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华中发展理会:日趋严峻 中学缺196华文教师

2025/04/14 星洲日报 /教育

黄家和(前排左六)与与霹雳州华中董事会代表交流后合影留念。前排右一起为冯洁娴、张国栋、华中校长理事会主席林汶珊、行动党兵如港州议员吴锡华、阿斯达卡州议员黄天荣、华中董事长拿督梁健焜及华中发展理事会主席丹斯里林景清;左四和左五为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主席拿督林鸿泰及霹雳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廖志明。(华中发展理事会提供)

(吉隆坡13日讯)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指出,截至今年1月,全国政府中学华文教师短缺人数已达约196位,预料随着退休与提前离职人数增加,情况将日趋严峻。

华中发展理事会今日发文告说,在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的协调下,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UPSI)已将录取名额从以往的60人增至2024年的103人,以增加中学华文师资储备。

文告表示,马来亚大学的课程名额也从20人增加至2024/2025年的33人。

促依大录取额增至150

“华中发展理事会促请教育部将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的中文教育学士课程录取人数增至每年150人,以增强师资储备。

文告说,根据教育部副部长提供的数据,教育服务委员会在2024年录取中学华文教师时,面临具中文教育学士资格申请者人数不足的问题。

与马大商增收生资助聘讲师

文告指出,由于马大学士后中文教育课程修业期限为12个月,可在短期内快速提供中学华文师资来源,为此,华中发展理事会与雪隆董联会多次与系主任潘碧华协商,建议将课程名额增至2025/2026年的50人,并同意资助马大聘请兼职讲师及相关开支。

文告也说,副部长黄家和于411日上午在怡保育才华中与霹雳17所华中董事会成员进行会面,华中发展理事会也于当天下午召开交流会,与霹雳华中董事会成员就华中教育相关课题展开讨论。

促开办假期师训课

文告指出,与会代表投诉华中华裔师资严重逐年减少的课题,而华中华裔师资比例从2014年的51.5%降至目前逾40%,并对华中特色造成威胁。

“与会代表促请教育部开办假期师训课程,培训更多华裔教师,委派更多各科华裔教师到华中执教。”

文告指出,华中发展理事会已与新纪元大学学院初步协商,探讨如何赞助在经济上有需要及有意愿申请当中学教师的教育文凭课程学员,以增加华中华裔老师储备。

坚持华中校长须谙华文

另一方面,华中发展理事会强调华中校长需具备华文能力及文化认知的重要,并呼吁各校董事会坚持原则,在未找到谙华文校长人选时,坚持校长空缺由谙华文副校长执行代校长任务。

该理事会呼吁华中副校长与科长积极申请报读全国教育领导者专业资格课程(NPQEL),以填补华中校长空缺,维护华中特征的使命。

理事会将于召开2025年会员大会时举办座谈会,讨论华中校地课题对策,董事会必须维护华中角色、使命及华中法律地位。

华中发展理事会期待通过此次交流会,进一步巩固与董事会的联系,共同争取权益,维护华中特色,并推动华文教育的持续发展。

理事会也呼吁符合资格的华青积极申请报读UPSI中文教育学士课程、马大学士后中文教育课程及新纪元大学学院与UPSI合办的学士毕业生教育文凭课程,以传承华文教育,维护华中特征。

(星洲日报)

陈国赐:缺师资拨款不足 华教发展困难重重

2024/04/14  中国报/教育

陈全法(坐者左6起)、陈进发、陈国赐、陈廷钦及理事,在柔中保赤宫陈氏宗祠新届理事就职仪式上,留下纪念一刻。

陈炡信(坐者右4起)、陈志豪、陈国赐及陈铭丰,在柔中保赤宫陈氏宗祠青年团新届理事就职仪式上,互相交流。

陈国赐(坐者右5起)、陈矜颖及陈美珍,在柔中保赤宫陈氏宗祠妇女组新届理事就职仪式上,与新届理事合照。

(峇株巴辖14日讯)柔中保赤宫陈氏宗祠会长陈国赐指出,华文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可是至今仍面对拨款不公平、华小师资短缺,统考至今还未全面承认的局面。

他说,许多华小校舍年久失修,被迫要依靠华社 以“义卖”、“义跑”、“义演”的方式来筹款,才得以勉强维持。

他指出,根据教育部2024年的数据显示,华小仍缺1200名合格教师,部分学校被迫聘用临时教师,恐影响教学的品质。

“独中统考文凭也已获得全球1000所大学的承认,却唯独被马来西亚公立大学拒于门外,进而造成我国人才外流。”

陈国赐前晚在柔中保赤宫陈氏宗祠95周年,以及三机构新届理事就职典礼晚宴上致词时,这么指出。

他说,新届理事会除了接过传承的接力棒,且须同时积极推动慈善公益,让陈氏的精神惠及在更广的社群,并加强各地陈氏宗亲的联系,彰显陈氏一家亲的情怀。

“理事们须公正无私、廉浩奉公,接受全体宗亲的监督与指正。”

筹委会主席兼青年团团长陈铭丰指出,庆祝周年庆不仅是庆祝历史,更是宗祠开启未来发展新篇章的一环,新理事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积极推动会务发展。

此外,柔中保赤宫陈氏宗祠在会上移交捐款给予峇株巴辖华仁中学、华民学校、同仁医社、峇株巴辖德教会紫英阁洗肾中心,以及新文龙中华中学,各1000令吉。

大会也邀请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总会长拿督斯里陈进发、名誉总会长陈全法、陈总青年团原任总团长陈志豪和新任总团长陈炡信、陈总会妇女组主席陈矜颖,为柔中保赤宫陈氏宗祠三机构新届理事主持监誓就职。

(中国报)

张碧玉吁沙崇正校友站出来 为母校华教尽绵力

2025/04/13 星洲日报/沙巴

崇正醒狮团表演后赠送锦旗予校友会,由张碧玉(左三)、署理主席赵雪妮(右三)、筹委会主席郑慧慧(左二)及理事代表接收。

众嘉宾及校友在沙巴崇正校友会第23届理事宣誓就职典礼上合影。

(亚庇13日讯)沙巴崇正校友会主席张碧玉呼吁历届校友勇敢站出来,为自己、为母校、为华教尽点绵力,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积极参与母校的活动。

“其实不需要做很多,只要你愿意为母校服务,一定有人会在后面扶你、推你、拉你一把。”

蝉联沙巴崇正校友会主席的张碧玉昨晚在该会第23届理事宣誓就职典礼上表示,她本身在校友会担任理事8年,今年进入第9年。

她说,出任理事只能用心服务,不求回报,一切付出只是为了母校的发展。

“真要说理事赚到什么,那便是扩大了自己的人脉圈子,还有获得人生的满足感。当我们服务的时候,会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而且所有的付出不是徒然,而是为华教而奋斗,让母校越办越好。

她也希望新届理事在接下来3年,在团队里用心服务,并秉持校友会的“4C”理念,即连接、互助、回馈、改变。

同时,张碧玉表示新届理事就职典礼以“感恩”为主题,旨在感激所有在背后默默支持校友会的校友与朋友。

她说,在校友会服务8年来,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若非得到众多校友与商界朋友的帮忙与支持,校友会难以走到今天。

昨晚在场嘉宾有沙巴崇正中学董事长拿督杨菊明、署理董事长拿督杨仕平、前任董事长拿督杨建中、校长郑展新博士等,还有沙巴华文独中校友会联合会属下的独中及国中校友会主席与代表。

(星洲日报)

泗水弘华师友会假日活动

2025/04/1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老师们快乐的表情

施会长与部分理事

在戏院内合影

45日下午,泗水弘华师友会老师由施文强会长率领,黄鈺玲、 伍芷娴 、蓝增珍、 杨淑清、 曾秀銮、 孔奇兰等理事,以及来自本埠和谏义里的30位老师在西区PTC商场集合,一同看电影。

适逢开斋节之际,学校放假,难得有一周的假期。老师们平时忙于教学,紧张的工作压力,日夜不停的备课,繁忙的业务,为了华教使命,古稀之年还坚持在岗位上,毫无懈怠,不虚此生,值得赞扬。理事们商讨提议,让大家放松一下心情,最温暖的时刻莫过于大家一同放松欢笑,让老师们的假期更加温馨美好,不仅可以让大家并肩而坐,也增进彼此的交流,轻松愉快的看电影。可惜有的年迈老师,有的身体欠佳,有的行动不便,力不从心,无法参与,好遗憾。

今天刚好周末,来看电影的人络绎不绝,感谢理事们策划安排,为老师们提供便利,三更半夜买票,一切顺利进行,好兴奋,好感恩。电影名称:《哪吒2 之魔童闹海》,哪吒角色不仅展现了成长与抗争,也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面对困境时的无畏与勇气,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开辟自己的道路,直面现实的成长过程,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提醒人们不要以表象判断事物的本质,也展现了母爱的无私与包容,哪吒在绝境中的反抗精神,激励人们为正义而战,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激励人们活出真实的自己,也鼓励年轻人勇于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相信老师们观赏后,有不同的体会与启发。

看完《哪吒2》后,大家都赞叹不已,电影的场面非常壮观,故事也非常有趣,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还体会到电影制作的高水平,希望中国以后可以拍出更多优秀的电影,也能帮助正在学习华语的人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通过电影,让大家更有兴趣学习汉语,也会更加热爱这门语言。

岁月的洗礼,沉淀下来的总是最美最真的感受,感受心灵的洗涤,精神的陶冶,让人豁然开朗,深受启迪,这次难得的相聚,无论是感人的剧情,还是观影的欢笑,一同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感受动人的故事,分享欢乐与感动,都将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共享温暖的团队情意,留下美好的回忆,感谢老师们的参与与支持,有你们真好,希望这次活动为大家带来了快乐,收获满满的正能量。我们弘华师友会都是充满朝气蓬勃的力量,犹如一个大家庭,希望大家继续一起前行,携手并肩,继续坚持弘扬中华文化的领域,老师们多保重,等待下一次的聚会。

(千岛日报)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李金泉:马大依大培训 半数毕业生没执教华文

2025/04/12 星洲日报/教育

李金泉(前排左八起)、林家光、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朱运健、潘碧华、周芳萍,在活动结束后大合照。(苏思旗摄)

潘碧华(左)与周芳萍主持马来亚大学中文教育文凭课程介绍会。(苏思旗摄)

就读马大教育学院“学士后教育文凭课程”(DPP)的13位学生获颁奖助学金。后排左一为陈敬业,左六为李金泉,左七为林家光。(苏思旗摄)

(八打灵再也12日讯)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主席李金泉表示,教育部必须确保马来亚大学和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依大)培训的合格华文老师,能够真正到政府中学执教。

他说,据了解,去年教育部只提供25位中学华文老师,但实际上,马大和依大的毕业人数约为60位,超过一半没有担任政府中学华文老师。

李金泉今天在马来亚大学学士后中文教育文凭第二期奖助学金颁发典礼上致词时指出,培训中学华文教师的学校有马大和依大,该会除了希望教育部正视以上问题,亦提出另外3项建议。

促聘毕业生任合同老师

他说,这3项建议分别是增加马大教育系中文组的收生人数,可提升5060位、增加依大的学额至150位,以及鉴于华文老师极度短缺,教育部应考虑以服务合约(COS)方式,聘请大学毕业生担任合同老师,并加以培训成为合格老师。

他披露,该会过去3个月三次拜访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期间讨论许多重要课题,其中最关键是当前政府中学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

他说,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告,全国华文老师的短缺人数为175位,但该会认为,实际上可能超过400位。

“教育部的数据可能是算法上的技术性问题,所以不能反映实际的情况。”

李金泉指出,该会与马来亚大学及博特拉大学的中文系与语文系合作,配合推动华文科在政府中学的发展,过去4年也举办政府中学巡回讲座,走访大约50所中学,对政府中学华文科的实际情况有深入的了解。

缺新血致华文老师老化“我们发现中学华文教育面临多项问题,包括华文教师的短缺,以致需开下午班,转为母语班形式进行,这也影响报考人数、课室与时间安排的问题。”

他也说,该会发现10多年来缺乏新血加入,导致现任华文老师的老化,目前许多华文老师已接近退休年龄,这都是多年来缺乏增加年轻老师的后遗症。

出席者尚包括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总会长林家光、教育部雪兰莪州联邦视学团陈敬业高级联邦督学、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潘碧华、马来亚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组主任周芳萍等。就读马大学士后中文教育文凭课程的的13位学生在仪式上领取奖助学金。

较早前,潘碧华与周芳萍主持马来亚大学中文教育文凭课程的介绍会,现场线上与线下有超过150位同学参与。

赞助基金计划盼筹50

李金泉披露,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准备筹募为期3年的赞助基金计划,并将筹款目标设定为50万令吉,以便在未来3年帮助更多学生。

“我们希望教育部能够积极配合华社各方面的努力,可以在未来两至三年内采取各种方法以减低中文师资短缺的问题。”

他表示,为了更有效推动中文老师培训计划,该会展开对马大学教育系中文组学生的学费赞助工作,预计马大中文教育文凭的学生人数会增加。

林家光:解决师资需政府配合

林家光表示,由于华文非常重要,在教育上无论有什么需要,他都会尽力满足华教的要求,最重要是学生学好华文,当个好的华文老师。

他说,华文老师短缺的问题必须获得有识之士及政府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够事半功倍。

他在致词时指出,面对华文老师短缺,他期待能够到全国各地推广,包括询问各大学是否能一起推动,而尽管许多都愿意去推动,但他们不知该如何做起。

“有人说报考华文会对日后进入大学有影响,有人呼吁学生不要报考及报读华文,也有人呼吁不要开设华文班,这对华文教育已经造成很严重的问题。”

2024/2025马大教育学院学士后教育文凭课程(DPP)新生来源2024本科收生 2024进入DPP

1.马大文学院中文系 45 15

2.马大语言暨语言学学院应用语文系中文组 20/ 3

3.博特拉大学现代语言系中文学程 20 /5

4.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中文系 40/ 4

5.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 40 /3

6.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 25/ 2

7.中国暨南大学中文教育系 1

总共 33

资料提供:马大中文系主任潘碧华博士

(星洲日报)

书法不仅历史悠久 教育局:可促进各族交流团结

2025/04/13 东方日报/霹雳

整理:雷茗敦

李志华(2)颁发高中组首三奖予优胜者,左与右分别为倪浤展与黄薏嫒。

倪浤展(2)颁发水果礼篮予开幕人沙夫安,左为黄薏嫒,右为法依祖。

(太平13日讯)霹雳州教育局局长沙夫安表示,书法不仅历史悠久,也可促进各族交流及团结。

他说,我国是个多元种族社会,当下,不仅华裔子弟学习书法,也有巫裔及印裔喜欢及学习书法。

他昨日为一项在太平华联一校礼堂举行的2025年霹雳州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主持开幕,并在致词发表上述谈话。

他说:“书法比赛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活动,可促进各族交流及团结。”

他补充,各族一同生活多元社会,应该互相协助,并确保孩子们长大后能融合在一起。

他表示赛会分有华裔及非华裔组别,难能可贵,而比赛提供平台让各族学习及参与,可促进各族间的交流及团结,值得鼓励与推广。

较早时,太平华联一校校长黄薏嫒致词时表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养。

她也是赛会工委会副主席,表示透过挥毫泼墨,不仅能感受到文字的美感,更能领略文化底蕴。

“今次的书法比赛,旨在激发同学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她希望参赛者好好展现自己的才华,并用心去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作品。

“希望同学们在这场比赛中,能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用书法的魅力点亮生活。”

今次赛会共吸引436名学生参加,计小学组有217参赛者,中学组有171位参赛者,非华裔组有48参赛者。

仪式上,大会邀请华联一校董事长蔡长深、署理董事长林立发、总务王义福、董事林维川、家协主席李浩诚、家协财政王江彬、理事林声含、华联校友会会长张国栋、县华小督学李志华及怡保华校督学张依雯等人,主持揭封及颁奖典礼。出席者包括工委会主席兼拉律马登及司南马县家长、社区及私人界参与组织主席高级拿督倪浤展。

(东方日报)

汉语在老一代和千禧一代中的动态

2025/04/1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黄均福 、黄瑞傅、Frans合影

黄均福、黄瑞傅、黄科踊在雅加达唐人街Glodok Pancoran的小摊前闲聊

在雅加达唐人街 Glodok Pancoran 街的Chandra大楼一带,人们经过其中一栋楼下的小亭子时,有的人驻足停留,有的人则匆匆而过。这个小亭子售卖各类中文印刷品,如书籍、报纸、杂志,还有最新出版的《萨蒂亚内加拉教授传记》《亚洲周刊》《印华志僧》等。自20世纪80年代起,这间摊位便屹立在 Glodok,成为中文爱好者的一个独特聚点。

亭子的创办人是已故的黄村森先生,他于20217月离世后,其子黄科踊(Ayung)接手了这项事业。这个专售中文读物的小亭子被命名为“樱花”(意指日本樱花)。尽管黄村森已不在人世,但老顾客依旧会前来光顾这间熟悉的摊位。

虽然如今的中文出版和阅读环境与80年代大不相同,黄科踊仍坚持着父亲留下的传统。他不仅维持摊位运营,也乐于与顾客交流、闲聊,讨论华文文学和时代变迁。他说:“有些人只是经过顺道来 Glodok 逛逛,也有一些人专程来聊天、分享故事与经验。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不但能学习,也能提高我的华文和知识。”像许多印尼华人移民的故事一样,黄家也经历过艰辛的创业之路。黄村森原籍南苏门答腊巨港,最初在街边售卖报纸,一点一滴积攒资金,最终购置了属于自己的报摊。黄科踊回忆道:“当年经济条件艰难,父亲靠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下去。除了中文报纸,他也销售印尼语报纸,如《Kompas》(指南针)、《Suara Pembaharuan》(改革之声)等。”

作为1975年出生的一代人,黄科踊目睹了老一辈与千禧一代(19811996年出生)之间在获取信息方式上的巨大差异。“在19801990年代,大家更努力地去寻找各种资料。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便利。”

他进一步指出,华文的阅读、语法、词汇理解能力,其实在旧秩序时代(1959年至1966年)就已有一定基础。而在1998年印尼改革时代之前,印尼学生主要在中国或台湾深造华文。当国家进入改革时期后,前往中国或台湾学习华语的学生逐年增多。“虽然当时仍是少数,且多数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但改革开放确实让更多父母愿意送孩子出国学习中文。华语教育的普及,也影响了中文出版物的销售。”

如今,从事中文出版品销售的商家依然存在,而其中大部分仍集中在 Glodok 唐人街。尽管在北雅加达,Agung Sedayu 集团新开发的 Glodok-Pancoran 地区与 Pantai Indah KapukPIK)相连,形成占地约303公顷的新兴商业区,但两地的氛围和文化气息却截然不同。

Glodok 的历史悠久,自荷兰殖民时期起便是华人的聚居地。早在174011月,荷属东印度公司便将 Glodok 规划为华人定居区。从行政划分上来看,这一地区属于西雅加达 Taman Sari 区下的一个 Kelurahan(村镇单位)。

黄科踊表示:“我去过 PIK 三次,但和真正的 Glodok Pancoran 相比,那边少了许多熟悉的味道。Glodok 这里的商人和游客来自各个方言群体,比如潮州话、福建话、客家话、粤语等等。这里不仅有语言的交流,还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

(千岛日报)

振民学校开展“用中文讲柬新年的故事”活动

2025/04/11  柬埔寨《柬华日报》


【本报消息】近日,三角路市公立振民学校开展了“用中文讲柬新年的故事”活动。柬新年是柬埔寨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民间流传的众多神话故事以及盛典中丰富的活动仪式都蕴含着高棉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此次活动诣在提升学生中文口语表达水平、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由中国老师李咏主持,以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方式开展了此次活动,主要包括源起神话故事和柬埔寨新年活动介绍两部分。从小组讨论、自愿分享、到小组展示,学生们用中文和柬语互相解释交流,整个过程欢快热闹,开口率明显改善。关于起源的神话故事学生主要分享的版本是:“玉皇大帝与一位年轻人打赌,输的一方需要割下头颅。玉皇大帝输了。但是他割下脑袋会给世界带来灾难,因此玉皇大帝的七个女儿将他的头颅供奉在山洞里。并由七个女儿轮流将“玉皇大帝”的头颅带回天界。而每个女儿轮流带回脑袋的这一天就是柬埔寨的新年……”。提及的柬新年活动有:打扫卫生、摆供品迎接仙女下凡、去寺庙、包粽子、做五角星灯笼、跳舞、玩水、洒香粉、打陶罐等等。以中文表达为载体,高棉文化为内核,进行中柬文化的交流。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中文学习积极性、民族自信等各方面得意提升。此次用中文讲柬埔寨新年故事的活动圆满结束。

(振民学校 李咏 供稿)

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TOGL携手华为共建AI电商新纪元 携手拓展“AI+忠诚度”蓝图

2025/04/12 星洲日报/大都会

马来西亚数字部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省长蓝天立阁下的共同见证下,TOGL Technology Sdn BhdTOGL)与华为马来西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华为技术(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副总裁庄千(左)和TOGL首席执行员林总(右)。

在马来西亚数字部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省长蓝天立阁下的共同见证下,TOGL Technology Sdn BhdTOGL)与华为马来西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MOU),联合开发一个融合人工智能(AI)技术的电商与客户忠诚度平台。该平台将结合TOGL在区域市场的产业需求洞察与华为领先的AI平台及技术解决方案,推动“AI+电商+忠诚度”模式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此次签署是中马两国在数字经济合作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共签署了六项战略合作备忘录,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高等教育等多个关键领域,标志着两国在科技与创新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TOGL 首席执行员林总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与华为携手,在AI与电商忠诚度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这不仅将增强TOGL在东南亚数字生态系统中的领导地位,也将为中马两国在数字创新上的合作树立新典范。”

马来西亚数字部表示,此类合作对于推动国家数码转型极为关键,将助力本地企业掌握前沿技术,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并为马来西亚经济注入新动能。

该平台将集电商、用户行为分析、积分机制、消费奖励等于一体,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体验,为商家提供精准的数据洞察与增长机会。

(星洲日报)

利丰港培华小学菜园丰收 师生办“丰收庆典”

2025/04/12 星洲日报/大柔佛

即将要采收的羊角豆,让学生开心地拍照留念。(培华小学提供)

黄瓜收成啦!培华小学学生展示采摘下来的黄瓜。(培华小学提供)

培华小学学生与老师一起分拣蔬菜,准备在清洗后下锅烹煮。(培华小学提供)


学生为蔬菜浇水,期待蔬菜的收成。(培华小学提供)

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烹煮亲自栽种与采摘的蔬菜。(培华小学提供)

(实廊12日讯)利丰港培华小学开展“小菜园”项目数月后,终于迎来丰收,师生们开心举办“丰收庆典”,欢庆辛劳耕耘与细心照顾换来的成果。

培华小学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农业知识,体验自然之美,并感受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在利丰港培华校友会的赞助下,将校园空地打造成绿油油的小菜园。

学生亲手在菜园里种植各类植物,有黄瓜、辣椒及番薯叶等,让菜园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也从中认识食物来源及感受到务农者的辛劳,进而学习珍惜食物。

在日前的丰收庆典中,学生亲自采摘蔬菜及清洗,还在老师的协助下烹煮和品尝亲手栽种的蔬菜,别有一番滋味。

校长李凌萍指出,校园农耕能让孩子们走出课室,接触大自然,学习与课本上不同的知识,达致全方面发展。

她说,作为学校绿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菜园项目自启动以来,获得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学生们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与收获的喜悦。

她表示,校方未来将继续推行绿色教育,让学生参与更多贴近自然环境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环保意识、尊重自然与珍惜资源,促进身心全方面发展,成为更有责任感的公民。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