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425 辑



对董总世界华文教育论坛的期待


2014/8/20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黎维
 

董总60周年大典,举办“周年庆晚宴”及与新纪元学院联办“2014年世界华文教育论坛”。报章2014425日的报道,晚宴筵开400桌,教育论坛则将能吸引至少6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教学者前来参与。4000人的宴会和600名世界学者的研讨会,董总,大气!面对“內斗”和“分裂”纷扰之忧,能成功举办这么盛大的60周年庆典,应该是个很好的“冲喜”。预祝董总上下一条心,把宴会和教育论坛办得有声有色,突现其作为华文教育老大哥的本色。

华团都爱吃吃喝喝,说实在的,宴会再盛大,没什么特別意义,1万人吃喝跟4000人吃喝,人数的差別而已。所以呀!重头戏,应该是世界华文教育论坛这一块。600名世界学者的赴会,非常了不起。可以预期那将是世界级重要演说、论文发布和名家集集的盛会,必将引起轰动,进而带动董总和新纪元学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因此,宴会可以办得差一点,教育论坛却一定要“百世可乐,样样第一等”。

主席演讲,是开场重头戏,叶新田博士“任重道远”,演说內容必当能振聋发聩,为马来西亚,甚至世界华文教育前途勾画前路,指引华教江山。董总曾于2011年,礼聘“思想指导”明光,撰写华文教育思想指导性册子《董教总任重道远》,打破董总只用华文出版的惯例,破天荒译成马来文及英文,同时出版。可惜,《董教总任重道远》的內容,至今华社都不甚了了,甚至董总的常委老爷本身,都一问三不知。作者明光,神龙不见尾,很少人知道“思想指导”的真面目,这怎么说得过去?主席在致词时,有必要重点向全世界的学者说明《董教总任重道远》的內容,指导思想向全世界传播。主席要亲自把明光请上台让大家见识见识,万一有识货的中国教授颁个博士或请去当客座教授,是董总之光,华教之耀。

这次的论坛研讨的课题包括6大范围,即<世界各地区华文教育发展的情况与展望><政府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华文教育发展><华教意识在华社的变迁方向><华文教育与多元文化社会的构建><华文教育与华文传承辨析><华文作为第二教学语言的问题与研究>等议题。

“华文教育”或简称“华教”,这个词,在六大范围中出现了五次,是整个论坛的中心灵魂。“华文教育”的定义不搞清楚,容易变成各讲各的,你忽攸我,我忽攸你的口水游戏。那就像在论坛上你说关中是华文独中,他说是马来文国中,或私立国中,我是老左仔文革本质,大声喊出“伪独中”,你喊你的,我说我的,他闹他的,乱成一团,各得其乐。只是,实质的学术问题如何讨论?

定义马虎不得

“华文教育”四个字,定义马虎不得。董总对“华文教育”的权威定义,就是“从学前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每一个科目,除了语文科外,都必须用华文教,才是华文教育”,就算是要在课程里头仅仅增几节其他语文课,那就意味着若干年后“华文教育”灭亡!大家都很熟悉,不是吗?面子书上,不是有人“大鸟特鸟”厦门大学在马分校用英文教学吗?

这个定义问题在哪里呢?主办当局如是说,“此次论坛共邀请了世界各地国家,包括印尼、新加坡、汶莱、菲律宾、泰国、缅甸、中国、台湾、加拿大、美国、澳洲、巴西、英国、欧洲等国家及区域的学术代表发表论文及研究报告。”中国、台湾的确有董总定义的“华文教育”,他们当然有资格来发表“华文教育”的论文及研究报告。但是,其他国家有董总定义下的“华文教育”吗?他们讲“华文教育”,忽攸我们啊?给“华文教育”下个明确的定义,让大家都对同样一个內容来讨论,才符合学术论坛的规矩,不是吗?学者们,尤其是来自中国的专家和大学者,给我们正确厘清“华文教育”的定义,使“华文教育论坛”变得名正言顺,这并不是什么苛求呀!一个世界水平的华文教育论坛,让参加者感到受忽攸,不是好现象。

我们也要求特別是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向我们介绍中国如何对56个民族实行多元化的母语教育。这对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不久之后就要向联合国投诉马来西亚的单元主义政府的打压,要联合国主持公道,制止对少数民族母语教育的压迫。如果我们尊贵的叶新田博士和邹寿汉先生,到联合国提呈百万签名和抗议书时,出现达赖喇嘛和法轮功的支持者跟在后面起哄“谴责中共”“抗议消灭藏人母语教育”,或是 “疆独”、“蒙独”什么的,那是多么没有脸和尴尬的事?如果中国专家学者能让我们的叶、邹两位领导清楚中国的多元少数民族母语教育的真相,可以避免让中国误会我们向联合国呈文是配合搞各种各样的“独”,对吗?

是为对世界华文教育论坛之几项期待。

 

捐巨款建学校


2014-08-19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小黑
 

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善长仁翁为华文学校的建设一掷千金。突然波德申的李典和先生一口气捐出500万股他的掛牌公司金群利的股票,另外他的夫人也捐出100万令吉现款给当地的中华华文独中,犹如平地一声春雷,叫人另眼相看。买卖股票的朋友立刻回馈,此股收入不错,本益比4点多,今年股息有一角,500万股就有50万令吉。啊,学校应该鬆一口气吧。朋友再计算,以目前的股价3令吉折现计算,老天,李先生一共捐出1500万令吉!

这样大手笔的捐款,是很久没听说了。大家都在为波德申中华中学庆幸,获得一位热心的好人关心学校的发展。但愿学校从此步入坦途,校务蒸蒸日上,为当地的华社作出贡献。为我们的华人子弟提供一个读书的良好环境。

在教育圈內,捐款建校时有所闻。我们华文中、小学的建立,哪一间不是靠民间的力量来建设呢?只要是华文学校,不管中学、小学,独中还是国民型中学,是华人子弟就读的学校,就是有华人的血汗钱。我在国民型中学掌校期间,就发起过5次各种类型的筹款。其中一次,董事长一口气捐了20万令吉,建立一座7尺高的围墙,將12英亩的校园稳稳围起来,让2600名学生可以安心在校园內读书、打球运动。

华社27年为华校筹获4亿

不久前,我们接待香港文学的总编辑以及福建大学的协和学院院长,他们都对我们能够保有如此完整的华教体系感到钦佩。我说我们的教育建设可是一字一泪呀。谈话间,我看见桌面上有皇帽啤酒的铝罐子,就告诉他们,啤酒和我们的华文教育也有关係。他们都有点愕然。是的,十大歌星义演,由啤酒商赞助,再加上报章的宣传,华社在过去27年,已为华校筹获4亿令吉。

即便是神明的圣诞,也不可离开华文教育。就像最近刚刚过去的中元节。檳城的街区庆赞中元组织,每一年都联合起来为某一间华文学校筹募款项,做各种建设。我的学校上一个月忽然间接到八打灵再也的观音亭送来15份助学金,让我的学生申请。他们另外还捐出4千令吉给学校做建设的用途。八打灵再也是那么远,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观音亭的理事们本著慈悲的心,数百里外还送来温情,真令我们感动不已。当然,我们也由此联想,不知檳城观音亭是否也有类似的善举?

华人如此重视教育,因为我们有一个传统的观念,唯有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前途。一个民族能否进步,更加需要教育来薰陶。教育让我们成长,也让我们拥有博大的精神,因此在行有余力的时候,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这是我们的美德,值得颂扬。(光明日报/好评文:小黑)

 

谁说国中生是华教的孤儿?


2014/8/19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王所德
 

40年前华小毕业生可以进入国中政府学校,或独中不同制度的中学。

独中华校生获得华校董教总的直接保护下,可以顺利的接受华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相反的,国中华校生进入新的中学环境,校长可能不是华人,或是香蕉式的华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华小毕业生要想在国中学习正统的华文教育,也许还要看别人的面色,难怪某些热心华教的人士就雪上加霜,指他们没有像独中生得到董教总的直接家长照顾。

这事件也使我回想起40年前,我被政府受训成合格的理科教师,派到国中去教各源流的学生。

当时这间新国中不但缺少华文老师,连一位合格的老师都没有。

不过来自华小的学生都对学习华文非常热心,并要求校长开华文班,当时的印裔校长知道我会华文,就叫我担任初三及高中一的华文班老师。我觉得如果当时我不协助学生们,他们就没有机会进修华文,我也只好勉强答应了。

虽然我非正式华文教师,这总比没有老师教更好。

当时我鼓励学生们出版华文特刊,把好的作文刊登出来。此外我也鼓励他们主办华文的演讲比赛,并邀请印裔校长出席这热烈的场面,由于这些活动在校内引起大惊动。过后校长直接向我表示不该鼓励学生太活跃学于习华文活动,这可能影响他们对国语的兴趣。

当时我对他说,我觉得他的反应是正常的,因为我非合格华文老师,希望他能申请一位合格的华文教师来指导学生们。一年后,政府派了一位合格的华文老师来国中,取代我这位误人子弟的老师。过后,我就放心的去英国深造会计科,自从我离开该校后,一直担心华校生们是否有机会获得良好的华文教育。

不过,最令我开心的莫过于最近董教总华教前辈们,与马华教育工作者合作要求教育部把华文合格的老师调回国中执教,这未尝不是华教的佳音,希望各位前辈们,再接再厉,把华教大放光芒。国中生一样可以受母语教育,只要华人父母积极关注他们。

 

开放媒介语才是上策


2014/8/20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吴川进
 

教育大蓝图公佈后,已引起华教各界的议论纷纷,可是教长却是一意孤行,没有研究商討的余地,在前些时候2013年国语月主持推展礼时说,大专学府应逐年修改教学媒介语,从英语改为马来语。

本来,加强学习国语没有错,但应由专家学者、专业机构去研究,毕竟马来语至今开发年限尚浅,要全体人民、学子短时间来学到一定成绩,是不可能的。

我们是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国家。在东亚地区,除了英语,中文就是最多人使用的经济语文。人家说,假如你能掌握中文、英文两种语文,你就可周游全世界。

语文是要歷史时间背景累积的,好像中国、韩国及日本,他们以母语为媒介语,是因为他们早已有足够充足的词匯和语文背景,而我国却是一个新兴国家,许多东西都还在摸索期间,尤其是语汇方面,在科技领域方面,是难以成事的。

科技发展以英语为主

前首相敦马一路来都维护国家政策,马来人利益为先的,此次要以马来文作为大专学府媒介语,他老人家一反常態反对。初时笔者以为他老人家是迴光返照,定神一听,原来他认为,在此科技突飞猛进时代,许多科技发展以英语为主,恐怕我们会失去掌握的能力与机会。他也认为学生到学校是学知识而非学语文而已。他也认为,即使全部的学生都掌握了一口流利的马来文,却无法深入去討论科学的议题,又怎样。他说现代的学生是要掌握科技,能运用科技网络探討研究学习会比一般传统教学来得快有效,且要达先进国,倘要许多科技专才,以现有的政策可能吗?

纵观以上种种论说,教长有必要再深入研究,不要开倒车,给国家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开放教学媒介语,培导各类专才,引导国家直达高收入先进国家,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