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407

有复级班初步验收数据吗?

2023/01/04  星洲日报/大北马

~文:陈云清

教育部将延续2017年的政策,在20232025为期3年的学年度,在30人以下的超微型学校,落实复级班计划。

这项计划影响全国各源流小学,包括华小97所、淡米尔小学135所,国小则有200所。所谓的复级班,就是小学二年级与三年级合班,四年级与五年级合班,一年级和六年级则不受影响。

这项已在2017年落实的措施,教育部每三年会重新整理30人以下微型学校名单,而这批最新学校名单将在2023年的新学年(今年3月份)落实3年的复级班制。

消息一出,虽然已非新举措,但依旧引起教育团体和相关单位的热议与争论,大多对复级班表达担忧,认为此制度影响课堂教学素质,亦加重老师的教学负担,弊多于利。

根据教育部的公函内容,有阐明复级班制度是教育部在落实微型学校发展路线蓝图时,应对学校所面对问题的一项短期策略。

至于教育部对于微型学校前景有何中期或长期策略,有待当局进一步说明,但摆在眼前的短期策略已掀起诸多疑虑。

教育部实施复级班,当中很大的考量是师资方面的调配,加上目前一些源流学校及科目师资不足,能优化师资应用是其中的策略方案。

然而,教育这回事,不能所谓有得有失或以“凡事无法取得100%完美”来合理化存在疑问的制度,那是关乎学生的一生教育。

如果教育部坚持认为复级班可行,至少应该为这项已推行6年的制度进行初步验收,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研究分析等,以科学和实据的展示,说服大家此制度的可行性与成效。

面对受影响学校的困惑、教师的难处、学生的无助,教育部更应该根

据各校不同的特质情况,提供实行复级班的建议,或是分享其中成功例子,让校方从中参考。

全国共有432所的超微型学校,这并不是小数目,当然当局也不可能因为学生人数少而动辄关闭,毕竟这关乎地理因素,有些地区偏远且人口稀少,但适龄孩童所应得到的教育权利,不能因此被剥夺,所以超微型学校始终有其存在的社会意义。

我们殷切期待,教育部能与学术研究或教育相关的团体携手合作,为微型学校规划更全面及符合教育需求的短期、中期、长期方案,让微型学校亦能绽放其光芒,最大化履行育人的职责。

而有别于国民学校,华社在看待微型华小的存活议题上,多了一层传承母语教育的使命,历史与政治因素,使得微型华小即便惨淡经营,前辈们仍苦守不放,或是寻求迁建他处,以防从此失去一纸华小执照,永不复返。

在这层面上,若环境条件许可,微型华小其实可以自救,特别是校方可运用一些巧思,为学校建构自身的定位与特色,再结合与周边社区单位的合作,当学校被看见了,家长自然就会有信心把孩子送来就读,让微型华小摆脱超微型的命运,甚至是突破性的学生人数增长。

成功的例子是有的,当然过程并不容易,耗时、费神、磨练心志,惟比起只能等待未知成效的官方式策略时,放手一搏还是值得期许的。

 

微型小学课题不可不了了之

2023/01/0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练珊恩

微型小学复级班的课题,稍早前因为教育部发出信函通知各州教育局延续2017年的政策,以便在20232025的学年内,持续在30人以下的超微型学校落实复级班计划,而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与争议。

一个星期下来,华社各教育团体纷纷发表文告表示反对复级班计划,因为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让教师的教书与文书工作变得苦不堪言,而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也回应此课题,她说将与教育部长探讨,指示有关单位针对2023年各源流微型小学复级班的成效展开调查。

根据过去的经验,许多课题就是在“展开调查”后不了了之的。当中可以有许多原因,如“展开调查”只是一种平息争议的说辞、调查的过程冗长,待结果出炉已不合时宜、调查结果发现此措施没有弊端,维持现状持续推行,或者调查结果不能对外宣布,只作内部参考与调整等等。

然而,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上任不久,且首次在联邦政府部门服务,没有过去的表现可以参考,但是她此次针对此微型小学复级班的课题的回应,获华社各教育团体乐观看待,毕竟她所列出将采取的行动副部长对教育组织对微型小学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表示欢迎,也随时准备好与他们对话的开放态度,能够使教育部借助这些教育团体所拥有的资源、对华社期待和对华校情况的了解,来达到更圆满的结果。

惟,对话是双方面的交流,我们必须要有平台让民间组织将意见传达予政府,也必须让政府单位有空间做出抉择。

教育部前副部长马汉顺在位时,曾主催多个团体组成“微型华小工委会”,里头聚集了13个华团教育团体,主要由3个团体领导3个工作方向。尽管马汉顺只扮演主催的角色,教育部也没有承诺该工委会任何事情,如得以接见所负责的官员或能够定期与官员开会交流,而教育部也没有义务履行该工委会日后所提呈的任何建议,但是若工委会能有效运作,还是能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漫漫兮一里路

2023/01/03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简瑞平

24年跌宕起伏,拿督斯里安华终于攀上国家的最高权位,出任我国第10任首相。

不管这个政府什么名堂,对安华来说只能无奈,却无须在意,有游刃自如的空间。

比如承认统考文凭,他会敦促华社多一点耐心,这不是希盟政府,是团结政府,华人社会要有更多的包容和体谅。

即使统考文凭被承认了,附加不是华社能接受的条件,如必须在大马教育文凭(SPM)试中,国文至少优等,一如希盟在竞选宣言所叙述的。这虽不完美,仍聊以安慰,独中生还是有些许受益。

很多独中已走向双轨制,让学生具统考文凭和大马教育文凭。这样一来有了高中统考文凭,等于和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一样 ,多一项选择到公立大学升造。

有一天落实的话,董教总只是脸上有光,心中宽慰吧了。

统考文凭在国际上香饽饽,官方承认象征意义远比实用价值大,固打制、种种面试都是一座座高墙,可以阻挡任何人跨越这个门槛,这是公开的秘密。

承认统考鸡肋而已

争取承认统考只是尽时代的使命,政府承或不承认,差别不大,鸡肋一块。一些州已承认统考文凭,又有多少人从中受惠?

另有解读,承认统考等于承认独中,能充分获得政府资源。实际上独中被纳入政府的教育体系,相信是遥不可及的事,理由是国家只有一种教育政策,当年先辈选择宁当孤儿,也不愿改制。

首相安华曾担任过教育部长,没有退让过。现在的情况要踏出这一歩非常艰辛,周遭的政治氛围,国盟大军压境,高举偏激的宗教与马来民族大纛,统考文凭就像烫手山芋,搅动它等于送子弹给敌对阵营,审时度势是安华的强项,要不然团结政府就无法成立。

落点已非学术鉴定

民主行动党更坦言,只要安华做首相,可以含泪道歉,可以不计较官位。几乎什么都可以退让,肝胆相照下,纠结于承认统考是不是令首相为难?不符大局。

一里路不长,第一步始终跨不出,这个瓶颈皆因政治操弄,落点不再是学术鉴定,政客从中作梗,宣染为洪水猛兽,成为最大族群和社会的禁忌。

华裔选民94%付托希望联盟,不少带着泪水也要投选希盟,不可能没有感受到,就静待各种佳音,等着收割吧!但愿,无鱼虾也好。

 

砂华小的“很多”和“很少”

2023/01/04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詹雪梅

这不是最新数据,砂董总主席天猛公拿督刘利民在三个月前曾提及,虽然看来颇骇人,但似乎没太多人受惊吓。

根据砂董总统计出的两个骇人数据如下:

一、砂拉越共有221所华小,当中有将近一半,即46.19%是学生人数少于100人的微型华小,而这些微型华小的学生总人数只占全砂华小总人数的8.71%

二、砂拉越华小当中有超过大半,即71%是位于郊区和内陆,而这些华小的学生人数只占砂华小总人数的30%

这两个数据,都体现出了一个大反差──很多却很少。砂拉越近一半的华小乏人问津,每年只迎来一两位新生,是学生少之又少的大多数。

说得更直白点,目前砂华小已严重“过剩”。但这“过剩”却也极讽刺地说明,华小在需要的地方建不起来,在不太需要的地方屹立不倒。一边的人想拼命的争取,一边的人想拼命的保住。

许多华小,尤其是历史悠久的乡区华小是前人为砂华社留下的珍贵资产,但这些资源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没有或不能被好好利用。可惜了,也浪费了。少子化和地方发展不可避免的人口迁移,对乡区华小的冲击一定会越来越大,没学生来源的华小还能撑多久?

拆了,还会有吗?

1936年设立的刘钦侯医院,是无数诗巫人的保命和诞生之地。刘钦侯当年决定捐出所有财产“裸返”中国,把自己在砂挣得的财富,留给砂拉越建医院,被命名为刘钦侯医院。

后来医院拆迁,诗巫有了占地更大,空间和设施都更能满足人口增加及应付疾病治疗的诗巫医院。刘钦侯医院原址上保留一小部分建筑,作为刘钦侯纪念馆,缅怀这位大善人,也记录诗巫的医药发展。

即使有再多的怀旧情感,诗巫人却知道必须跟上医药发展趋势,并且相信政府会为我们建立一所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医院,大家平和地让刘钦侯医院走入历史。于1994年开始投入运作的诗巫医院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医疗使命,目前仍不断改进。

医院拆了肯定还有更好更大的,“被消灭”的阴影不会笼罩医院,只要国家持续前进发展,医院建设也必越来越好。

今天假若有风声传出规模不小的诗巫医院要被拆除,大家可能除了会因地点交通上发点小牢骚之外,绝不会担心诗巫医院会没了。

教育和医疗的重要性不相伯仲,都可以决定国家的现在与未来。凡需要医院就建起来,但对待教育反倒没如此大气了。

马来西亚的教育虽允许多源流,但长久以来在华教间却弥漫着恐被消灭的不信任,以致华小资源无法更合理分配和建设,这对国家整体教育发展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巨大且可悲的。

如果华小拆了也如医院般一定会被重建,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建起来,岂会有46.19%vs8.71%,以及70%vs30%的不可思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