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除合理诉求,还能做什么?
2025/01/15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国安博士
日前,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发表《2024年华小课题回顾报告》,全面、深刻地勾勒出我国华文小学在过去一年所面临的重重困境:从师资短缺、培训机制欠完善,到统一马来语文课程的不合理提议,再到财政拨款不透明、啤酒公司赞助义演事件的波折,以及建校迁校的诸多阻碍;华小的发展之路荆棘丛生。
这份华小课题回顾报告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即使政府换届,改朝换代,推进“昌明治理”,但根深蒂固的单元化教育思维依然没有改变,华小的发展长期被边缘化、举步维艰。再者,虽有宪法的保障,民族母语教育仍难以避免种族主义者和宗教极端分子偏激言行的肆虐,沦为种族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加剧华小地位的不确定性。
华小的生存与发展面对重重复杂的问题,除了向政府教育部交涉、提出合理诉求,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加强华小教育的理论建设,突出母语教育教学在跨文化教育情境的角色与贡献。华小教育教学坚持民族语言文化主体性,却也不忽略多元文明互鉴,增进学生个人、种族、文化、宗教之间的尊重与理解,减少彼此之间相互歧视与猜疑,构建融洽和谐的生活方式,不让别有居心者蓄意挑起种族和宗教争议,制造误解与对立。
加强华社内部团结合作
其次,加强华社内部团结合作,增进对华小支持力度。华小与华社唇齿相依,是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留根工程”,是社稷繁荣进步的“希望工程”,是族群生存发展的“民生工程”。华社实有必要加强内部团结,发挥更大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华小的建设与发展。
企业界除了啤酒公司赞助义演筹款,还可以探索更多元的方式,整合资源,如设立华小发展基金,为学校的紧急需求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华小家长、华裔企业家、专业人士可以贡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经验,参与学校的管理与督导,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其三,优化课程教学,提升学习质量。华小的课程教学体系、学科设置及其课时比例,要有利于维护华教本质,凸显母语教育教学优越性,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其中包括摆正三语教学定位:坚持强化华文母语教学语言的学习,合理化国文和英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模式。
维系一支人员充足、具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师德高尚的合格教师队伍,是优化课程教学的关键和重要保障,也是华教诉求必须坚守的底线之一。
华小教师要求自觉参加校内外培训课程,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能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非华裔学生的华文学习成效,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眼下,华小教育教学工作者须要密切关注教育部即将发布的《2026-2036年教育发展蓝图》和《2027中小学课程纲要》,注意汲取其中有利于母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方法和改革措施,为我所用,与时俱进。
综观《2024年华小课题回顾报告》,华小的际遇和发展困境,归根究底属于政治层面的问题。华小亟待摆脱单元化国民统合教育政策的桎梏,企盼平安建设;然而,政策的改弦易辙,实非易事。看来,合理的诉求,难以间断;协商解决问题,成为常态。但是,逾越底线的权益侵蚀,势必引发抗衡,让协商徒劳无功!
或许,呼唤民族觉醒自救,加强内部团结与合作,整合资源支援华小发展建设,巩固合格教师队伍,加强母语教育理论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华小有望赋能新时代教育价值与使命,继续为发展民族母语基础教育做出贡献。
多元开放 生活更灿烂
2025/01/16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平凡
我来自广阔茂密的胶林,生活在一个多元种族聚居的大园坵,儿时有华裔同伴,更有巫印裔玩伴,园坵里的多元种族生活,孕育了大家的成长,留下美好回忆。
七八十年代,落脚乡区小镇,镇上店铺多为华裔,小镇旁是大园坵,周围有七八个马来甘榜、两所国小、各一所华小和淡小、清真时、神庙、兴都庙。
祈祷、膜拜、庙会庆祝,各族自由进行,彼此尊重、包容,和谐共处,从来不是问题。
开斋节、农历新年、屠妖节一样同欢共庆,镇上乡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生活一片祥和。
如今的小镇,虽然种族结构有所变化,经商的不再以华裔为主,镇上最大的迷你超市是巫裔经营,河旁摆卖的小贩尽是友族,乡民交往,不会有种族区分,就算是华裔传统咖啡店,仍然有各族身影,从商不再是华裔专有,贫穷不再只有土著。
退休后移居城郊住宅区,也是多元种族聚居的社区,虽然中价屋多为巫裔,排屋也有不少友族。
开斋戒、农历新年、屠妖节,一样可以听到爆竹声。
晨早,社区居民晨运的晨运,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为前程各自忙碌,和睦共处。
然而,伊斯兰党主席哈迪却告诉大家,这种多元开放的世俗社会是殖民时代的遗毒,比诽谤和谋杀更可怕,必须改变。
因此,两名行动党部长因部门庆祝圣诞节,和自传中有关基督教信仰也构成了罪行,被伊党紧咬不放,不断向警方报案。
相反的,伊党甲抛峇底国会议员茜蒂玛丝杜拉的“表亲论”诽谤罪,被法庭定罪的不是罪,为她发动筹款脱罪,说成是一种圣战。
禁酒、禁睹、穿着限制、娱乐场所男女分座、公开鞭刑等是伊党的治国理念,付之实施,理所当然。
只是让人置疑,难道喝酒、赌博,比吸毒谋杀更可怕?衣着限制、男女分座比国家发展来得更重要?
国人并不愚昧,是非分得清,更珍惜现在拥有的多元开放世俗社会,让生活过得更灿烂。
独中喜与悲
2025/01/13 中国报/评论
~作者:戴美清
首相安华领导的昌明政府,在农历新年前为全国63所独中带来2116万令吉大红包,也创下有史以来给予独中的最高拨款。
安华莅临槟城日新独中移交拨款的举措,对我国华文教育,特别是独中的意义非凡。所谓“见面三分情”,国家级领导亲自颁发拨款,体现了政府对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视,不论是安华还是行动党,从背后意义的层面,都可让人感受到政府释放的善意与推动改革的努力。
尤其是马来西亚绿潮崛起,应对种族、宗教及教育课题,既敏感又步步为营,推动多元文化的路途布满荆棘。昌明政府为平衡不同族群需求,必须有足够的果敢,才可以抵挡极端主义的浪潮。
华文独中是马来西亚华裔社群的重要教育资产,但由于不在国家教育主流体系内运作,长期以来面临经费短缺和政策支持不足的困境。政府对独中拨款,无疑是向华社传递善意,并肯定了华文教育在国家建设中的贡献。
另一方面,政府对独中在教育政策上未解的矛盾,一直成为华社热议的课题。政治人物把华社的诉求当成政府宣言,但在兑现诺言,却显得隐晦。
尽管这些年来,政府没有官宣把独中拨款列入财政预算案,不论是州政府或中央政府,每年都会固定提供独中拨款,用巧妙形式把制度化拨款的争议减低。
独中最大的议题就是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经历不同政府上台,最终没有一届政府可以真正办到,个中原因,大家心领神会。
活得像私生子
不过,有的州政府在招聘公务员的资格,已承认统考文凭。比起以前看不到曙光的情况,华文教育所获得的待遇是在渐进式的改革。只是这个时代只能够做到这个层面,但并不代表日后无法实现。
独中教育这些年活得像“私生子”,从曲折迂回,逐渐达到固定的资助,乃至到公职的开放接纳,唯不能真正公开承认独中统考的“身份”。
争取承认独中统考是长征,也是长期的斗争,作为政府,并没有因此而什么都不做。从另一层面的意义上,安华领导的政府,已经建构了一个承认统考的基础。
尽管现在的结果,不是大家想像的结果,只是,在当代的政治气候与大环境而言,或许现在是最好的结果。而更好的结果,在未来可期。
改革与进步不是一蹴而成,有时是必须经历几代人才可完成。这就是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经历的美丽与哀愁。
给孩子上国际学校还是华小?
2025/01/14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 陈威汕
人称Dr.Shane,生物学博士,科学育儿专家,马来西亚首位将基因科技引入儿童教育的科学家。在2024年荣获《世界青年成就纪录》。
常常收到父母的询问,应该给孩子上国际学校还是华小?为什么欧美的孩子通常都比较自信?
如果父母选择让孩子上国际学校,可以期待孩子很自信,老师问什么都会举手。如果是选择上华小,可希望孩子可以掌握中华文化,活出礼义廉耻的价值观,今天就谈关于自信心这回事。
我有个美国朋友,中学时全部科目不及格,只有数学比较好,他的父母就把他送去加强数学,其他科目就看他自己要不要补,不难发现这些孩子就会因为在某一方面强,就撑起了他整个的自信心。
父母觉得孩子的画画差、历史差、地理差,is
okay!因为我孩子的数学很好!在欧美的教育中,教育者和父母都是先看到孩子的天赋和优势领域,把焦点注重在孩子强的部分。
反之,在我们亚洲的文化里,留在我们的血液里的思维,就是先看到孩子的缺点。想像一下,孩子全科不及格,只有英文好,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找可以补全科的老师,只有英文不用补,十个科目考A,
一科B,我们不由自主的也想要把那科B也拉上来,孩子拿97%,我们问孩子,3%跑去哪里了?
无论我们是怎样的思维都好,记得,都没有对错。
我一直在想其实在这个AI时代,我们还真的需要全部都会,全部都很厉害吗?
我看了很多遍张宝幼老师的自传,也见过她好几次,她一直提醒教育者们、父母们,把焦点放在孩子强的部分,弱的部分以后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
不会做账?外包给会计师咯!不会设计?外包给设计师咯!不会写作?外包给文案师咯!不会修理pipe?
外包!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我们就负责在我们强的领域,一直专研,一直强化,整个人的信心更容易出来。
在科学育儿里,父母的思维决定了孩子发展的界限,0-6岁这个黄金期很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养的目标,不是要把一只鱼变成有十八般武艺,而是把一只鱼养成一只真正的鱼。
70%的时间花在栽培孩子的天赋,30%的时间花在其他领域,至少懂一点点……,而不是全部都花一样的时间。如果期待Dr.
Shane去做会计师或律师,我会觉得是世界末日,觉得自己的人生路一片漆黑, 我还是乖乖做教育写文案就好。
国际学校或华小都好,最重要是大人们要学会好好欣赏孩子,找到孩子的天赋,不再期待老虎吃草,不再期待鱼儿会飞,不再期待大象赛跑,这个世界会快乐很多。
自信和快乐来自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人生很短,最重要是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活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育儿不难,最重要是先了解自己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