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3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968


球在教师脚下敢不从?


2019/08/12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元情


针对爪夷书法列入明年华淡小四年级国文,引起华印裔社会强烈反弹要求教育部撤回有关决定一事;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说:“内阁决定从明年起,继续在华淡小的国文课中教导介绍爪夷书法艺术单元,有关单元也不会进行考试或测验,教育部也授权教师决定课堂上的教导方式。而学生是否可以选择不学习,他说一切交由教师决定。而教师若选择不教导爪夷文会否被采取行动,他说,政府不会强迫,而是鼓励。"

这种不合逻辑,将责任推到教师身上的说法,除了不能让华社接受之外,更引起华社的疑虑,因为确保华小不变质是华社和华教人士不可妥协的立场,除非教育部完全置华社强烈反对的声浪于不顾,否则,就应该撤回有关在国文课教导爪夷书法的决定,即使教育部的出发点是要让华小学生了解爪夷书法的艺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爪夷书法选修科或美术课或课外活动让小学生学习参与。

更何况,教育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相信身为教师最感欣慰或最有成就感的应该是,看到他(她)所教导的学生,能够将他们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日出到社会谋生时派上用场,相对的,除非某个学生准备深入研究阿拉伯文明或研究可兰经,否则,即使他把爪夷书法学到会飞,来到社会上就业谋生时,请问爪夷书法对他所涉及的行业或领域有什么帮助?

尤有进者,假如教育部真的是要教导学生学会爪夷书法艺术,从小培养学生们欣赏艺术以提高他们鉴赏艺术的水平,那请问尊贵的大人们,人体描绘也是一种人文艺术,那教育部是不是也该将人体描绘列入学校的正规课程,让学生从小认识人体描绘的艺术呢?

公务员体系小拿破仑多

至于教师可以选择课堂上发挥创意的教导方式,这样的说法更自相矛盾与令人感到迷惑,因为部长说教师可以选择性教导,却又要老师在课堂上发挥创意的教导方式,如此不负责任的说法究竟是要教师教还是不教?而教师有权力选择跳过课文上的爪夷书法不教吗?不要忘了,大马的公务员体系有太多的小拿破仑,假如这些手拿鸡毛的小拿破仑要教师教,教师敢不教吗?到时教师要听部长的还是小拿破仑的?

事实上,既然这个爪夷书法课题引起民间如此激烈的反对,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只要俯顺民意将之撤回或列入课外活动或美术课,问题不就解决了?就是不明白政府为什么要强制学生花时间去学习?



“爪夷风波”场内场外花絮


2019/08/12 中国报/评论

~作者:王介英


甲骨文、金文、篆隶今天已丧失日常使用功能,只具备书法艺术与历史研究价值,爪夷文也一样。若说二者还有不同之处,那应该是今天大马穆斯林还在宗教事务上使用爪夷文,但日常用途只使用罗马字母书写的马来文。因此非穆斯林宗教团体担忧介绍 “爪夷书法”可能含有 “宗教隐议程”,不是无中生有。

没想到教育部却硬要在明年把 “爪夷书法”(khat)纳入华小、淡小四年级马来文课程,让须学习三语、负担已达极限的孩子们百上加斤。这引起华社、印社强烈反弹,肯定是预料中的事。于是反对声浪辅天盖地,响彻云霄,场内场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场不必要的“口水战”一触即发,应时掀开序幕。

场内有人搬出“国文历史遗产”作为势在必行的理由,这可以理解,可是竟然还有华裔代议士不知是出于拉菲达所说的“愚蠢”,还是另有原因,竟为爪夷书法进入华小涂脂抹粉,帮腔护航。场外更热闹,既有冷讽热潮的漫画见诸报端,还有指桑骂槐、图文并茂的横幅出现柔佛的街头。

闹得满城风雨

其中一幅在刘镇东嘴上贴上一个“圆圈中打X”的符号,大概是叫他“闭嘴”,然后以大号字写上“告诉他,华社不是惊弓之鸟”。另一幅是笑脸迎人的张念群肖像,肖像下写出不知什么意思的“Sui Bo?”“Sui Bo”按闽南语可以指“美妻”,也可以指“美不”。不知横幅作者是要问张念群“人”美不美,还是她的“招数”美不美?

这场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的风波如何收场?原本人们寄望由95%华人票送入布城的火箭能为他们传达心声,据理力争,撤回、另议、再作决定。但见到林冠英的怪罪华文媒体抄作,林吉祥的打预防针说,当年他被扣留在扣留营中学了爪夷文并没有使他改变信仰,刘镇东又告诉华社不必反应过敏,成为“惊弓之鸟”,张念群大派定心丸说,只是介绍爪夷书法,没有考试,火箭基层群起反对,火箭高层不当一回事,人们没有说出口的反应是:“大势已去”!

果然,教育部长马智礼日前宣布的内阁决定是:在华小、淡小四年级国文课中教导“爪夷文书法艺术”(Seni Khat)的单元,如期在明年推行,只是单元内容由原有的6页减为3页,并不为此单元举行任何考试或测验,如何教由授课老师发挥创意,自行选择决定。这算是对民意的反对之声,置若罔闻,冥顽不灵吗?

可是,林冠英却说,内阁议决,它不是强制性的,属于选修。马智礼的“选择”,指的是老师“选择教学法”而不是学生“选择修不修”,因此,是学生被“强制”修读这个单元,没有选择的余地!马林二人讲法南辕北辙,我们该听谁的?



国民型华文中小学,传承中华文化使命


2019/08/12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余开云


1819年,华文教育在槟城五福书院开始,转瞬间至今已有2个世纪之久。独立前在英殖民政府统治时代,由私塾传授四书五经至现代化学校教育,英殖民地政府在教育课题上大多数支助教会通过教会创办英校,于是乎,华文教育在新马是以侨教方式传授中华道统文化使命。

回顾直凉华侨国民型华文中学,前身是直凉华侨小学董事会力邀30年代曾在该校任校长的余天演法学士在华侨小学附设创办中学后易名为华侨中小学,是一所华文媒介语的中小学,是彭亨州继文冬县与劳勿县在淡马鲁县由华社鼎力出资,1951年在淡马鲁直凉分县创设的第3所华文中学,办学成绩卓著,1964年第2届初中毕业生参加政府初中会考获得100%及格率成绩,名闻遐迩,并于1957年增办高中,成为全彭首所完整华文中学,1962年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后,去年中六班更获得100巴仙及格率,成绩为全彭之首,母校老师教学获得肯定,鉴于母校是华文中学改制,负有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直凉华裔侨民,向来重视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在未得到殖民地政府经济上的资助下,早期还是劳动阶层的华裔先辈,冀望后辈能继承优良的中华道统文化,刻苦勤俭,筹措经费,购地创设华校,为的就是冀望后裔能继承中华优秀道德文化,兼重多语文能力,奉献国家,惜我国独立后,教育部不仅没为忠心耿耿的华裔子民感恩,并一意推行单元种族教育,对华文教育的发展诸多为难阻梗,并套上是沙文主义,实是使我国朝向世界潮流迈进的绊脚石。

直凉中小学校友会坚决维持母校华文教育的发展,冀望母校华裔老师随时提醒学生,我校是华文中学改制的国民型中学(SMJK),不是国中(SNK),当然我们关注奠定华文基础外兼习国语与英语,三语并重,务使三语皆通,朝向世界迈步,是我们的梦想!

校友会日前通过领养华文学会,希望能与校友会多接触沟通,突破代沟,多推展中华文化有关的活动,我们主办中华文化活动时,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推展出去邀集母校非华裔同学参与,达到文化交融的地步。同样的我们与巫裔同学交往时可以从中学习国语,但同时也应随机传授他们学习华语,同学门兼通多语沟通时,必能冲破族群的隔阂,水火相容,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必能打造大马族群的团结与和谐,就由我们母校开始吧,愿与同学门共勉!

 

Khat给大家的“预考”


2019/08/12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杨微屏


华印小四生需学习“爪夷文字书法艺术”课题爆发,牵动各方不同立场而发表各种角度的言论,可视为希盟政府、反对党、传媒、华社、网民以及友族,探测大选未来风向的一项“预考”。

如果大选是政党和选民参与的“会考”,那么现在爆发的课题正好是“预考”(Trial Exam),让各方可参考预考的分数,来探讨错误及寻求恶补。

“爪夷文字书法艺术”牵动华裔的不安和疑虑,那么在面对这个来自希盟政府的“测试”之后,选民也能借此推动自己认真思考,巫统和伊斯兰党进行政治合作之后牵制的局势,未来隐藏的是否有更多现在看不到的伊斯兰法,对国家和不同族群的考验。

这个课题未有圆满方案之际,雪兰莪伊斯兰法改教法再埋下计时炸弹,据说来自公正党的雪州大臣阿米鲁丁欲推动允许单方家长同意未成年子女改教的伊斯兰行政法令,但来自行动党的雪州议长黄瑞林使用议长权限,使得这项法案无法在本季雪州议会提呈,考验了行动党处理伊法课题以及和友党角力的应对能耐。

历史的发生是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涉及爪夷文字书法艺术课题引发的争论点,在于执政党马来领袖的角度是“纯粹学习一项书法艺术”,但因为国情背景使得华社在华教防守线上步步为营,而形成不同的观点。而朝野政党、华教团体、民间和传媒传达的声音,反映的疑虑考验了政府对于渐渐属于“少数民族”的华印族群的“公平”考量。

希盟的崛起,源于人们以为推翻国阵后,期望看到更公正自由的马来西亚多元政治。“公平”的定义并不是以一个国家的种族、宗教主导群体的声音为主,而是少数族群的声音也需要被考量。而“爪夷文字书法艺术”在各方包括马来学者的诠释里,其实是没有实质价值的学习,既然如此希盟政府面对牵动华裔族群的反对时,处理的智慧就是未来选票的赌注。

尤其行动党和公正党在探索多元政治路线中,高姿态的应对反对声音,只会带来不满的反弹,从这次“预考”的失分中,会不会使得“会考”时当掉,民意不能掉以轻心。

反对党方面,马华和民政在这个课题上,有赖于行动党忽视民间发出的声音,反对党和华社站在民意的一方,开始洗去过去的霉气。但是伊党和巫统也是反对党,却是站在支持“爪夷文字书法艺术”的立场。目前不是执政的立场,任何反对党的立场不同不会成为焦点,可是却也可以作为马华和民政“预考”的考题测试。尤其马华,如何能从这个事件的借镜中,反思过去两届大选的失败,以及在巫伊合作局势下,可能需要为应对更多类似课题的未来作好准备。

在这项课题中,传媒扮演的角色和定位,包括传媒和执政者、传媒和反对党、传媒和网民、华社,以及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马来西亚会一直变天的可能性存在,而传媒的第四权角色应是不屈服不讨好任何一方的全面公正督导,掌握批判角色的主权。立场站得稳,就会赢得读者和网民的正面评价。传媒也应有能力和诚意,去引导各自的不同族群读者,探讨其他种族的立场和看法,从不同种族之间的思维意识形态,达致交流和理解。

从华社和网民在这个课题的反应中,可以看到即使华印族群在大马的比例逐年减少,但对于防卫族群的底线不会安静沉默。然而,如果爪夷文出现会引起恐慌,未来巫伊若合作的局势会如何,也同样需要各自认真思考。

大马华裔与马来社会族群的交流仍不足,彼此之间仍存有不了解,政府在推动类似爪夷文书法课题时,关于“融合”抑或是“同化”的两种不同定义,源自我国政策历史背景牵动的猜疑,因此从这一次的“预考”,执政的政府应该醒觉和看清问题的根源。

无论执政党还是反对党,应从这个课题中,检视民意,认清方向,诚意认真看待不同族群的需求,作好从预考中探测会考成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