划”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中,每个月举行一次规定主题的读书活动。
7月份的读书活动如期进行,为反馈学生读书具体情况,分别于718日和20日举行了朗读和演讲比赛。优教小学班级参赛学生以“英雄”为关键词阅读书目,于718日进行了讲缅甸英雄故事大赛;速成班学生以“爱国”为关键词阅读书目,于720日举行了“我的国”主题演讲比赛。
优教小学班级参赛学生讲的缅甸英雄故事大部分与“缅甸国父”昂山将军有关,参赛学生分别介绍了昂山将军的个人生平及生前事迹,这让更多同学对国父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也有个别参赛学生讲了当下缅甸体育明星昂拉恩桑为国争光的故事。速成班参赛学生演讲题目多样化,有介绍自己居住城市的,诸如“曼德勒、蒲甘”等;也有介绍旅游景点的,诸如“曼德勒山、大皇宫、因瓦古城、茵莱湖”等;更有介绍关于“缅甸烈士节”的。多样化的演讲题目让听众们了解认识了一个更全面立体的缅甸。
通过有组织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爱上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在活动中提高汉语综合水平,增长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欣赏能力。福庆学校目前读书活动尚在摸索阶段,相信以后会做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致!

(来源:福庆孔子课堂)

2018年7月29日星期日

表态支持政府承认统考文凭 IKRAM:需SPM国文优等历史及格




伊斯兰革新组织表态支持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
UEC),但条件是统考生必须在大马教育文凭(SPM
考获国语优等及历史科及格。 (图:透视大马)
2018/07/29 《透视大马》

马来西亚伊斯兰革新组织(IKRAM)今日表态支持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UEC),但条件是统考生必须在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获国语优等及历史科及格。

该组织说,这项建议只是为了确保持统考文凭的独中生,能够有更好的机会融入马来西亚社会。

有别于周五在国家清真寺及昨天在甘榜峇鲁举办大集会的穆斯林组织─捍卫穆斯林社群运动(Himpunan Kebangkitan Ummah),伊斯兰革新组织认为,承认统考的课题必须理性,并依椐学术与专业原则去解决,并不是政治化。

目前,独中也有教导国文科,但是该组织却对独中国文科教学水平及上课节数不足的问题表示关注。

此外,独中历史科的课程纲要也与国中教导的大马教育文凭历史科不同。 

“一个人对历史的观点对打造其思维及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是很重要,同时也会对爱国精神及国民价值持有正确态度。”

伊斯兰革新组织教育委员会是在一篇声明中,发表上述谈话。

该组织也承认大马华教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同时也意识到要废除源流教育的困难及敏感,但该组织仍倾向单一教育体制。

该组织表示,他们所提出的建议旨在国家建设及和平与和谐的大前题下寻求共同点。

该组织说,将大马教育文凭国文科优等及历史科及格做为承认统考的条件,也与那些要进入国立大学深造的A水平文凭或私立大学专业文凭持有者的条件一致。

该组织也补充,统考生在获得国立大学入取后,也必须在大学内使用国语学习。

(透视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