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星期二

“华教传承夜”突破目标 筹逾20万捐南强华小


2016/12/05 中国报/雪隆


(吉隆坡4日讯)配合一周年庆典,雪隆爱心慈善基金会举办的“华教传承夜”,成功突破20万令吉筹款目标,为南强华小筹得201280令吉。

雪隆爱心慈善基金会主席谭生指出,南强华小创校94年来,为国家培育难以计数的英才,他本身也在该校董事部担任财政一职长达40年。

他指出,该基金会举办的“华教传承夜”,主要为南强华小行政及教学楼资料中心图书馆软硬体设备筹募基金,因此基金会义不容辞扛起重任,协助南强华小的校务大计。

“在理事会同仁不懈的并肩合作下,加上热爱华教同胞的慷慨捐献,我们共筹得201280令吉。”

他昨晚出席雪隆爱心慈善基金会主办的“华教传承夜”时,这么指出。

出席者包括雪隆爱心慈善基金会副主席石益、钟岳洺、法律顾问拿督李伟国、名誉顾问郑金德、林勇材、大会嘉宾刘志强、刘汉日及南强华小校长陈爱莉等。

谭生指出,我国华文教育在当下与未来仍面对许多问题,国家局势在505大选后的演变和发展,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民生问题各方面都令人失望。

应公平对待各学校

他说,国家宪法虽有明文规定各族人民享有自由学习母语的权利,但事实并非如此,华教一直都在暗流汹涌中挣扎求存。

“我们要求政府尊重独立宪法的精神,确保各源流学校的地位平等,获得公平合理的对待及享有国家教育资源,也促请政府在每年财政预算案及大马计划中,分配足够的发展拨款给华教。”

他强调,即使首相最近宣称要增建华小,但不希望再是只闻楼梯响,更不是应付大选的承诺。

张菲倩:选区居民增加 - 要进华小也难

莲花苑区州议员张菲倩指出,该选区的华裔居民逐渐增加,也接获许多家长求助,因附近的华小学生人数已爆满而被拒于门外,家长被迫把孩子送到较远地区的华小求学。

她强调,即使这非新鲜课题,却是社会的教育问题,教育部始终抱着视而不见的态度,甚至在大选期间被当作政治筹码,很多兴建华小的承诺并未落实。

“班丹福全山庄中华小学就是最好例子,教育部在上届大选承诺将拨出30万令吉兴建,目前却由建校工委会承担建校费用,我去年已指示安邦再也市议会和土地局厘清校地,但至今都没看到最基本的动土仪式。”

张菲倩说,首相日前拜访中国以达良好关系,为何我国政府至今依然无法正视华小不足的问题,尤其柔佛几所华小甚至需要由中国政府或朋友捐款,实在可笑。

她指出,教育是建国大业的基础,如果政府无法正视教育的问题,试问国家如何进步呢?

陈国伟:华小不增反减

蕉赖区国会议员陈国伟指出,我国缺乏华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增建华小课题始终令华社失望,尤其学校增建本应按照各地需求而定,我国却是根据政治需求而定。

他指出,全国华小的学生总数截至目前共有542406人,全国华小只有区区1298所,相比46年前的华小总人数有429681名,却有1346所华小,不增反减,意即1999年至今,每年平均只增建一所华小。

他强调,每年财政预算案中,全国华小只获得区区5000万令吉的发展拨款,所有学校平均只获38520令吉80仙,全国524所淡小却一样平分5000万令吉的发展拨款。

“在如此的分配下,造成许多华小忙于筹款,否则难以支撑,毕竟每年学校发展开销何止3万令吉,因此希望政府不会再以选票为重,只在大选前承诺兴建华小。”

他指出,华小是时候获得适当和公平的拨款对待,才符合联邦宪法赋予各母语教育的公平地位和拨款的承诺。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