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1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979


华教的灾难


2019/08/2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锦松


在华小四年级正课内推动爪夷文所引发的风波,出现了一些转变。内阁宣布国民型小学的“爪夷书写”(tulisan jawi)被列为选修单元,而且必须是家教协会、家长和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才需要上课。早前执政成员党之一的行动党因为爪夷文课题站在官方的立场“没有充分考量华社的感受”而四面受敌,随著内阁的定调,行动党是否因此受到理解而可以全身而退,还有待观察。

在面对华社的责难时,国防部副部长刘镇东告诫行动党党员,要去“做对的事”。事实上,政党要赢得民心,不只是要把事情做对,而是要做对的事情。问题是行动党有做对吗?

在希盟政府内,行动党尽管是多元种族的政党,但基于历史的缘故,行动党无法改变其华人政党的色彩,过去其积极扮演捍卫华人利益的角色被肯定。事实上,只要立足点是在捍卫基本民主人权,尽管是华人权益,又何错之有?董总作为民间团体,在华文教育备受打压的年代,其领导层奉献牺牲不言悔,以免华文教育受蚕食与鲸吞,当首相马哈迪指责董总是“种族主义”,种族主义是这样定调的吗?

为人权无关种族主义

作为多元种族的国家,除了中国及港台之外,马来西亚在世界因为拥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而自豪,但有人以为这是政府的“恩典”,才使华文教育得以开枝散叶,前朝政府国阵甚至要华人用选票来“感恩戴德”。其实,没有华教斗士如陆庭谕及已故林连玉、林晃升、沈慕羽等锲而不舍的坚持,今天60间的华文独立中学及1200多所的华小恐怕已不复存在。他们的高风亮节是种族主义,还是人权斗士?

行动党在过去的岁月里,与董教总几乎是站在同一阵线,1987年的茅草行动,政府援引1960年马来西亚内安法令展开大规模逮捕行动。此政治风暴中,董教总与行动党领袖都成为政治的阶下囚。在反对党长达50多年的政治斗争中,行动党领袖林吉祥在捍卫多元与民主的价值是应被肯定的。今天反对党刻意借“爪夷文课题”营造行动党是出卖华人的,指责他们是马哈迪的帮凶,因为他们“求官”心切,忘了从政的初心。

今天行动党领袖成为执政党要员了,他们的政治道德、操守与理念正式面临考验。有人以为浸淫在荣华富贵与权力官场的文化内,领袖很多都会迷失在权位的光环中,要他们负起政治责任而放弃官位几乎难如登天。原子能执照局已批准更新莱纳斯的营运执照6个月,按理当年反莱纳斯走在最前线的政治领袖应该负起责任,甚至辞职下台以彰显政治道德。

马华已失道德制高点

到底行动党在爪夷文的立场,是在“出卖”华社,还是维护多元民族国家不得不做出的“合理”妥协。这个退让是“可以接受”的,还是“难以忍受”的?而华社是否“买单”。

对马华而言,放大“行动党之恶”,才能彰显“马华之善”。马华过去在朝时的种种不是,难道因为在爪夷文课题上扮英雄就能使他们翻身成为华教的捍卫者?今天他们的“勇敢”,是真情还是假意?今天马华不是尽快与巫统切割,而是拥抱迫害华教有半个世纪的巫统而以为可以通过爪夷文课题向行动党打出致命的一枪。

华人社会其实是在马来人主导的政治大潮中,不经意地被玩于股掌之间。在国阵执政时,马华无所作为,对巫统卑躬屈膝,华人惟有唾弃马华。今天,马华还继续拥抱国阵,他们已经失去道德的制高点,却还浑然不知。

代表马来人利益的土团党,会长马哈迪也是集权力于一身。行动党作为希盟第二大成员党,如何平衡首相的权力,如何面对残酷的政治现实而不卑不吭,让华人有感,而不会轻易掉入种族政治漩涡而被华社遗弃。

在现有的政治体系里,当巫统与伊党结盟,而马华宁可依靠国阵的庇荫来对抗希盟政府。华人社会可能天真地以为把行动党打垮,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而没有清楚认识到巫统与伊党的结盟,马华继续成为帮凶,只会把华人前路推向更险峻的深渊。

推翻火箭是最好选项?

通过混淆视听,华人轻易被蛊惑,剑指行动党出卖华人,对行动党丢鸡蛋似乎言之成理。在马来社会,董总与行动党被定位为种族主义者,都应受到对付。吊诡的是,行动党既然出卖华人,理应在马来社会受到英雄式的欢迎,为何却出现两边都不讨好?

行动党会受到华社责难,是建基于该党目前是希盟第二大党,国会议员42席,仅次于公正党的50席。在这样的政治结构里,按常理行动党应有更大的话语权。但面对爪夷文课题,华社认为行动党却没有展现出他们在议会里应有的“高度”。

土团党在509大选时只有13席,随著吸收一些从敌对阵营退党的议员,目前增加到26个国会议席,在希盟排名老三,但马哈迪的强势,其他成员党显然是“毕恭毕敬”。

爪夷文的争议点走到今天,是否是行动党的停损点,值得关注。可以想像,如果摧毁了行动党,希盟可能沦为一届政府。问题是虎视眈眈准备反扑的巫统、伊党与马华,是我们更好的选项吗?他们重回政坛主政,想想我们的华教是否会更糟蹋?我们应该从华教的历史吸取教训,不要被一些媒体所误导或蒙蔽。

或许大家可以思考,消灭行动党,谁得益?再问,爪夷文课题是否是我们华社的最后底线,当反对党准备利用此来达到推翻希盟政府的目的时,我们是否愿意坦然接受?腐败政权的复辟,难道华教不会面临一个更大的灾难吗?这是我的忧虑。



从善如流是更好抉择


2019/08/20 南洋商报/社论


当爪夷字风波仍未消停之际,“8·18反莱纳斯集会”再度激起民间对政府的不满,主办方当场撕毁希望联盟的竞选宣言,证明人民对希盟政府当初的诸多期盼,已经开始幻灭。

将爪夷文字介绍纳入国民型小学的课程纲要,最主要的不妥之处,就是教育部的先斩后奏和一意孤行,要是能够事前摊开来讲并深入探讨,事情或许不致于闹得这么僵。

至于政府允许莱纳斯稀土厂继续营运而引发民间反弹,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指“当年(国阵)政府要建槟城大桥时也受到人们的反对,凡事皆凭民意政府将一事无成”之说,则与政治必须以民为本的大道理有违逆。

再说,槟城大桥当年建竣后,来往槟岛和威省的交通立马得以舒缓,大桥的功能可谓立竿见影,可莱纳斯或许会为政府带来一笔可观的税收,但除了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利益,人民还能获得什么?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阵就因为失民心而失政权,当20083·08大选掀起强劲的政治海啸后,国阵政府却无动于衷,依旧视民心为无物,才会造成往后大选的一败再败,最终在5·09大选痛失大好山河。

希盟上台之初,曾一再声称自己是经验不足的新贵,希望各界对新政府的不是或不足予以宽容,然而改朝换代15个月后的今天,希盟政府在爪夷字和莱纳斯两大课题上,所表现出的先斩后奏和一意孤行,难免让人大失所望。

在民主国家,不接地气的政府永远是不受欢迎的,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尤其是民选政府,更应该时刻听取民意,而不是要等到选举来到之际,才匆匆戴上一副亲民的假面具。贤明的政府和政治人物都深懂“兼听则明”的道理,因为唯有集思广益,所推出的政策才不会犯下大错,况且不是所有政府施政都会有绝对的对与错,在此情况下,从善如流应该是更好或更聪明的抉择。



华教黄金时期


2019/08/2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林华国


槟著名的时事评论员许文思,日前举行一场小型的闭门华教课题交流会,我有幸被邀请出席,他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也就是以目前的状况,除了华人本身,已经没有人可以消灭华教,目前是华教的黄金时期,如果华教人士懂得把握这个契机,我国华教将获得很好的发挥。

我在86日发表于东方日报龙门阵的《没有人可以消灭华教》一文中,从外部因素,即中国的强大导致中文价值水涨船高,到内部因素,即消灭华教对执政者没有好处,分析目前华教已经不可能被消灭,内在或外在因素都显示华教在我国已经强大到不可能被消灭。

许文思也提出法律观点,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华泰小已经具有法律保障的地位,属于政府或政府资助学校之一,正式纳入政府教育体系,而华文就是华小的媒介语,把中文列为媒介语还把这一点写进去我国法律内,相信除了中港台外,我国是少数这样做的国家。

他进一步分析,我国宪法阐明,马来文是我国国文,但没说是用罗马字或其他字体,而早期马来亚半岛都使用爪夷文来学习马来语,后来为了让马来文普及化,让更多非巫裔学习,因此政府决定采用罗马字来取代爪夷文字。这情况有点类似为了让汉语普及化,而使用汉语(罗马字)拼音,而不是注音。

也有网友批评,为何要学习没有经济价值的马来文,其实不然,马来文其实和印尼文相似,称得上同文同种,大同小异,会马来文就可以和印尼人沟通,而印尼有2亿人口,加上马来西亚、泰国南部、部分菲律宾土著等等,在东南亚就有3亿人口通晓或使用马来文或印尼文,这绝对是一个很有潜能的市场。

举个例子,在槟城威省,州政府开发一个地区来发展清真工业,从当地出产的食品是出口到全世界多个伊斯兰国家,包括印尼,据一名曾经负责清真工业发展的州议员告诉笔者,在清真工业区投资的厂家,大多数是华裔商家。

台商遍布全世界,曾有报道,一名台商为了在中东国家经商,学习当地的语言,现在已经朗朗上口,而在印尼经营最大的清真食品公司是台商,他们为了融入当地社会,努力地学习当地语言,而马来西亚的多元社会,恰好提供我们这方面的养分,每每我去到台湾或香港旅游时,当地的朋友总是羡慕马来西亚华裔懂得多种语言。

我国畅销作家欧阳林医生懂得以流利的阿拉伯语和阿拉伯人聊天,你会认为他是阿拉伯人吗?



未见其利,先见其弊


2019/08/19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雨花石


“介绍爪夷文字”单元纳入国民型小学必修科马来文(2020年四年级、2021年五年级、 2022年六年级),并推行有关单元教学的决策已尘埃落定,应该是势在必行了!

教育部把落实有关“是否学习”的主导权推诿给各校家教协会、家长和学生,是一项“未见其利,先见其弊”的不负责任举措。

设立家教协会的宗旨,是为了协助校方照顾学生的福利(kebajikan)及学生进展(kemajuan murid)。1998年家教协会条例第二章第(5)条款清楚阐明:家教协会无权涉及学校行政事项。

赋予家教协会执行校政的一环(处理“介绍爪夷文字”单元是否学习),是本末倒置,大相径庭的做法!

这种形同干预校政的做法以前不被允许,今后也不该发生。若是开了先例,纷扰是可以预见的。

笔者不禁要问:若家教协会议决不学习“介绍爪夷文字”单元,个别家长是否还可推翻这个决定?若不能,是否会再掀起轩然大波?别忘了,我国华小深受友族同胞的喜爱,在华小就有超过15%的学生是友族同胞。

至于学生的选择,一般都跟随父母的决定,把“小学生”列入拥有权力选择的一个个体,给人的感觉是充当陪衬的,这种安排令人愕然!

笔者认为,与其让华小、淡小各造选择“学或不学”,倒不如授权校方发函给有关班级的学生家长,由家长决定,毕竟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由家长决定“学或不学”最为恰当。

2011年在国小开办的华文班(Bahasa Cina Sekolah Kebangsaan)为例,都是由校方(校长)发函给家长,经家长同意孩子学习华文,签署了同意书,校方才可录取。

通过校方发函录取的程序简单快捷,干净利落。既不会引发不必要的纠纷,若有,也可信任校长的专业处理。毕竟,校长是学校课程委员会的主席,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高决策人。

国小华文(BCSK)是名副其实的选修科目(Mata Pelajaran Elektif),由专任教师教导。这些教师都经过教育部的正规师资培训,以教导国小华文班。

毋庸置疑,华小缺口已经开启了!此时此刻,慎防这道缺口继续扩大,身为家长的应勇于拒绝,千万不要等闲视之,坐以待毙。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教育部将会发出落实爪夷文教学的相关“指南”,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