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星期五

录取新生不再只看成绩 只怕控制中学变调


2017/12/07 中国报/时事

独家报导:丘惠萍

(吉隆坡6日讯)归纳在“控制 中学”(Sekolah Kawalan)的卓越国中和国民型中学,明年起改以住家地点来录取新生,让部分教育界人士担心会降低卓越学校的学术素质,变相“名存实亡”。

不过,也有教育专家赞举教育部抛除成绩挂帅的教改做法,回归有教无类的教育根本。

槟城光华中学校长陈冰心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讲解,所谓的控制中学,是国民型中学改制后“出现”,以优秀成绩录取新生标榜的名校。

她说,控制中学已被纳入1961年教育法令,目前,槟城有3所国中及7所国民型中学属于控制中学,这些学校的环境和设备素质非常良好,来自于毕业校友的积极回馈。

“我不清楚全马共有多少所控制中学,按照新生录取标准,校方会先看学生UPSR成绩,如果那一年整体考试成绩水平提高,录取新生的门槛也会随之提高。”

陈校长讲述,每所控制中学每年录取的中一新生人数是500人左右,即有15班,每班35人。

询及她对控制中学“不看成绩”录取新生的调整方式的看法,她说,仓促改变,校方在教学方面恐怕未能及时调整或适应,可能影响学校素质下降,学生少了激励竞争,学习也许会松懈,日后教育会否失去竞争性和激励性?

杨泉:教育本应有教无类

资深教育学者杨泉认同,控制中学录取新生改变方式的举措,这才是真正“有教无类”,回归教育根本。他说,控制中学标榜的是卓越名校,只收优秀学生,尤其是当年改制后,加上学术表现标青的国民型中学,华裔家长更是抢着要为孩子报读,所以,控制中学的出现,在于控制家长蜂拥至而要报读的情况。

“久而久之,这些挂著‘控制中学’ 卓越为名的优势学校,遂以学生成绩作为选择条件的方式或‘特权’来录取新生。但其实这是不应该的,难道只收成绩好的学生,其他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推给其他学校吗?”

他重申,教育理应是有教无类,学校不应以学生成绩或家长条件背景作为录取新生的考量,这对家庭背景或个人条件不足的学生有欠公平。

控制中学卓越中学 改变录取学生标准

(亚罗士打6日讯)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说,为配合整体教育改革,控制中学(Sekolah Kawalan)和卓越中学的录取学生标准,将与往年不同。

他今早在吉华H校移交2017年度华小及华中拨款,给吉玻州的学校代表后说,所有学校录取学生的制度,由县教育局和州教育局处理。

张盛闻说,卓越学校录取学生也不能单看考试成绩,还包括学生在校的整体评估报告,如情绪管理、个人品行及课外活动等。

“教育部未宣布取消卓越学校制度,只是取消硬式及填鸭式教育。若为升学而继续着重考试成绩,属于本末倒置。”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