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476



董总最严峻时刻


2014/12/4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许万忠
 

董总成立60年,始终站稳母语教育立场,力爭民族教育的平等地位。董总领导人要有「说应说的话,做该做的事」勇气之外,还得经常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没有大智大勇以及坚持到底的坚韧精神,是不能担当这个大任的。

独中处于水深火热的1970年代初期,董总领导人在关键时刻联合教总,及时发起独中復兴运动,使独中起死回生,成功保住60所独中;1975年,又在重重压力下毅然主办独中统考,为独中生开拓广阔的深造之路。领导华教运动和统考的赫赫战绩使董总声望如日中天,金字招牌熠熠生辉,领导人的威信水涨船高,备受华社敬重。

近十年的情况有了突变,老臣子被迫离开与新纪元学院风波,导致华教运动陷入空前大分裂,亲者痛而仇者快;董总威信一落千丈,金字招牌不再足以號令天下了。

过去一切已成歷史,董总当前危机何在?是领导人无能,还是专横跋扈,漠视华社意愿,我行我素?或者是內部有人与覬覦已久的外围势力相结合,企图使董总改走亲执政党、重內部协商路线?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没有领导能力,也不会认为外人的批评是正確的;背后有隱议程者更不会事先张扬,让人家知道真正目的所在,反而会以各种借口,攻击对方的不是。

弔诡的是这一场风波,不是路线方向之爭。叶邹心平气和说大道理,以「交由歷史判断」应对反方的指责;以傅振荃、杨应俊为首的倒叶邹一方,却把內部矛盾强化为敌我矛盾,语气之强烈,令人咋舌。

华团人事复杂,夺权时有所闻,董总权爭风波的激烈程度,已到了上纲上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至高境界。主流媒体捨弃中立、客观的办报原则加入围剿,更是空前绝后。闹至如斯境地,確实罕见,反方「势力」之强,可见一斑。

没坦对核心问题

里外夹攻,选择不针锋相对的叶邹,劣势已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127特大显然是直攻敌人心臟的绝招,却面临「不出席」威胁,流会似属必然。倒叶邹一方既不愿意承认关中问题是导火线,也不敢在127特大坦陈支持关中生参加统考的因由,费解之至。

1980年代,甲州国阵政府为了不让反对党议员在州议会发表休会演词,连续製造超过12次人为流会,成为政坛笑柄。7州董联会大张旗鼓宣佈不出席127特大之举,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倒叶邹一方或有意忘了方天兴曾经夸下海口说「批文没有问题」这回事,也忘了方天兴两年半前「边建校,边爭取(修改批文)」的郑重承诺,更懒得问「结果如何」;集中精力,以推倒叶邹为最高目標,谁敌谁友,已不重要了。

倒叶邹一方已是「人多势眾」,理应旗帜鲜明,宣告谁是续任主帅,才是正道。叶邹果真被推倒或迫走之后,谁可取代?傅振荃、杨应俊够份量吗?拥大財团主脑上台,敢保证一定做得比叶邹好吗?准许关中生参加统考,可確保60所独中平安无事吗?如果是以华教和独中存亡当赌注,值得吗?

不当民族罪人,不让子孙蒙羞,是为上策。

 

独中校长转型领导之探索与实践


2014/12/4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彭进財
 

一个时期,本地流行一句话:「独中学校长不是人做的!」独中校长除了学校的职务繁杂外,也要肩负办好民族教育的使命与任务,可说责任比一般校长的责任更重大,校內校外,独中校长都要兼顾得到。 但是不管任务如何艰难,校长总是要有人去当,而且要做得好,这样独中才有人领导,华教才能发展,肩负传承中华文化,培育华裔子弟,为国储才的教育任务而努力。独中办学的成败,深深牵动著华社生存的命脉,而独中办学的好坏,校长是关键人物。

欧美教育家说:「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中国也很肯定校长的地位,他们说:「好校长等于一间好学校」;邓日才校长也说过:「独中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火车头,也是校政的灵魂。火车头一定要精良,灵魂一定要滋养。」因此,適切的领导风格对于独中竞爭力的提昇,有著与时俱增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在学校,除了校长,教师是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校长要如何领导教师,共同努力迈向目標前进,校长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

纵观当代各种新型领导理论,如交易型领导、魅力领导、愿景领导、文化领导、僕人领导、完全领导等,在眾多研究文献发现,其中以转型领导最適合学校的组织结构,眾多实证研究也都肯定转型领导的正面成效,笔者的硕士论文曾经向全柔佛9所独中所有教师作相关问卷,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转型领导的概念最早由行政领导学者伯恩斯(James M.Burns)在1978年提出,他认为转型领导是校长与教师间彼此提高道德与动机层次的歷程。

鼓励教师创新思考

校长转型领导具有以下特点:1)魅力影响:指校长具有自信心和亲和力,做事敢担当、有魄力,在言谈之间散发影响力,令人尊重与信任。2)建立愿景:指校长能预见学校未来的发展,而提出前瞻性的愿景,並將愿景传达给教师,共同携手合作,达成目標。3)智力启迪:指校长能够营造开放的环境,鼓励教师以创新的方式思考问题,也鼓励教师去质疑他们既有的前提假设,並探索新的方法以及新的观点。4)激励鼓舞:指校长表现出激励鼓舞的行为,对教师深具信心,並常鼓励教师见贤思齐、更上层楼,鼓励他们发展各自的潜能。5)个別关怀:指校长能够体恤教师的辛劳,主动聆听教师的心声,表达適度的关心,尽力协助他们发挥潜能、自我实现。

研究也发现,校长转型领导与学校效能成正相关,即校长转型领导情况愈佳,学校效能情况也愈佳,而且校长转型领导行为对学校效能又有明显的预测力。因此建议独中和教育行政机关有以下做法:

一、以转型领导行为作为参照指標,建立校长遴选制度:目前独中校长的遴选,皆由董事部全权处理,一般为內部推举资深教师出任,或是登报向外招聘。董事会可以建立以转型领导行为作为参照指標的校长遴选制度,將校长运用转型领导之能力纳入口试、笔试之中,以甄选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出任校长。

二、与大学合作开办转型领导课程,提昇校长专业知能:独中和教育行政机关可以和国內外大学系所合作开办转型领导课程,適时提供新知,强化校长的转型领导理念,提昇校长的专业知能,如此將有助于提高校长对转型领导的运作与推展的能力,以达成提升学校效能的目的。

三、独中校长应提升个人转型领导知能,有效运用转型领导作为:校长转型领导与学校效能之间成正向相关。因此,身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应该不断吸取新知,提升个人的领导专业智能,发挥领导才能,有效引领学校同仁迈向教育目標前进,以提昇学校效能。

吉兰丹前校长林敏萍说过:「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独中校长须更清楚自己应扮演何种角色,然后才能针对性地尽力展现实力,经营出有效能且出色的独中,让华文教育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內涵。」因此,独中校长转型领导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议题。

 

教育也是消费,要缴税?


2014-12-04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陈绍安
 

人人在讲消费税,老百姓十个有九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即使各个单位巡迴讲解,老百姓十个有九没去听讲,咖啡店说长话短就大有人在,乐观看待的没几个,喊穷多的是。

凡是喊穷的,都说消费税实施之后,会更穷。

甚么须缴消费税?消费税一旦落实,大公司小公司无一倖免,都要靠电脑软件来计税,而且是要一件一件货物来计税,出出进进账目漏一不可,真是买底裤都难逃税。

可是,税收追到教育头上去,这真叫人难以苟同,无法接受了。

这是否也意味,除了政府考试,所有私人教育机构都必须缴税?

有个企业家朋友谈及消费税,当场感慨说,凡瞭解全球税制趋势都懂,世界都已开始走向这一种税收制度。事实上,这是一种合理、公平的税制,不分种族、不分贫富,人人都须缴税,只要做到人人平等,人人缴税无可厚非。

那个企业家朋友也提及,这一种讲求公平、合理的税制来到马来西亚,也都要顺应马来西亚的特殊社会结构变调了,变得可免税和可徵税项目混乱之极。

统考徵收消费税,合乎常理?

还有甚么考试须缴税?音乐中心的吉他、钢琴、节奏鼓考试等,那些一级一级上,也就要一级一级徵税?说过要打造有內涵、有文化的社会,却经常在税制上突显不合理、不公平的事实。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访中国,与人在中国的大马留学生对话时,畅谈政府考试与统考,直矢董总不愿作出调整和改变,令到统考不符国家教育政策强调的建设和团结精神,所以无法承认统考。

但是,慕尤丁不谈世界教育趋势都已卸下国家、语言和所谓的特殊社会需要的特殊保护这一环,全球都已开始朝向普及化、宏观视野去开拓,发展新教育模式。

我们的社会,迄今都还是残障人那样的“特殊社会”,还需要继续以“特殊政策”来保护“特殊教育”?

难以置信,因为要保护“特殊教育”,所以也在教育这一条线上统考,就必须缴交消费税?除非你不选择消费统考?

 

学好华文开阔视野


2014/12/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忘忧草
 

上个星期学校年终长假开始之前,各校都举办毕业典礼,国民型华小的师长告诉学生,上了中学之后莫忘学习华文。除了学好华文,也要报考华文,莫让华文华语水准停留在小学阶段。

在城市和华裔人口集中地点,我们不用担心,毕竟生活环境造就了用华文、讲华语的机会,但在方言环境和甘榜地区,家长就必须督促家中小孩多说华语。不求字正腔圆,但求多用多学,把母语融入日常生活。

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强国五千年文化及民族特色,通过文字、语言和视像传达到各国各角落。所以,学生应听取师长教诲,迎头赶上世界文化和经济新趋势。

可惜,不少学生升上中学后,因母语环境的转换,导致他们赶不上中学华文课本的程要,而为了获得更好的整体学术表现,唯有放弃报考华文。

发生这种情况,家长多少必须负上责任,因为唯有家长和学校督促,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推动力。

外国人都说华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文,身为华裔子弟,其实我们已佔了学好华文的优势。

青年们必须切记,唯有学好华文,才能开阔视野,在未来世界有更强的竞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