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星期六

隆中华传捷报 统考及格率高达99%

2025/01/16  星洲日报/大都会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考生在2024年统考成绩中再传捷报,以优异表现彰显学校卓越的教育品质。(校方提供)

(吉隆坡16日讯)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考生在2024年统考中再传捷报,以优异表现彰显学校卓越的教育品质。

今年该校高中有139人、初中有170人考获5A以上佳绩,整体优异生的表现提升5%,再次展现该校在学术与德育领域的办学实力。

该校共有505名学生参加高中统考,及格率高达99.05%;初中考生共有763人,及格率为99.30%

高中23人初中51 考获全A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高中统考共有23人考获全科A,其中更有6名考生考获全科A1。此外,该校亦有6名考生在高中统考中考获9A的卓越成绩,考获5A以上则有139人。

初中统考方面,该校共有51位考生考获全科A170名考生考获5A以上的佳绩。

该校高中统考成绩相较于2023年有明显增长,共有10个学科进步,其中包括数学、高级数学、高级数学(一)、高级数学(二)、历史、生物、商业学、簿记、经济学和美术;而初中统考进步学科为英文、历史和地理。

张梅莲:人文与学术并重

该校校长张梅莲对考生们的卓越表现给予高度认可,并表示深感欣慰。

她指出,隆中华始终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关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多方面学习与发挥才能,同时致力于塑造人文与科技并重的校园环境,力求将学校打造为人文与学术并重的杰出学府。

她提及,去年适逢隆中华105周年校庆,考试班同学在参与筹备大型校庆活动的同时仍能取得优异成绩,这充分展现学生们的努力与毅力,也是教师悉心栽培和不懈奉献的最佳证明。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2024年高中统考成绩-全科A1

郑迦予(文商科,9A1

李家颉(理科,8A1

孙楷悦(理科,8A1

林于柔(商科,8A1

郑湋伦(理科,8A1

黄千希(商科,8A1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 2024年高中统考成绩

9A:郑迦予、张倩绮、赖茗瑶、麦珮暄、陈紫绮、陈姿淇

8A:李家颉、孙楷悦、郑湋伦、林于柔、黄千希、张剑日、张薰姿、陈俊贤、余丽恩、邱鼎峰、黄垲竣、黄伟尊、柯璇依、张语玹、赖家颍、罗钰莹、陈颖靖、李闵妍、刘家弘、张佳骏、丘欣倪、李紫熙、郑宇颖、尤若欣7A:邱靖轩、陈楷司、冼芷妤、余焯立、颜雪琳、林宏亮、林晓毅、彭芷珊、陈芊沁、唐政杰、王丞熙、黄圣尧、黄馨仪、刘芳妤、方宇康、吴冠希、郭静仪、苏桢晴、陈国涌、郑虹恩、黄宏轩、陈俊延、张绍丰、锺沚秦、黄炜煊、许晋康、刘芯妤、林殷正、陈韦杏、黄安盈、黄杰辉、黄宇轩6A:陈航宇、杨卓雄、李咏姿、林玥彤、罗紫妮、冯琪悠、孙铭阳、陈韦恒、郑子森、叶拯杰、杨泳健、何苑靖、郑铭洋、车泇仪、黄眷宁、林汉琛、陈杰升、陈彦佑、徐卉盈、关亦雯、刘容沁、李昱奇、苏政颖、陈恩怡、陈芊文、黄立贵、叶芊妤5A:林米贤、范斯宇、吕文杰、余渊祥、许家铭、李昱佑、林欣宇、林彦琦、雷凯元、黄铉淯、白宁、傅扬崴、潘薇宇、岑政宪、戴天一、陈炜旭、陈韵情、谭文杰、温振杰、黄裕宪、姚晨浩、余倞忻、杨佳怡、李悦嘉、陈立康、黄玟升、叶俊庆、林家丞、李嘉熙、黄慧倪、李瀚扬、林敬杰、梁嘉俽、黄懿镘、余子晴、邸诺敏、欧阳恺琳、祝学昱、王依彤、纪伟彬、许蕙荑、廖旌贝、李紫芹、吴运朋、王奕衡、陈雄兴、赵奕证、李建昇、黄渝雯、余凯宁

(星洲日报)

启新华小友族学生多 校长:不忘传承文化使命

2025/01/16 中国报/森州

峇都基基启新华小全体董事家协成员,家长以及全体师生连同出席嘉宾一起拱手,提早向各界拜个早年。

校方在农历新年举办制作灯笼比赛,其中一名参加制作灯笼比赛的友族学生获奖,左为张聒翔;右是温秀娟。

峇都基基启新华小今年制作长达56尺的“瑞蛇捞生”,吸睛全场。

陈汉乔(左7)赠送纪念品予张聒翔;左6是黄冠协;右4是温秀娟。

友族学生穿上红色的衣服齐跳迎宾舞,欢迎嘉宾们的到来。

峇都基基启新华小举办的制作新年灯笼比赛,友族学生与家长发挥各自的创意制作灯笼。

(马口16日讯)峇都基基启新华小校长温秀娟指出,虽然启新华小是一间异族学生占多数的华文小学,但校方没有忘记传承华族的传统文化使命。

她举例,除了教导华文教育,每年学校都会庆祝华人农历新年、举办挥春比赛、制作灯笼比赛和捞生仪式等,而今年校方则特别准备一段长达56尺的“瑞蛇捞生”。

她坦言,启新华小是一所特别的小学,由友族同胞撑起的华文小学,异族学生人数占多数,华裔学生可以说少之又少。

“正是因为一群热爱教育的友族家长和老师们的坚持,使学校熠熠生辉,特别是友族家长对华文教育的支持,令校方深受感动。”

她是今早在“瑞蛇启新 福运盈门”新春活动中致词时,如是指出。

她认为,教育的力量甚至超越语言与种族,在启新华小,可以看到团结与希望的美好,友族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华文,因为家长们相信这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口。

“启新华小也因友族同胞的支持,成为了华文教育的典范,经常吸引许多媒体前来采访。”

她认为,启新华小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座团结的桥梁,孩子们用努力和梦想,证明语言与种族的界限可以被爱与教育打破,“启新”二字的寓意,既有“启迪”、“创新”之意,也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精神和实力。

家协主席黄冠协说,校方举办迎新春活动,全体同学和家长都带着喜悦心情来到学校,校方也准备一系列丰富的迎新春活动。

董事长陈汉乔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带给大家新年好运及身体健康,他感谢校长,老师以及同学们,一起把校园布置得漂漂亮亮。

张聒翔:教导友族学习华语挑战大

森州行政议员张聒翔说,启新华小友族学生占多数,尤其在教导友族学生学习华语时更是面对着许多巨大挑战,希望老师们继续努力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他认为,校方不仅是教导华语,更重要是向孩子们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他也提到,每年农历新年期间所举办的捞生,它的由来是来源自森美兰州,在近年来已经陆续在全世界开始流行,这是属于我们国家的独特。

中央政府不久前已经发出了150令吉的开学援助金(BAP),张聒翔今早也宣布加码,向启新华小71名学生额外赞助100令吉的开学援助金,一共是7100令吉,另外,张聒翔也在活动宣布拨出3000令吉,作为赞助校方举办活动经费。

他说,州政府今年首次发放200令吉特别援助金予在森州服务约5万名政府公务员,这有赖于森州政府近年来的有效财务管理,才能够落实更多的惠民政策,回馈于人民。

(中国报)


华文教育界共探新路 把优质华文教育办到侨胞“家门口”

2025-01-15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外华校是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本土之外注册的教育机构,教学对象以华裔青少年为主,办学目标为推广和传承中华语言文化。按照授课时间,全球华校可分为全日制华校和非全日制华校两大类。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华侨华人子女在华校接受教育。

不久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大会暨华文教育工作研讨会在浙江省温州瑞安市举行,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华文教育从业者济济一堂,围绕如何更好开展华校工作、破解教育教学难题展开交流。

会议现场进行了《海外华校建设优化提升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路演。

温州大学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表示,《指引》面向的对象为社区周末制华校,即非全日制的华校。这类华校的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工作日晚上或放学后。华裔学生平时参加住在国教育,周末在华校学习。《指引》从正规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以及中华文化传播与教学成果考核四个方面为华校优化建设提供了建议。

在正规化方面,《指引》详细给出了海外华校命名注册、场地选址、制度建设等依法办学建议;在专业化方面,《指引》设置了针对教师资格培养、职业道德提升、基础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标准,提出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安排教师回国培训、推广普通话,使用简体字教学等建议;在信息化方面,《指引》针对智慧教室建设、自媒体账号运营、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提出了一些可实践的办法;在中华文化传播与教学成果考核方面,《指引》鼓励华校积极参与当地中华文化传播品牌活动与国内华文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类活动,做好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纽带。

“海外华校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指引》鼓励海外华校积极融入当地教育体系,‘盘活’、整合中外资源,把优质华文教育办到侨胞‘家门口’。”包含丽说。

会上,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越南、博茨瓦纳等国家的华文学校负责人就海外华文学校发展、数字化转型路径、海外华裔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华文学校管理与招生及如何融入当地社会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北京华文学院教授张江丽表示,华文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华文教师师资的专业化。目前,海外华文教师师资队伍存在断层、专业程度弱、系统性培训不够等挑战。应根据所在国家的国情特点开展对应的专业化培训,增加更多精准化、常态化的教师培训。同时,制定并推广各类华文学校办学标准、教学大纲及华文教师专业能力和华裔学生中文水平测试标准等。

在主题对话环节,多国华文教育工作者展望了新技术应用,探讨人工智能与华文教育的融合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个性化教学、语音识别与合成等创新方法,革新了华文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交互的流畅性。多模态教学资源、智能学习软件和机器人的应用,丰富了教育资源,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为学生建立学习画像,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院校长林斌说。

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校长潘丽丽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备课、写教案及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智能教学平台可快速获取资源、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促进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融合,帮助教师分析教学数据,提供即时反馈。“人工智能技术为华文教育带来新机遇,希望大家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

 (人民日报海外版)

印尼巴陵康孔子学院举行一周年庆典

2025-01-13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庆典仪式现场。巴陵康孔院供图

中新网雅加达113日电 (记者 李志全 实习生 徐裕琴)当地时间112日,由中国信阳师范大学和印尼伽内什师范大学共建的巴陵康孔子学院在巴厘举行了成立一周年庆典。

中国驻登巴萨领事馆总领事张志昇在致辞中祝贺巴陵康孔子学院成立一周年,并对过去一年孔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对于加强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至关重要,勉励师生们在未来取得更大成绩,为推动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伽内什师范大学副校长Gede Rasben Dantes对巴陵康孔子学院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赞扬,并感谢所有支持和参与孔院建设的合作伙伴。他强调,学校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推动更多学术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印尼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

庆典活动中,巴陵康孔子学院师生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志愿者教师现场演奏古琴,小学生们合唱了《两个小娃娃打电话》,高中生们演唱了《真心英雄》,大学生们对唱经典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此外,孔院学生们还带来了中国扇子舞、漆扇的制作过程演示及中国功夫太极拳表演。由巴陵康孔子学院举办的“语言舞台汉语传情”中文配音比赛中的小组冠军进行了总冠军争夺赛,并举行了颁奖仪式。

(中国侨网)

八华1960至1965年届校友举行跨年届校友聚餐联欢

2025/01/12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华社

各年届校友大合照

左起:温美玲、Hwie Swan、李育堂、叶焕明、古兆维、刘家庆

63年届校友合影

诞生于1901年的雅加达八华学校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1958年,中、印尼国籍分校后,以叶焕明为首的雅加达八华印尼籍民学校(JPP1963年届校友会,为了增强同学之间及各届校友的感情,多年来一直举行跨年代校友集会和聚餐活动。

2025年也不例外,为了实现跨年届班友聚餐计划,以叶焕明、陈忠贤、梁志坚、刘家庆、温美玲、Hwie Swan和李育堂为筹划团队,特意于202514日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在HAKA大酒楼邀请了1960届、1961届、1962届、1963届、1964届及1965届班友会代表参加这次聚会。

叶焕明(1963届校友)在留学德国期间,积极参与印尼留德同学会的工作;回到印尼后,他也致力于推动JPP八华籍民学校1963届毕业生的活动。2003年,他组织了离校40周年纪念活动,并出版了40周年纪念刊(内含经济学家郭建义和历史学家对教育未来的展望文章)。

在这次聚餐会上,叶焕明校友简短地阐述了班友聚餐的意义,他讲道:REUNI Lintas Alumni 63: 63年届跨代班友会聚会的意义,R: Ramai-ramai berkumpul bersama dalam Temu kangen (共聚叙旧);E: Eforia para lansia Almamater Pahoa/JPP (校友们的欢欣喜悦);U: Untuk bercengkerama dengan suka cita (相互谈笑风生);N: Nostalgia di masa sekolah (回忆校园生活);I: Ini adalah para Generasi Pre dan Baby Booming (这是焕发的老一辈)。

这几句意味深长的话,深刻地刻画了此次聚餐联欢会的意义。虽然没有特别安排文娱节目,但在两个多小时的欢聚中,老人们都显得年轻了许多。聚会结束前,大家争先恐后地拍下“全家福”,相互握手珍重告别,并期盼来日再相逢。(梁成柱 /文)

(千岛日报)

2025年1月17日星期五

滨华中学新学年始业式 迎590新生创纪录

2025/01/16  中国报/雪隆

吴丽琪校长以“涵养品位,向美而行”勉励全体师生。

获得教职员服务卓越奖的教职员,前排左5为谢松坤董事长。

(巴生16日讯)滨华中学日前举办新学年始业式暨校友回校日活动,今年不仅是该校创校102周年,更迎来了590名新生入学,创下历年来新生人数最高纪录,而全校学生总人数也将近3000人,成为该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该校董事长谢松坤博士致词时说,迎向新兴科技与人工智能飞快发展的年代,滨华秉持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于新的一年推动相应的教学改革。

他说,该校教学改革有四大层面,包括继续加强理科教育,于新学年高一级12个班,其中理科增加一班共4班,占33.3 %,超越全国的25%平均数。接著,与拉曼大学共同开创独中人工智能基础课程。

他出指,教改中开创全方位云端校务系统,去年6月份该校与一间本地知名电脑软件开发公司签约,在原有的滨中Version 1. 的电脑行政系统的基础上联合开发出云端滨华校务系统,共概括23个功能模块,包括滨华云钱包。

增购90Chrome Book

他说,另外,该校决定增购两间教室的Chrome Book90台,增加教学效能。

该校吴丽琪校长于致词中以“涵养品位,向美而行”勉励全体师生,在2025年新学年开始,站在新的起点,迎接新的自己。

她也提到该校今年的WIG(超级重要目标)是“节能省电,身体力行;关爱生命,你我同行”,希望全体师生能够滋养内在的品格、传递节能的力量、守护校园的善意。

该校今年共有19位教职员获得服务卓越奖,会上同时颁发由台湾侨委会颁赠的2024年华文独中教师长期服务奖,获奖老师共有11位。

出席嘉宾包括副董事长刘明标、严崇贵、董事总务颜来发、董事财政陈伟光、中小学校友会会长沈顺杰及家教协会主席陈峋鸣等。

(中国报)

【2024年统考成绩放榜】芙中12考生8A或以上

2025/01/16   南洋商报/文教

芙中高中统考共有12名考生考获8A,前排左起为李家成、蔡亲炀及龙思岑。

(芙蓉15日讯)芙蓉中华中学2024年度第50届高中统考成绩放榜,共有12名考生考获8A或以上的标青成绩,其中一名考生考获全科10A的亮眼佳绩。

校长蔡亲炀博士今午召开记者会指出,2024年的考生人数为391人,相较于2023年的424人,虽然考生人数有所减少,但整体成绩表现有所提升。

他表示,2024年总考科共有17科,其中有14科的及格率都在90%以上,而考获全A的共有10人,分别文商科有8人,理科则有2人。

他说,今年共有2科及格率达至100%,分别是高级数学(I)和美术,而美术从2021年至2024年皆获得100%的及格率。

他也说,2024年考获A比例增长的科目有10科,其中增长率显著高于5%的分别有高级数学(+16.48%),高级数学(I)(+8.74%)、薄记与会计(+6.93%)、物理(+6.02%)及历史(+5.46)。

他形容,芙中的统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而考生们的杰出表示有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及教师们的辛勤教导。

此外,蔡亲炀也指出,自2024年起,芙中成功向教育部申请成为森州其中一个报考马来西亚英文水平鉴定考试(MUET)的考点,而2024年的考生也在该考试中表现杰出。

考获10A的学生为林昭君、9A则是郑宇彤、车蕴瑜、张芯颐、符传显,8A则有胡雪盈、邹敏瑜、华婧璇、林俊哲、罗子晴、刘庭祯及林素凌。

与会者尚有副校长李家成及龙思岑。

(南洋商报)

华教视窗】 ~ 1624

华教除合理诉求,还能做什么?

2025/01/15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国安博士

日前,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发表《2024年华小课题回顾报告》,全面、深刻地勾勒出我国华文小学在过去一年所面临的重重困境:从师资短缺、培训机制欠完善,到统一马来语文课程的不合理提议,再到财政拨款不透明、啤酒公司赞助义演事件的波折,以及建校迁校的诸多阻碍;华小的发展之路荆棘丛生。

这份华小课题回顾报告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即使政府换届,改朝换代,推进“昌明治理”,但根深蒂固的单元化教育思维依然没有改变,华小的发展长期被边缘化、举步维艰。再者,虽有宪法的保障,民族母语教育仍难以避免种族主义者和宗教极端分子偏激言行的肆虐,沦为种族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加剧华小地位的不确定性。

华小的生存与发展面对重重复杂的问题,除了向政府教育部交涉、提出合理诉求,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加强华小教育的理论建设,突出母语教育教学在跨文化教育情境的角色与贡献。华小教育教学坚持民族语言文化主体性,却也不忽略多元文明互鉴,增进学生个人、种族、文化、宗教之间的尊重与理解,减少彼此之间相互歧视与猜疑,构建融洽和谐的生活方式,不让别有居心者蓄意挑起种族和宗教争议,制造误解与对立。

加强华社内部团结合作        

其次,加强华社内部团结合作,增进对华小支持力度。华小与华社唇齿相依,是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留根工程”,是社稷繁荣进步的“希望工程”,是族群生存发展的“民生工程”。华社实有必要加强内部团结,发挥更大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华小的建设与发展。

企业界除了啤酒公司赞助义演筹款,还可以探索更多元的方式,整合资源,如设立华小发展基金,为学校的紧急需求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华小家长、华裔企业家、专业人士可以贡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经验,参与学校的管理与督导,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其三,优化课程教学,提升学习质量。华小的课程教学体系、学科设置及其课时比例,要有利于维护华教本质,凸显母语教育教学优越性,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其中包括摆正三语教学定位:坚持强化华文母语教学语言的学习,合理化国文和英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模式。

维系一支人员充足、具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师德高尚的合格教师队伍,是优化课程教学的关键和重要保障,也是华教诉求必须坚守的底线之一。

华小教师要求自觉参加校内外培训课程,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能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非华裔学生的华文学习成效,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眼下,华小教育教学工作者须要密切关注教育部即将发布的《2026-2036年教育发展蓝图》和《2027中小学课程纲要》,注意汲取其中有利于母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方法和改革措施,为我所用,与时俱进。

综观《2024年华小课题回顾报告》,华小的际遇和发展困境,归根究底属于政治层面的问题。华小亟待摆脱单元化国民统合教育政策的桎梏,企盼平安建设;然而,政策的改弦易辙,实非易事。看来,合理的诉求,难以间断;协商解决问题,成为常态。但是,逾越底线的权益侵蚀,势必引发抗衡,让协商徒劳无功!

或许,呼唤民族觉醒自救,加强内部团结与合作,整合资源支援华小发展建设,巩固合格教师队伍,加强母语教育理论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华小有望赋能新时代教育价值与使命,继续为发展民族母语基础教育做出贡献。

                                                             

多元开放 生活更灿烂

2025/01/16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平凡

我来自广阔茂密的胶林,生活在一个多元种族聚居的大园坵,儿时有华裔同伴,更有巫印裔玩伴,园坵里的多元种族生活,孕育了大家的成长,留下美好回忆。

七八十年代,落脚乡区小镇,镇上店铺多为华裔,小镇旁是大园坵,周围有七八个马来甘榜、两所国小、各一所华小和淡小、清真时、神庙、兴都庙。

祈祷、膜拜、庙会庆祝,各族自由进行,彼此尊重、包容,和谐共处,从来不是问题。

开斋节、农历新年、屠妖节一样同欢共庆,镇上乡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生活一片祥和。

如今的小镇,虽然种族结构有所变化,经商的不再以华裔为主,镇上最大的迷你超市是巫裔经营,河旁摆卖的小贩尽是友族,乡民交往,不会有种族区分,就算是华裔传统咖啡店,仍然有各族身影,从商不再是华裔专有,贫穷不再只有土著。

退休后移居城郊住宅区,也是多元种族聚居的社区,虽然中价屋多为巫裔,排屋也有不少友族。

开斋戒、农历新年、屠妖节,一样可以听到爆竹声。

晨早,社区居民晨运的晨运,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为前程各自忙碌,和睦共处。

然而,伊斯兰党主席哈迪却告诉大家,这种多元开放的世俗社会是殖民时代的遗毒,比诽谤和谋杀更可怕,必须改变。

因此,两名行动党部长因部门庆祝圣诞节,和自传中有关基督教信仰也构成了罪行,被伊党紧咬不放,不断向警方报案。

相反的,伊党甲抛峇底国会议员茜蒂玛丝杜拉的“表亲论”诽谤罪,被法庭定罪的不是罪,为她发动筹款脱罪,说成是一种圣战。

禁酒、禁睹、穿着限制、娱乐场所男女分座、公开鞭刑等是伊党的治国理念,付之实施,理所当然。

只是让人置疑,难道喝酒、赌博,比吸毒谋杀更可怕?衣着限制、男女分座比国家发展来得更重要?

国人并不愚昧,是非分得清,更珍惜现在拥有的多元开放世俗社会,让生活过得更灿烂。

 
独中喜与悲

2025/01/13  中国报/评论

~作者:戴美清

首相安华领导的昌明政府,在农历新年前为全国63所独中带来2116万令吉大红包,也创下有史以来给予独中的最高拨款。

安华莅临槟城日新独中移交拨款的举措,对我国华文教育,特别是独中的意义非凡。所谓“见面三分情”,国家级领导亲自颁发拨款,体现了政府对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视,不论是安华还是行动党,从背后意义的层面,都可让人感受到政府释放的善意与推动改革的努力。

尤其是马来西亚绿潮崛起,应对种族、宗教及教育课题,既敏感又步步为营,推动多元文化的路途布满荆棘。昌明政府为平衡不同族群需求,必须有足够的果敢,才可以抵挡极端主义的浪潮。

华文独中是马来西亚华裔社群的重要教育资产,但由于不在国家教育主流体系内运作,长期以来面临经费短缺和政策支持不足的困境。政府对独中拨款,无疑是向华社传递善意,并肯定了华文教育在国家建设中的贡献。

另一方面,政府对独中在教育政策上未解的矛盾,一直成为华社热议的课题。政治人物把华社的诉求当成政府宣言,但在兑现诺言,却显得隐晦。

尽管这些年来,政府没有官宣把独中拨款列入财政预算案,不论是州政府或中央政府,每年都会固定提供独中拨款,用巧妙形式把制度化拨款的争议减低。

独中最大的议题就是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经历不同政府上台,最终没有一届政府可以真正办到,个中原因,大家心领神会。

活得像私生子

不过,有的州政府在招聘公务员的资格,已承认统考文凭。比起以前看不到曙光的情况,华文教育所获得的待遇是在渐进式的改革。只是这个时代只能够做到这个层面,但并不代表日后无法实现。

独中教育这些年活得像“私生子”,从曲折迂回,逐渐达到固定的资助,乃至到公职的开放接纳,唯不能真正公开承认独中统考的“身份”。

争取承认独中统考是长征,也是长期的斗争,作为政府,并没有因此而什么都不做。从另一层面的意义上,安华领导的政府,已经建构了一个承认统考的基础。

尽管现在的结果,不是大家想像的结果,只是,在当代的政治气候与大环境而言,或许现在是最好的结果。而更好的结果,在未来可期。

改革与进步不是一蹴而成,有时是必须经历几代人才可完成。这就是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经历的美丽与哀愁。

 

给孩子上国际学校还是华小?

2025/01/14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 陈威汕

人称Dr.Shane,生物学博士,科学育儿专家,马来西亚首位将基因科技引入儿童教育的科学家。在2024年荣获《世界青年成就纪录》。

常常收到父母的询问,应该给孩子上国际学校还是华小?为什么欧美的孩子通常都比较自信?

如果父母选择让孩子上国际学校,可以期待孩子很自信,老师问什么都会举手。如果是选择上华小,可希望孩子可以掌握中华文化,活出礼义廉耻的价值观,今天就谈关于自信心这回事。

我有个美国朋友,中学时全部科目不及格,只有数学比较好,他的父母就把他送去加强数学,其他科目就看他自己要不要补,不难发现这些孩子就会因为在某一方面强,就撑起了他整个的自信心。

父母觉得孩子的画画差、历史差、地理差,is okay!因为我孩子的数学很好!在欧美的教育中,教育者和父母都是先看到孩子的天赋和优势领域,把焦点注重在孩子强的部分。

反之,在我们亚洲的文化里,留在我们的血液里的思维,就是先看到孩子的缺点。想像一下,孩子全科不及格,只有英文好,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找可以补全科的老师,只有英文不用补,十个科目考A, 一科B,我们不由自主的也想要把那科B也拉上来,孩子拿97%,我们问孩子,3%跑去哪里了?

无论我们是怎样的思维都好,记得,都没有对错。

我一直在想其实在这个AI时代,我们还真的需要全部都会,全部都很厉害吗?

我看了很多遍张宝幼老师的自传,也见过她好几次,她一直提醒教育者们、父母们,把焦点放在孩子强的部分,弱的部分以后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

不会做账?外包给会计师咯!不会设计?外包给设计师咯!不会写作?外包给文案师咯!不会修理pipe? 外包!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我们就负责在我们强的领域,一直专研,一直强化,整个人的信心更容易出来。

在科学育儿里,父母的思维决定了孩子发展的界限,0-6岁这个黄金期很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养的目标,不是要把一只鱼变成有十八般武艺,而是把一只鱼养成一只真正的鱼。

70%的时间花在栽培孩子的天赋,30%的时间花在其他领域,至少懂一点点……,而不是全部都花一样的时间。如果期待Dr. Shane去做会计师或律师,我会觉得是世界末日,觉得自己的人生路一片漆黑, 我还是乖乖做教育写文案就好。

国际学校或华小都好,最重要是大人们要学会好好欣赏孩子,找到孩子的天赋,不再期待老虎吃草,不再期待鱼儿会飞,不再期待大象赛跑,这个世界会快乐很多。

自信和快乐来自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人生很短,最重要是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活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育儿不难,最重要是先了解自己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