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星洲日报/国内
 |
乌冷县华团联合会指出,育华中学每年只能录取550至600名小学毕业生,但是县内约有3000名华小毕业生需要升学,因此筹办育华2校,然而获得教育部批准,却附带严格的收生条件。(示意图) |
(八打灵再也9日讯)乌冷县华团联合会指出,筹办育华2校是为了招收全县华小毕业生,因此促请教育部长取消收生限制,让乌冷县16所华小毕业生均有公平入学的机会。
该会发文告指出,2022年4月,教育部虽批准建校工程,但附带了严格的收生条件,新生必须来自8所指定小学
(feeder school),其中只有两所是华文小学。
“教育部虽予批准育华2校计划,但附带了严格的收生条件,这与建校初衷,也就是招收全县华小毕业生背道而驰。尽管建委会与教育部就此多次进行商议,但始终未能达成圆满方案,令计划推进受阻。”
文告指出,筹办育华2校的原意,就是为了满足乌冷县华社家长们的需求,确保孩子们能够接受适合的教育。
“因此,我们恳请教育部长以学生及家长利益为最高考量,取消收生限制,让乌冷县16所华小毕业生均有公平入学的机会。
其次则是加强与建委会沟通协调,推动建校工程尽快落实,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平等优质的华文教育。”
文告指出,乌冷县华团联合会于3月22日召开会员大会,会上代表们针对育华2校建校进展进行讨论,并听取育华2校建委会的汇报,建委会代表表示,由于教育部设定的收生条文限制,导致育华2校建校工作无法如期展开,引起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
文告说,乌冷县内唯一的国民型华文中学加影育华国民型华文中学(育华中学)是县内华小学生升学的首选学校。
“由于教室不足,育华中学每年只能录取约550至600名小学毕业生进入中一就读。这个收生数目,远远低于县内3000名华小毕业生的需求。”
文告指出,长期面对国民型中学学额不足的困境,导致众多华小毕业生无法进入。
“这些学生被迫选择国民中学、独中、私人学校等继续学业。进入国民中学的学生们,因为语言和环境而面对学习的困难;进入独中或私人学校的学生们,其家长则需要负担昂贵的学费和其他相关开销。”
文告说,为了解决乌冷县16所华小长期面对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育华中学董事长曾贵秋于2014年召集了董事李清福、游源泉、校友会主席凌启雄、校长陈其俊、老师林顺发,提出申办一所全新的育华2校的建议,获得与会者一致支持。
“在曾贵秋的领导下,成立建校筹备小组,展开办校申请工作。经过曾贵秋多番与政府争取下,育华中学董事部成功于2015-2016年获得教育部颁发育华2校完整批文。”
曾贵秋成立育华2校建委会,如火如荼展开筹募建校基金的工作,经过4年的努力,建委会成功筹获800多万建校基金,以及获得美景集团捐献5英亩校地(价值1千5百万)。
建委会于2021年向教育部提呈新校建筑蓝图,寻求教育部批准建校工程。
2022年4月,教育部虽批准建校工程,但附带了严格的收生条件 – 新生必须来自8所指定小学
(feeder school),其中只有2所是华文小学。
“鉴于此,乌冷县华团联合会特此发表文告,呼吁教育部长正视育华2校建校问题,并尽快作出妥善解决方案。”
文告指出,乌冷县华文中学学额严重不足,影响华小学生升学选择。
“此外,华中是华小毕业生继续学习华文及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管道。在大部分华小毕业生无法进入华中就读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将失去学习华文和中华文化的机会,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
华文中学是绝大多数家长的选择,主要原因包括:
一、相较于独中或私人学校,华中是许多中等和中下收入家庭可以负担的学校。学额不足不仅剥夺了这些家庭的选择权,也使家长陷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华中不仅提供优质的华文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马来文和英文方面得到扎实的学习,确保他们在未来具有更好的竞争力。
三、教育是国家未来的根基,政府有责任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我们敦促教育部长倾听民意,早日实现育华2校的建设目标,为乌冷县莘莘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升学空间。”
乌冷县华团联合会团体会员如下:
乌鲁冷岳县中华工商会、乌鲁冷岳兴安会馆、加影育华学校校友会、加影锡米山华小校友会、乌鲁冷岳客家公会、加影广东义山公会、乌鲁冷岳广东会馆、乌鲁冷岳福建公会、加影民生体育会、雪隆官氏公会、雪兰莪两广会馆、加影善余俱乐部、蕉赖区福建公会、蕉赖九支华小校友会、呀吃十八哩中华小学校友会、无拉港华小校友会、士毛月新村华小校友会、士毛月新民华小校友会、新纪元校友会、乌鲁冷岳惠州会馆、黄法陀慈善基金会。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