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7 《印尼新报》
----- 接上期《新报》 ------
杨新容主任在 会议开幕式上明确指 出了一一印尼华侨教育发展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师资缺乏、 华校设备不完整、教材不统一、各地教育工作者联系交流不密切,希望大家针对这 些问题提出好的解决办法。
侨总主席洪渊源在讲话中指出,「因为时代的进步,因而
(华校)教材教法课程也需要随著时代而改 变,华侨教育的使命 是培养新中国的青年与印尼的良好公民, 所以华侨教育者们一 方面要明了祖国的教 育政策与方针,一方 面要深入了解(印尼)当 地的环境及印尼建国 的原则,然后才能了 解社会需求,培养适 应新社会的青年。」
印尼政府文教 部代表亚蒙布拉渣先 生在致辞中表示对椰 城华侨教育代表大会 的召开表示祝贺,他 表示印尼政府承认外 侨有办教育的权利, 但是要求华侨教育工 作者要深入了解印尼 社会的情况,培养适 合印尼社会需求的人 才。
同样,来自印尼 文教部外侨教育司的 郑禄扬在讲话中也肯 定了华侨教育会议对 加强华侨教育工作者 之间的联系与团结、 对组织华侨教育工作 开展的积极意义。 他提出了三点意 见,第一,希望华侨 教育工作者能与印尼 文教部加强联系;第 二,因为华校就读的 学生有入籍印尼的华 人,以及相当多的华 侨学生今后将留在印 尼生活,希望华侨教 育工作者在决定教育 方针的时候,能够照 顾到这批学生的利益;
第三,希望华侨教育 工作者能够编出一方 面适应中国环境,同 时又能适合当地情况 的教材。” 此外,来自中爪 哇中华教师联合会的 华侨工作者代表中爪 哇22个城市的华侨学 校发言,他们认为华 侨教育大会的举办对 加强印尼华侨教育界 的联系与交流、共同 解决华侨教育工作所 面临的困难有积极意 义。 来自井里文的教 师代表认为椰城教育 工作会议定下来的方 针政策,将对全印尼 的教育工作产生重要 影响,希望能够召开 全爪哇乃至全印尼的 华侨教育会议。
这次椰城华校教 育会议还产生了大会 主席团,杨新容、张 国基、刘耀曾、陈士 华、郑金甘当选为主 席 团 成 员 , 钟 士 民 、 李天锡、梁英明当选 为大会秘书。 为更好地讨论华 侨教育,大会将与会 代表分为行政组(主任 廖建)、 教材组(主任吴 寄南)、师资组(主任李 易洪)、教法组(主任李锡寰)、课程组(主任李 善基)、混合组(主任卢 可夫)等,六个组提交 的书面提案达四十五 件,涉及华侨教育的 师资、教法、业馀教 育、教育刊物、课程等问题。 根据所提交的 提案,大会专门对提 案进行整理审查,并 通过数项议决案。
关于加强雅加达华校之 间联系方面,侨总决 定文教部每年召开椰 城华校教育会议,每 三个月分区召集椰城 各华校的行政负责人
(包括校长、教务主 任、生活指导以及教 师代表)举行座谈会, 讨论解决有关侨教的 实际问题,交换意见 与总结经验;针对师 资短缺问题,会议决 定由文教部设立教师 登记处,登记要求职 业的教师及需要教师 的学校,号召各校注 意培养师资,提拔低 年级优秀的教师担任高年级的功课,具备 条件的学校应加办师范科、师范速成班, 或在高初中酌加师范 科目,各校应会同协 商,调整各校教师担 任的功课,具有专长 的教师可以在各校任 教同一种科目:关于教 学教法、课程编排等 问题,由侨总文教部 召集相关专家及老师 研究解决;为加强对华 校的统一管理,决定 统一教科书、统一校 历、统一招收转学学 生等。 议决案提纲挈领,注重实际,侨总据此领导华校解决华 文教育面临的诸多问 题,促进华文教育的 发展进步。
此次教育大会 是二战结束后印尼华 侨教育育史上的一次 重要会议,参会代表 广泛,代表们直面华 校问题,广泛讨论后 形成提案,并在会后 落实改革措施,可以 说,这次会议为印尼 华校的改革与发展奠 定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三、筹办师资讲 习所 创立专科师范 学校解决华校师资荒 师资是教育发 展的关键因素,良好 的师资决定了教育质 量。早期东南亚各国 华侨学校师资优良, 不乏来自国内名校的 优秀学生,如创办于
1939年的雅加达中华中 学,根据1949年的统 计,就有不少国内名 校的毕(肄)业生在该校 任教。如清华大学的 高进基与陈熙泽、武 昌师范大学的任序、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的 李春鸣、湖南省立 第一师范的张国基、 南京金陵大学的李善 基、北大(肄业)的陈章 基、南洋公学的韦同 芳、云南大学的黄锦 焕、武汉大学的赖崧 华、广西大学的麦淑 良、上海圣约翰大学 的 徐 永 发 与 陈容 仁 、 复且大学(肄业)的陈士 南、厦门大学的周峥 岷、中山大学的陈启 岷与林毓通、国立东 南大学的丁宁运等, 可谓名师荟萃,他们 对中华中学成长为雅 加达著名华校发挥了 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战结束后,伴 随著东南亚民族国家 的独立,各国政府府 开始严格限制中国人 入境,殖民地时期的 自由移民浪潮基本停 滞,再之冷战对峙的 国际环境,东南亚的 华校很难再从中国高 校的毕业生中聘任教 师,此举导致华校面 临师资匮乏、特别是 优秀师资匮乏问题凸 显。 在印尼,面对战 后华校及在校学生井 喷式增长状况,师资 匮乏问题愈发严重。
因此,侨总成立 后,立即将解决华校 师资问题提上日程, 通过组织筹办中学师 资讲习所来培养优秀 的中学青年教师,提 高中小学在职教师的 业务水平,并通过创 办专科师范学校来培 养高中师资。
第一期中学师资 讲习所开办于1952年, 分文史地及数理化两科招生授课。1952年8 月6日 ,椰城中华侨团 总会中学师资讲习所 在《生活报》刊登了 招生简章。印尼华侨 侨联报名踊跃,最后 后共录取文史地科与 数理化科共44名合格 学员,9月1日假华中 附小开学。学员集中 学习一年,结业后返 回各华校任职。1953年 9月,侨总继续举办中 学师资讲习所,共有68
名学员参加。
第二期开办时, 根据第一届讲习所学 员反馈学习科目过 多、负担过重的问 题,侨总进行研究后 调整为选课制,減轻 了学员学习的负担, 同时使所学科目更加 深入。
同时,针对高 中师资不足的问题, 侨总文教部召集教育 界人士商讨培养高中 师资办法,组织筹委 会创办专科师范学校 培养高中师资,经筹 备后于1955年5月正 式创办侨总专科师范 学校,招收高中优秀 毕业生在巴城中学学 习。
该师范专科学校 学制两年,分为文史地与数理化专业,各 招收学员30名,学员全 部住校,学费、膳食 费、住宿费与学杂费 全免。 1956年筹委会改组 为「中华侨团总会师 范教育委员会」,负 责统筹教育经费,委 员会下组建学务组负 责专科师范学校的学 务问题,开办两期, 培养出三十餘名优秀 高中教师。 此外,侨总还于
1956年7月接办巴城中 学原有的高中师范两 班共100余名学员, 加以培养。
这些师范 生毕业后,大多被输 送到各地华校任教, 在一定时期内弥补了 华校教师的不足,对 高中师资奇缺的华校 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 用。在师资培养过程 中,侨总不仅努力提 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 知识水平,还注重培 养教师的爱国理念和 职业道德。 每学年结束时, 雅加达巴城中学、中 华中学、八帝贯中华 学校(八华)和日新中学 的高中毕业生都会有 一部分选择从事华侨 教育工作。
为使这批 新教师对自己所将要 从事的行业有更清醒 的认识,了解印尼政 府的文教法令,同时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侨总专门举办新教师 讲座,请富有教学经 验的教师介绍教育行 政和各科教学经验, 邀请印尼文教部外侨 教育司的领导解读印 尼外侨教育监督法 令等相关法令政策, 鼓励即将走上工作岗 位的新教师将华侨教 育方针切实贯彻到实 际行动中,提高学生 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品 行,同时将自己的工 作与促进华侨社会的 爱国团结以及增进中 印尼两国人民的友谊 结合起来,贡献自己 的力量。
( 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