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星期二

白小原校宴庆重启15周年纪念 向保校运动战士致敬

2024-09-29  星洲日报/大都会

在一众嘉宾的见证下,陈国光(前排左一)代表大会移交筹款模拟支票,由吴振伟(右三)代表接领。前排右起为黄真莉及李金泉;后排左起为谢惠珠、李健聪、丘钦瀚、曾敏凯及刘永山。(黄冰冰摄)

白沙罗中华小学特别表扬及纪念在8年保校运动中,4名核心的已故保校华教前辈,分别是莫泰𤋮、熊玉生、翁诗佣及李成金,并颁赠纪念品给其家属。(黄冰冰摄)

白沙罗中华小学邀请所有捐款者及嘉宾为晚宴主持鸣锣及开幕仪式。(黄冰冰摄)

白沙罗中华小学在会上为刚完成的历史走廊开幕。图为嘉宾丘钦瀚(左起)、拉吉夫及李健聪观赏及了解走廊上所记载的学校历史。(黄冰冰摄)

白沙罗中华小学的学生在晚宴上呈献精彩的表演节目,(黄冰冰摄)

晚宴获得大众的热烈支持,从预期的70桌增加至近90桌。(黄冰冰摄)

(八打灵再也29日讯)见证国人对华文教育的执着与奉献的历史不能被遗忘,白沙罗中华小学原校配合重新启用迈入15周年举办一场纪念晚宴,与曾经在保校路上贡献的每一个人共同欢庆,一起缅怀那段岁月!

这场白沙罗中华小学(白小原校)重启15周年纪念晚宴是于昨晚在校园内举行,邀请多名嘉宾及曾为保校运动出一份力者出席。

值得一提的是,晚宴上特设环节向保校运动的4名核心人物,分别是莫泰熙、熊玉生、翁诗佣校长及加影前州议员李成金老师(Cikgu Lee)致敬。

此外,该校也展开筹款活动,以作为提升及维修学校设备所需基金,并获得担任主宾的首相政治秘书曾敏凯、大会嘉宾的雪州议长刘永山,以及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特别事务官丘钦瀚代表宣布,分别拨出5万令吉、1万令吉及3万令吉。

该校在晚宴结束前宣布,最终获得筹款共533410令吉。

李金泉:白小历史可歌可泣

该校董事长兼大会主席李金泉致词时表示,该校庆祝原校重启15周年,以此纪念过去一段深深烙印在华教守护者心上的重要历史,并以“延续”作为主题,代表着不忘耕耘华教初心,继续在这土地上,延续母语华文教育。

他说,白小原校址的历史可歌可泣,而该校的保校运动也在我国华教历史上写了壮丽的一章,该校不到一英亩的校地也因而成为全马华教最为瞩目的一片土地,牵动了全马华人乃至全球华社的心。

“这是大马华教史上首次为争取华小重开,在神庙里设置临时课室上课至8年之久,事件不仅备受全国瞩目,还引起联合国的关注。”

因此,他说,这次的晚宴不仅是纪念该校重启15周年的晚宴,更是对2001年至2008年长达8年保校运动精神的深情重温。

保校斗争长达8

李金泉说,当初白小在迁校后,原校址的关闭引发社区和村民的强烈反应,由此展开长达8年的保校斗争,而1950年创校至关闭已有50年历史,加上8年的保校岁月到成立及重启,迈入73年历史。

他说,该校在2009年重新启用时,被定位为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

“但‘小而美’,我认为学校不需要过于拥挤的环境,关键是要在有需要的社区中增设更多的华

小。”

“之所以选择在校园内举行纪念晚宴,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亲眼看看如今的白沙罗中华小学。这座校园承载了过往的风雨,也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他也说,该校更是雪州第一所开设特殊班的华小,随后影响其他华小纷纷探讨并开设特殊教育班,如今在八打灵县已有4所华小设有特殊教育班,为更多特殊孩童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希望各校能更加关注这些需要帮助的特殊孩子们。

曾敏凯:制度斗争带来新局面

曾敏凯致词时认为,我国华小抗争最大的成功,不仅是保留及重开一所学校,而是政府从开始不允许增加华校到慢慢接受,甚至现在的昌明政府将根据需求增建新华小,并也已经建了新的华小。

“这个才是制度上斗争所带来的改变。”

他说,白小保校运动在教育斗争的过程中扮演着“打开局面”的角色,加上其他因素包括烈火莫熄的环境,让整个国家体制逐步接受上述思想。

他也以当晚的主题“延续”指出,我国现有的制度还需要再升华,即需要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接受,未来就不会再有关闭华小的言论。

华小素质获友族认同

曾敏凯也说,环境的改变将带来不同的挑战,华小有素质的教育也吸引友族同胞的认同及青睐,包括他过去担任议员的两个选区,大部分华小都有至少30%的友族报读。

他说,这是华小接下来需要去拥抱的新的挑战,但这是一个正面的挑战,甚至有者提出关闭华校言论时,也能看到友族同胞一起捍卫。

他呼吁大家必须打开局面,欢迎任何人来接受及尝试有素质的教育,即华小未来所培育出来的学子无论任何种族,都将会是一个好学生及国家栋梁,这才是教育最终的理念。

刘永山:鼓励SPM报考华文

刘永山认为,该校能够重启也代表母语或华文教育,继续在这个地方昂首向前,为国家作出贡献。

他也寄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包括该校在内的全部华小,以及改制国民型中学和独中,都能继续为国家学生培养人才。

刘永山指出,师资短缺问题是近年来受到大家关注的课题,而他趁机会登高一呼,鼓励孩子们即使升上中学也能继续报读及报考华文,为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留下火种。

李健聪:保校运动获许多人助力

八打灵国会议员李健聪致词时说,白小保校运动不只是成功争取重开,更重要是为我国社会运动掀起一波波的涟漪,今日很多无论是朝野的政治人物,当初都曾自此运动中出了不少力。

“白小是一所微小,但无论是所收的学生人数或学校规模,其实可以申请脱离微型华小的范畴,只是因为种种技术原因,至今还未能实现。”

他承诺将会继续跟进此事,为该校争取相应的资源以继续发展,让该校的学子们都能享有更好的教育设备。

出席者包括该校副董事长兼筹委会主席陈国光、董事财政吴振伟、家协主席黄真莉、校长谢惠珠、武吉加星州议员拉吉夫、巴生港务局主席欧阳捍华、前雪州行政议员刘天球及拿督邓诗汉等人。

(星洲日报)

【华教视窗】 ~ 1579

新纪元:南大精神新归宿?

2024/09/30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谢诗坚博士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961年。

霹雳南大校友会于922日在怡保育才独中礼堂庆祝成立57周年,同时为新纪元大学学院筹募购置“南大楼”基金而举行千人宴会。

承蒙会长周增禧之邀请,我也依时赴会。没想到来自各地的校友欢聚一堂,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南大同学当年在云南园的同欢共庆,载歌载舞。我也答应为南大撮上一笔。

华教一面新旗帜

在那个风雷激荡的五十年代,云南园成为华教的一面新旗帜;尤其是在1958年南洋大学建成开幕时更是人山人海,从坡底排到裕廊的车龙,要想早一些抵达目的地也十分艰难,足见支持南大和为目睹南大庐山真面目而来的人数以万计,为新加坡历史写下壮丽的诗篇。

感谢为南洋大学谱上新篇章的第一人,他就是马新企业家陈六使(1897-1972)先辈。由于他的高瞻远瞩,一呼百应而众志成城,南洋大学也就在短时间内在云南园拔地而起,创造了一所华文大学在海外开花结果的神话。

新纪元大学学院南大楼

从此南大弦歌不辍,朗诵声和欢笑声洋溢其中,许多南大生从四面八方涌入,逐渐地汇成一股洪流。

想当年,南大生个个风华正茂,各有理想,只想在云南园找到一个立足点,而后再放眼世界。但万万没有想到,转入六十年代,南大不再平靖,而是学潮不断,一浪接一浪。

归纳起来,从1961年到1966年,南大共发生5次的学潮,其中包括南大生于1963年举行罢课和请愿,抗议政府逮捕南大生和褫夺陈六使公民权及解除庄竹林校长职。

翌年(19646月),政府派千名军警闯入南大逮捕学生领袖,有41人被捕,南大进入了白色恐怖。196510月,政府发表王赓武报告书,引发南大生游行抗议和罢课(前后39天)。

而最后在1966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为南大图书馆主持开幕时,有数百名学生抗议逮捕和压制行动,南大生付出了血泪的代价。

在这期间,马新发生几件重要的大事是:马来西亚于1963916日成立,新加坡行动党继续执政,但新加坡于196589日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

政府在1964年发表白皮书《共产主义在南大》及在同一年关闭南大学生会。

马来西亚的政治局势和新加坡的政治走向的转变,也为南大的未来蒙上阴影和不确定性。

李光耀后来说,他在1975年已决心把南大改成英文大学,但一直无从改善,也就在1980年将南大与新大合并,变相地将南大关闭。

南大只生存25

南大只生存了25年,先后培养了12000名毕业生在世界各地各展风采,只可惜他们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为了宣泄南大生的不满;也为了不甘心南大就此消失在人间,几十年来南大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忘复办南大,似乎历届的校友会聚餐都不忘这个课题,却又无从落实。

虽然没有人否认复办南大言之有理,但又在哪里找到另建南大的合适地点呢?又如何集资和如何与世界交接而被承认?这些都是大问题。

因此多年来,南大生已放下他们的终极目标,改以支持吉隆坡的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展成为南大的接班人。

当然新纪元不等于南大,马来西亚法令也有所不同。但是,既然厦大分校可以在马成立,新纪元大学学院就没有理由有一天不会变成新南大?

为了追求这个遥远的梦想,南大生从1992年起,每年或间隔数年就会举办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前后已办了18届,明年(2025年)第19届又轮值槟城主办。这种永不厌倦的精神让人想起南大精神不死,即使学校没了,但精神永在。

我们欣慰知悉这次南大生连同各界捐款已超逾千万令吉,新南大楼的出现就在不远的前方。

但愿从风华正茂到风烛晚年的南大生,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再生和新生的南大,愿与新纪元大学学院全体同仁共勉之。

 

阅读教育失败的指标

2024/09/29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杜新宝

2015年起推广“思维教育”,已为教师、家长办50多场工作坊、讲座,《思考、挣扎、蜕变》、《小学标准课程(KSSR)中的思维技能》、《给父母的建议》等书作。

相较于只有10多年的高思维教育,我国教育部推行阅读教育已经有好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让孩子上学,让他们有阅读的能力,更好的其实是让他们有阅读的习惯。

从阅读的能力来讲,我们的阅读教育算是有成果的。看看今天的小朋友都在追哥妹俩、红蜻蜓等等的读物,就可以知道一般的孩子在阅读能力上都已不成问题。但是,从阅读的习惯而言,我们的教育算不算成功?大家看看自己或身边的人,有多少人经历过的阅读教育是成功的?所谓成功,就是指能维持阅读的习惯,即使离开学校以后。

离开学校后不阅读是阅读教育不成功的例子,这点许多人都提过。但离开学校后仍然阅读的人中,变成是书呆子的,也不算成功,这却是本文更想让大家注意的。这后一点我当然是加入了“思考”的元素去看阅读。能阅读固然很好,但阅读却造就一个书呆子,这样也不是一个值得赞扬的事。书呆子的一般表现,包括作者说什么是什么、读书时顶多能做好的是吸收信息,读什么都自我感觉良好等等。

看见一名小孩捧书,就认定是阅读教育成功了,这是言之过早。阅读教育的成败,不能只是看一名小孩眼前是不是爱看书来定论,也不是看小孩从阅读中认识了多少个生字、写了多长的阅读报告,而是要看二十年后他们还看不看书(不是指工作上须读的报告、生活上需参考的指南手册)以及累积了那么多年的阅读经验后是不是能思考地看书。

二十年后看不看书以及怎么看,讽刺的是和一个人的正规教育背景未必有必然的关系。今天你已不难发现很多大转讲师其实都不爱看书,我也遇过民间阅读智者。

持续的阅读常能提升为一种习惯,但要能提升为思考地阅读,却是很难。阅读可以只是一种姿态或者机械举动,逛书展可以是时尚活动,购书可以只是一种购买欲的发泄形式,多年的买书、藏书和阅读没有提升你的思考习惯,这就如勤劳地收集邮票,但对一张张的小图画没深入了解一样。

一般小孩都爱看书,都会用最单纯的动机去享受阅读,他们的阅读除了愉悦,没有其他的目的。后来附加上去的,包括多阅读能长知识、爱阅读的小孩不会坏、提升作文能力等等,许多都是成人干的好事。结果爱阅读的小孩逐渐地变样,变得阅读得兼顾很多东西,甚至变得不动书本,或者动但只能是书呆子。我国的教育一边需要继续努力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另一边则需要探究孩子的阅读多年后变质的原因。

但与其大工程地探究、收集数据,不如先看看一些简单的教育道理,从中让个别的老师或为人父母者,先做教改前锋。如果我们要孩子阅读,那么就要让阅读是舒服、快乐的。在能够读得明白的情况下不必遇上不懂的字就得查字典,阅读就是享受的事。没有设定读一本书要认识多少个生字、没有阅读报告、没有看谁读得多的比较、没有被规定必须读哪一类书等等,都能帮助孩子快乐地阅读。

孩子最初的阅读都充满乐趣,父母对待孩子的早期阅读的初心是最正确的。孩子的阅读教育要能成功,必须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努力把各种的额外设定、限制和要求移除,保护当初的愉悦。套句俗话,就是要用减法,不用加法。这对老师和父母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当初心已失时。老师认为让孩子到图书馆借阅而不写阅读报告,那是很难向上头交代的事。要让父母接受爱看漫画的孩子长期看漫画,也是在竞争、比较的社会环境中很难说服自己的事。这只是多种挑战的例子之一。

不阅读和做书呆子,都是阅读教育失败的指标,跑两个极端。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一生阅读以及不是书呆子。对初为人父母者,记得在孩子的阅读教育中,只要看见孩子阅读有愉悦就好,去阅读营也可以是一个不小心就变成是加法的事。已用了太多加法的老手父母,重新回味初心,是纠正、挽回之契机。

 
优化教育政策需不惧指责

2024/09/2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黄明峰

对于课堂评估政策是否应该喊停,还是要马上恢复之前的评估考试制度,家长意见各有不同。而教育部长法丽娜则表示,“孩子不是实验室的白老鼠,不能随意测试他们考试与否”,因此她已经做好准备,会将相关的改革带到内阁讨论。法丽娜的做法反映出了政府对教育政策的重视和谨慎态度,需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教育政策的制定,不应基于短期的试验或仓促的决策,而是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

然而,因为疫情防控而取消的小学六年级(UPSR)和初中三(PT3)评估考试制度,不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咸认为过于仓促,且缺乏应有的全面性评估。同时,课堂评估(PBD)作为取代评估考试的一种模式,便是在疫情期间快速推行的。在此情况下,虽然这一模式初衷良好,但实际上由于准备不足,导致了许多教师和学生在执行过程中,面对人手不够等多方面的挑战。

由于课堂评估需要占用教师更多的精神,让他们在教课的同时,还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估,从学习方面到行为操行。为了确保教师能做到公平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教育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培训。然而,由于仓促推行,许多学校的师资培训和资源配置并未能跟上,这也可能是导致课堂评估的效果,最终打了折扣无法做出真实呈现。

有鉴于此,如果内阁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发现这种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教育部就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和纠正。同时不可以因为担心政策反复更改,或者害怕学生成为“实验室的白老鼠”,而选择回避问题。我们必须认清一点,那便是教育的核心完全是在于以学生为本,任何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政策,都要在第一时间得到修改。因为长期实施不理想的政策,只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更大的损害。

事实上,教育纲要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学生需求的变化,都会对教育政策产生新的要求。因此,及时调整和优化现有政策,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推动教育不断进步的必要途径。即便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遭到指责,但为了学生的长期利益,也必须勇敢改革,抱持“有错则改,善莫大焉”的精神,把改正彻底落实。

学校教育中的每一次改革,都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哪怕短期内出现偏差,只要及时纠正,都是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未来。因此,教育部长法丽娜强调不要随意将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政府内阁同时也要认识到,仓促推行的政策倘若已经证明无效,就需及时采取纠正行动。

 

多元不是团结的障碍!

 2024/09/29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仁杰

90后,毕业自马来亚大学环境工程系,现为大学研究助理。闲来无事喜欢思考人生。

甫过去的八月,国家迎来了独立六十七周年。今年的国庆庆典让人眼前一亮,涵盖了舞狮和舞龙表演,及中文歌曲表演曲目,让人真正地感受到了我国多元文化的美。

人性本善,没人天生是种族歧视者,也不应该生来就成为种族主义的受害者。有的只是那些打著种族旗帜,左一句种族权益捍卫者,右一句非我族类必属异类的有心人士,他们想要靠著这样卑鄙的手段达到自己的隐议程。什么是非对错,什么和睦共处,在他们的眼中远远及不上自身利益的万分之一。

到了颐养天年年龄的马哈迪,再一次出现在媒体版面。一个近百岁的老人家,早已经步入退休年龄,过的本该是含饴弄孙的惬意生活。然而,这位我国在位最久的前首相,展现了他心中那可怕的执著。

从复出之后的救国英雄形象,再到作为喜来登行动的源头之一,最后沦落到自愿成为伊党的陪衬,让人看了不胜嘘唏。一而再再而三的种族主义性质的发言,让人摸不著头脑这位老人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图的到底是什么。

日前,他指出当时建国初期,由于太过急于独立,非巫裔被赋予公民权以及可以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政党,而这就是造成国家分裂的原因之一。这是大放厥词的说法,国家分裂与多元文化扯不上关系。普遍上,平民百姓追求的很简单,那就是三餐温饱,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搞分裂或企图分裂。

一直从中作梗的反而是那些没有真本事,缺乏真材实料给国家带来实质性改变的一群。他们唯有游走钢线边缘,以激昂的演说偏激的内容,试图把多元给妖魔化,并套上十恶不赦的标签。随著社交媒体的盛行,这些歪理一传十十传百,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他们成功成为某些选民崇拜的对象,进而对他们言听计从。

更甚的是,一些欠缺自己根源与文化认知的“高学历人士”在一旁推波助澜,仿佛连祖宗都不认了,对华校尽是批评。掌握三语可说是马来西亚人最基本的技能,但在他口中华校生擅长母语却似乎成了智商不太高的主因。

想说的是多元不是团结的障碍,这些口不择言的人才是撕裂国家的祸首!

【韩大毕业典礼】均修读中华研究文学 韩大首批3硕士生毕业

2024-09-29  光明日报/北马

方炎华颁发硕士毕业证书给洪吉伟。

方炎华颁发硕士毕业证书给陈玮妮。

韩大广播系及媒体製作系的学生代表移交2万令吉的摄录器材捐赠模拟支票给朱明章(左三)。左四为马国辉。

2024年度韩大毕业典礼场面。

(槟城29日讯)韩江传媒大学学院(简称韩大)今日举行2024年度毕业典礼,除了学士班毕业生和专业文凭班毕业生,也迎来该院创院25年来的首批硕士班毕业生。

该院首批硕士班毕业生有3人,即来自我国的洪吉伟、陈玮妮,及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李琪,他们均修读中华研究文学硕士课程。

314毕业生

韩大今日毕业典礼上共有314名毕业生,除了以上3名硕士班毕业生,还有143名学士班毕业生及168名专业文凭毕业生。

余佳颖、李苇庭及郑良勤荣获“年度卓越毕业生奖”;王芝谊、许美筠、吴家敏、杨佩珍及邝宜秦荣获“专业文凭优秀毕业生奖”;雷凯斌、余佳颖、林楷汶、刘慧萍、李苇庭、尤奕雯及郑良勤则获得“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奖”。

韩大理事长拿督张德仁致词时说,韩大自2022年开设中华研究文学硕士课程,终于迎来首届毕业生,象徵韩大在华文教育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并立下重要里程碑。

他说,该校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及优化学术环境,尤其在传播与媒体、商业管理、艺术设计、中华研究都取得显著成就。

韩大校长马国辉则说,经过多年努力,韩大整体制度日益完善,今年更荣获ISO 9001认证,证明韩大对高质量教育的坚持和追求。

他强调,韩大秉持“传媒起家、中文为根本,结合商业与艺术设计”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小而美,专而精”的人文社科特色学府,成为北马区华社学子的首选学府。

他也透露,韩大将于明年推出全新传播与创意媒体硕士课程,进一步提升传媒与媒体领域的学术水准,为有志于在传播领域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学习平台。

马国辉也感谢广播系及媒体製作系的学生,捐赠总值2万令吉的摄录器材回馈母校。

与会者包括韩江三校董事长拿督斯里黄赐兴、署理董事长拿督斯里方炎华、副董事长李瑜槟、拿督苏创兴、副总务黄慧雄、张家望、副财政拿督朱章明、监学拿督陈树楠、其他董事会成员、教职员和毕业生家长。

(光明日报)

两华小面临零学生入学 霹董联会助益华 毅成 迁校

2024/09/29   星洲日报/国内

霹雳州董联会将协助没有学生来源的大直弄益华华小和直弄毅成华小提呈迁校计划申请,前排右起为严锦荣、麦素清、颜登逸和郑东旺,左起为刘添祥、黄仲贤和黄胜全。(马晓娟摄)

大直弄益华华小没有新生来源,明年预料只剩3名学生。

直弄毅成华小目前仅剩5名学生就读,到了2030年恐怕没有学生。

直弄毅成华小位于阿毅德润新村,因为人口外流,使学生来源骤减。

(怡保29日讯) 位于太平大直弄益华华小和直弄毅成华小学生来源骤减,目前各只剩下6名和5名学生,面临接下来“零”学生进来

的迫切情况,霹雳华校董事会联合会宣布,准备为上述微小提呈迁校计划申请,并希望教育局能放宽迁校条件。

颜登逸吁政府依需求建校

霹雳董联会主席颜登逸也呼吁昌明政府能根据真正的需求,在有需要的地方兴建和开办学校。

他今日召开记者会说,在今日下午与毅成华小董事成员交流后,了解并确定了该校所面对的困境,也就是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的现实。

他透露,该校董事会和家教协会也表达出强烈意愿,一致通过迁校的议决,也将致函教育部传达此决定,而霹雳董联会将义不容辞地协助他们,关注迁校的进展。

他说,华小搬迁工作是漫长的过程,首先需要寻找适合的地点,再提呈予教育局和教育部,若跨州,还需提呈给他州教育局,在物色地点时,也必须在宪法上颁布该地段为校地,若该地区也设有华小,则必须保持一定的直径距离。

他表示,老港培智华小是比较幸运的,获得雪州董联会的帮忙和发展商提供赛城的地段,但申请过程中面对障碍。

他指出,搬迁条件是苛刻的,希望教育部放宽条件,不过搬迁是最好的选项,若不能达成,则希望能发展微小的特色,例如埔地华小经过校长打造成“快乐学校”,甚至夺下“全国卓越图书馆奖”,学生人数从2017年的13人增至2022年的60人。

他说,该会为了协助微小走出困境,更有效地宣导微小的价值,特别委派专员走访吉辇县的6所微小,向各校实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其中一所微小需要组织乒乓队,征求2台乒乓发球机,另一所要成立扯铃队,征求20个扯铃。

另外他补充,了解到霹雳中华大会堂那也推广“微型华小关怀计划”,该会将与霹华堂联系,以商议是否可以密切合作。

他也举例,一些微小基于空地的限制而难办运动会,为此该会副主席拿督黄胜全举办了微小联合运动会,让微小学生学习得更加快乐。

他透露,在昨天和9独中代表开了一个线上会议,商议提供奖助学金予微小的计划,让家长觉得送孩子到微小的好处,也知道独中在关注他们,希望通过此措施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郑东旺:益华明年只剩3学生

拉律峇登县华小发展委员会主席郑东旺表示,益华华小在1940年成立,目前只剩6个学生,随着校长明年2月退休,而也是校长孙子的3名学生也将离校,届时只剩3名学生,在2025年则没有新生来源。

“由于该校位于岛上,教师进入学生需要乘船和付船费。”

他指出,至于毅成华小则是1946年成立,位于新村,目前只有5名学生,根据趋势,缺乏新生来源,在2030年恐怕没有学生了。

他说,拉律峇登县初期是有25所华小,随着2所搬迁后,如今只剩下23所,若县内3所学校成功迁校,则只剩下20所华小。

出席者包括霹董联会副主席拿督黄胜全、副总务黄仲贤、理事刘添祥、毅成华小董事长麦素清和董事严锦荣。

(星洲日报)

4企业家回馈中化 成立基金 造福师生

2024/09/28   中国报/柔佛

蒋璁江(左起)陪同徐代荣颁赠感谢状给成立“师生福利基金”及捐赠者,还有代表们陈臆宁、林秀珠、黄有明、刘振和、黄慧艳及徐景贤。

徐景贤(后排右8)偕执委颁发奖项和奖励给参与教职员卡拉OK交流赛的优胜教师。

徐景贤(后排右10)与麻坡中化中学董事会庆祝教师节。

(麻坡28日讯)无私奉献协助华教,4位企业家各以成立“师生福利基金”及捐赠方式,为麻坡中化中学师生作出实质帮助。

企业家兼校友,也是中化中学董事长的徐景贤,偕夫人黄慧艳带头成立“徐景贤、黄慧艳夫妇师生福利基金”;同时,刘振和姐弟也捐献10万令吉,成立“已故刘继华与伍月榴夫妇师生福利基金”。双方也先后为该校“师生福利基金”添入20万令吉。

此外,该校董事黄立宏以父母黄有明与林秀珠夫妇之名,将其中一间店屋5年租金12万令吉捐献给该校教育基金。而名誉顾问杜振发也以捐赠学校1300张总值约10万令吉的贵宾椅及椅套帮助学校。

徐景贤也宣布,中化中学董事会正式成立了师生福利基金,这基金的设立标志着该校在关爱教师与学生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他于本月25日在中化中学董事会庆祝教师节暨教职员卡拉OK交流赛联欢晚宴上宣布,目前该基金已获得将近20万令吉的赞助。

他强调,除了教师,资源的支持非常重要,校方一直来都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地办校,因为独中是不受政府承认和全力支助的学校,靠的都是华社的全力支持,才能维持到112年。

此外,他也真诚欢迎各华团,学校前来租用中化的礼堂,共同举办各类活动,这不仅是对华校的支持,更是彼此之间互惠互利的回馈。

中化中学校长蒋璁江也在会上致词,其他与会者包括该校署理董事长徐代荣。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