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校名
2014-2-27 (新加坡)新明日报Facebook
~作者:林凤英
侨南小学建校在1933年,她一路走来的历程,是新加坡建国的一个典型写照。 |
当我们不断的在强调不要忘记我们的过去,努力的保留渐渐被岁月侵蚀的历史痕迹,突然之间,一间有80年历史的学校,一个行政策令就让她从此魂消玉殒。
侨南小学建校在1933年,她一路走来的历程,是新加坡建国的一个典型写照。
教育部日前宣布,有6间小学因为学生人数越来越少,明年就合并成3间。
从6减3,本是意味着有三间学校会从新加坡的教育历史中消失,但是这次的合并,消失的却是4间,因为侨南小学和励福小学合并后则改名为树仁小学。
在这6间小学里,历史最悠久的是侨南小学。侨南小学在去年7月庆祝80周年校庆。励福小学则建于1950年,1982年一度关闭,1988年搬到淡滨尼现址后才重新开课收生。想不到重生的凤凰,还是逃不过人为的因素,在26年后又面临从新加坡教育版图中消失的命运。
我想励福小学的校友一定很遗憾,特别是那些曾经努力使励福重新出发的校友、校董等有关人士,应该会感到伤心难过。
我的母校南侨,也曾因为校址附近人口老化,学生大幅度递减,在2000年面临关闭消失的命运。但在我们校友会和校友努力的争取下,南侨不但没有消失,隔年搬去盛港,浴火重生,在盛港继续她的传统和使命,并在2012年1月起成为第11所特选中学。
侨南小学建校在1933年,历史比南侨(建校1941年)悠久, 而她一路走来的历程,是新加坡建国的一个典型写照。
在三十年代,殖民政府管辖下,上学是少数人的特权,为了下一代的教育,民间办校不遗余力。侨南小学靠的是温州会馆的支持,那是新加坡的一个小会馆,因为参加会馆的三江人,相对起福建、潮州、广东、甚至是海南人来说,是少数的方言群。
在没有政府的支持下,当年办校的辛苦只有当事人知道。1940年的校舍是校董捐出的阿答屋,1958年为了应付激增的学生,还在韭菜芭的庙宇里上课。
当我们不断的在强调不要忘记我们的过去,努力的保留渐渐被岁月侵蚀的历史痕迹,突然之间,一间有80年历史的学校,一个行政策令就让她从此魂消玉殒。
教育部表示,曾考虑保留侨南或励福其中一所学校的校名,但鉴于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全新的校名能象征全新的开始。学校的文化、历史和校友与学校的关系将继续在合并后的学校中延续。我不明白教育部的道理,如果今天我的母校已经改名了,我还会认同吗?树仁小学的历史从明年开始,就让她从无到有慢慢的累积个80年吧,我们就喜欢迎新弃旧嘛!
华文师资荒──是无能为力吗?
2014/2/28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文薏
华文师资短缺问题一向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教育部不断提出最佳方案试图解决,无奈问题却像雪球般越滚越大,不但未能解决,而且日趋严重。
近年来,政府推出一项新政策,即接纳统考文凭为师训资格。教育部將安排持有师训文凭的统考毕业生,到各校执教华文。教育部前副部长魏家祥曾在国会宣佈,申请师训的独中生必须在高中统考文凭中考获3科优等、通过教师入门测试和面试;另在大马教育文凭(SPM)中除了要考得国文优等,也需要英文及格才符合申请资格。
参于此特別师训课程计划的统考生,必须完成有关特別课程,才能取得中文教师学士文凭,以便他们成为教育部承认的受训教师。按照首相纳吉说法,这些持有统考文凭的师训毕业生,將调往学校教中文,这批生力军將大大紓解国內华文师资不足问题。
值得探討的是,这真是个好办法吗?真能解决华文师资短缺困境吗?独中生凭统考文凭申请师训並成为华文教师,只能一解燃眉之急,不能一劳永逸解决华教长久以来面对的师资问题。
说一套 做一套
据有关资料显示,这项方案並未得到统考生热烈反应,甚至可说只有寥寥几人申请此课程计划。说得也是,这是理所当然的现象。说好听就是让统考生有机会接受师训成为教师,认同统考文凭资格,却还得另外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並取得优等成绩方符合资格,这到底是哪门子认同?还是说统考成绩只是另一项花红(Bonus)?
依大是本地唯一师范大学,一直以来为教育界栽培不少灵魂工程师。从2008年开始,依大开设中文系,为解决华文师荒出一分力。但別高兴得太早,因为师资短缺问题还被深埋在冰窖里,未能解冻。
说一套,做一套,更是政府的最佳武器。教育部一方面宣称会多加培训华文师资,一方面却削减依大中文系入学人数,为数最多的一届也只有90名学生,最近这两届更是惨不忍睹,只有区区二三十位学生。
20位?是的,你没看错,就是20位。不是说要解决华文师资不足难题吗?难道重质不重量?別告诉我那是政府新政策,要全面减少师范大学学生人数,那普通试卷(Pengajian Am)的学生是怎么回事?这一届共录取300多人吧。敢问一下,难道考中六的学生会比报考中文的学生多十多倍吗?那又试问一下,这就是解决华文师资短缺的最佳方案吗?20位华文老师,能填补全马上千华文教师空缺吗?答案呼之欲出。
校本评估会是另一个失败例子吗?
2014/2/24 东方日报/言论版
~作者: 蓝志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立国之本。大马的教育制度,经歷不同时代发展,也顺应时代需求做出调整。这些转变一直都是受关注和辩论的课题。唯一不变的是国家教育哲学,以及单元流教育为主轴的中心思想。
当我们在评论《教育蓝图》时,校本评估制度已成为另一项炽热议题。这次有別于其他教育课题,因为带头发牢骚,埋怨和反对的是老师本身。情况有如当年教育部仓促推行英文教数理。
这批利益相关者炮轰校本评估制度,牵涉太多非教育的电子输入工作,繁琐又繁杂,电子系统不稳定又网络堵塞,以及伺服器无法负荷等问题让人折腾。
老师需在课外时间,把资料输入电子系统;教学重心被琐碎的工作捆绑,加重负担,亦乖离教育本质。
这些弱点和不足,尤其是电子系统的不稳定,已非政府系统首次出现的问题。大家应该对陆路交通局的mySikap系统瘫痪有印象吧?
很多时候,软体和软件障碍,打碎原定雄心万丈的目標,为民服务成了为民添怨。这些经常被忽略的细节,令人对政府的电子运作信心大打折扣。
全国教学专业职工会亦站出来反对校本评估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表达不满,指若无法解决技术问题就取消该制度;颇有最后通牒的意味。
同时,由一批老师组成的「教师心声大马社会组织」(SGMM)正收集老师们的签名,要求立即废除校本评估。他们將把联署的备忘录提呈给首相纳吉,若纳吉没反应將提呈给国家元首。
该组织也要求反贪污委员会介入调查该制度,以揪出贪腐舞弊者。《教育蓝图》执行初期,教育部因校本评估制面对高企的反对浪潮。慕尤丁警觉事態严重,上週表示將检討该制度,决定是否搁置该制度。
教育部早该全面评估和重新检討,研究如何有效和全面落实校本评估。此前,政府已经展延管理系统(SPPBS)落实日期展延至4月1日。
我们不晓得教育部需耗时多久才能完成检討工作?何时对校本评估有最终定夺?
虽然该制度的出发点和终点是善意及提高国內教育水平,可是策划和执行过程经常漏洞连连,眼高手低,缺乏监管。未达目標,中途已泄气,更甚的是半途而废。
若检討和改善后,还是一堆问题和手尾,最好的方式就是取消!当然,这会是另一个写入史册的失败例子。
报考华文难获奖学金?
2014-2-27 韩视新闻中心
~ 作者:吴嘉豪
一直以来,有一部分我国的中五华裔学生都不愿意报考华文,因为他们担忧华文科如果考取不到特优的成绩,就会影响到申请公共服务局的奖学金。
在网络时代,依然有家长认同这种想法,仿佛不可思议,毕竟这个年代充满了机遇,莘莘学子难道就惧怕华文科获得不是最好的等级,没了公共服务局的奖学金,留学梦就破碎了吗?
新加坡从独立伊始,就奉行英语至上政策。新加坡公民的英文水平可以媲美欧美国家百姓,这归功于新加坡政府的独到眼光。可是,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为了确保他所制定的这项政策能够获得成功,华文教育在新加坡独立初期并不是发展得很好,甚至关闭南洋大学的事件让他被认为是华教
罪人。
随着中国的崛起,李光耀根据国际形势,他制定了双语政策,即要求新加坡公民要学好英文,也得把华文学好。他的决定再一次证明是对新加坡有利的。如今许多中国人移民到新加坡,纾缓了新加坡人口下跌率,也让新加坡与中国在贸易上建立了更上一层楼的伙伴关系。目前,新加坡华文学习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这足以证明新加坡已经俨然有取代我国的优势,成为东南亚华文教育最完善的国家。
国内的政治因素让华文教育的发展充满荆棘,让欲报考华文的华裔生,打消了报考华文的念头。这是异常可惜的。目前我们是活在地球村,为何考生们目光如此短浅?考生们应该高瞻远瞩,国内的公共服务局奖学金拿不到,大可放胆去申请国外的奖学金,说不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可以获得更好的国外奖学金呀!
由于升学主义的作祟,导致学生们以成绩为依归来选择学习科目。我国匮乏华文师资让华文班开不成,更加速了报考华文的下跌率。此情此景,在热爱华教人士看来,是多么地心寒啊!身为炎黄子孙,就该学习华文,捍卫学习母语的权利之余,也向友族同胞宣扬中华文化,证明龙的传人不是
浪得虚名的啊!
有鉴于此,万一华文考得不是最好的等级,也不必绝望。毕竟,在高中阶段,倘若有尽力而为地学习华文,华文基础就打稳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就是靠华文而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