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星期三

一心想造个小太阳的博士


—— 与李荣彰校友一席谈

2021/01/29 《印尼新报》

~作者:(香港 53年届)梁凤



目前,我很想把自己的学识和工作经 验貢献给东南亚,特 別是中国、港澳和新加坡,同是有华人的传统自尊心和文化生 活背景,使我比较着重在这方面的思考

去年十月间,我与來自德国的李荣彰校友在铜锣湾一间酒楼共进晚餐,话旧敘情。谈及他近期的学术活动,荣彰深情地说了上面一段话。 作为一个在欧洲 整整学习工作了卅七年的华人核能研究专家,他这一席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荣彰和我都是巴 中五三屆校友,一九五七年间我们先后离 开印尼, 我北返,他西行,从此便睽违了三十载。近年虽然在香港见过兩三次面, 但他行色匆匆,都未 能深谈,这回他到大陆讲学,並应邀赴香港和新加坡数间大学 访问,顺道逗留香港多日探亲访友,我便 抓住机会,安排了这 次的单独晤面,了解 他卅多年來的生活状况。 他,依然那样 健谈,话匣子一开, 便滔滔不绝地聊了起來。

攀登科技高峰的历程

他于一九五七 年下半年负笈伦敦, 先在电仪工厂实习了 一年,五八年考入伦 敦大学帝王学院重电 机系。六二年毕业, 专人研究等离子体核 聚变能专換的尖端科 学技术。六七年获得 博士学位,他沒有返 回印尼,而是在德国 定居,在西德国家核 能研究总署等离子体 学院任高级科学研究 院院士,一直干到现在。

等离子体,核聚变能,对这些,我这 科盲自是一窍不通。 博士于是给我作 了一些通俗的讲解, 他从原子核的裂变聚 变讲到原子反应堆、 氢弹爆炸,原子能和 核能发电站,我还是 似懂非懂。简单地說,荣彰终于作小结:“ 我所从事的是耗资巨 大的尖端科学研究, 长远目标是利用世界 最普遍存在的水作为 原料,由很少量的水 提炼出氢來起核子聚 变反应而产生最大的 热能电能。那核子是 在一亿度以上的高溫 发生聚变反应的,必 須由強大的电磁场來 把它控制。沒有控制 的核聚变一般说就类 似于氢弹爆炸。

他又说,这项尖端科 技,預预计还要有三 五十年时间才能实际 应用。以高度现代化 的香港來说,将來半 立方米普通的水释放 出來的10克重氢就可 供每个香港人一生所需的电能量。博士又解释:“ 在自然界所谓核聚变现象的例子就是太 阳。

在太阳表面的大火就是核聚变引 起的物理现象,由此 产生出永恒巨大的太阳能供给全宇 宙。原來如此。 能源,一直在困扰着人类社会,一直是制约各国国民经济 发展的最严重问题之 一。荣彰就是在研究从根本上解決这个大 问题。 他们在积累和创 造新理论、新技术,在攀登科学巔峰。他们在千方百计地一心 要造出一个小太阳, 造褔人类後后代。

荣彰说, 这项研 究目前是由美 、英、 德、意、中、俄、 日等国家搞国际合作, 他们研究院就有三分 之一的成员來自各 国,他本人参加过多 次国际性的讲座交流 活动。 显然,荣彰的研 究是承前啟后,功在 后世的千秋大业,我 衷心祝愿他取得更丰 硕的成果。

荣彰关心中国的科技發发展,他这次 东來,是应成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 邀请进行学术讨论及 交流的。目前,成都 核工业研究院是中国 最大的核聚变研究中 心。通过观察体验, 他感到中国科技方面 进步很快,但是相对 先进国家來说,当前 技术研究条件和设备 依然相对薄弱,不过 对中国寄以希望,谈 话间也表达了他愿为 祖国尽点心力的美好 意愿。

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

话题转他的家庭 生活,荣彰流露出幸 福滿足的心情。他的夫人梁世瑛也是巴中 校友,一九五二年毕 业,在伦敦大学帝国 科技学院读化工,六一 年获博士学位,同年 秋在西德著名的化学 工厂 Bayer 公司任应用 理化实验室主任。 他们倆是双料 校友,在学习和生活 上相互关怀,日久情 深,于一九六三年结 成终身伴侶。他们如 今居住在仅有十万人 口的 Duren 小镇,和当地人友好相处,对 Dr.李一家,邻居都很 熟悉。

荣彰告诉我, 梁世瑛还在当地搞一 些社会工作,为新移民、华侨等做一些译服务等,帮他们解 决居住及社会问题,了解当地条例及法律 等等。晚间,她又在 成人夜校讲授中文,弘扬中华文化 他们育有一女一 子,都学医,女儿艾 玲已经毕业,在大学 医院实习,儿子啟宗 还在读第四年课程, 兩个孩子都喜欢音乐和体育, 艾玲谈钢 琴,啟宗拉小提琴, 他还参加了大学交乐队和校足球队,闲暇 假日,他们不时在家 里举行小型音乐晚 会,友人同事常常应 邀欣赏,乐也融融。

对母校及同窗的 深情

谈到中学生活, 荣彰动情地说: “我的 读书经历,印象最深 的还是巴中 ,那是我 一生中的黃金时代, 是一段最快乐的日 子。于是我们沉浸在 难忘的巴中岁月的回 忆之中,我想起,荣彰曾扎起头巾,穿着 陜北民族服装,在晚 会上跳起红绸舞,也 曾登台扮演过魯迅笔下的阿Q,他那维妙维 肖的表演,引出师生 的阵阵笑声。

荣彰学习勤奋灵活,思想活跃,新 趣广泛,尤其喜爱古 典音乐,曾是参加班 会学生会活动的积极 份子;毕业后他又留 校服务,教过初中的 国语和高中的代数, 直至一九五七年。他 一身而二任,是巴中 的学生又是巴中的教 师。 记得一九九三年 十月 ,五三屆校友在深 圳聚会,纪念高中毕 业四十周年,荣彰对 组织这次活动非常支持,十分关心,很早 便主动与筹委联系, 作好了假期安排,终 于偕同夫人一同参 加了这次盛会。他是 來自欧洲的唯一代 表,显得格外突出。 在自由发言时,他忆 述模拟了当年溫鸿琳 老师讲授代数式的神 情仪态:“这个拿來 变一变,这个拿來不 要变,博士由此推论,四十年來,人事 固然已经大变,但是校友间的情谊却是永不变的。

这回我与他单独 相处,他又再次深有 感触地说,校友感情 融洽 ,彼此不分身 份地位,不问职务行 业,大家就是同窗学 , 经历四十年,友情 不但沒有变化,反而 更加真挚,这是十分 难得的 分手之际,他再 次提醒我,要及早通 知他筹备纪念巴中建 校五十周年的情況, 他准备参加这一空前 也可能是绝后的盛

(印尼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