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4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371 辑


“校本评估”改良刍议

2014-03-14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林国安
 

日前,笔者在本版发表《“校本评估”实施问题》,分析比较“校本评估”实施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校本评估”实施不能轻言搁置或放弃,而是要针对问题,研拟改善对策。本文谨提出三个改良“校本评估”实施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课程、教学、评价相互整合,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简化校本评估项目。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本评估”实施,体系过于庞大,实宜精简化,只聚焦学科课程教学评价领域,而且是分阶段逐科试行,核心科目先行,积累总结经验,再扩大覆盖其它学科。

课程、教学、评价“三位一体”,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协调;评价不仅是判断学生表现的工具,也能发挥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和改善教与学的效用。

因此,“校本评估”实施内容宜紧密配合课程实施,融入教师日常教学。具体做法是在学科课程标准中,依据学科性质与特点,对学科的“学校评估”与“中央统一评估”的目标、主导原则、内容与模式(例如语文学科以阅读、语文活动、日常课业为主;科学以实验操作为主;史地社会学科以专案学习、案例研究、户外调研为主)、评估设计与试卷形式、表现评分与等级汇报等做详尽规划,让教师教学与实施评估有所依据,避免分化教学与评估,影响课程教学进度。

须获教师认同支持

二、改变教师对教学评价的信念,自觉认同校本评估实施。

我国教育部实施“校本评估”,对教师的角色任务,有四项规定:一是提高学生学习表现水平,二是改善学生学习弱点和问题,三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四是调整教学策略。

“校本评估”实施,学校教师可谓任重道远,也是关键人物。“校本评估”必须要获得教师的认同与支持才有可能落实到教学层面。

而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认知与信念,影响他们对“校本评估”的态度、实施方式与专业自觉性。鉴于传统教育考试甄拔功能根深蒂固,教师定势思维,把课程成效与考试成绩画上等号,以考试主导教学,倾向教学为考试服务,对于评价范式的转移,强调多元能力与高端思维技能评价的新评估模式,自然产生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冲突,甚而引发抵触情绪。因此,“校本评估”实施,有必要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评价理念,让教师充分理解新评价政策制定者的意图与实施目的意义,并内化其价值取向,全心全意投入执行相关评价工作。

提升教师评估技能

三、提升教师校本评估的专业发展,达成教学评价改革目标。

“校本评估”实施既然反映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对教师执行者而言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既可能是妨碍“校本评估”实施的绊脚石,也可能是促进“校本评估”的润滑剂。

教师既可能是被动的执行者,按考试局指引行事,忠实督促与监察学生完成指定的评估课业,也可能是学习的促进者,伴随学生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共同完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认知和专业自觉性。

因此,为优化教师执行教学评价工作,顺畅“校本评估”实施,教师支援体系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校本评估”的专业职能。

无论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课程内容可以包含教师认知图式转变与实务操作两大领域,以协助教师转变“校本评估”理念认识、态度和情感;指导教师如何把“校本评估”融入日常教学中;引领教师如何设计评价课业、组织评价活动、善用各种评价工具或手段。

当然,完备“校本评估管理系统”,简化教师“文书”工作,关注安抚教师的忧虑,舒缓教师的工作压力,也是改良“校本评估”实施的当务之急。

 

出席林晃昇公祭有感

2014/3/14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雷秋明
 

38日,我因公事出席了林晃昇的公祭。在走进林晃昇的墓园时会看见一个牌子写著「万眾敬仰华教斗士」。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牌子被照得闪闪发亮,颇有意境。 虽然我接触了有关华教课题一段时间,这次却是我第一次出席类似的场合。我原先的设想是,此类的公祭必然是庄严无比,人山人海。然,事实非也。从阅读公祭文到出席者献花,完成整个仪式前后用了不到30分钟便结束。当时我个人觉得这未免有点仓促和草率吧!

返家途上,我想其实应该关心的不是仪式隆重与否或者出席人数的多寡,而是思考和詰问,在每一次的公祭后我们如何实践前辈们的精神以及在每一次的实践中取得什么成果和累积了什么研究心得供后人参考?

华社给予林老总「华教斗士」之美称一点也不过誉。身为一名斗士,林老总除了不畏强权,他的牺牲更无法计算与量化。这里的牺牲包括健康、与家人共聚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生意前途和人身自由。当年,62岁高龄患有高血压的林晃昇因茅草行动被捕入狱。他也因为参与华教工作,导致矿场的执照无法更新,一个接一个被迫关闭,生意规模日益缩小。对林晃昇而言,若小我的牺牲能够换来大我的未来,他愿意投身这门「亏本生意」。

「维护华小,发展独中,创办独大」,这12字大概可以概括林晃昇的华教贡献;从参与推动独中復兴运动、坚持举办独中统考、拓展和组织健全的董总团队到筹办独立大学运动等等,毋庸置疑是功不可没的。除了在华教界的付出,林晃昇也为政治改革和建立公民社会费心费力。他是第一位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华教课题和爭取母语权利的领袖。为达此目標,他在1990年辞去董教总的职务,加入反对党,企图在政治上促成抗衡国阵的反对阵线。故此,柯嘉逊认为林晃昇是两线制运动的主要推手之一,可是这段历史却是鲜为人知。在人民奋力实现两线制的今时今日,我们实在不应该遗忘这位领导人。

公祭的前一晚,上诉院宣佈安华肛交罪行罪成,被判入狱5年。这导致民联缺少了一个最有能力的领导人,群龙无首,始终难成大器。这事件彷彿寓意著林老总在1980年代倡议的两线制时至今日仍不能一帆风顺,必须依靠更多更具领导魅力的反对党领袖和强大的公民社会才能真正落实。

如今的政治状態、社会生態和国际格局已大有转变,我们已经无需为了民族教育「上刀山,下油锅」,冒著坐牢的风险爭取权益。在脱离悲情的语境,我们年轻一辈应该反思的是可以发挥什么力量,以便在不同的时空里爭取各族的母语权利,促成两线制抗衡霸权的国家机器,以及真正达到「我们的子子孙孙,因文化的交流,习尚的相染,把界限完全泯灭,而成为一家人」。

 

关中批文何日纠正?

 2014-03-09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刘汉良
 

“香港超级无敌奖门人”大闹关丹中华中学,让全体师生惊喜地客串这个无线电视(TVB)长寿综艺节目?

非也!话说在关中董事长方天兴邀请下,正牌奖门人曾志伟上月25日携同搭档阮兆祥到访甫於今年12日正式开课的关中。

第二度到访关丹的曾志伟早与关中结缘,他於去年817日曾参与《奖门人大马慈善演唱会2013》,为关中筹募建校基金。(在这之前,另两位香港巨星成龙和谭咏麟也曾共襄义举。)

“我大力支持关中,在於深信为华教付出,就是做好事。”曾志伟承诺將带动更多明星艺人参与义唱义演,为关中筹募尚欠的建校基金,他也表示会出席该校新校舍11月的开幕仪式。

因出钱出力筹建关中“饱受委屈”的方天兴及关中董事部袞袞诸公获曾志伟为他们打气,不知会否感到无奈,也像是借助这位香港巨星代言,宣扬关中是真正的华文独中。

这或许是方天兴欲向华社所要“证明”的,即使他曾一再声称“面对许多质疑、揶揄和为难”。

在曾志伟到访的前一天,关中第一次主办开放日,热烈欢迎华社及华教组织、政党代表、家长和社会人士实地视察首批新生上课和教职员授课的状况(尤其是校方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採用董总统考课本,实行类似吉隆坡中华中学的双轨制),以亲自验证关中是否是一所真正的华文独中。

“相当好的独中”、“前途似锦的独中”、“阳光亮丽的独中”、“关中有一个好的开始,意味已达致成功的一半”……这是一部份代表在验明“正身”后对关中作出的好评,相信可让“饱受委屈”的方天兴和关中董事会袞袞诸公感到欣慰,也是他们所乐意得到的反应。

或可改变对关中的负面看法

儘管当天赴约的全国性华团及主要华教组织为数不多,也缺乏代表性,但仍一定程度地製造有利於关中地位的正面舆论,可能改变某方面及人士对关中所抱持的负面看法。

这或许是方天兴欲向华社所要“证明”的,哪怕他曾揭发“別有居心者在背后或通过各种手法,来打压和阻碍关中的建设与发展”。

关中“从无到有”,坐落於关丹英迪拉布拉,耗资5000万令吉的永久校园首期工程已於去年1118日动土启建,第一批150名新生预料將於今年11月从甘孟临时课室迁入。

儘管方天兴及关中董事会袞袞诸公“忍辱负重”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但关中是否是真正的华文独中至今仍续受爭议。

关键在於关中的批文至今仍未获纠正,而方天兴在这方面也未曾向华社作出交代,却声称“儘管关中面对爭议和质疑,但从今天国情现实和政治的无奈来看,关中已在最有限的空间作出最大的发挥,並在最好的契机还未出现前,已先掌握这个可让该校发展的契机,而不是断失机会。”

无论如何,只要关中批文迟迟未获纠正,那么即使再办多次开放日,再邀多位香港巨星到访,还是无法让关中验明正身,而方天兴及关中董事会袞袞诸公为关中、为华教付出的努力也將徒然,功败垂成。

若是如此,方天兴还想证明些甚么

 

友族可掌握好华文

2014/3/12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忘忧草
 

昨日一项报导称,玛拉工大华文班爆满,还有很多巫裔学生想加入华文班,因师资不足,校方无法满足所有学生要求。

这种情景显示华语日渐受重视,在本地的宗教学校,多年前已开设华文班,而今大专院校也开设华文班,这种发展趋势令人鼓舞。

而在清一色马来学生的院校,校方能够设立华文班,是一项开明和明智的决定。

这不但能让巫裔学生掌握华语,甚至以华语和华裔同学交流,也为踏足世界舞台做好准备。

在全球经济舞台,华语屈居于英语之下,在国內已有不少大专学院开办华文班,让华巫印裔和其他族群获得机会,学习华文、讲好华语。

学习任何语言最忌半途而废,就如大家所知,马来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华小唸书,孩子升上中学,华语的节数变少了,使到他们无法更好掌握华语。

在大专院校,巫裔学生接触华语的空间,比中小学更窄小,大家不妨看看,会讲华语的巫裔大学生,他们的华语水准停留在中学时代,较深入的谈话就无法做到了。

希望更多巫裔学好华文、说好华文,假如有一天,国內出现新趋势,大部分马来老师成为中学华文老师,我们应积极看待,並视它为健康现象,因为语文和音乐是平等的,都是跨种族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