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854


承认统考赌一把?


2018/11/13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刘泰安


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本月3日主持希盟党主席理事会会议后,针对媒体提问政府在2019年财政预算案史无前例拨款1200万令吉给独中,在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课题上会否为华社带来好消息时,他耐人寻味地回应一句:“你可以赌一把 (You can take a bet)。”

我觉得,马哈迪此时此刻的心态与境界,有点像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老顽童”周伯通,一个风趣幽默、爱作弄别人、武功高强、长寿有道的人物。例如他的风趣幽默、爱抛笑弹、权谋高超、长寿等特质,不与周伯通相似吗?他的“赌一把”论,显然是戏言一句,巧妙地回避了一个在希盟大选竞选宣言中对华社是“重中之重”、而新政府因有所避忌而一直悬而未决的棘手话题!

据报道,当时站在敦马身后的水务、土地及天然资源部长赛韦尔也说了一句:“你们已经拿到钱啦!”弦外之音,独中已经首次获得政府拨出1200万令吉的教育经费,华社为何还要争取承认统考呢?

其实,对比政府给予各类学校的拨款,诸如:国小2亿5000万令吉,华小、淡小、宗教学校、教会学校、玛拉初级理学校等各获5000万令吉,注册宗教私垫学校2500万令吉,全国61所华文独中所获得的1200万令吉拨款,堪称微不足道。

争取承认独中生建树

唯一值得庆贺的是,这是独中有史以来首次获得政府拨款。但这就可取代华社长期以来争取政府承认统考的夙愿吗?

无论如何,尽管统考文凭不被我国政府承认,导致独中毕业生无法在政府大学深造,但我国超过300所私立高校都接受独中毕业生以统考文凭报读,国外则有超过1000所公私立高等学府同样认可统考的学术水平,接受统考生直接申请入学,包括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日本、印度、澳洲、纽西兰、英国、美国等。

我认为,争取政府承认统考的意义,不在于一纸文凭的价值,而是政府承认独中作育英才和对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的贡献,尽管独中生在不获政府承认的情况下,一向都对国家有所建树。

此外,斯举可消除独中生“我爱国家,国家不爱我”的消极观念。如果改朝换代后的新政府依然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无所突破,怎教广大的支持者不失望呢?

另一方面,现任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可谓我国政坛中古往今来最幸运的人物。现年44岁、原是大学助理教授的他,在今年3月才弃教从政加入土著团结党,两个月后在第14届全国大选中当选国会议员,随即受委教育部长要职。数当今风流人物,舍其为谁?

教长职踏向首相路

需知,教育部长一职在我国是晋升首相大位的踏脚石。我国历任首相除了国父东姑都曾出任教长,即1955-57年的敦拉萨、1970-73年的敦胡申翁、1974-78年的敦马哈迪、1984-86年的敦阿都拉至1995-99年的拿督斯里纳吉。目前“候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曾在1986-91年担任过教长,可见教长一职的重要地位。

犹记得希盟政府在今年5月刚成立时,首相马哈迪曾宣布要兼任教长一职,引起非议后,才决定遵守大选竞选宣言,放弃兼管教育部。但他“肥水不流外人田”,委任来自他本身土团党的资浅国会议员马智礼为教长,而后者最初也受到部分民众反对,被指为回教主义者,并曾经挺极端宗教司扎基尔奈克等。

马智礼拥有华裔血统(母亲是客家人),通晓中文、阿拉伯语、德语、法语等,具备在公民社会团体和学术界的领导资历等,一度令人对他推动教育政策改革的能力寄予厚望。孰料他就任教长以来的政策或表现如:白鞋换黑鞋、要用5年研究承认统考、委任自己为国际回教大学(回大)主席等,令人诟病。

人民拿“选票”赌明天

或许有自知之明,马智礼不久前在国际回教大学发表首次演讲后,回应一名讲师表示愿见他有一天当上首相时,坦言首相之位不适合他,并将涉足政坛10年,过后返回大学校园。据闻他认为教长不易当,希望转投其他部门任职。

马哈迪纵横政坛逾70年,其知人和用人之道,始终都不尽如人意,无法留下潇洒的历史定位,令人不胜唏嘘!

乐坛天后叶倩文曾经唱红《潇洒走一回》一曲:“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

我们人民拿“选票”赌明天,你们却用“假意”换政权。天地悠悠,5年匆匆,敢问当权者:要否赌一把,在下届全国大选还会赢得95%华人选民的支持吗?



不考试,学什么?


2018/11/12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郭碧融


教书超过10年的时光,儘管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的学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在趋近考试时紧张兮兮地向我探听「考试的范围是什么?」。一般上,我都会向他们解释出题的范围及考题的模式,此外特地补上这句话——「考试就是考你们瞭解的东西,否则就失去考试的意义了」,以此鼓励他们专心听课。

倘若我可以自行决定考试的方式,我会倣傚大学时期其中一名讲师的作法,即在考试前让学生知道考试的题目,让学生得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千万別以为每一名学生会因此而考获A的佳绩,因为有关的考题非靠死记硬背就能作答,反之旨在考验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所以对那些无法將知识融会贯通的学生而言甚具挑战。

学习与成绩掛鉤

我的学生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不將考试奉为学习的终极目標,更没有將考试视为决定学生生死的尚方宝剑。但,朋友的女儿宇轩就没有这么幸运,在一间私立学院就读的她遇见一名会以考试成绩威胁学生的讲师,其中是不时冒出「我们下学期再见」(意即重考)的话语。结果,宇轩和同学们被讲师嚇得脸青唇白,唯有对讲师言听是从,只求考试分数顺利过关。

这名讲师的態度何尝不是应试教育下的產物?从小到大,我们歷经多场的考试,以致一些人纵然已经踏出校门,但依旧无法跳脱考试的桎梏,將考试视为学习的目標,其中是反对教育部从明年开始取消一至三年纪的考试。在他们的观念里,没有考试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而老师又要教什么呢?

我国教育的问题是將学习与考试成绩掛鉤,导致学校採取种种措施確保学生考到好成绩,比如强迫学生买作业簿、增设补习班、校方请全科及格的学生用餐等。

此外,父母拚命为孩子寻找预测考题神准的补习班。这些现象使教育变得很功利,扭曲学习初衷,让学生书包变得沉重。

学习是一个充满创意的过程,主要是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清楚瞭解自身未来要投入的领域。但,考试至上的教育模式不仅造成教师的头脑僵化,只会遵循既定的课程教导学生,也迫使学生压抑本身的兴趣,依据成绩来决定要修读的科系。所以,不必对多数人一毕业后就再也摒弃阅读的行为感到讶异,因为对他们而言,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



废除考试


2018/11/11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吴荣顺


教育部决定明年废除13年级的学校考试。这样的废除有意义吗?

其实在这之前,教育部已经展开线上调查收集民意,探讨废除一至三年级的考试制度。这项线上调查旨在收集家长及社会各阶人士对废除考试做好心理准备。当然我们也希望教育部能够展示这个调查的结果,家长反应如何?教师反应如何? 这些反应有显著性的差异吗?

废除考试应该有一些基础原因来支持。是这些考试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吗?是考试制度不完善吗?

废除考试的时间表呢?是只认为13年级考试有问题吗?还是有后续的废除考试的动作?会不会引向废除诸如upsr的考试?

而废除UPSR的课题已是旧闻。几年前,在前朝政府时代开始就不断出现要求教育部废除该考试制度的呼声,却因没有合适的取代方案而作罢。

而这次敢敢废除13年级,是因为已经找出更加好的替代法案吗?校方老师是否已经获得相应通知与训练?

还是所谓的评估还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会造成各校之间有太多的评估差异吗?

还有这些评估的衔接性。会不会学生在4年级以后还是需要回归考试制度?学生会能够适应吗?

除了调查教师是否认同废除考试,目前的考试制度考试真的非常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吗?

教育部确实有必要沟通任何支持或反对废除考试的原因。支持为何?如何解决反对声音的担忧?

在没有考试的情况,测量学生的取代性评估的公正性,客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需要更加多聆听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回馈。

废除考试会令得没有考试成绩可比较,但是也就无法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为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的加强的指导与参考。为此,替代性的评估应该同样扮演这样的一种角色。

取消考试制度对于补习制度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或许也是有减少学生学习压力的优势。

多数赞同没有考试的老师会欢迎这样的教育政策。如此一来,老师也可以教得轻松,让学生也学习得轻松,落实乐在学习的原理。当然也需要提防的是那些借着废除考试而同时废除了用心教学质量和孕教育于乐学的教师,而荒于认真教学。我们希望不会有这样的教师。

近年课改和教改的方向是教育部有意把原先主张废除小六评估考试,以校本评估取代中央考试。这本来不是坏事。但是实践时刻表和替代法案还是需要努力经营的,确保不会理论高而实践低,虽然把UPSR重命名为PPSR,对考卷格式、测验方式等没有质量的改善,而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易名游戏而已。#



李光耀反华举止之一 

——- 关闭新加坡南洋大学


来源:2018/11/11《新加坡文献馆》

~作者:公孙明


(公孙明按:李光耀买办是英国殖民产物,本质反华,其中除了废除多数居民使用的华语为新加坡语之外,就是奉主子之命花了16年时间处心积虑关闭南洋大学;后来见到有利可图又假惺惺地做些擦屁股的工作。)

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升格为南洋理工大学,该大学校长选择新加坡“理大”为大学简称,而不敢称谓“南洋理工”,为何?

该大学校长理直气壮的说辞是,南大有不良的历史包袱。这又是为什么?借此,南洋理工大学官方,有意撇清和南洋大学有任何形式的历史关系。理大称号的选择,就是要广而告之天下,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全新的大学。理大不是原来的南洋大学。

近日,当年的南洋理工大学首任校长还是一样的看法:“南洋大学是走入历史,而南洋理工大学的名称若改变,是一个自然转型的过程。我们的校园和教职员依旧,和南洋大学的情况截然不同。” 这清楚说明,即使南洋理工大学改名为南洋大学,这两所同名的前后南洋大学,是截然不同的大学。新南洋大学不是旧南洋大学。

为何要谈割裂,而不是传承?

南洋理工大学的元年,是从官办南洋理工学院的1981年开始。历史上,1980年李光耀把南洋大学并入新加坡大学,成为国立新加坡大学。被终结的南洋大学失去了全部资产,包括云南园的土地,建筑物和珍贵的文物馆。次年,李光耀在云南园的土地上另起炉灶,设立了南洋理工学院。

南洋大学的元年是1955年,终年是1980年,有生之年为25年。1980816日,南洋大学举行最后一次的第21届毕业典礼,此后步入历史。南洋大学是由东南亚华人社会,在极为恶劣的殖民政府反对浪潮中,群策群力,昂然创办的一所华人大学。

30年之后的20097月,李光耀在接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访问时坦言,很后悔当年没有早点关闭华文大学。另外,在李光耀自传中,承认花了16年时间才解决南大的问题。可见,李光耀早在1964年,也就是,李光耀上台的5年时间之内,南洋大学开课9年之际,就已经有了消灭南洋大学的念头,之后,进行了长期的,处心积虑的终结部署。

这一段历史充分暴露了李光耀对南洋大学的深仇大恨,必定要把南洋大学置之死地的决心。

现实既然如此,那又何以会有南洋大学复名运动?何谓复名?所为何事?要了解这些事故的来龙去脉,就得先回顾一些鲜为人道的后南洋大学时期的历史事迹。

1980年到1995年之间的15个年头,南洋大学之名,石沉大海,无声无息,绝迹江湖。然而,在外界一无所知情况下,云南园内正静悄悄清算南大文物,执行去南大化。漫山遍野的原生植物相思树悉数被砍伐,园内八角亭上特别烧制,刻印有南大印记的绿瓦全被砸碎。南洋大学牌坊也几乎被摧毁,幸好没有承包商胆敢承担千古罪人之名,一个已经面目全非的无名败落牌坊才幸免于难。此后,文学院,商学院,建国堂和山上男生宿舍逐一拆毁,腾出土地重建其他建筑。云南园焕然一新。

南大牌坊的经历和南洋大学师生的命运一样凄惨。1980年结束南大后,牌坊上由书法家于佑任,手书的南洋大学四个大字和1955年志立即被撤掉,沦为无名牌坊。理工学院成立时,改以南洋理工学院英文名取代。1986年学院更改校门,云南园被高速公路分隔,英文校名卸除后二度沦为无名牌坊。大学招标拆毁。幸而皇天有眼,见证了南大无限沧桑之无价之宝的牌坊得以保存。

1995年,峰回路转,南洋理工大学的简称由理大改为南大。此后,南大由劣质历史包袱,升华为优质历史资产。坊间认为,李光耀之所以如此,是有意倍数放大新加坡同文同种的华人文化色彩,以迎合中国大陆的经济机遇,为中国官员到南大取经做好准备工作。甜头是既可以赚中国人的美金,又同时享受中国官员带来的好关系。当然,更是要消费邓小平借鉴新加坡经验的赞美好口碑,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威望。

19955月,一座仿制的南洋大学牌坊在云南园举行落成典礼。山寨牌坊更改了原有南洋大学和1955的字体比例。特大号1955年志分外醒目,为的是要通过联想,误导南洋理工大学是在1955年创办。鱼目混珠伪造讯息的不良意图格外明显。

1996年,南洋大学校友录,从国立新加坡大学转入南洋理工大学保存。南洋大学校友录沦为户口人质。此举让南大校友华丽大转身,由李光耀口中的三流大学毕业生,荣升为国际一流大学的校友。这一技巧是转移问题焦点,以虚假名誉交易政治支持。

李光前文物馆没有一道回归云南园。文化部长解释说,因为没有文物清单所以无法交出属于南洋大学的文物。事实是,在一次国际拍卖会上,有一套甲骨文以过亿元的天价成交,据报道,唯一的另一套有更多片的同类甲骨文是收藏在李光前文物馆。

19983月,政府宣布南洋大学牌坊,南洋大学图书馆即行政搂,被列为新加坡国家保存古迹,並将修复南洋大学旧校门牌坊,回复原有南洋大学与1955的字样。

20007月,南洋大学牌坊完成修复工程。如今,偏安一隅的大学牌坊就宛如一只无主孤魂,和南大生一样,在凄风苦雨中,默默的守护着所见证过的南洋大学历史。

2003年,首任校长卸任,次任校长粉墨登场。复名南洋大学运动强势推行,计划在2005年,也就是,南洋大学创校五十周年之际,南洋理工大学复名南洋大学。

说白了,复名南洋大学的政治目的,是要为盗取南洋大学25年历史的手段合理化。

从这一个层面来看,南洋理工大学可以自由更名南洋大学,却不可以复名南洋大学。这是因为更名和复名有着两种完全不同和极大差异的政治意义。关键是,南洋理工大学要如何处置南洋大学的25年历史,是排除在外?还是包含在内?

南洋理工大学如果更名南洋大学,其大学元年是1981年。南洋理工大学如果复名南洋大学,其大学元年是1955年。复名具有要传承历史的意图,塑造一脉相承的具象。

显而易见,复名就是要盗取南洋大学的25年历史。这一个设定政治结果是,先模糊后抹去,李光耀多年来持续不断诅咒,残酷修理,和关闭南洋大学的一段丑恶历史。

好事多磨,事与愿违。2004年,正当大学紧锣密鼓,积极筹备20056月复名南洋大学庆典的工作中,陈庆炎突然宣布暂缓复名。

坊间的说法是,之前,李光耀放话,不反对复名南洋大学,如果南大校友会同意复名之事。然而在商议过程中,李光耀对南大校友要求平反陈六使的条件,极为恼火,所以断然终止复名南洋大学的计划。

虽然复名南洋大学的庆典已经取消,复名南洋大学的意愿却没有消减,动员南大校友支持复名南洋大学运动继续进行。战略上,李光耀改以惯用的温水煮熟青蛙策略,以循序渐进的缓慢步伐,不动声色的去执行复名计划。

2004713日,南洋理工大学举行第13届毕业典礼。这是从1992年算起的第13次毕业典礼。这符合南洋理工大学是在1991年升格的正确历史。

20041127日,毕业典礼的四个月后,南洋理工大学宣布将于2005年庆祝建校五十周年。这是一个错误的反常决定,因为从南洋理工大学元年1981年算起,五十周年应该是2031年,不是2005年。

如果说,有大学要在2005年庆祝五十周年,那是南洋大学的喜庆,和南洋理工大学完全无关。南洋大学元年是1955年,五十周年是2005年。

明显的,南洋理工大学要在2005年庆祝建校五十周年的计划,是张冠李戴冒用了南洋大学的历史身份。也就是说,南洋理工大学移花接木,把南洋大学的五十周年庆典,顶替冒认为自己的五十周年庆典。在此,南洋理工大学明目张胆,盗窃了南洋大学的25年历史。

2005829日,李显龙在云南园讲话:“南大过去五十年的发展相当曲折。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南大也改变了方向和教学体制,先是改成南洋理工学院,后来升格为南洋理工大学”。

通过这一个讲话,官方否定了原有历史过程,进而提出全新的历史诠译。

其一,借南大五十年发展之说,官方重新界定南洋理工大学的元年为1955年。南洋大学的25年历史,被算进了南洋理工大学的户口。

其二,官方重新界定南洋大学被降格为南洋理工学院。在一脉相承的历史上,南洋理工学院的前身是南洋大学,一所大学成为学院是一个降格的事实。

其三,官方彻底颠覆李光耀关闭南洋大学的原有历史。新版本历史的说法是,南洋大学没有被关闭,而是被降格为南洋理工学院。

事情发展至此,何谓复名?所为何事?的提问已经有了答案。毫无疑问,复名运动是一个声东击西伎俩,为的是要盗窃南洋大学的25年历史,其最终目的是篡改历史,抹去李光耀消灭华人教育最高学府的史实。这一切做为只是满足李光耀的一己之私。

那么,复名后果又是如何?事实上,李光耀是事件的唯一受益者,其他各方都是受害者,包括执行计划的南洋理工大学。

首先,历史上,李光耀洗脱了关闭南洋大学的罪名。而根据李光耀的历史观,南洋大学是因为和历史潮流背道而驰,注定失败,所以南洋大学的遭遇是外在环境的必然结果,和李光耀完全无关。为此,李光耀得以保存无瑕的崇高完人历史地位。

其次,众多的无辜者再次遭殃。南洋大学又再度的被鞭尸,创办南大的东南亚华人群体,和南洋大学的师生又再次的受到凌辱。

其三,更名或者复名南洋大学,对南洋理工大学一所已经有国际声誉的学府,毫无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相反的,盗窃历史比起学术剽窃更是罪加一等。在后人撰写的历史里,南洋理工大学必然会落得一个盗窃南洋大学历史的罪名。这是一个遗臭万年的罪状。

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原本是在2005年完成的复名南洋大学计划,将会在2015年落实。这一年正好是南洋大学的六十周年。

回头看看,李光耀确实是用心良苦,先花了16年时间去算计南洋大学,将之消灭后,又从1995年开始,直到2015年的共20年时间,去完成复名南洋大学的计划。李光耀的反复折腾竟然耗费了一生中的36年宝贵光阴。值得吗?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大事业。教师是社会大众的品德模范。如此文明下,一所优秀的一流国际学府,何必背离公平正道?搅和到李光耀的历史名誉地位的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