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宽中公布新生录取名单 三校录取3272人

2025/10/07 南洋商报/柔佛

宽柔中学

(新山6日讯) 宽柔中学公布2026年初一新生录取名单,三校共录取3272名新生。

其中,新山校本部共录取1113人,古来分校1180人,至达城分校979人。

学生可在明日上午10时正后,至各校网站查询成绩。

该校今日发文告,促请符合招收资格的考生根据报考校区注册缴费,不得申请转换至其他校园就读。

文告说,在报名注册截止日期后,若尚有名额,该校将另行公布第二阶段的录取名单。 新生报名时,须缴入学基金400令吉、第一期学杂费1360令吉、学生意外保险费20令吉,以及新生训练营费30令吉,总额为1810令吉;外国籍新生则共须缴9130令吉。

文告指出,三校入学考试成绩优异奖励人数以各校录取人数之前5%为准。各校入学试成绩最佳首10名的学生,初中三年学费全免;第1120名学生,初一全年学费全免,两者注册时只须缴450令吉。余者,初一学费半免,注册时须缴1810令吉。

在入学试考获成绩优异,获得初中三年学费全免的考生分别是校本部11人、古来分校10人及至达城分校12人;考获初一学费全免者分别是校本部9人、古来分校10人及至达城分校8人;考获初一学费半免的则有校本部25人、古来分校21人及至达城分校18人。

文告指出,从今年起,在籍六年级学生若有代表华小参与州级与国级学艺、体育赛事并表现优异者,可向校方申请初一学费半免之学艺或体育奖学金。宽中三校各颁发至多6个名额,由校方全权审核及遴选,并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文告阐明,在职华小正副校长、全职教师、国中的全职华文科教师及南方大学学院全职教师的子女将享有学费半免,可向校方申请,惟注册时须缴1810令吉。

文告表示,欲重审答卷的考生可于本月9日(星期四)下午3时前,分别到所属考区教务处申请,重审的行政费为每科5令吉,逾期不受理。学校将于13日(星期一)前致电通知重审结果。

至于有关助学金供家境清寒及学艺体育奖学金的学生申请,家长可于本月7日(星期二)至本月16日(星期四)中午12时,向校长室秘书处申请,录取名单将于本月18日(星期六)公布。

此外,学校也为家境清寒学生提供借书计划,学生可在缴费注册后,向训导处了解申请手续。 任何询问,可联系各校教务处,新山校本部(07-222 4446)、古来分校(07-663 6479)、至达城分校(07-213 3522)。

(南洋商报)

金马扬华小纪律营 刘玉铭:培养学生自信

2025/10/06 星洲日报/东海岸

营员们与董家教成员、正副校长和老师们合影,坐者左起郑嘉嘉、李惠娟、蓝新源、邱立浩、辜亚涞、刘玉铭、李维康、韦玉丽、陈文兴。(校方提供)

辜亚涞(站次排右二)在刘玉铭(右一)陪同下颁发最佳组别奖予自强组成员,站后左起为王珍妮、杨慧娴。(校方提供)

李维康(中)在刘玉铭(右)陪同下颁发最佳男营员奖予沈其阳。(校方提供)

李维康(中)在刘玉铭(右)陪同下颁发最佳女营员奖予莎妃卡。(校方提供)

最佳组长梁主缘从李维康手中接过奖项。(校方提供)

自己煮的食物特别好吃,营员们吃得津津有味。(校方提供)

(金马扬5日讯)金马扬华小校长刘玉铭说,通过生活营,可以培养学生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让他们懂得团队合作,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结识新朋友并与人互动。

“营会中有许多寓教于乐的项目,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并在日常中学以致用。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克服挑战、解锁新技能,从营会活动促进身心发展。”

他是日前出席该校举办的两天一夜纪律营,在闭幕致词发表谈话。

他也感谢在钟慧珍副校长的领导之下,成功筹办这次纪律营,感谢董家教赞助营会经费。

“希望学生能通这次生活营抛开以往娇傲、不爱学习、脾气大的老毛病,谦虚好好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闭幕仪式出席者尚包括副校长钟慧珍、李惠娟及郑嘉嘉、董事拿督辜亚涞、邱立浩、家协署理主席蓝新源、理事韦玉丽等。

(星洲日报)

郑源来会长给港华学校老师赠送月饼

2025/10/06 柬埔寨《柬中时报》华社

记者: 港华学校供稿  



(西哈努克讯)秋色平分,佳节又至。一轮皎洁的圆月高悬于柬埔寨夜空,清辉洒在公立港华学校的窗棂上,也照进了每一位教师的心田。值此中秋佳节,柬华理事总会监事长兼西港柬华理事会会长郑源来公爵特意为坚守岗位的语合中心志愿者教师及全体柬中教职工送来了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月饼。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不仅为佳节增添了温暖的色彩,更成为中柬文化交流与深厚友谊的生动注脚。

月饼传情,承载文化交融的甘甜

当一盒盒精心包装的月饼被送至老师们手中,喜悦与感动在校园里悄然蔓延。这些月饼每一口都是故乡的味道,每一份都寄托着郑源来会长及各界对教育工作者的关怀与敬意。对于远离故土的语合志愿者教师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节令食品,更是文化根脉的慰藉。他们与柬埔寨本地教师一同品尝,分享着关于中秋的传说与各自家乡的习俗。月饼的甜,化作了嘴角的笑意,也融进了中柬同仁心手相连的情谊之中。这份甘甜,是文化交流互鉴最直接的味觉体验,无声地诉说着“天涯共此时”的美好。

友谊为桥,共筑教育合作的基石

公立港华学校作为柬埔寨重要的华文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一直是中柬友好关系在教育领域结出的硕果,是两国人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重要平台。郑源来会长此次的慰问,深刻体现了柬埔寨社会各界对华文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语合志愿者教师工作的充分肯定。志愿者教师们,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年轻使者,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系统的汉语知识,更有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从方块字的独特魅力到中国节日的深厚内涵,他们通过课堂,将一颗颗理解的种子播撒在柬埔寨学生心中。

与此同时,柬埔寨同事们的热情支持与无私帮助,也让志愿者们得以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更深入地理解高棉文化。这种在共同工作中建立的默契与信任,正是中柬友谊在教育领域最微观、最坚实的体现。会长带来的月饼,恰如一座小小的桥梁,进一步连通了彼此的心灵,巩固了这份基于相互尊重与共同发展的深厚情谊。

热爱为桨,扬帆国际中文教育之海

对于语合志愿者老师们而言,选择来到柬埔寨,便是选择了一份责任与热爱。他们克服语言、生活上的种种挑战,将满腔热情倾注于三尺讲台。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是他们辛勤耕耘的见证。这份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传播中华文化的执着,是支撑他们远离家乡、默默奉献的最强动力。

郑源来会长的关怀与慰问,无疑为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注入了更强的信心与力量。他们表示,将把这份感动转化为更充沛的教学热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要做优秀的语言教师,更要做中柬友谊的积极促进者,让文化交流在青春的碰撞中焕发新的光彩。

这个中秋,在港华学校,月饼的香甜与欢声笑语交织,汇成了一曲中柬友好的动人乐章。郑源来会长的善举,是对所有致力于文化交流、教育合作人士的莫大鼓舞。它预示着,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背景下,两国的人文交流将更加紧密,教育合作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月华如水,流淌着亘古的思念,也映照着未来的希望。中柬友谊,正如这中秋的明月,清辉普照,历久弥新。我们深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份情谊必将如湄公河水般奔流不息,华文教育的花朵必将在柬埔寨这片热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

(港华学校 供稿)

全国华文独中国语论坛赛 沙建国中学夺冠

2025/10/05 星洲日报/国内

阿比丁(右七)与建囯中学代表与高举《拿督吴恒灿常年冠军杯》;左起为哈扎米、吴恒灿、叶参和区锦华。(汉文化中心提供)

(八打灵再也5日讯)沙巴亚庇建国中学在2025年第33届全国华文独中国语论坛比赛《拿督吴恒灿常年冠军杯》中脱颖而出,成功在主场赛事中扬威。

这也是亚庇建国中学阔别十年后,重新夺冠,代表队成员杨子琦更荣获“最佳论坛主席奖“。

这场全国总决赛日前于沙巴亚庇建国中学礼堂举行,汇聚来自东西马6所独中的菁英代表队。

亚军由柔佛古来宽柔中学摘下,其队员李子谦亦获得“最佳论坛员奖”。季军则由吉隆坡循人中学获得。

安慰奖得主分别是槟城日新独中、砂拉越古晋中华第一中学及霹雳培南独中。

由国家语文局、董总、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大马译创会联合主办,晋级全国赛的六支队伍皆是全国六个赛区的冠军队,首次将此国语论坛移师吉隆坡之外的地区举办。

颁奖仪式由沙巴首长署助理部长拿督阿比丁马丁基尔代表首长拿督哈芝芝诺主持,出席者有国家语文局总监哈扎米、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沙巴董总主席拿督区锦华、亚庇建国中学董事长拿督叶参、婆联木业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拿督黄国忠代表胡逸山等。

(星洲日报)

2025年10月7日星期二

江历哲:肩负传承文化使命 书法华教密不可分

2025/10/06 星洲日报/沙巴

小学低年组得奖学生与颁奖嘉宾合影。

小学高年组得奖学生与颁奖嘉宾合影。

初中组得奖学生与颁奖嘉宾合影。

高中组得奖学生与颁奖嘉宾合影。

大专组得奖学生与颁奖嘉宾合影。

学生专注地挥毫书写,展现对书法的热爱。

(亚庇5日讯)“笔墨同心丝路新语”2025年沙巴州中小学及大专书法比赛颁奖典礼于周六(4日)在阿兹曼哈希姆沙巴大学画廊举行,现场翰墨飘香、掌声不断,展现本地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热情与书法艺术的无限潜力。

主宾沙巴州教育局华校管理助理教育总监江历哲督表示,每一幅作品都令他深受感动,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学生的心血与专注。这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一场文化的洗礼与自我对话的旅程。他勉励学生即使今天未能获奖,也不必气馁,因为当学生拿起毛笔、认真完成作品的那一刻,便已在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他指出,书法与华文教育密不可分,是学习汉字最生动的教材之一。通过书写,学生能体会汉字的结构美、线条美与造型美,并在一笔一画中培养耐心与专注力。他说,书法为华文教育插上艺术的翅膀,而华文教育赋予书法文化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肩负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从书法找到热情价值

江历哲勉励学生,在书法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热情与价值。他期望大家从临摹经典出发,逐步形成个人风格,让书法成为表达思想、陶冶性情、连接世界的重要方式。他深信,只要学生坚持不懈、用心耕耘,书法必将成为人生的文化财富,也会化为推动沙巴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沙巴大学孔子学院马方院长皱冬梅博士表示,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技巧,更是一门融合纪律、文化与创造力的艺术。她感谢所有参赛者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并鼓励学生们在艺术道路上持续探索与成长。

本年度比赛吸引91名学生参与,参赛作品笔墨俱佳,展现出扎实功底与创意表达,充分体现年轻一代对书法的热爱与投入。

张少纶:推动青少书法教育

沙巴亚庇书艺协会主席张少纶指出,这场比赛是继“笔墨同心丝路新语”马中书法交流展之后的延续。他感谢沙巴大学孔子学院的安排,让协会有机会与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加深合作,不仅举办书法展览,也共同推动青少年书法教育的发展。未来,协会将继续深化与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的合作,包括师资交流、研学计划与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本州书法水平,让沙巴成为区域书法教育的重要基地。

比赛由沙巴大学孔子学院与沙巴亚庇书艺协会联合主办,获得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支持,并受到各校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响应。

(星洲日报)

锺灵2000年毕业生 返校同庆银禧 捐10万回馈母校

2025/10/05 《光华网》

吕良颖(左3起)及李英华移交10万令吉模拟支票给予郭显荣(右6),并由许谨顺(右5)陪同。

李英华(右9起)移交银禧铜钟给予陈镇义。

锺灵中学2000年毕业同学会举办“银禧25周年同学会晚宴”,逾200名校友与恩师们共聚一堂。

锺灵中学2000年毕业同学会举办“银禧25周年同学会晚宴”,逾200名校友从世界各地归来,与曾经执教的恩师们齐聚一堂,并捐献10万令吉给予母校,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的培育之恩,为学弟们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以“锺情廿五载 · 同窗情更深”为主题的晚宴现场气氛热烈温馨,校友情谊浓厚。昔日同窗再聚首,从青涩少年到如今各界精英,大家共话当年,畅谈未来,见证友情与母校情谊的延续。

锺灵中学董事会主席拿督斯里郭显荣向校友们分享母校的发展蓝图时指出,母校第一期综合楼工程耗资2300万令吉,目前已顺利竣工。接下来,董事会正积极展开第二期发展计划,预计总额高达4000万令吉。

“这笔数目听起来庞大,但母校发展从来不是少数人的责任,而是一代又一代校友与社会人士共同支持的成果,锺灵精神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这种薪火相传、团结奉献的力量。”

宴上,2000年毕业同学会代表吕良颖与李英华博士分别移交10万令吉模拟支票给予郭显荣,以及象征传承与延续精神的银禧锺灵铜钟予2001年毕业同学会主席陈镇义,寓意“情谊不断、精神永续”。

仪式现场掌声雷动、气氛感人,象征着锺灵人的爱校之心与团结力量将持续传递下去。

筹委会代表在致词中感谢所有校友的热情参与与慷慨支持,并表示这场银禧庆典不仅是一次重聚,更是见证25年深厚情谊与母校精神的延续。

出席者包括董事会副财政张彬圣及锺灵中学代校长许谨顺。

(光华日报)

汶中师生结束青少年创客营 共筑科技友谊之桥

2025/10/05 砂拉越《联合日报》汶莱


(本报斯市5日讯)七天AI创客之旅,让汶莱青少年与东盟伙伴在科技探索中携手前行。

今年914日至20日,汶莱中华中学的7名师生远赴中国广西南宁,参加了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创客营)(以下简称“创客营”)。这场以 ​​“数联丝路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国际科技教育盛会,吸引了来自中国、汶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阿曼、泰国、越南等13个以东盟国家为主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师生参与。

在第七天活动的闭幕式上,汶莱学生与各国伙伴一起展示了他们设计的智能作品,南宁成为这些未来创新者们交流与成长的舞台。

此次参营的汶中代表队成员分别是领队陈谨良及陈佩琳2位老师,该校十年级理科一班的陈巧慧、孙凯芯、池恩慧、刘嘉恩及张芯慈等5位学生。

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作为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于今年914日在广西南宁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来自13个国家的师生们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静电实验秀打破了初次见面的隔阂。当学生的发丝在静电作用下根根直立如蒲公英时,现场惊呼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这不是汶中师生第一次赴华参加此类的国际科技交流活动。自2023年始,该校连续多年组队前往中国参盛,行程包括云南成都、四川成都及广西南宁等。这次参与创客营活动,是该校长期致力于促进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的延续。

体验人工智能,感受科技魅力

本届创客营构建了“15+7+1+1”活动矩阵,包括15AI国际教育工坊课程体验、7场科技文化参访、1场教师工作坊和1场科学家对话。

汶中师生们深入南宁市各中小学校,参与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AI实践课程。他们亲身体验了“AI空间站工程师—太空车组装与智能任务设计”,学习组装太空车并设计智能任务。

在“水域鹰眼—智能识别与捕捉无人船”课程中,学生们了解了无人船如何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在水域开展工作。他们还参与了智能浇花系统、智驾取运车、Cyber智能车、博识万物机器人等丰富多样的AI课程。

这些课程循序渐进地引导青少年从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普及到能够熟练运用AI技术创作作品。除了实验室内的创客实践,活动还安排了多元化的科技文化参访。汶中师生们参观了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科技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场馆,通过体验科技文化与非遗技艺,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国形象。

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的“中国—东盟科普之夜”活动中,汶中师生跟随节目节奏时而惊叹、时而欢呼,沉浸式体验这场跨国科技与文化盛宴。

现场展示的卫星遥感、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等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创新成果,让汶中生们大开眼界。

汶中校长许月兰表示: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确实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师生们带来了一段难忘的科技探索与文化交融之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师生们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实践,不仅在人工智能、绿色科技等领域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启发,更在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主办方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在创新的氛围中,青少年的国际交流产生了奇妙反应。此类活动不仅拓宽了不同国家与地区师生的视野,更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科技与人文发展的热情。”她补充说道。

收获与展望:搭建跨文化创新平台

经过七天的密集学习和交流,汶中的师生们与其他国家的参与者一起在闭幕式上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国际工坊·AI创享家”微视频,各国师生以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方式,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参与活动的汶中生普遍认为,中国的AI技术发展令人印象深刻,这次经历让其体验了许多全新的AI技术,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也改变了他们对科技和未来的看法,甚至激发了他们未来进一步探索科技知识的愿望。

陈巧慧:人工智能创造美好未来

在“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的活动中,我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机器人,更是能够学习、适应并帮助人们日常生活的系统。通过工作坊和团队合作,我亲眼见证了科技如何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共同分享创新想法。同时,我也意识到必须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因为它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这次经历让我对科学和人工智能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潜力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

孙凯芯:人工智能和科学领域收获颇丰:"这次旅程让我在人工智能和科学领域收获颇丰。我见到了在汶莱从未见过的新型机器人和发明,例如在科学中心演奏乐器的机器人,令我倍感新奇;龙卷风模拟器既刺激又有趣。此外,我通过静电实验学会了用金属棒让羊毛悬浮,这真是令人大开眼界的活动。我们组装的电脑控制小车让我初步了解了编码和编程,而能够与人互动的机器人也充满乐趣。总体而言,我认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强烈推荐同学们参与。"

池恩慧:人工智能影响深远,发挥巨大作用:"这次为期七天的中国广西之行让我对人工智能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了解到,人工智能不仅对一个国家,甚至对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运用得当,人工智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公共服务,并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我也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科学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最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人工智能和科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而我也非常享受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  "

刘嘉恩:学习人工智能令人大开眼界:"学习人工智能让我大开眼界。我发现它不仅是关于机器人,更是能创造出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的科技。例如,可以实时翻译语言的智能眼镜让沟通更便捷,而能感应光线的小车则展示了机器如何“看见”并响应环境。我深感人工智能的力量,但也提醒自己要正确运用科技。这次经历让我对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未来更加好奇,也激励我继续学习编程和探索创新。  "

张芯慈:创客营打开探索科技大门:"起初,我对这次南宁之行持怀疑态度,因为我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兴趣索然,但是通过参与有趣的实践和学习环节,这次旅行真正为我打开了科技世界的大门。南宁的住宿条件远超预期,酒店房间非常舒适,我们收到了装满必需品的礼包,酒店餐厅每日提供的餐食美味可口,还有友好的志愿者陪伴我们游览城市,并与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不过,此行最让我难忘的是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伙伴们一起学习、合作、生活的经历尤为珍贵。创客营活动能让我结识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尽管我们性格迥异,却在许多方面心意相通。文化展示之夜是我最喜爱的环节,我衷心感谢汶中董事会、校长和老师给予这次宝贵的机会出国参加活动! "

(联合日报)

中华文化大乐园在宿务中华中学隆重开园

——三百余人参加张瑱总领事愿营员收获满满

2025/10/05 《菲律宾华教中心》

左起:李紫玲、林有耐、艾文哲、张瑱,

授旗仪式

开园仪式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922日,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辽宁省海外联谊会、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辽宁省实验学校承办,本中心、宿务毓德中学、宿务中华中学协办的“2025年中华文化大乐园”在宿务中华中学举行开园仪式。中国驻宿务总领馆总领事张瑱,辽宁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艾文哲,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春秋、辽宁省实验学校校长宋斌,米沙鄢华教协会顾问何安顿、蔡顺恒、穆启川,本中心交流部主任林有耐,宿务中华中学校长李紫玲,宿务毓德中学校长卢凌思,以及大乐园的授课教师、管理教师、学员等三百余人出席了仪式。

仪式由大乐园授课教师赵春秋、宋斌主持。

李紫玲校长向远道而来的祖籍国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宿务总领馆对华文教育的长期支持。她认为中华文化大乐园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和一段文明的交融,为菲中教育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林有耐主任表示“中华文化大乐园”由本中心于2006年启动,并由副主席杨美美命名,2011年被中国国侨办作为品牌项目向全球推出,是菲律宾的骄傲。他希望营员们可以通过大乐园了解真正的中国和中华文化。

艾文哲副会长指出“中华文化大乐园”是一个专门为海外华裔青少年打造的、充满乐趣的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并希望营员们在活动中收获快乐和友谊,以及对中华文化新的认识和喜爱。

张瑱总领事在致辞中向辽宁省老师们表示感谢,表示“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是中菲人文交流的生动实践,希望宿务华校的师生们从中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祝愿每位参与者都收获知识、快乐、友谊与成长。

紧接着,赵春秋副院长向此次“中华文化大乐园”授旗,本中心、宿务中华中学、宿务毓德中学分别向授课教师代表团赠送纪念品。

随后,授课教师表演了开场舞《东北秧歌》、武术《太极扇》、独唱《茉莉花》、诗朗诵《话说辽宁》、独舞《花式手绢》、合唱《大中国》等节目。

最后,参加仪式的全体领导、嘉宾、授课教师、服务教师、营员合影留念。

(菲律宾华教中心)

2025年10月6日星期一

新纪元大学学院学生走进楚文化,研习营圆满收官!

2025/10/05 《新纪元大学学院》

带队老师黄靖茵(右一)与学生在登机前往淮南前进行合影留念。

我校师生与淮南师范学院师生专心聆听淮师教授演讲楚文化知识讲座。

“淮河与新"楚文化研习营开营仪式。右五起为淮南师范学院刘冰老师、淮南师范学院望经纬处长、淮南师范学院方教授、新纪元大学学院带队老师黄靖茵。

我校师生与淮南师范学院师生在参观中国豆腐村后合影。

我校在籍学生体验书法课程。

我校师生与淮南师范学院师生手持自制漆扇合影。

我校师生与淮南师范学院师生在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前合影。

我校在籍学生参观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亲眼见证古文物。

我校师生与淮南师范学院师生在寿县古城城门前合影。

我校师生与淮南师范学院师生在淮南1952街区合影。

淮南师范学院望经纬处长为参与本次研修班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左五起为淮南师范学院望经纬处长、淮南师范学院张娜老师、新纪元大学学院带队老师黄靖茵。
新纪元国际教育学院于2025921日至26日顺利举行“淮河与新”楚文化研习营。本次研习营共有6位新纪元在籍学生与1位随团老师前往中国淮南师范学院展开为期6天的文化学习与交流之旅,深入体验当地独特的楚文化风貌。

文化行走中拓展国际视野,促文化交流

本次研习营为新纪元大学学院师生首次前往淮南师范学院进行实地考察与交流。自2020年起,两校就已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双方多次携手举办成语比赛,奠定了良好的互动基础。此次实体研习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双方交流迈入新阶段。

“淮河与新”楚文化研习营是新纪元国际教育学院推动学生“走出去”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通过跨境文化探索与实地研习,提升学生国际视野与人文理解能力,培育具备文化素养与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

在为期6天的交流中,学生们不仅沉浸式感受楚文化魅力,也与淮南师范学院师生展开深度互动,促进中马青年之间的跨文化对话与友谊。许多学生坦言这是他们首次踏足中国大陆,透过实地学习收获良多。

学子有话说:知识交汇,激发深度思考

来自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大三学生颜宇程分享道:“上学期我刚好修读古汉语课程,课堂上曾接触过庄子笔下的‘鹏’,当时仅理解到它与‘朋’、‘凤’之间的关系。通过溪老师的讲解,尤其是‘虎座凤’的案例,我才真正体会到楚人文化背景下‘凤’所承载的崇高地位。”

他同时提到,方教授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讲座令人印象深刻,不仅详尽介绍了淮南地区的特色,也拓展了自己对节气的理解。“过去我只将二十四节气与农耕生产联系在一起,如今才意识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涵。讲座信息量极大、脉络清晰,为我开启了新的视角,甚至一时难以提出延伸问题,需要慢慢咀嚼。”

颜同学最后衷心感谢两校领导与老师的精心安排,并表示当天的讲座让大家收获颇丰。

走入历史现场,深化文化理解

在参观“中国豆腐村”时,学生们也近距离观察了传统豆腐制作工艺,认识到地方饮食文化与地域历史的紧密联系。

而在寿县古城考察中,学生们实地走访了古城墙、古街巷、孔庙以及报恩寺,了解到寿县古城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都城,其地理与文化背景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在参观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时,学生得以亲眼看到真正的古文物,且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交流延续,精神长存

在研习营闭幕仪式上,由新纪元学生合唱《中文人·中文梦》,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渴望,令淮南师范学院的师生深受感动,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连结。

“淮河与新”楚文化研习营虽已落幕,但中马青年在这段旅程中建立的文化认同与人文共鸣将持续发芽成长。未来,新纪元大学学院将不断深化与中国学院的合作,推动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项目,为学生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力量。

(新纪元大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