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967


从爪夷文看政客嘴脸


2019/08/12 光华日报/评论

~文:邱丽芳


爪夷文“没让我的华人特质减少些什么,或许还让我变得更像马来西亚人。”我真的有点糊涂了。学习爪夷文没有让华人不华人,这也就是说没有学习爪夷文,也不会让华人更华人啊。林伯啊林伯!根据你的逻辑思维,你应该也说学习华语也不会让马来西亚人不马来西亚,而是让马来西亚人更马来西亚。那才站得住脚。因为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社会,应该更大的胸襟和包容落实公正的教育政策。

还有一个走后门的部长说“我还是同一个人,同一个身份认同,只是多一点新的经验而已。”部长啊部长!你到底是怎样去界定一个民族?我们确实不会因为学习了爪夷文而变成了另一个人,另一个身份;就如同不会因为穿着西装就变成了西方人;我们也不会因为穿上中华民族服装才是华人。我们根本就不是执着于外部的这些东西。

也有部长说华人的态度像“天要塌下来”。部长啊部长!为什么华人敏感?因为我们怀疑。为什么华人怀疑?因为你们出尔反尔,对所许下的承诺不负责任;你们为了利益,毫无原则的忍让与妥协;老马的独断专行,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你们的懦弱;你们时不时就栽赃给前朝及国债,如何扭转乾坤让国家度过难关?我们不要国家教育发展一直停留在排他性的主义,我们不要政客弄权愚民,搞垮和谐的马来西亚。所以,华社反对是有道理的。

华社的立场非常明确,华人没有反对爪夷文。华人也没有把纳入国语课程的“趣味语言”里的爪夷文种族化。“趣味”不就是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又轻松和快乐吗?就如一些人不喜欢踢足球,硬逼着这些人踢足球,还会有趣吗?一些人不喜欢吃辣的,硬逼着这些人吃辣,还会有趣吗?华社的诉求是不要强制学生学习爪夷文书法,把它列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抑或纳入美术课而非国语课。

部长啊部长!各族间的隔阂、误解及猜疑是你们夸大的玩弄性课题,因为不断挑起种族主义、煽动种族情绪的是你们这些政客。如今,缺少信任更多的不是民族之间,而是百姓与政府间的距离越走越远。所以,不要时不时就拿种族“开刀”,想要让种族四分五裂的是你们这些政客,你们最擅长利用种族课题来达到政治利益。你们应该提高危机意识。时不时摸一摸头上的“乌纱帽”还在吗?别等到一切来不及了成了千古罪人,到那时恐怕就不是“地震”而是“海啸”了。



球在教师脚下敢不从?


2019/08/12 南洋商报/言论

~ 作者:林元情


针对爪夷书法列入明年华淡小四年级国文,引起华印裔社会强烈反弹要求教育部撤回有关决定一事;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说:“内阁决定从明年起,继续在华淡小的国文课中教导介绍爪夷书法艺术单元,有关单元也不会进行考试或测验,教育部也授权教师决定课堂上的教导方式。而学生是否可以选择不学习,他说一切交由教师决定。而教师若选择不教导爪夷文会否被采取行动,他说,政府不会强迫,而是鼓励。"

这种不合逻辑,将责任推到教师身上的说法,除了不能让华社接受之外,更引起华社的疑虑,因为确保华小不变质是华社和华教人士不可妥协的立场,除非教育部完全置华社强烈反对的声浪于不顾,否则,就应该撤回有关在国文课教导爪夷书法的决定,即使教育部的出发点是要让华小学生了解爪夷书法的艺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爪夷书法选修科或美术课或课外活动让小学生学习参与。

更何况,教育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相信身为教师最感欣慰或最有成就感的应该是,看到他(她)所教导的学生,能够将他们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日出到社会谋生时派上用场,相对的,除非某个学生准备深入研究阿拉伯文明或研究可兰经,否则,即使他把爪夷书法学到会飞,来到社会上就业谋生时,请问爪夷书法对他所涉及的行业或领域有什么帮助?

尤有进者,假如教育部真的是要教导学生学会爪夷书法艺术,从小培养学生们欣赏艺术以提高他们鉴赏艺术的水平,那请问尊贵的大人们,人体描绘也是一种人文艺术,那教育部是不是也该将人体描绘列入学校的正规课程,让学生从小认识人体描绘的艺术呢?

公务员体系小拿破仑多

至于教师可以选择课堂上发挥创意的教导方式,这样的说法更自相矛盾与令人感到迷惑,因为部长说教师可以选择性教导,却又要老师在课堂上发挥创意的教导方式,如此不负责任的说法究竟是要教师教还是不教?而教师有权力选择跳过课文上的爪夷书法不教吗?不要忘了,大马的公务员体系有太多的小拿破仑,假如这些手拿鸡毛的小拿破仑要教师教,教师敢不教吗?到时教师要听部长的还是小拿破仑的?

事实上,既然这个爪夷书法课题引起民间如此激烈的反对,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只要俯顺民意将之撤回或列入课外活动或美术课,问题不就解决了?就是不明白政府为什么要强制学生花时间去学习?



平权之路还有多远?


2019/08/12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陈孝仁


早前与一名来自台湾的友人聊起了两地的时事课题,得知频频引发争议的台湾总统蔡英文近年来的民调支持率虽有所下降,但却不得不佩服这名台湾第一位女性总统在其任期时所推动的一系列举措。

蔡英文曾说:“不惜赌上自己的政治生涯,也要为台湾争取同性平权。”

事实证明,她办到了。

蔡英文的总统生涯里,令台湾同性平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此外,台湾一般的军人、公务员和教师退休人员,只要工龄超过30年,每月退休金收入都可达到工资的80%90%,普通的军公教退休所得也相当于工资的70%左右;因此,台湾优渥的退休待遇,造成了台湾财政支出的沉重负担。

因此,蔡英文也勇敢推动了熙攘多年、历届总统不敢碰触的年金改革,大大删减军公教人员退休后的福利,因而引起不小反弹。

蔡英文所表现出来的无畏勇气,的确令人钦佩。

姑勿论她的政治生涯能有多长,或能否在2020年的总统选举连任,起码此时此刻她用了她所有的能力落实自己在选举前许下的承诺。

回看马来西亚,希望联盟在第14届大选前的竞选宣言中承诺,希盟新政府会拨乱反正,致力于维护受边缘化群体的权益,尤其是郊区平民、印裔社会、原住民以及中产阶级。

“我们的斗争,为的是99%的国民,而非巫统和国阵所注重的那1%的朋党。希望联盟的斗争,不以种族、性别和宗教为单位,我们要保障的是所有人民的福祉。”

“新马来西亚”、“为所有华人争取平权”,让95%的马来西亚华人满怀憧憬的推翻国阵政府,令希盟执政。

尊敬的财政部长林冠英的一句“我不是华人,我是马来西亚人”,更是为其博得满堂的喝彩。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相信也无需累赘多说。

华社最为期盼的统考并没有等来渴望已久的春天,甚至还因为近期的爪夷文字书法艺术引发华社的巨大反弹。

林财长近日更表示,当了部长就必须牺牲,才可以为华社打造美好的未来。

这个说法实在好听,但是至今为止,华社并没有任何一位部长拥有如蔡英文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气。起码暂时,没有迹象显示有任何一位华裔部长为了华社,不惜赌上自己的政治生涯。

华社所要的平权之路何时才能迎来春天?目前还看不到。

就算希盟政府真的只能当一届政府,在“巫伊大团结”的背景下,过去已无法牵制巫统的马华,在国阵体系内几乎也是没有叫板的能耐。



愤怒之火,可以燎原


2019/08/12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杨丽琴


华淡小明年起在小四教导爪夷文字书法艺术(Seni Khat)的课题延烧至今,社交媒体上涌现了大量的贴图和视频,有些以学术和理性的角度出发,但大部分是以冷嘲热讽的方式,调侃教育部的这项政策。

一些政党人物也成了箭靶,从英雄变走狗,小辣椒变cempedak(真不辣/张不辣),由史上最好沦为史上被骂得最惨的副教长。

人民愤怒的情绪、激昂的语言,让人有种错觉,以为回到了509大选前。当时,也是贴图和视频横行,执政党人物被冠于各类难听的外号及名堂,为之辩护者则被群起攻之。

如今,骂希盟政府骂得最大声的,当中有不少是509大选前骂国阵政府的同样一批人。他们对生活有很多不满,对新政府过去一年的施政方针有怨言,对竞选宣言不断跳票很生气,Khat的课题可说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人们宣发了所有的怒气。

但执政党没看到这一点,反而将华社愤怒的源头归咎于报章报道与“炒作”,间接否决了人民的知情权。

就算报章没率先报道,米已成炊后,难道就不会有家长把课本内容放上社交媒体?如果媒体没报道,大家就可以当鸵鸟?

这种寻找代罪羔羊,把所有问题都扫入地毯下,对真正问题症结视而不见的态度,其实对政党本身不利。

事实上,指群众跟随报章的舆论起舞,还真是有些“抬举”了报章与评论文章的影响力。这是一个速食年代,除了政坛学术型人物和有心人,会拿着放大镜逐个字阅读外,大概很少人会有耐心读完篇幅长的文章。

何况,报章的论述百花齐放,正如废除死刑一般,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不可能只有一种看法,除非是你只看到自己想看的论述。

其实,大部分人愤怒的情绪,都是在社媒上,以及在人与人之间的对谈中相互感染。在大街小巷,都有不少人在讨论此事。我甚至在咖啡店听见有人说:“现在只有安华上位后,华人才有一丝希望。”

这种论调过于悲观,而且将所有希望寄予一个目前可说“自身难保”的政治人物身上,希望越大,失望可能越大,正如大选前大家都把马哈迪视为救世主般。

只要大马的政治氛围没有改变,不管谁上位,都可能为了保住权位,而向強大势力低头。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为跨族群政党,同样有华裔和印裔党员,为何在Khat课题上,只有行动党成为箭靶,公正党却可置身事外?

这说明,其实两党的跨族群政党定位,在公众眼中不够明确。试问行动党既然为跨族群政党,不只代表华人,也代表马来人,那么在Khat课题上,如果说代表华裔反对,那它如何对马来党员交代?

行动党现今的领导层,一直想努力摆脱“华人党”的标签,以争取更多马来人选票,这令到该党在Khat课题上举步维艰,也说明该党的转型,还有一段长征。

此外,回到选民层面,不少人声称投错票,还说下届大选不知如何选择,唯有投废票或第三势力。这令人回想起大选前,也有废票论和第三势力论,但提倡者被某些政党的支持者猛烈攻击。还有政党大将说,这是报章特意把华裔群众导向第三势力和废票论。

还是那句话,我的选票我做主。在民主社会里,选民可以根据他本身的意愿做出任何选择,并没有所谓的导向论。当一个选民宁可投下废票时,需要反省的是政党和政治人物本身。

一个真正心向民主、胸襟广阔的政治人物,其实也应容得下第三势力的崛起,以让选民有更多选择,而不是向提倡第三势力者口诛笔伐。

当然,选民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素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社媒上流传的图片、视频和文字,有些稍嫌过火,对某些宗教和文化认知略有偏差,在不断转发下,恐引发族群嫌隙。大家的愤怒可以理解,但愤怒之火,可以燎原,一切还是必须回归到理性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