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518

赴柬收获与成长

2024/04/08  柬埔寨《柬中时报》

~作者:柬埔寨 吾哥比里公立中华学校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聂丹丹

我在一个闷热的下午迎着朵朵白云来到柬埔寨,湛蓝辽阔的天空一如赴柬后的所见所得,洗涤浮躁和郁气,舒展心胸和抱负。

赴柬第一天,随着柬埔寨炎热气浪铺面而来的,还有柬埔寨的人民热情和温暖。在金边机场落地,就见到了等候的校长和当地理事,之后前往学校的路上,一切事宜都不用操心,校长和蔼的笑容、细致的关心,让初来异国的惶恐一点点消散。

赴柬第一周,这是适应生活和教学的关键一周。生活上,当地老师安排得周到妥帖。单人宿舍干净整洁、拎包入住,还有来自本地老师的各种投喂,生活用品也特意带着我们在市场购置齐全。带着我们的两位本地老师细致且温暖,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和照顾。这份关照是持续的,一直到现在,两位本地老师的存在是生活上满满的安全感。在教学上,学生们真挚灿烂的笑容缓解了第一天上课局促不安。不论年龄大小,这里的学生都非常有礼貌,对老师也非常尊敬,见到老师会双手合十地说“老师好”。

赴柬一个月,我们已经能独立采购,并对当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在两位本地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稻田小骑行,欣赏夕阳稻田美景的同时,也熟悉了环境和路线。不久,就迎来了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带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我们一起在校长家看了中秋晚会。虽然心中有思念,但是与校长和老师们的关心爱护也温暖着游子的心。

赴柬三个月,趁着送水节的假期,老师们带着我们去了暹粒,游览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吴哥窟。这座享誉世界的神秘建筑,带给我们不小的震撼。古老、壮观而精美,走进吴哥窟,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宗教世界,让人感受到柬埔寨人民虔诚真挚的信仰。这里的氛围静谧悠长,“高棉的微笑”静静矗立,慈悲而富有智慧。

在市场采购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时,是我们单独与当地人交流沟通的时候。当地很多人会的中文仅限于“你好、谢谢和老师”,我们学会的柬文也只有一些采购的基本词汇和数字,但是其他的通过计算器、手机、手势、体势等,也可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而且,当地民众大多数都是友善热情的,如果遇到了困难,他们很乐意帮助我们,记得有一次在路上自行车掉链子了,是路边一个热情的大叔提供了工具,帮我们修好了车。我记得他最后笑着跟我们说再见,这一刻吴哥窟雕像上的微笑仿佛跨越了千年时光,延续至今,让人感动。

赴柬半年,我和吾哥比里市中华学校的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在课堂上,我教授知识,促使学生不断成长。在课堂外,我也收获了很多感动和成长,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接触到更多在不一样的地理人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我变得更加包容而博大了。从饮食口味到行为习惯,在这些交流和碰撞中,很多时候都需要互相理解和包容,而这些我们都做得很好。在此感谢校长和老师们,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也感谢那个选择来到柬埔寨的勇敢的自己。

 

教学的真正意义

2024/04/06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黄燕娣

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于平衡历程和结果,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强调教学历程,却忽略了学习成果,或者只注重学习成果而忽略历程,都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认知活动,单一的方法无法代表整个教学历程,更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门学科都需要有教学进度,当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必须灵活调整进度以实现教与学的功能,否则就只是为了教而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

然而,在教育现场,理论和实践常常脱节,教师受到教学进度和行政流程的限制,难以发挥自主性。

对于“学习者主体论”的局限性和不同解读,使得教学问题成为一个持续关注的课题。

学习者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能够被学习者接受才能产生真正的意义。如果教和学脱节,教学活动就失去意义,忽略了本质。

教学评量的作用在于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通过评鉴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而不是一味继续推进,忽略教学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学科的领导者如果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教学问题将一直存在。领导者需要创新思维,拓宽视野,有主见而不是盲目跟随传统制度。

学习经验的获得是师生相互沟通和影响的结果,在教学情境中,师生都是主体。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经验为素材,提供良好的情境脉络,促进学习者在经验和价值方面的创造。可是学校教育常常无法等待,也无法全面照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师生视野交融后的结果,教师需要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经历和个体历史视野。只有在共识产生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有交集。

教与学要融为一体,只有教没有学,等于对空气说话。教育是“人”与“人”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生活经验、期望、意义、价值的相互连接,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

教师需要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明确自己作为专业教师的期望和行动,才能真正以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

因此,专业发展不应将教师视为一个“角色”,而是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有关“专业”的讨论,通过生活经验和故事反思自己作为教师的意义和行动,建构个人作为教师的自我认同。

关注以叙事方式思考的人,可以探讨多样性的可能性。叙事是一种让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参与专业讨论的途径,它强调人的思想、情感、经验和主观诠释。

教师应该积极尝试以叙事方式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和观察,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有助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亲师交流的一席话

2024-04-08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桢文

学校一年一度的家协会员大会如期举行,这是难得的亲师交流机会,我如常在大会上进行汇报。

这些年来接触了很多家长,深刻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至深,而家长的管教方式更是决定孩子成人成才的最大关键。至于学校的老师们,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方面,当然也负起最大的教学责任。只有通过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促使孩子度过中学成长时期。因此,家长和老师是合作伙伴,也是教育同盟。

中学需掌握学习基础

家长既是家庭教育最重要负责人,老师更是学校教育的当然负责人,家庭教育的现象往往反映在校园内,老师们都要去面对,并从中找到教育学生的办法,让好的变得更好,让不理想的恢复到应有的教育状态。因此,校方在两个方面必须作出努力,第一个是塑造学生的品格,而品格就表现的待人处事的态度。第二个就是学术,这是学生在中学时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基础。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老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不可能被取代。

我从长期的观察中看到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教育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合作的。老师必须关注家长的教育诉求,家长也要理解老师的教学用心,大家都环绕在教育孩子的重点上,家长要教育孩子尊敬师长,老师也要教导学生孝顺父母,因此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关系就建立在谅解、合作的基础上。

在家协大会上,我也对两个方面作出强调。首先是我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是最根本的教育原则。中学时期的学生培养什麽好习惯?无非就是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而已,无论放在哪个年代,从来没有改变过。

自主学习与阅读

其次则强调校方反对中学生谈恋爱的教育立场,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必须学会开拓社交,建立人际关系,并且认清自己的学习使命。而独中的班级经营和联课活动,就是帮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打开思想格局,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因此,校方从班级经营和联课互动发展出各种教育措施,进而落实到各种教育活动上,让学生从中去锻炼和涵养出应有的品格。

当前独中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促使每一个孩子成为终身学习者,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的能力素养。因此,家长和老师各处于家庭和学校的位置,必须相互裡应外合,共同扶持,促使孩子们顺利走过从少年迈向青年的过程,并培养出应有的能力素养。

作为中学校长,我对家长的期望就如上述,我坚信这是中学时期最根本的教育原则。

 

该不该在家长群组问功课?

2024/04/04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诗蓉

日前,有教师在脸书发文宣泄不满,谴责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频频在班级群组帮孩子询问功课,甚至为无法完成功课的孩子辩护,要求教师减少功课等。

这件事见诸报端后,在网路上引起不少回响。有者同声谴责,认为家长这么做,只会削减孩子的责任感与学习力,对其成长不利。另一些人则试图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问题,认为出此下策,或许是情非得已,需要谅解和支持。

在通讯媒体如WhatsappTelegramWechat创造家校沟通平台,是科技时代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的新常态。新学年开始时,为各自的班级创立家长群组,已成为班主任的要务之一。通讯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特点,既方便学校传达讯息,也有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班级动态,为家校之间的连结、交流、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后,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反效果。

有了班级群组,家长遇到问题或有疑问时,只要动动键盘,在群组公开问一问就可以了,的确很方便。但倘若不知节制,缺乏界线意识,不仅增加老师的工作负担与压力,也会剥夺孩子学习独立、自主的机会,同时也会干扰组内的其他家长。

尽管上文提到的老师表明,主要是不满家长溺爱孩子,越俎代庐,而非抱怨工作多,负担重,压力大,但我有不少教师朋友,确实因为有家长不看时辰,全天候事无钜细地问,而饱受干扰。

家长该不该在群组帮孩子问功课?我认为需要回归到成立班级家长群的初衷,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为主要目的,还是纯粹为孩子解决问题?另外,还得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如学习能力、学习问题进行综合考量:孩子无法记下每日功课的原因是什么?这么做是否只是单纯地为孩子解决问题,有取代孩子自己的学习责任之虞吗?对孩子长远的发展有何帮助?因为只是简单回应该不该,本质问题没解决,不问功课,可转为问上课要带什么用品,明天有没有上体育课等等。

总括而言,教师与家长必须对成立班级群组的初衷,有清晰、明确、一致性的认知,才能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教师可在群组成立之初,明确建群的宗旨及使用公约,针对家长在群组的发言内容、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如规定集中回复讯息的时段,设定晚间群组休息的时间,除非情况紧急,否则延后处理。至于通知类的信息,不必刷屏回复,以避免重要信息被覆盖。

把沟通平台从线下转至线上,把人与人的交际从现实生活延伸到网络上,家长与教师不仅需要适应新的技术变化,也得学习网络礼仪,提升网络素养,以创造出更健康和谐的网络平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强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