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130 辑




华教需要救亡吗?

2012/10/02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黎晓晓

问这个问题的人问得真好。如果你真的关心,而且像仁慈的首相署部长一样「不明白为何华教课题迟迟未能解决」。我建议你上网看董总今年921日编印的《关于华教救亡运动之9.26国会呈函抗议活动答问录:增订本》;如果你是无知,又不幸被主流媒体愚弄而人云亦云,我愿意在20位「不是坏人,都是老人」(纳兹里语)顺利在国会提呈备忘录后,停止针对关丹独中批文发出第18道其实有答案但没有人愿意回答的问题,愿意试试只是用逗号、顿号及句号来书写这篇「救亡」后篇,並一起期待在「成功的第一步」(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语)后华教救亡的后续发展。

926日前,每日阅报心里除了沉重,还是沉重。无他,在艰苦的180年前,艰苦的华族老百姓坚持让孩子学习母语,认识自己的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坚持,熬过那么多淒风苦雨的考验;来到21世纪,一个强调多元与开放思潮挡也挡不住的大时代,我们热爱的华教在国际情势有利于中文发展的大好前景下,却遭到前所未有的误解及攻击。

2012年华教界的最大笑话是什么?一个关丹独中批文不但是地雷(黎晓晓语),而且还是一面照妖镜,让长期在Comfort Zone里的我们看到华社虚偽的嘴脸,听到不断自欺欺人的杂音,更甚的是,让我们看到一份原本是清流,並且背负一段血泪史的大报变质后的狰狞面目,以致像我这种后知后觉的读者也不禁在926前为那群老人担心,我不怕他们会妥协放弃必须紧守的董事会主权,也不怕他们会放弃长久的原则与斗志,但我真的担心年长的他们的健康,怕他们像他们的偶像林连玉一样名流青史,但一辈子却没有得到过该享有的公平待遇。

请勿取笑晓晓的妇人之仁。我和我的头两个孩子都是享受过华小及独中素质教育的幸运儿,不需要別人强迫我们「感恩」却能体会「感恩」的真正意义。不幸的是,更多的孩子(包括我的老么)「享受」的,不,应该说承受的却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是会扭曲人格与妨碍心智发展的应试教育!

可敬的「老人」

我的〈谁要去四不像学校?〉伤了很多人的心,但我说过当关丹人等了20年,却等到一所根本不须爭取、不应交学费的「变种国中」,爱华教爱教育的他、她们早已淌血倒地。可恨的是,做错事的人不愿承认,面不改容地硬要拗那是独中;可恨的是明明申办失败,却还竖起姆指笑脸迎人的华裔同胞;可恨的是以为老百姓像他一样无知的人硬拗「批文得来不易」(若有大腕肯出资3千万建一所私立学校,要证明「申请书与批文同读」不荒谬可真是轻而易举吧);更可恨的是深受华文教育读者支持的华文报评论人以「公器私用」无情无义抨击半个世纪以来蒙受不公责难的华教组织。相比于董总今天所面对的荒谬、不合理与严重违背华社意愿的有可能出现,也可以选择不要的四不像学校,其领导人叶新田的一句「XXX」粗口有什么了不起,需要本是同路人的文人群起討伐吗?

在大是大非面对严峻考验的时代,在价值观混淆的多元社会,写作不要用问号真的很难很难。不是我永远敬重的华文老师没教我如何用标点符号,而是杂音喧天,眾人皆醉,无助的我只想行使我受保障的基本人权,放弃沉默放弃犬儒,如此而已。

如果926后还有人要把早该弃之如敝的批文视如珍宝,那也是他们在民主社会所该享有的基本人权。如果我真的伤了已经受伤不轻的关丹人的心,那是因为我是董总收集的4万个签名里选择了Voice Out的一个。「华社不应让董总独行」(陈锦松语录),这是我沉重多时听到的最清醒的声音。

末了,可敬可爱的「老人」,请你们保重,全国绝对不只4万个人会与你们风雨同行。哪怕比从吉隆坡Padang Merbok走到国会更长更远更难的路!

 

拨乱反正,回到正轨

2012-10-0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经过了几场轰轰烈烈的抗议和诉求大会之后,华教队伍须暂时让激情沉淀,一方面暂时搁置内部争论,一方面冷静地反省,理性地思考华教未来的斗争方向与发展策略。

刚公佈的《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勾划出了国家未来十几年的教育路线,影响之深远,乃不在话下。

董总、教总和各州各县各地的华教组识,包括家教协会和发展华小工委会应该儘快行动起来,成立从地方到县,从县到州,从州到国的研究小组,对报告书进行整体性的检视,并举办研讨会收集各方的看法和意见,最后将之整理成备忘录或建议书,提呈有关当局。

我们承认,教育脱离不了政治,唯有制度上的改革,华教才可能有更美好的明天。但国家教育的结构性问题,并不在华教组织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华教组织固然可以表达自己的立场,并据理力争华教应有的地位和权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操在掌政者手中。

但这并不意味著华教必须“认命",放弃斗争。这是因為,在促成改变的过程中,任何和组织,包括华教团体,都可以扮演“推波助澜"的歷史角色。当然,先决条件是:你本身必须强大起来!一个没有群眾和民意基础,没有选票影响力的组织,政党是不会理睬你的。所以,整合、团结、壮大,应是华教组织今后努力的重大目标。

独中是华教团体的重要据点,其成败攸关华教势力的整合、团结与壮大。所以,如何全面检讨并加强统一课本的内容;如何培训一支更有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如何改善师资的福利与待遇;如何提昇统考的水準和地位甚至逐步开放统考,应成為各造今后共同努力的共识。

华小是华教的根,但这阵子大家都聚焦於独中问题的争论,加上稀土厂和石化计划的争议闹得沸沸扬扬,华小课题似乎备受“冷落"。教育发展大蓝图提出的强化华小马来文教学措施,影响非同小可,不容华社掉以轻心,但大家显然有点忽略了。当务之急,是儘快网罗教育学者和老师,深入地加以探讨,找出应对和解决之计,以免华小陷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困局。

当前华教队伍面临的处境,可用内忧外患4个字来形容,华教问题和政治问题都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沼,吵吵闹闹的结果,困境依然窘迫,危机丝毫未解;更糟的是,内部矛盾激化,令亲者痛,仇者快。但愿各造看清形势,拨乱反正,回到正轨来!(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不能让步的理由

2012/10/01 光明日报/ 评论


~作者:戴志强

经过连场不同主题但万眾一心的大集会,民间的激情与斗志越来越高昂。但是,也有人开始疲倦和迷茫,到底我们的努力能否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和政策?

在兴办关丹中华中学的课题上,华教界更出现歷年来罕见的严重分歧,一些华教元老站出来批评董总领导人,並认为应儘速兴办学校。

当今四大主要课题即乾净选举、关丹稀土厂、边佳兰石化计划和关丹復办独中,背后都有更重大的斗爭议程,与政治人物博奕较量,绝不能从单一角度去交涉,更没有“见好就收"这回事。

先说关丹独中。有人说,在关丹兴办独中是目標,筹款建校、招生开课,课题就结束了,没必要继续爭议不休。

但是,若是单元主义者藉著发出一张独中批文的小恩小惠,却在当中隱藏著“潜规矩",日后向现有的60间独中下手“改革",华社和华文教育则是因小失大。

董总像一只鸡毛倒竖的母鸡,不让任何人威胁到60只小鸡的生存机会,你可以说母鸡太敏感,但对於曾经在华文中学改制失守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华校来说,这只曾痛失许多小鸡的母鸡焉能不设防?

只有通过严密苛刻的审视、永不放鬆的监护,確保不会让人有隙可趁,才能阻嚇虎视眈眈的鹰派。

再说边佳兰。没有人反对造福下一代的发展,让广大人民享有更好的生活素质,孩子不再须要驾驶小渔船在怒海中討生。

可是,我们不能让大企业隨手点中一块红树林就让它消失,更不能让任何发展计划在图测一划就徵用义山土地。

这块义山缺了一角,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座义山是位於黄金地段、有多少人正在打著义山的主意?

先贤为我们开荒拓土,如今安息地下百年后,却为了我们的眼前利益而受到惊扰,於情不忍、於理不容。

来到关丹格宾。稀土工业立足关丹似乎已成定局,当局不惜与人民对簿公堂也要发出执照,绿色盛会似乎抗爭无效。

不过,如果人民没有站出来为绿色抗爭,政府只重视经济和发展,忽略了监督稀土厂的运作,將令当年红坭山稀土厂遗害万年的悲剧重演,甚至会有更多稀土工业进军大马,成为另一个中国包头市。

我们要独中、我们要发展,但有些隱藏的缺口不能打开,一打开就是千古恨,这才是不能让步的理由。(光明日报/泼墨文:戴志强)

 

926浅谈

2012/10/02 光华日报/评论版


~作者:吴嘉豪

某党主席强调,华教问题单以示威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起反弹。他也表示,只有回到圆桌会议方能解决华教问题。

他处理了华教课题30多年,都还不能为华社解决问题。假若有留意到926当天冒雨出席救亡行动的人士,他们都是以年长者居多。他说出上述的言论,是否意味着长者还要再等多55年?难道华教课题就得一代传一代吗?

经历了926抗议大会、关丹独中和增江北区华小事件之后,政府仍然毫无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解决华教课题。教育部在兴致勃勃编写教育发展大蓝图之际,是不是只把资源放在单元教育上?为何教育部大当家在926前后,没有表态会在政策上改弦易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倘若教育部一意孤行实施单元教育政策,我国如何在全球的平台上与人一争长短?让我们做个简单的比较。一个只以单一语言来发展的国家,与一个以多种语言来发展的国家,哪个国家比较有机会成功?

该党主席必须知道,现今民怨沸腾,华教课题已经不是新鲜的课题。倘若该党不能在华教课题上扮演积极的角色,恐怕该党的候选人在来届大选,在以华裔为主的选区,会再一次全军覆没。

(来源: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