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1617

华小命名的学问

2024/12/20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根据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揭露,共有3所获批兴建的新华文小学被更改名称,计为翁毓麟华小易名为SJKC Gamuda Cove、林苍佑华小易名为SJKC  Eco  World、郭鹤尧华小则在原名之后添加上@ Eco Spring

针对翁毓麟华小改回原名,教育部长法丽娜认为并非一件困难的事。

本世纪初,马华争取到可以兴建数所华小,不可否认确实是一个突破,但马华却以它数名已故领袖的名字冠名这些新华小,如陈修信、翁毓麟、朱运兴、李孝式等。

马华以已故领袖冠名华小,理由是他们是参与建国的先贤,应该予以纪念。当时,很多人就反对马华这种冠名法。首先就是所谓“先贤”,那只是马华党內所订的标准,广大华人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未必相同,甚至持相反意见,尤其是在维护华人的母语教育方面,他们的表现可用令人痛心疾首来形容,难以称为“贤”。

用社会资源为马华打广告

兴建华校,通常又需华人承担经费,举凡校地、校舍、设备的经费都需华人自行筹款,兴建好了,却用马华领袖的名字命名,那是用社会大众的钱来为党马华打广告。

至于翁毓麟,华人对他的印象只知道他与陈修信连成一线,在东姑阿都拉曼撑腰下,把被巫统视为强硬派的林苍佑拉下总会长的宝座,让陈修信取而代之,其他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在维护华教方面,翁毓麟确实是个旁观者,对华教并无贡献可言,用他的名字为华校冠名,我认为同样是与华教开玩笑的事。

再说回翁毓麟华小易名为SJKC Gamuda  Cove,如果校地是Gamuda Cove捐献,校舍建筑费由它承担,基本设施、教师及学生桌椅也由它包办,那么易名是名正言顺的事,人们也乐于接受。

实际上,类似的易名也早已有之,最早的例子应算从霹雳木威搬迁到蒲种的哈古乐华小易名为深静华小,哈古乐华小原董事会也同意易名,借以表扬李深静属下IOI集团捐献校地及承担全部建筑费的贡献。

华教先贤冠名心悦诚服

至于那些对华文教育毫无贡献,甚至曾与华教对立的政治人物,竟用他们的名字为华校冠名,无疑是侮辱华文教育。

至于华社公认确实是“先贤”,对华教又有贡献的人不少,如沈慕羽、陆庭谕、林晃昇、郭全强、林连玉、严元章、陈嘉庚等等,是华社真正的先贤。他们更值得、更需要纪念,用他们的名为华小冠名,华社心悦诚服。

如果用上对华教没有贡献的政治人物的名字作校名,那就成了应该纪念的人被忽略,不需要纪念的人却名留千古。

根据所知,一些新学校的校舍已建好,也开课了好几年,但建校经费仍未还清,所以如果用捐献校地、校舍的公司或个人的名字作为校名,那就是实至名归,理应受到赞扬,又可鼓励更多公司与仁翁善士承担华校的建筑费。

如其不然,筹建委员会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四出筹款,要筹集数百万以至千万来建校,实在不容易。

 

学生学习态度决定教育成效

2024/12/2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芮音书语

近期进入学校考试季,本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时刻。然而,社交媒体上频现学生在试卷上胡乱作答、交白卷甚至书写不礼貌答案的现象。这些行为不仅令批改试卷的老师心寒,更凸显学生对学习与考试的漠视态度,反映了学习态度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考试缺乏重视的问题日益严重。这种现象并非马来西亚独有,但马来西亚的教育现状值得关注。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马来西亚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为12.5年,但实际学习时间仅为8.9年,远低于越南学生的11.7年。此外,42%的大马五年级学生未能掌握阅读能力,高于同收入国家34%的比例。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教育体系的深层次问题,也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成果的低落。

尽管课程大纲、教学环境和师资条件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却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关键。正如俗话所言,“硬拉牛上树”注定徒劳无功。如果学生缺乏学习意愿,再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也难以显著提升教育成果。

面对这样的困境,教育部近年来采取了积极行动。例如开心学习(fun learning)、“21世纪”(PAK21)教学法等,旨在建立和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4M),即阅读、书写、计算和推理能力,专注培养学生人格和品行,并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打造更有意义和有趣的学习文化。

然而,这些努力的持续性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和学生的配合。如果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家长不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即便是再完善的政策也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愿意学,是教育界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教育的责任不应仅落在教育部或教师身上,而是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的使命。最理想的是,教育部制定政策并提供资源,教师实施教学并因材施教,家长督促并关心孩子的学习,学生则需积极学习,四方齐心协力,才能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

教育是国家的根基,而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教育成效的核心因素。在全球化竞争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仅依靠优秀政策远远不够。我们更需要家校携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这不仅是提升个人能力的关键,更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长远之策。

 

家长日的意义

2024/12/2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黄燕娣博士

每年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都会邀请家长前来领取孩子的成绩单。通过这一活动,我们希望与家长建立更紧密的沟通,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和作息。

每次班导师与家长交谈后,内心总是充满复杂的情绪:既有无奈、难过、担忧,也有欣慰和喜悦。

最担忧的莫过于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成绩领取当天,看到他们那一副幼稚、天真、毫不在意的表情,心里很不是滋味。

曾问过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假如他们因成绩不佳而留级,该怎么办?有些学生毫不在意地回答说,转学或退学,语气轻松,丝毫没有悔意。

也许他们是在故意表现得不在乎,但作为班导师,我们实在为这些边缘的学生感到难过和担心。

缺乏理解学习意义

从他们的谈话中,有些学生以为只要有钱,成绩不好不是问题,到处都是学院,就算毕业后不继续念书,也可以赚大钱。还说很多大富豪以前也没念过多少书,还不是照样赚大钱。这些观念让人担忧,因为这类学生缺乏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

让人无奈的是,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感到束手无策。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补习或者提供更多物质享受,孩子的成绩就会提高。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让孩子养成了依赖的坏习惯,反而更难提高学习自觉性。

某些家长甚至抱怨孩子回家后总是躲进房间,沉迷于电脑游戏或手机。当老师们建议家长把电脑摆放在客厅,并将孩子的手机没收,限制手机和电脑的使用时间时,家长的回应却是因为孩子生气,不肯移动电脑;而且不但不可以没收手机,孩子还要求买最新款的。

但也有让人欣慰的地方,许多家长并未把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咎于老师,反而理解老师的努力,并且认为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导致成绩不理想,表示自己孩子不够努力、不够自律。

当然,学生成绩不佳,学校方面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例如,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日期是否合适;考试范围是否合理;教师的命题是否符合课程要求或学生的实际水平等。

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有责任检讨问题所在,但通常在反省的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的。而且很多时候,学生在长远的目标中看不到方向,只看到眼前的享乐,短暂的需求,容易满足现状,不愿吃苦,更无法克制周围不良的诱惑。

因此,在学习及作息方面常与家长和老师起冲突。

孩子的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家长与学校必须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而不是抱有 “把孩子交给学校来管” 的心态。只有家长与学校真诚合作,孩子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不爱上学的孩子

2024/12/20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副刊

~作者:-黄梅麟(香港)

校友会举办联欢午宴,同桌的同学基本上是当年同班同学,自然谈笑甚欢,无所不谈。话题慢慢转到儿女身上。

似乎同学们的儿女都很不错。如丽艳说她的儿子现任某校的校长,同学们都哇一声,表示赞赏。美华说她女儿是妇产科医生。又引来赞叹声。国坚说他儿子拿到大律师资格,大家都说不简单。其他同学的儿女,有的是大公司的高管,有的是大学讲师,有的是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有的自己开公司,等等,都很优秀。最后发现美珍没出声,大家目光转向她,坐在她旁边的同学,推推她的手肘,轻声对她说,子女都成材,不怕讲给大家听呀。

美珍笑笑,然后说她儿女很普通,大女儿是小学教师。小儿子从小调皮,不爱读书。好容易读完初中三,他说不想读书了。当时她好焦急,好在孩子的父亲脾气好,和孩子沟通后,接受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去找餐厅的厨房做帮工。美珍说丈夫说服她,说孩子天生不喜欢读书,再读下去只是增加他的痛苦,他喜欢做厨师,就让他去试试,人生能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就是幸福了。

美珍继续说,她儿子换了几次工作,都在餐厅和酒楼,大约过了三年,他对父亲说已经很了解餐厅的运作模式了,现在想去烹饪学校学做法国菜。父亲支持他,他去了法国。一年多后回来,在父亲的支持下,在新市镇开了一家小型法国餐厅。现在五年多了,已搬到较大的店铺,另外还有一间分店,生意不错。最近他又开了一家披萨外卖店,他说他吃外面店里卖的披萨,没有他自己做的好吃,他要让市民吃到真正好吃的披萨。他自信披萨生意会像他的法国餐厅那样越来越火红……

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问餐厅名称;有的问地址;有的说去吃过好多次,不知道是美珍的儿子开的。等等。安静下来后,美珍继续说,当初他不爱读书,自己一直逼他读,好在他爸爸理解他,让他做他喜欢的工作。原来不一定要读书才能成材,大家纷纷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