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

林景清:找回应有权益 华中须获“报生纸”

2025/09/15 南洋商报/文教

独家报道:谢姈悄

林景清

国民型华文中学于1950年代,由华文中学改制而成。图为吉华国民型中学。(档案照)

(吉隆坡15日讯) 许多国民型华文中学(华中)因缺乏合法地位,长期处于“两头不到岸”的处境;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主席丹斯里林景清坦言,希望能在任期内为华中争取到一张“报生纸”,让华中一劳永逸获得法律上的合法身分。

林景清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指出,国民型华文中学于1950年代在当时的政府建议下,由原有的华文中学改制而成,当时承诺给予“一对一”资助,即学生缴交多少学费,政府就拨出相等数额的款项。

但随着1961年教育法令被1996年教育法令取代,“国民型中学”一词已不复存在,如今法令中只剩下“国民中学”,使得华中的地位长期悬而未决。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的政府系统里,并没有SMJKSekolah Menegah Jenis Kebangsaan,国民型中学),只有SMKSekolah Menegah Kebangsaan,国中)。

林景清指出:“华中的愿景,就是找回应有的基本权利,争取‘报生纸’,让华中获得名正言顺的地位。”

与国中待遇差距大

林景清形容华中为“半弃婴”,当华中去跟人家筹款,其他人当华中是政府学校,实际上并非如此。

他说,虽然华中目前依旧享有政府派遣师资的待遇,但在硬体建设与设备方面仍需由董事部及向社会筹款支持,例如校地、校舍、冷气安装及维修等。

外界往往误以为华中与国中无异,事实上两者待遇差距甚远。

他以吉隆坡中华华中为例,在离开学校30年后回去时发现,当年的厕所还在,而硬体设施也未增加,但学生人数已增至2000多人。他加入学校董事会,才重建厕所,并把课室增加一倍。

他指出,如今的中华华中,仅接受毕业于华小的学生,同时也会要求入学者将来需要在中五报考华文。

林景清曾于8年前,即2017年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中的华文科考试,以身作则,鼓励学生报考华文科。后来他也在华文科考获C+优等成绩。

政府未长期落实一对一资助承诺

林景清进一步解释,1950年代的改制背景,是当时政府希望通过提供部分资助,让华文中学转为“国民型华文中学”。然而,当年所说的“一对一”资助并未长期落实,导致华中只能依赖民间力量维持运作。

随着1961年教育法令的实施,华中的地位开始模糊化,直到1996年教育法令出台后,“国民型中学”的字眼彻底消失。如今,法令只承认“国民中学”,对华中完全没有提及。

“这意味着,华中在法律上是处于空白地带,没有明文保障。虽然教育部承认华中的存在,也派遣师资,但在校地权、校舍建设及拨款分配上,华中没有与国中同等的地位。”

1996年教育法令下 国民型中学被排除

国民型华文中学在独立前是华文中学。当年接受政府建议改制,就变成国民型中学,不同意改制就变成独中。

改制的当时称为Conforming Secondary School,过后就变成如今的国民型中学。

根据资料,国民型华文中学是在马来亚于1957年独立前后,接受政府建议改制的民办华文中学。

在约195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让当时的民办华文中学申请全额资助,并根据1957年教育条例将华文中学,转型为国民型全额资助中学。

自那时候起,一些华文中学提出申请,接受全部津贴并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如今的国民型华文中学)。至于不接受津贴,不接受改制而自费办理则称为独立中学。

1961年教育法令第二条文中,小学与中学教育被分类并定义为:

1)国民小学

2)国民型小学

3)国民中学

4)国民型中学

然而,当1996年教育法令取代1961年教育法令时,1996年教育法令第二条文对小学与中学教育定义并分类为:

1)国民小学——小学教育

2)国民型小学——小学教育

3)国民中学——中学教育

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第16条文,国民型中学不再属于一个特定的教育机构类别。

目前全国有80所华中,其中柔佛有3所、吉打4所、吉兰丹2所、马六甲5所、森美兰4所、彭亨7所、霹雳17所、玻璃市1所、槟城11所、沙巴州8所、砂拉越10所、雪兰莪5所、登嘉楼1所以及吉隆坡2所。

向议长呈备忘录

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已于今年7月向国会下议院议长丹斯里佐哈里提呈有关华中法律地位的备忘录,并把副本交给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

林景清透露,备忘录主要诉求包括:

一、设立专门负责华中事务的教育部单位;

二、委任特定督学监督华中事务;

三、确认董事会在学校管理上的主权;

四、在法律上承认华中历史地位。

林景清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需要国会通过修订,才能让华中恢复合法身分。

难维持华裔师资比例

除了筹款困难外,林景清说,华中所面对的另一项挑战是让学校华裔师资比例维持在51%

也因为名不正,言不顺,他指出,华中难以维持其51%师资是华裔教师占比的特征。

林景清说,华中的其中一项特征是校长、副校长跟主任一路来是谙华文的人士所担任。然而政府却派了不谙华文的人士来华中当校长。

此事虽然在副部长的协调下,得以捍卫,但他认为,有关课题并未被一劳永逸的解决。

“我们华中的特征就是,我们是用华语在交流的。我们的媒介语是华文。”

他指出,这跟华小是一样,媒介语都是华语。华中是华小的延续,因为华小也是国民型华小。

(南洋商报)

汶中师生赴广西参加“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科技交流

2025/09/13  诗华日报/汶莱


(汶莱斯市13日讯)汶莱中华中学7名师生们带着对科技的向往和对友谊的期待,今日前往中国广西参加国际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

2025914日至20日,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广西)将在广西南宁举办。

这是该校师生近年来多次赴华参加科技教育交流活动的延续。

“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由中国科协和科技部共同发起,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和科技教师的重要科技人文交流活动。

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八届,吸引了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师生参与。

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暨教师研讨会(广西)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一项人文交流项目,在四川主场活动之外,于广西设立分营,活动模式创新,采用“1场线下主场活动、5个区域合作分营、1个线上资源平台”的模式进行,旨在通过创客营活动和教师研讨会,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激发青少年创造力和协作力,推动教育资源全球共享。

此次参营的汶中代表队成员分别是领队陈谨良及陈佩琳2位老师,该校十年级理科一班的陈巧慧、孙凯芯、张芯慈、刘嘉恩及池恩慧等5位学生。

这不是汶中师生今年第一次赴华参加科技交流活动。今年6月,该校7名师生就曾赴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参加“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创新伙伴计划四川行暨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

7月底,汶中4名师生代表还前往中国广西贵港市,观摩了第22届广西青少年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竞赛暨跨区域面向东盟国家邀请赛,师生们体验了机器人编程、AI创意设计、智能家居挑战赛等前沿项目。

本届创客营活动将为汶中师生提供与各国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交流学习的机会。活动涵盖科学家主旨报告、友谊之夜文化交流、非遗文化体验等环节,为营员提供丰富的跨文化体验。

具体行程包括:914日,参营代表抵达、报到,破冰活动。15日开展国际工坊·AI创享家(学生活动)及教师工作坊(教师活动),人工智能主题课程及相关参访,观看“2025 年中国-东盟科普之夜”。

16日,科技参访体验与“非遗”文化体验:广西科技馆;科学教育体验;人工智能通识课讲座;“国际工坊·AI创享家”作品点评及展示交流。

17日,科技参访:南宁青秀山科普教育基地;文化交流活动(演出、“非遗”体验)。

18日,文化参访:广西民旅博物馆;科技文化参访: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19日,科学家面对面:中国-东盟青年科学家人工智能交流对话活动;科技参访:南A 中心;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闭幕活动;欢送活动。

20日,参营代表返程。汶中校长许月兰表示,上述活动旨在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为他们搭建科技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诚然,此次活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人文交流项目,促进了共建国家青少年之间的科技与文化互动,深化了多文化、多学科的融合,汶中代表参营活动必将获益匪浅,期待他们载誉而归!

(诗华日报)

端华学校举行庆祝教师节仪式

2025/09/13  柬埔寨《柬华日报》华社动态





【本报消息】910日下午,柬埔寨潮州会馆公立端华学校举行庆祝教师节仪式。端华大学同端华学校中文班、柬文班各年级数百位老师、教授参加仪式。

本次庆祝仪式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主题,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仪式开始,大屏幕播放了一段宣传短片,回顾了教师节的由来,并阐述了教师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短片中,教师们“甘为人梯,燃烧自己”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领导与教师代表致辞,情深意切

潮州会馆文教处主任林建平、端华大学校长贺继乐、中国侨办教师代表蒋满息、汉语中心教师代表李秀芳以及端华学校本地教师代表王淑丽先后上台致辞,表达了对全体教师的敬意与祝福。

潮州会馆文教处主任林建平用中、柬、英三语致辞,代表潮州会馆向辛勤付出的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他盛赞教师们“坚守教育岗位,无悔青春,用热血谱写教育事业赞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值得全社会尊敬。

端华大学校长贺继乐教授向全体教师送上诚挚的祝福。他特别感谢来自中国侨办和汉办的教师们,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为端华学校的讲台默默奉献,将知识和中华文化播撒在柬埔寨这片热土上,为中柬教育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贺校长也对所有端华学校的教师表示衷心感谢,赞扬他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关爱学生,共同成就了端华校园的蓬勃生机。他强调,教师节的设立彰显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并重申了2025年教师节的主题,以此勉励所有教师坚守初心,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辜负“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师恩如山,情谊深厚

中国侨办教师代表蒋满息在致辞中分享了自己在端华学校援教的感人点滴。他表示,中国对教师的赞美数不胜数,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都说明了教师工作的伟大。他特别感谢潮州会馆和学校领导对教师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并提到一些具体事例,如校长们亲自到机场接送新老师、领导关心生病住院的老师等,这些都让他们倍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投身华文教育事业的决心。蒋老师说,外派教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看到学生们热爱中华文化、点滴进步,是他们最大的喜悦和欣慰。

汉语中心志愿者教师代表李秀芳同样表达了对教师节的激动之情。她表示,教师是一份承载着希望与未来的职业,作为外派教师,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和友谊桥梁的建设者。她强调,教育无国界,爱的桥梁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并将继续秉持爱与责任,为每一位学生启迪心灵。

端华学校本地教师代表王淑丽则分享了自己与端华学校的深厚渊源。她表示,自己的梦想在端华启蒙,并在中国留学深造后选择回到母校。如今,她与中国教师们并肩作战,共同为柬埔寨的孩子们搭建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而这座桥梁“是用汉字砌成的,是用拼音连接的,更是用我们两国老师共同的心血和汗水浇筑的”。她代表所有柬埔寨学生和教师,向中国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庆祝仪式在热烈而庄重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全体教师合影留念,共同铭记这一特殊时刻。

(柬华日报)

携手联华筑梦想,致敬师者育英才

——马德望公立联华学校教师节活动

2025/09/12  柬埔寨《柬华日报》华社动态










【本报消息】910日,马德望公立联华学校中洋溢着温馨与感恩的节日气氛。在这个充满感恩与敬意的季节,学校理事会和全体师生欢聚一堂,共庆教师节庆祝,向辛勤耕耘在华文教育一线的全体教师表达崇高敬意和真挚祝福。

一场温馨融洽的茶话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开帷幕。精致的茶点与新鲜的水果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它们不仅是一份美味,更承载着学校对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教学心得,分享育人故事。有的老师讲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有的老师分享了与学生建立深厚情谊的感人瞬间。在交流中,大家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现场气氛温馨如家,仿佛时间都为这份浓浓的师生情和同事情而停留。

随着夜幕降临,教师节晚宴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晚宴现场布置得美轮美奂,五彩的灯光映照着每一位老师的笑脸。教师代表率先登台,动情地回顾着自己教育生涯中的点点滴滴,那些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瞬间、那些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的日夜,都化作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篇章。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华教事业的坚定与热爱,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学生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舞台上,优美的舞蹈如灵动的精灵,展现出学生们的青春活力;亲手制作的花朵,虽然并不华丽,但却饱含着学生们对老师的深深敬意;充满敬意的歌声,如天籁之音,回荡在整个礼堂。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深厚的师生情谊,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学生们的成长与进步。

教师们也纷纷献上精彩的才艺展示。深情的葫芦丝演奏,如潺潺流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激昂的演讲,表达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讲台之外的别样风采,让学生们看到了老师们的多才多艺。晚宴在《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的大合唱中圆满落幕。感人的旋律回荡在整个礼堂,仿佛是学生们对老师最深情的告白。每一位教师的眼中都闪烁着感动的泪花,他们感受到了学生们的爱与尊重,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华文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

活动尾声,学校领导向教师献上鲜花,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愿。那一束束鲜花,不仅是节日的礼物,更是对老师们辛勤付出的认可与鼓励。整场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尊师氛围,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马德望公立联华学校此次教师节庆祝活动,在温馨与感动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学校将继续秉持育人初心,携手全体教师共同推动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中柬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让华文教育之花在柬埔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柬华日报)

世界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成立 延续文学火炬 汇聚全球力量

2025/09/12  砂拉越《联合日报》

马仑(左六)荣获终身成就奖

(斯市12日讯)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总会长孙德安今日正式宣布,「世界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正式成立,旨在延续华文文学的精神火炬,汇聚全球作家力量,守护并开拓华文文学的新天地。

孙德安总会长在文告中指出:“经历三十三年的辉煌历程,承载着无数文学同仁的热忱、理想与共同记忆的「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至此缓缓落下帷幕,圆满完成其历史使命。

然而,初心不灭,精神长存。为使文学的火炬继续闪耀,我郑重宣布正式成立:「世界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

我们真诚期盼全球华文作家继续携手,用笔与心守护文学的沃土,让文化血脉在文字的流动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孙德安总会长同时深情回顾「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历史:“该基金会创立于1992年,向历代文学耆宿致以最高敬意:

 从巴金、冰心、苏雪林,到施蛰存、柯灵、辛笛、艾青、曹禺、萧干、卞之琳、林海音、张秀亚、姚拓、钟鼎文、季羡林、施颖洲、方北方、黄东平、琦君,

以及2008年的余光中、司马中原,2011年的饶宗颐、王蒙、罗兰、蓉子、马汉,直至2023年的马仑等近三十位作家。

他们在文学乃至跨国文化领域皆卓有贡献,一生执着于文学的精神,既印证了过去,也激励着未来,

 他们的生命与作品,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启迪。”

「世界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华文文学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基金会将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推动文学交流与创作扶持,汇聚全球华文作家同仁,共同书写文学的新篇章。

(联合日报)


2025年9月16日星期二

“美诗杯”华语文艺歌曲赛 宽中夺全场总冠军

2025/09/14 中国报/柔佛

新山宽柔中学的代表及老师接领全场总冠军常年杯。

下届比赛轮值主办单位为永平中学校友会,由李煜斌(左2起)从陈星和手中接领轮值杯,右起黄志良和邹建生。

比赛各组别的金奖得主上台领奖。

邹建生(右)赠送纪念品给杯主黄宁靖(左)。

黄志良(右起)、陈星和、邹建生赠送水果礼蓝给刘国文。

(峇株巴辖14日讯)柔佛州华校校友会联合会主催、峇株巴辖华仁中学校友会主办,以及华仁中学协办第32届柔甲森华文独中“美诗杯”华语文艺歌曲比赛,在获得柔佛州10所独中、马六甲培风中学、以及森美兰波德申中华中学派出超过百名参赛者及钢琴伴奏参与下,已经圆满落幕。

新山宽柔中学也荣获此届比赛的全场总冠军,至于下一届(2026年)比赛的轮值主办单位则是永平中学校友会。

比赛历年来获得Mase Marketing Sdn Bhd 荣誉赞助,此次大会也邀请峇株巴辖五校董事会董事长刘国文主持开幕,美诗杯杯主黄宁靖也莅临进行颁奖仪式。

大会主席邹建生致欢迎词说,音乐是青春最好的语言,歌声是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此次的舞台不属于竞争,而是属于绽放,属于每一个勇敢站上来的参赛者及用心聆听的观众。

“希望每一个参赛者能放下紧张的心情,尽情投入,唱出华语文艺歌曲的千般魅力,让世界听见年轻一代传承文化,拥抱未来的铿锵之声!。”

柔佛州华校校友会联合会主席陈星和鼓励所有同学们在毕业后,也能够积极参与各自母校的校友会的活动。 除了能回馈母校,也能增进同学和朋友们之间的情谊,也能结合学长姐们的人脉与经验,扩展各自的事业或志趣。

“美诗杯华语文艺歌曲歌唱比赛是南马区独中(柔、甲、森)一个培养爱好声乐者的平台,这当中也栽培了不少的声乐家。 期待所有参赛同学们都能充分发挥潜能。”

刘国文致开幕词指出, 这场盛会充分展现南马独中学子的青春风采,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这不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音乐盛宴,更是对中华文化艺术薪火相传的庄严承诺。

他说,“美诗杯”已然成为柔、甲、森三州独中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子艺术素养的重要摇篮,而华语歌曲是文学与音乐完美交织的艺术瑰宝,能让同学们在歌声中切磋技艺,在交流中缔结友谊,共同成长。

出席者包括工委会主席黄志良、永平中学校友会主席李煜斌。

32届柔甲森华文独中”美诗杯”华语文艺歌曲各组成绩:

初中男子组:

金奖第一: 黄政博 (新山宽柔中学

金奖:余忠哲 (马六甲培风中学)、汤涂煊杭 (居銮中华中学)

银奖:陈以恩(新山宽柔中学)、陈相睿 (波德申中华中学)、吴冠霆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周子恒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侯宇恒 (麻坡中化中学)、苏健任 (新文龙中华中学)、李俊逸 (麻坡中化中学)、冯健鸿 (居銮中华中学)、陈正扬 (峇株巴辖华仁中学)、朱文杰  (新文龙中华中学

铜奖: 郑咏升 (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沈志轩 (利丰港培华独立中学)、魏家毅 (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 )、林开兴 (峇株巴辖华仁中学)

初中女子组:

金奖第一:郭怡君 (笨珍培群独立中学)

金奖:梁祯庭 (新山宽柔中学)、张姬妍 (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

银奖:周芯妤 (笨珍培群独立中学)、王唯馨 (居銮中华中学)、张恩琪   (麻坡中化中学)、蔡畇馨 (峇株巴辖华仁中学)、叶宁亦 (波德申中华中学)、林恩 (马六甲培风中学)、吴月童 (新山宽柔中学)、张津莹 (波德申中华中学)、王佳敏 (永平中学)

铜奖:龙思婷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吴思璇 (麻坡中化中学)、陈沛琁 (居銮中华中学)、吕岚心 (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 )、江欣洁 (马六甲培风中学)、封袺潾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温晴 (峇株巴辖华仁中学)、黄溦俐 (利丰港培华独立中学)、陈芷娴 (利丰港培华独立中学)、颜意芯 (新文龙中华中学)

高中男子组:

金奖第一:周铭斌 (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

金奖:陈浩和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黄惟义 (新山宽柔中学)、张汉辉  (居銮中华中学)、戴立峰 (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

银奖:马易喆(马六甲培风中学)、刘威盛 (麻坡中化中学)、王佳俊 (居銮中华中学)、凌以恒 (新文龙中华中学)、许伟江 (峇株吧辖华仁中学)、郑祖名 (麻坡中化中学)、郭彦稀 (永平中学)、卓嘉鸿 (波德申中华中学)、郑以浩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罗嘉乐 (峇株巴辖华仁中学)、吴绅楷 (新山宽柔中学)、陈至玮  (永平中学)

铜奖:张健铭 (波德申中华中学)、彭家兴 (利丰港培华独立中学)、洪伟栋 (马六甲培风中学)

高中女子组:

金奖第一:李依婷 (新山宽柔中学)

金奖:吴定延 (麻坡中化中学)、马溦柠 (峇株巴辖华仁中学)、洪彩鱼 (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

银奖:张津菁 (波德申中华中学)、许佳惟 (马六甲培风中学)、林子宁 (新山宽柔中学)、李仪欣 (居銮中华中学)、伍逸璇 (马六甲培风中学)、黄靖雯 (笨珍培群独立中学)、黄佳仪 (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蔡乙瑄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陈昕恬 (峇株巴辖华仁中学)、吴勉馨 (笨珍培群独立中学)、林忻宜 (永平中学) 、彭靖萓 (居銮中华中学)、郑婉瑜 (麻坡中化中学)

铜奖:洪可芯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赖怡静 (利丰港培华独立中学)、易芷恩 (永平中学)、党欣仪 (波德申中华中学)、郭嘉苑 (利丰港培华独立中学)、朱洧彦 (新文龙中华中学)

最佳钢琴伴奏:罗晋桐(峇株巴辖华仁中学)、陈悦宁(新山宽柔中学)、陈相宇(波德申中华中学)、蔡庆恩(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

全场总冠军:新山宽柔中学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