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星期三

2017年批准增建10华小 尚有6华小还在审核

2024/07/02   地方日报/国内

整理:黎翰辉


(吉隆坡2日讯)前教育部长于20171026日批准增建10所新华小,截至目前,柔佛双威依斯干达的谢华华小于20224月已开始运作。

教育部长法迪娜披露,位于雪州征阳镇的征阳华小是其任内,在捐资建校计划下,批准的第一个新华小项目。

她说,本身于今年525日,为该校建校工程主持动土仪式。

针对郭鹤尧华小,她透露,教育部已向该校建校委员会提交技术审查,以便该校建筑师更新建筑计划,让建筑图册符合规范要求。

“然而,教育部仍在等待郭鹤尧建校委员会提呈新的建筑计划和图册,以作为审查和采取进一步行动。”

她指出,至于雪州蒲种金銮苑的朱运兴华小的建校工程,目前处于法庭案审理当中,因而受耽误。

法迪娜今天在回应马华亚依淡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魏家祥询问,有关前教育部长于2017年批准增建10所新华小的情况,而作出上述回应。

也是马华总会长的魏家祥较早前询问,郭鹤尧华小和沈慕羽华小是否获得教育政策研究和规划单位(EPRD)批准动工,以及陈嘉庚华小的校址。

法迪娜表示,教育部始终致力为各源流学校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包括目前还在兴建中的9所新华小计划。

她透露,捐资建校计划为机构、基金会、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业和开发商公司提供空间,以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并为马来西亚教育做出贡献,特别是为教育部的教育机构实体发展做出贡献。

她补充,截至目前,雪州本查阿南敦林苍佑华小、金务大湾敦翁毓麟华小、依约李莱生华小、柔佛陈嘉庚华小、沈慕羽华小,及敦李孝式华小仍在州教育局的审核当中。

(东方日报)

联课团体参加校外赛 古来宽中屡获佳绩

2024/07/02   星洲日报/大柔佛

二十四节令鼓队在年全国扯铃观摩会暨交流营《启铃。炫》获金奖。图为参赛者与郑弼丰教练(中)合影。(校方提供)

参与全国童军趣味竞技邀请赛的男女童军。(校方提供)

武术团获奖学生与戴景正老师(左一)合影。(校方提供)

(古来2日讯)宽柔中学古来分校的联课团体,今年参加了多项校外比赛,屡获佳绩。

该校二十四节令鼓队,在全国扯铃观摩会暨交流营“启铃。炫”中,获得金奖;在参与峇株巴辖“2024年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全国精英赛(南马区)比赛”中,荣获铜奖,表现不俗。

二十四节令鼓夺金 获最佳和弦口琴手

口琴社方向,在“第2届马来西亚口琴节2024”比赛中,分别由Orchestra组的学生以《Fairy Tail Main Theme》获得了口琴大合奏中学组亚军,Quintet组学生则以《La Cumparsita》获得口琴室内乐中学组亚军;来自高三理2的张依萍,在赛事也获得评审团的肯定,荣获选最佳和弦口琴手。

男女童军方面,在“童行童善”全国童军趣味竞技邀请赛,学生温昊滕、陈长治、许靓怡和吴汶砡以“太阳能在循环驱动车”及魏仁熙、王宇权、蔡茗恩、黄捷宇、张嘉洋及许俊雄以“水源过滤器”,获得2项优异奖。

此外,该校武术团在2024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武术邀请赛取得佳绩,其中15人在赛会中获得4金、1银、3铜、3人第4名及4人第5名,团体排名第4名。

武术团获奖的学生及项目为:郑伊格(初级南拳金牌、初级南刀金牌及初级南棍金牌)、廖彦楷(初级南拳第4名及初级南刀第5名)、 陈宇泽(初级刀术第4名及初级棍术第5名)、阿力夫(传统拳术银牌、传统短器械金牌及传统长器械第4名)、锺尔萱(初级长拳第5名)、潘信衡(初级南拳铜牌)、徐维宏( A组刀术第5名)、傅昊哲(初级枪术铜牌)、陈家乐( 初级棍术铜牌)。

(星洲日报)

全国华文独中国语论坛C区赛 隆中华夺冠参加决赛

2024/06/30   中国报/雪隆


全体获奖队伍,站者左7起为评审苏基里、陈云枫及谢松坤博士。

冠军队伍共享喜悦。

(吉隆坡29日讯)第32届全国华文独中国语论坛C区赛,共迎来雪隆森彭10所独中参赛,吉隆坡中华独中以“推动社区回收活动”为题,以特出表现夺得冠军,将代表C区参加全国决赛。

吉隆坡中华独中的邱怡晶及陈乐儿,分别获得全场最佳主持人奖及最佳论坛员奖。

参赛的有雪州3所独中、吉隆坡4所独中、森美兰州2所独中及彭亨关丹中华中学。

该场赛会是由国家语文出版局及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联合主办,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及马来西亚教育部协办,2024C区赛由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承办,巴生滨华中学协办。

比赛当日恰逢国家语文出版局成立68周年。可说是意义非凡。

提升学生热爱国语

评审团由国家语文出版局苏基里、努鲁丽法雅及祖克里担任。

巴生滨华中学董事长谢松坤致词时说,独中在学习国语方面不遗余力,国语论坛比赛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来提升学生对国语的热爱。

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财政兼独中事务委员会主任陈云枫在颁奖礼上,感谢国家语文出版局32年来持续举办该活动,鼓励独中生掌握马来语。

“独中三语并重,这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出席颁奖礼嘉宾包括雪隆华校董联会财政陈云枫、巴生滨华中学董事长谢松坤博士及校长吴丽琪等等。

(中国报)

首届广西—东盟华文教育活动周在南宁启动

2024-06-28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华文教育姐妹学校结对共建签约仪式现场。林浩摄

图为“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董妈妈助学金”捐赠仪式现场。林浩 

图为与会嘉宾向第四届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中文·讲故事”大赛获奖学生代表颁发证书。林浩摄
中新网南宁628日电(林浩 韦晓玲 韦峥嵘)627日,首届广西—东盟华文教育活动周在南宁市启动。

此次活动周以“凝聚华教精英智慧 共商联盟发展大计”为主题,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主办,广西华侨学校承办,吸引来自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华文学院、广西华侨学校、昆明华文学校、温州大学华侨学院以及广西—东盟华文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华文教育专家学者、外派教师、海外华裔青少年学生代表等参加。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静华在活动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份,也是东盟华裔学生到中国留学的主要选择地之一。广西将以举办此次活动为契机,与广大华文教育工作者携手共进,推动华文教育创新发展。

杨静华还表示,作为凝聚各方华教力量的平台,今后,广西—东盟华文教育联盟将构建畅通高效的内外联动机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各成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和体验活动,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华裔青少年学习华文,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于晓表示,近年来,华文教育在促进中国与东盟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此次活动吸引华文教育从业者们深入交流,破解事业发展瓶颈难题,实现海外华文学校与中国优质教学资源精准对接,将助力华文教育转型发展。

活动周开幕式上,泰国多所华文学校与广西知名学校签署结对共建协议。泰国华文教师公会主席罗铁英表示,华文教育不仅是语言的传递,更是文化、历史、价值观的传播,在促进各国民众相互理解,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泰国华文教育界希望与广西在教师培训、人才培养、文化体验、校际交流、资源建设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广西华侨学校校长姚远忠表示,作为广西唯一成建制招收海外高中留学生的学校,该校将深化与东盟国家地方教育机构、华文学校和华文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努力推进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举办广西—东盟华文教育联盟国内学校与海外华文学校结对共建签约仪式,11对国内外学校现场签约。广西—东盟华文教育联盟聘请一批华文教育领域知名教师、学者为特聘专家,并颁发聘书。随后,还举行“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董妈妈助学金”项目捐赠仪式,董妈妈助学金的捐助人董淑贞,通过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向广西华侨学校“海外华裔高中学历班”在读学生,捐赠助学金70万元人民币。

此次活动周内容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将相继举办华文教育学术讲座和专题交流会、第四届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中文·讲故事”大赛、2024年广西—东盟学生歌手大赛、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寻根”中华文化体验营等活动,与会中外嘉宾还将赴南宁、桂林等地考察交流。()

(中国侨网)

2024年7月2日星期二

麻坡中化设下目标 着重提高人文素质

2024/06/30  中国报/教育

蒋璁江(前排右起)、徐景贤及徐代荣率领董事执委及教师们一起切蛋糕,庆祝麻坡中化中学112岁生日。

麻坡中化中学董事执委为学校112周年校庆主持剪彩仪式。

麻坡中化中学迎庆112周年校庆,全体师生及董事执委开心庆祝,并欢迎各界参与校园开放日。

(麻坡30日讯)麻坡中化中学董事长徐景贤指出,该校软硬体设备皆已达一个发展阶段,董事会将设定目标以提高学校的人文素质与教育方式。

徐景贤昨早在麻坡中化中学112周年校庆开幕仪式上说,校方每年都会依据学校当时的需要,举办不同的活动庆祝校庆。

“经历去年111周年的校庆万人宴及筹款等大型活动,目前学校的软硬体设备已达到一个发展阶段,接下来,校方将着重于培养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与教育方式。”

为此,该校董事会与校方决定今年的校庆以主办“校园开放日”,安排华校小六生来中化参访为主题活动,增进与麻坡各华小间的连系,扩大中化的学生来源。

徐景贤指出,今天及明天一连两天的校园开放日,能让麻坡民众、家长及各界人士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学校,并透过观察与交流重新认识中化中学。

他吁请中化师生能趁着校园开放日,向民众及小学生介绍中化校园的工作,让学校有机会培养更多莘莘学子,更好地完成传承中华文化使命。

校长蒋璁江指出,今年校庆以“校园开放日”为庆祝主题,旨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多方面了解该校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

“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和参加考试取得成绩外,还有更多无法在成绩单上展现的学习成果。”

他说,来临两天的校庆活动内容丰富,包括演艺团体表演、学科及学会展览、图书馆主题展、美术工作坊、互动游戏、校史馆和展览厅开放等。

他透露,共有33学小学达1316名小六生将前来学校参加这项校庆活动。

出席者包括署理董事长徐代荣。

(中国报)

安徽淮南外派华文教师:传承华夏韵 弘扬国粹魂

2024-06-27来源:《中国新闻网》

黄炎带领学生唱春节歌曲。受访者供图

黄炎教授学生汉字知识。受访者供图

黄炎开设中华“小卖部”给学生兑换礼物。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合肥627日电 (记者 赵强)“作为一名外派教师,我在赴任印尼的这段时间,不仅承担着教授汉语的教学任务,更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每一天,我都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弘扬我们的文化,如何将中华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期望让学生与国际友人在自然舒适的状态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外派华文教师黄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黄炎是安徽淮南淮师附小山南第十三小学的一名老师。20238月,她被外派到印尼泗水崇高基督教学校担任华文老师。

“教学方法都是相通的,你要大胆地迁移国内优秀、先进且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一位前辈对黄炎的叮嘱。于是,在日常授课时,她积极地将国内新课改引领下的最先进的教学理念迁移入华文教育的课堂,认真备课,重组教材,用“大情境”统摄“大单元”,将整个单元置于一个大情景之中。

譬如,在教授华校小学六年级最后一课《王冕读书的故事》时,她会结合当时印尼华人庆祝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的气氛,将整个单元融入到“陪王冕一起过元宵”这个充满节日气息的大情境之中。并通过设置“煮汤圆”“放花灯”“猜灯谜”等一系列学习任务群,让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得以沉浸在欢度元宵的氛围之下,润物无声地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在黄炎看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文名是文化认同的重要一步。在教学中,她发现华校中许多孩子并没有自己的中文名。于是黄炎结合孩子们印尼名的谐音,引用中华经典,送给了他们属于自己的中国名字。

黄炎说:“看着孩子们拿到自己名字时那闪闪发亮,充满欢欣的眼睛,我知道从今往后这些名字将不仅是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使用的称呼,更将成为他们与中华文化建立连接的纽带。”

“赴任印尼的这一年,我的生活是充实且充满意义的。”黄炎告诉记者,除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她还会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如编排节目,主持春节活动,带领孩子一起沉浸在中华节日的欢乐之中。

此外,放假期间,在华校的邀请下,她还以“汉字教学探讨”为主题向该校的本土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并告诉他们中国的汉字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凝结着中华历史、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今年年初,黄炎接到了中国驻泗水总领馆的邀请,参加了总领馆主持的“‘温暖迎春·共庆中国年’主题活动暨领区教师、留学生代表新春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她作为教师代表分享了来到印尼后的教学经验。

5月,黄炎又作为主策划,邀请了同在泗水工作的中文教师以及留学生同胞们在泗水街头举行了“华服行走”活动,让中华服饰之美走入街头的烟火,让更多市民近距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文化在平凡的烟火气中交流、融合,而我作为一名外派的中文教师,也将继续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地探索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和国际友人走进中华文化的真实世界。”黄炎说。()

(中国侨网)

00后勇闯柬埔寨

2024/06/28  柬埔寨《柬中时报》

作者:西港港华学校语合中心志愿者教师唐晴



2023年夏,我抵达柬埔寨金边机场,开始了我的国际中文志愿者生涯。我曾经幻想过这一天,但是在真正踏上柬埔寨这片土地的那一天,我竟有些慌惚,仿佛做梦一般,此前,我从未想过我会有一天能来到柬埔寨,来到西港。

我仍记得我的第一堂课,那个燥热的下午,我满怀期待走进教室,一张张青涩可爱的脸映入眼帘,他们和我一样期待着,在我进门的瞬间,孩子们全体起立,用合十礼说着洋腔洋调的中文:“老师好!”

我现在想来我当时一定是满脸笑意的。我说:“你们好,请坐下。”

他们很有礼貌地扯长音调说:“谢谢老师!”

他们一定是知道来了中国老师给他们上课,小小的脸上充满笑容,用探究又可爱的眼神打量我,一脸期待的样子。我还记得当时因为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于是忘记了我介绍了,对他们来说我成了一个神秘的老师。

在这一年里,我和他们几乎是朝夕相处,我很享受我的课堂,学生们也十分乖巧听话。我主要是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教授他们华文,期间还负责教授过数学课、活动课和对话课。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上我全心投入,和学生积极互动,解答每一位学生的疑惑。在这一年里,我教一年级的小朋友画画,跳舞,唱歌,教四年级的学生写毛笔字,做手工,像剪纸啊,中国结啊,香囊啊之类的,他们都非常喜欢。在教授的过程中,我内心那种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达到了最强烈。我记得我第一次教学生们做中国结的时候,他们摁不住绳子,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每次都耐心的鼓励:“没关系,我们再来一遍。”他们比我想象中坚强,在一次次失败中重来,在这个短暂的过程里,学生们也学会了坚持和耐心。到最后每一位同学都完美做出了中国结,我们开心的拍了照片。

最令我骄傲的事,是“大使杯”作文比赛中,我指导的学生获得了三等奖,我比学生还开心。那是我和学生共同努力获得的成就,是双向奔赴的努力得到了正向反馈。我同样为我的学生感到骄傲,小小年纪的她就能写一手好字,能把四百字的作文完好的展现出来,得到了认可,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啊!

到这边之后,我的朋友会问我在这边过得怎么样,我想或许我是没有办法打破他们的刻板印象的,但是我用行动证明了,我在这边过得很好,我很喜欢我的学生,他们乖巧善良,热爱中文,他们对中文的热情让我充满动力,尽我所能去讲好中国故事。在每个放学的傍晚,她们过来拥抱我,消除一整天的疲惫,她们会和我说“老师明天见”,让我对明天充满期待。在生活上,学校很关心我们的生活,照顾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换灯泡这样的事情,也会竭尽全力帮助我们。我很喜欢柬埔寨人的生活态度,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习惯了快速效率的生活节奏,经常会觉得,时间走慢些吧,脚步也慢一点吧。到了这边,当地人松弛的态度让我有了很强烈的认同感。在家常听老人们说,一辈子很短,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是啊,所以慢一点吧,我们走慢一点,看一看这个世界,用心去感受吧,因为感情是对时间的馈赠。

时间如沙流逝于掌心,我还是希望再慢一些吧,留给我一点告别的时间,让我好好感谢这个地方,这个让我看到美丽海上日落的西港城市,让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港华学校,给予我帮助与关怀的同伴以及给了我温暖与鼓励的每一位学生,要感谢的人真的很多。我想对这里的每一个人说: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的生活依然熠熠生辉,掌声和鲜花不断!

我常觉得自己是孤独的钟,可到了港华学校之后,渐渐的,我站在讲台上,成为了那个敲响希望的钟。我希望我们港华学校的孩子们能有一股风吹不灭,雨打不散的气,永远充满希望,永远敲响希望的钟。希望港华学校在永不落幕的夏季里草木长青,花团锦簇,桃李芬芳满城飞,遍地开花果实甜。我在个夏日永不落幕的城市呐喊:我在这里的开场和退场盛大而隆重,期待一个来日方长,未来可期,期待一场不期而遇和久别重逢,愿我们顶峰相见!

(柬中时报)

【华教视窗】 ~ 1544

马来西亚传统汉学的初衷

2024-06-3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教授

62930日在槟城,韩江传媒大学学院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和南方大学学院联办“旧学新知的新视野与新方法: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汉学研讨会”。参与本次研讨会并发表论文,是有所感触的。在准备论文PPT时从书架抽出《第一届马来西亚传统汉学研讨会论文集》,浮现好多回忆的画面。那年,200473日至4日,南方学院主办“第一届马来西亚传统汉学研讨会”,次年(2005)由郑成海教授和我主编,出版了该届研讨会的论文集。其实当年这项研讨会真正的主催者和关键推手是有“马来西亚汉学第一人”之称的郑良树教授。研讨会经费赞助者萧畹香学术基金也是郑老师游说牵线的。但论文集出版时郑良树老师坚持不放他的名字。然而知内情者都可以感受到当年郑良树的用心良苦。

那个年代,我们没有AI,也没有太广泛的互联网学术文献资讯。当年大马大专的中文系老师“能出文章”的多转向本地“华人研究”,以致研究中国古代文史哲的“传统汉学”几乎断层。你可以说那是因为当时在大马的中国古籍太少,也可以说我们的能力很难与中国学界竞争,缺少发表平台。有感于此,郑良树老师乃倡议由南院主办“第一届马来西亚传统汉学研讨会”,没有经费他就去找。

当时郑良树教授特别在乎使用“马来西亚”“传统”汉学这几个字,也就是只研究“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史哲(不包括现当代中国和本土研究),而且该届研讨会只提供给本地学者参与,不邀请外国(包括中国)学者发表论文。纵然我们这些本地学者发表的论文,称不上精辟,惟当年郑老师的用心良苦在于他希望我们本地大专中文系老师也能撑起传统汉学的研究,而不只是专注去搞“华人研究”。马来西亚传统汉学研讨会的举办,志在培养和提升本地传统汉学的研究人员的水平及提供论文发表的平台。转眼整整二十年,翻阅这本研讨会论文集,当年那些论文发表者如今多已是本地大专中文系的师资骨干和大学高层主管。很有感触。

很可惜郑老师当年的用心良苦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原本他是希望这研讨会能在本地大专中文系里轮值举办,然而现实是断断续续,后来的主办单位有的还把“传统”汉学的“传统”二字拿掉,意谓论文发表者也可以发表当代的“华人研究”论文。再后来,原有的“马来西亚”多了“国际”二字,意谓邀请国外学者到来参与其盛,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已偏离了郑良树的初衷。

本次韩江传媒大学学院主办,由南方大学学院和新纪元大学学院联办,又重来“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汉学研讨会,不知能否找回郑老师的初衷?惟在“旧学新知”上,马来西亚的汉学研究和教讲也应是需要新视野与新方法的。不能只是简单拿着现成的中国大专教科书来本地教学或“传承”的。

迄今,本地大专中文系老师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已多转向“华人研究”。这是很现实的研究趋势,但这并不意味传统汉学的传承不重要。事实上,本地大专中文系的课程还是以传统汉学为主体的。本次韩江传媒大学学院主办,由南方大学学院和新纪元大学学院联办,又重来“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汉学研讨会,不知能否找回郑老师的初衷?惟在“旧学新知”上,马来西亚的汉学研究和教讲也应是需要新视野与新方法的。不能只是简单拿着现成的中国大专教科书来本地教学或“传承”的。

 

独中校友们何在?

2024/06/28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江振鸿

某独中的“筹款加油榜”,引起热议。

首先,一如既往,评论员们及某些华教人士几乎又是一面倒主打所谓捍卫独中就是捍卫母语教育的悲情牌,而真正支撑着我国中华文化及教育传承(因为数据显示,每年只有约15%的华小毕业生进入独中就读)的国民型华文中学,及于国民中学内坚持华文教育及发杨中华文化的母语班与华文学会,彷佛在这些华教人士眼中是不存在般。

我中学毕业自北马某所国民型华文中学。

求学就读的那几年间,我既不需外出为学校筹款,印象中校方也不曾举办过所谓的筹款义卖会,因为学校所有的软硬设施发展,都受到海内外历届校友学长们的常年鼎力支持捐款,让我们这些学弟们,得以安心做学问。政府拨款杯水车薪

国民型华文中学,虽然不获某些华教人士认可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却在行动上充分发挥了中华文化中的饮水思源。

当然,有人肯定会反驳,指国民型华文中学是有获政府资助,所以与没有获得政府定期拨款的独中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是,别忘了,大部分国民型华文中学都属政府资助学校,获得的政府拨款,杯水车薪,就如独中所收取的学费。

而独中,常被誉为学术水准高超,其统考证书受海外主要大专承认,故其毕业生在国外发展非常吃香云云,且又是我国中华文化获不少华教人士认可的正式传承者,然而却因何落到得发动其学生出外筹款的如此田地?

因为在马币兑换国际主要货币疲弱的今天,那些于海外赚取新币美元的独中生,如果有发挥中华文化中饮水思源的精髓,这些新币美元兑换成马币后,资助回馈母校的捐款何止是“事半功倍”,何需后辈学弟学妹们出来抛头露面向外筹款?

也许一些中小型独中缺乏強大的校友后盾,但是如果每所独中联合起来整合来自社会尤其是华社资源的捐款,成立共同的投资发展基金,来个“投资养校”,拨款予有需要的独中,众志成城这句简单的成语,身为被认可为华文教育的正式传承者,难道不能领悟到吗?

 

教师为何“缺乏兴趣”而提前退休?

2024/07/0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杨微屏

教师提前退休近年形成一种“风潮”,教育部长法丽娜声称教师因“缺乏兴趣”,而申请提前退休的因素占了72.36%

法丽娜表示,政府在过去3年批准43006300位教师的退休申请,缺乏兴趣是教师提前退休的最大因素,其余是因为家庭因素(15.21%)、健康(6.96%)、工作负担(3.82%)、个人因素(1.64%)。

教育部和各界有必要探讨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缺乏兴趣”而提前退休,并对症下药改善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教学问题,正视教师的心理素质,以免“退休潮”日益严重造成教师短缺。

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后,全国各源流学校在疫情期间转向网上教学,取代在教室上课的方式,这一度导致不少年纪较大的教师不适应压力,而选择比法定年龄提早退休。也有一些年轻的教师基于同样的因素,相继选择离职转投其他行业。

从过去3年教师提前退休的数据显示,一些教师可能是对网上教学方式“缺乏兴趣”,并力不从心而选择提早退休。

不过,疫情舒缓后,如今全国各源流学校都已全面恢复实体上课。那么疫情后仍基于“缺乏兴趣”理由而决定提前退休的教师,他们是因什么事情导致对教学“缺乏兴趣”?

他们的心声应被正视并当作借鉴,以让教育部、校方协助在职教师调整心理状态,提升对教学职涯的兴趣,以免继续有更多教师因“意兴阑珊”而提前退休。

同时,教育部、校方,甚至董家教,都需要和在职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以理解教师对教学环境的诉求。

很多教师都曾反映,他们选择当老师的初衷是喜欢教书,享受和学生在一起进行“教与学”的氛围。

家长施加的压力,会打击原本热爱教学的教师,造成他们对教育使命“缺乏兴趣”。

但一些原本对教学充满热情的教师,往往却非常倦怠于校内的行政工作,以及必须处理过多输入电脑系统的文件程序。

这些工作被视为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并且影响了日常备课工作。这是选择提早退休的教师,感到“缺乏兴趣”的因素之一。

过去教师的地位比较受人尊重,然而现在家长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下降,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家长有机会通过社交媒体的“班导师和家长”群组,“过度干扰”教师的教学。

一些家长甚至半夜发讯息给教师,干扰教师的休息,有者甚至在群组里以不当的言辞打击教师的尊严。这些也是需要正视的问题。

家长施加的压力,会打击原本热爱教学的教师,造成他们对教育使命“缺乏兴趣”。

面临教师的提前退休潮,教育部长表示教育部将通过各种机制,包括心理检测计划、提供教师在心理素质方面的援助、审视教师晋升机制,以留住资深教师。

然而,部长不能随意说说就算,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才能避免提前退休潮恶化。

政府学校教师的薪金,其实比其他行业可观稳定。教育部在面对许多资深教师提前退休之际,需要积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教学领域,简化合格者受聘的程序,以及延续开放让临教申请受训成为合格老师的制度。

 

为校筹捐,在意义与目的之间

2024/07/01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陈胜强

上个星期,有个刚毕业的独中生告诉我,关于独中筹款的争论,其实还在持续中。只是,这争论从网上的发帖表态,转为网下的饭后闲聊。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上,有两股暗流。

我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校外筹款是个美好的回忆。先别论那些崇高的感受,例如奉献或感恩精神之类。那比起道德,更像口号。

在他们的年龄层里,最实际的,还是一个集体回忆。这回忆,让他特别想念当时的朋友,特别怀念他的母校,也让他想在这所大学里,也办类似的公益活动。

我不是独中毕业生,我毕业自一所非常传统的国中。在那5年里,作为学生的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关于学校硬体设备发展的概念。关于中学生校外筹款的经验,我只记得当年的一些关于童子军的经历。

那时候,我们三五成群的穿着童军制服,骑着脚车到邻居家里义务劳动来募捐。我们当中,有些被狗追了几条街,有的跌水沟,有些晒了一天的太阳才筹了十块钱,有些被请进家里热情款待,轻轻松松的就达到筹款目标。到最后,筹到的款项,都用在制服团体的活动里,例如生活营或营火会。

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有什么领悟。但对我来说,这给我一股很深刻的印象,钱很难赚,人情又分冷暖。

劳务后的隔天回到课室里,大家互相分享彼此的伤口,计算谁身上的“黑青”比较多。那回忆内化至我的人生观,以至我常对男同学说:伤口越多,结疤了,你就越显男子汉;苦难越多,经历了,你就越成熟。

安逸会让我们怠慢,养尊处优会让我们自我膨胀,安全会让我们软弱,而过于周到的服务会让我们永远无法理解饮水思源的意义。

该名学生说,他记得我曾在上学期说过这句话,他也因此对那堂课特别有感触。待他走后,我查阅了那堂课里的讲义,内容来自组织行为学里的工作投入。

那页说:当一个人活在一个空间里,那人只会确认自己该在空间里扮演的角色。而当那人曾为那空间付出些什么,那牺牲才会产生对空间的珍惜。两个人活在同个空间里,只会确认彼此的存在。只有共同经历过什么,那共鸣才能产生对彼此的联系。

所以,我想那位同学是想说,同窗只算是同个班里的同学;而若有共同的回忆,才是朋友。学校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站;而若有深刻的回忆,那就是母校。他不太在乎那些崇高的道德,他只想要重温中学回忆中的美好而再次投入大学现实里的公益。

在意义与目的之间,差别其实还蛮大的。学校筹款的目的是发展,而学生出门筹款的意义则是其他。就像是那学生所说,与朋友及学校的羁绊。

而对我来说,意义是来自社会的磨难来让身心有所成长。当然,这“斯巴达”式的教育方式,放到了今天,肯定是要被家长投诉,被社会谴责。

但若我们不放大生活质量,往往磨难就是最好的成长激素。因为啊,安逸会让我们怠慢,养尊处优会让我们自我膨胀,安全会让我们软弱,而过于周到的服务会让我们永远无法理解饮水思源的意义。

 

2024年7月1日星期一

宽中至达城分校建校基金 郑振贤:8300万筹足了

2024-06-29   星洲日报/大柔佛

出席嘉宾举杯与学生共饮“成年杯”。右起为林俊民、郑振贤、陈益昇、黄慧珠、陈健利、叶运才、锺镇鸿等。(蔡雪花摄)

(古来29日讯)宽柔中学董事长郑振贤披露,历经5年的努力,宽中至达成分校所需的8300万建校基金,已经悉数筹足!

他说,过去5年,大家都在协助筹募至达城分校建校基金,如今这所分校的硬体设施已完成,而每年逐步增加的软体设施将在明年步入最后阶段。

他表示,这意味宽中校本部、古来分校及至达城分校今年配合校庆筹募的款项属教育发展基金,各校拥有各自的筹款目标,董事会没有设定目标。

郑振贤今日在宽中古来分校第10届成年礼上致词时,如此表示。

他透露,宽中三校的学生总人数目前是13000人,即校本部及古来分校各约5000人、至达城分校约3300人,而全体教职员工则有763人。

他指出,随著至达城分校首批学生明年步入高三年段,校内的初一至高三年段将完善,届时在初一新生增加的情况下,学生人数预计达到4000人,而明年三校的学生总人数将有14000人,教职员工人数达800人。

他强调,至达城分校的建设,并未影响校本部及古来分校的发展,其中,古来分校在去年兴建了停车场,今年也将兴建耗资约200令吉的塑胶跑道。

“至于联课活动及技职楼,目前仍在计划中。董事会将请设计师设计大篮图及进一步探讨,才会分层逐步展开。”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