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幼儿园老师
2021/07/12 星洲日报/爱华文
~作者:林千雪老师
我本来不是老师。
我是个上班族。每天朝九晚六工作。
工作了一段时间,我累了。于是就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幼儿园老师的工作。
我以为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一点的时间,应该会让我更多时间休息和沉淀。
开始当老师的第一个星期,我马上知道我错了。
在班上,学生们一会儿打翻水,一会儿要去厕所,一会儿投诉有人推他,一会儿铅笔不见了,偶尔还有孩子们之间的摩擦要解决。
除此之外,幼儿园老师的责任,远大于学术上的教学。
幼儿园老师,教导学术,也教导生活上的技能。三岁的孩子要学习自己用汤匙和叉来吃炒面,四岁的孩子要学习怎么自己把书本收进书包里,五岁的孩子下午安亲班的时候要学习自己换衣服;这一切,都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而且我们面对的,是十来个三岁,四岁,五岁,程度不一的孩子。
所以,第一个星期上课,没有教书经验的我,回到家,比平常上班还要累。 一点放学回家,我还得准备第二天的课程,批改作业,每个月还要准备学生的成长报告,往往忙完了,也就是晚餐时间了。遇到运动会,毕业典礼的季节,留校到傍晚,基本上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但是,当幼儿园老师也有很多的快乐。学生们的单纯和简单,常常让我觉得很温暖。 我曾经在上课到一半的时候身体不舒服,于是我马上抱着肚子坐下来休息,学生看见了,以为我肚子痛,马上拿了班上的如意油递给我,然后关心的问我还好吗?也有学生看我很忙碌的时候走过来,给我一个拥抱;看见我每天下课都吃苹果,学生有天也带个苹果送给老师,然后说“我知道林老师很爱吃苹果!” 这些小事,在我眼中成了最窝心的举动。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的确非常的忙碌和疲累,但是每每看到学生们的成长,一步一步的学习认字,抓笔,写字;学习自己拿汤匙吃饭,换衣;一步一步慢慢走向成长和自立; 看见孩子贴心的举动,那样的快乐和感动,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当起幼儿园教师, 但是自我第一天当老师以来,我知道,这会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批评就是不好的吗?
2021/07/12 星洲日报/东海岸观点
~作者:黄先炳博士
一个行为、一句话语,并不能就此断定它的对错。我们还得从具体的事情探究其背景,并了解当事人的动机,才好评断其是非。
“你真棒”这句话,对着一个信心不足却鼓起勇气做事的人说,是嘉奖和鼓励;但是对一个做错了事,却因溺爱而说了,便是纵容。
“批评”本来也是没有对错之分,但看具体情况而定。不过,就我的经验,大多数人是难以接受的,甚至一锤敲定那是不好的。
毕竟“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教”只是客套话,一旦别人提出尖锐的批评,就要翻脸了;尤其是自我防护意识很强的人,更要把场面弄尴尬。因为这少数人的过度反应,大家反而倾向保守,不鼓励批评,只要求赞美。“厚道”一词逐渐成了贬义。
我第一次深刻体会这点是在一次书展的座谈会。会上我批评了课本收录的文章,台下坐着作者,还有杏坛的前辈。前辈极力赞扬我,我才知道不是我观察力强,而是我敢说出别人不想说的话。作者倒是很有涵养,包容我的不厚道。
第二次则是推动公开课的时候。由于我们要打造辩课的习惯,敢于理性地探讨教学的得失,所以我们鼓励参与者就事论事,针对教学做出批评。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在实践之中磨练自己,寻求成长;只有少部分的人难接受,会上或会后仍心绪难平的。这是一个自行磨练的机会,跨得过去便是一大进步。
我为我们打造的环境骄傲。某次跨越出华小,走向多元时,我发现同样的做法却迎来恶评,说我们制造了事端,让参与者吵架。
接受批评真是不容易。我也是熬过来的:以前人家当面批评一两句,我眼眶便泛泪;强迫自己虚心求教,听清楚人家的看法,才足以自我审视。闻过则喜,不符事实的则一笑置之。
至于批评别人,我还是强调动机很重要。如果是要凸显自己比别人懂得多,爱做老大,我想这样的批评可参考的价值也会降低的。
荀子给老师们的提醒
2021/07/1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杜新宝
荀子有一篇叫《正论》的文章,专门剖析和批驳当时社会的一些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尧舜都不能教化人,因为尧的儿子朱和舜的异母弟弟象,都不是得到教化的人。”
尧、舜虽是天下英杰,决断天下事,百姓服从、受教化而归顺,但偏偏他们的近亲朱、象却是奸诈之徒、卑鄙小人。不管天下多少人受教化,只要身边的人不受教化就违反人们的期许,因此尧、舜就不算是懂得教化人。
荀子不这么看。他认为朱和象不受教化,并非尧、舜的过失,是朱、象的过失。就好比后羿、逢门虽是天下最善于射箭的人,但若要他们用歪斜的弓和弯曲的箭来射中目标,是做不到的。这也好比即便是天下最善于驾驭的王梁、造父,也不可能用瘸马、坏车抵达远方一样。
荀子的另一个论点是,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有不受教化的人,因此不能以有没有教化全部人来断定尧舜是否能教化人。
荀子的批驳中,值得我们学习的要点在于,要认识到射箭要准,除了对射箭技术有要求,也对弓箭有要求;要驾驭马车抵远方目的地,不只对驾驭技术有要求,也得对马和车有要求,同理,在教化中,不只对教化的人有要求,也对被教化的人有要求。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是如此,要认识到不能只要求老师而不要求学生。
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但许多人似乎不懂,尤其当出现、流传一些相关、多少有出入的说法和语录时,就不知道该如何拿捏。
去年不得不上网课的初期阶段,有学生喜欢在留言区和同学聊天,出现将别人静音、把同学踢出群组等等的捣蛋举动,老师生气、劝告、警告、责骂。朋友传来一篇文章,有前辈打气年轻老师要往好的一面看,学生那么活泼,老师要能体谅、包容,要善于和学生互动、对话等等。我回应朋友说,这是大爱文章,或许真能激励一些人,但有的老师读了不免质疑自己。无论是受激励或自我质疑,对认识真相都无助益。
推广思维教育时,曾有一次我想办提升学生类比能力的活动,要求参与者语文、表达能力不成问题。校方同意,但家协不同意,认为如果为一些还没有掌握语文能力的土著学生安排其他活动,那不是有教无类的表现。
双方各有责任
别人对我们的期许和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往往会妨碍我们认识真相、承认事实或灵活处事的能力。不懂得妥善处理这些期许的话,很可能就会产生压力、怀疑自己或者自我扭曲。听闻老师不时上激励课程,但我想许多低落心情和心理障碍通过认识真相、纠正不当期许就可移除。可学习荀子,思考、批判一些口号型语录,包括“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有助于提升我们认识真相的能力。
教育牵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各有责任,理想的教育须得两方有心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是在教学,老师得用心备课、耐心讲解清楚、尽量提供协助,学生则得用心上课、学习发问、愿意克服困难等等。实况是,有不尽责、马虎的老师,这个并非本文主题,但假设老师尽责、认真,学生却无法、不做好自己的角色,老师该如何看待、处理方为妥当?一概不理,任谁都谴责。包揽在身,难道值得赞赏?
这个问题的解答得看老师是谁、学生是谁、是什么事情以及什么状况。必须提防那些“只要有心,月亮也摘得下来”的想法和期许。如果有人鼓励你说你的教育心可以改变任何人,不要相信。如果有人向你推销绝对有效的教学或教育法,也不要相信。如果你感觉自己有幸遇上了可以随意进入任何孩子的心灵的高人,请擦亮你的眼睛。不要忘记考量实际情况和学生是谁。有的山峰之高,真的不是每个登山者靠誓愿就能到得了的。
事实上是,有不受教的孩子,或许是因为你,但若交给别人,他就受教了。同时有另一边的事实,有受教的孩子,正是因为你。但没有不管是谁,只要你有心,只因你是老师,就能受教的。
本文非意在为不尽责、马虎的老师说话,也不是要激励被期许压得透不过气的老师,谈的是如何通过思考在教育中认知真相。教育者缺的往往不是大爱,而是通过思考认知真相的能力。大爱文章有广大读者,但读者需要的是加强认知真相的思考能力。能认知真相,许多心理负担就会自然卸下。其中一个真相就是,不管你的教育能力如何,的确存在不受教的孩子,这是荀子老早就提醒了我们的。
深度化教学体育技能
2021/07/09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明锺
华仁中学体育课多元球类教学已经维持了好多年,近来也尝试采用单一球类深度教学方案。为何突然需要一个不一样的方案呢?
近几年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也增加了班级数量,体育教师也相应的增加,因此在同一节课里,会遇到同时好几班一起上体育课。因此,会遇到场地冲撞等限制。尤其是第7-9节上体育课时,遇到天气非常炎热的问题,在室外无法很好的进行课程教学的内容,天气的灼热同时也对师生健康造成一大伤害。
在过往的教学编排中,学生在同一年段里可以学习到几种不同的运动或球类,优点是学生可以在同一年段里同时接触多种不同的运动或球类,以便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或感兴趣的运动或球类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但同时也出现了教学时数短,学生对于基本技术掌握的不足。教学时数与场地的规划和分配有关,之前的体育课,一节课里最少3个班级上课,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5班,因此造成体育场地非常拥挤。
与此同时也会出现学生们技术高低不平均的现象,让下一年接手该班级的体育教师无法准确的掌握此班级的学习进度。因此才会诞生单一技能深度化教学方案。此方案诞生的初期主要是按照场地来规划,对现有场地进分配安排。让老师们按照固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化教学。帮助学生得到掌握一些较深的技术。
早期体育课采用的是横向学习,尽可能的让学生接触多种球类。但效果不尽人意。也造成一些球类校队,无新生加入的困境。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或是触及人数不多。
因此,在多年的探讨中,我们决定试看深度学习,让学生通过掌握较深的内容来接纳并喜欢上运动。所以,在2019年对初一和初二实施单一球类教学。为了对比两种教学的差异,也做了数据收集对比。对比教学前和教学后,学生是否有更多的人可以掌握技能做了一些实验。
从这次的教学方式对比后,新教学课纲方式采用较长和较深入的教学模式,确实可以使大部份学生掌握正确技能。并初步简单判断可以使用单一球类教学进行课程编排,从而使学生对球类的基本动作的掌握提升,不至于完全没有掌握到技能。但影响课程编排和上课质量,仍然存在一些外在因素。
如体育老师的课程编排,每节课不能安排同样的年段在一节课,每个场地每节课只能有一个班级在使用,如:初二级上排球教学,需要使用体育馆,其他年段就不能使用等等。
希望若干年后,单一深度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技巧,陪伴他们往后的生活,并在工作之馀,也可以养成运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