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力量与华文教育
2021/11/08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利亮时教授
回顾马来半岛华文教育约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在独立前其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一种自生自长,自给自足的情况。当时的华文教育得以维持及发展,有赖于华人先辈们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大力支持。
从独立到后来马来西亚的成立,华文教育曾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1969年5月13日的种族冲突过后,经济重组,政策的重新制定,确实对华人社会,甚至整个国家造成负面的影响。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1970年代国家渐进式放弃多元,而致力一元目标的马来化教育政策,让华文教育重新得到本身族群的重视和支持,令华文小学生源回流,以及独立中学得以复兴。
注入新思维办好华教
华人社会长期的努力,让华文教育维持在一个小康的局面,而内部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要永续经营这块文化园地,我们族群本身要集合内部的力量,以及外部的资源,致力让华文教育朝现代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前进。我们感谢先贤们的牺牲精神的同时,也必须有更多新的思维注入华文教育的革新,这方能把华文教育办得更好。
华文教育需要民间团体的鼎力支持,在民主社会里头,领导层的良性竞争是值得鼓励的。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的前辈们,应该引入更多愿意付出的华人青壮世代。华文教育必须有更多年轻领袖的参与,让新思维注入,才可让华文教育在本国走得更稳和更远。
作为前辈,必须思考一件事,华人的力量已非1960年代可比,面对一个主政的强大族群,我们不能继续停留在上世纪的思维和运作路线。
海纳百川长远布局
让华文教育永续在这个国家,就必须有长远的布局,而且心胸要更宽大和具备自信,海纳百川方可使之有更宽广的发展道路。
前辈们应懂得放下,或者退居第二线,我们一味的执着,这跟前首相马哈迪有何分别呢?孔子的圣人境界,我们这些凡夫虽然做不到,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一点,我们的寿元是有限的,太多的执念,最终只是让自己难过,而且落得黯然离去的窘境。
我们还居住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同胞们,民间力量是我们的基础,大家应该清楚当下的局面,任何的分裂都会导致危机的到来。
(作者为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留学中国的优势
2021/11/06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潘政麟
随着近期中国高速发展,中国已然成为马来西亚人留学的目的地之一。中国高校有着一系列的优点,吸引许多莘莘学子前往留学,包括低廉的学费、高质量教育、水平的提升及增广见闻。
中国可能是除了台湾地区以外最便宜的留学地点。如果是公立大学,留学生1年的学费约2万多人民币(约1万5000令吉)。相比于欧美等国家,这学费着实便宜不少。
此外,如果成绩好的话还有奖学金可以申请,包括市政府奖学金、东盟奖学金等。这些奖学金基本上挺丰富,最高可以免学费,每个月还有2000多人民币的生活费及住宿津贴。
认识学霸大神
想必大家都听过高考的难度。确实,人口这么多,需要一个相对难的考试来区分学生。留学生去到中国都会有程度及水平上的劣势。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是我们接触中国相对高质量教育的机会,有机会接触四面八方的学霸。如果考上清北复交四大学校,那么周围的中国人都是可以“carry”的大神。老师也会讲解较深的知识。
许多人去到中国,起初会很不习惯那里的环境,尤其是来自同侪的压力,毕竟大家出身不一样。中国人的高中生活基本上是早上6点上课到晚上9点,一星期6天都是这样。这当中,卷子肯定刷了不少。马来西亚的高中教育相对于中国轻松许多,这也导致我们的水平及承压能力不如他们。但只要你挺过来了,就会提升许多。这也是来到中国读书的优势之一。
增长见闻也是留学中国的好处。众所周知,中国如今正在高速发展。我记得在上海实习时,时常会经过一个体育馆及商场施工现场。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中国只用2个月半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建设,且质量都得到保证,因为是上海市政府的工程。放在马来西亚,可能需要耗时数年的时间来完成。
此外,生活虚拟便利化也是一个优点。叫个外卖,通常下单30分钟后就会收到食物,网购隔天就会收到物品等等。这些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体验在一个相对发达的国家生活是怎样的
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及进步,未来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的目的地。
走近历史田野的教学实践
2021/11/0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李文辉副校长
十余年来,人文史地学会师生结合班级同学走入历史的现场,训练学生各项能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历史学习的过程。当师生走出课堂,穿梭义山荒郊拓碑,驻足庙宇采集资料,问疑父老乡亲,亲近这片土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逐渐形成校园外另辟蹊径的历史教学。作为历史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和课堂授课方式互补与结合。
笨珍培群独中是一所中型独中,位于大马半岛柔佛州西海岸南隅。这所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的学府正在教育路上进行探索,其中一项尝试即是将教育结合社区与生活,引导子对人文生活环境有所关怀。这样的尝试默默地在历史教学上付诸实践。
鉴于培群学生的特质,如何引起同学学习动机与兴趣,让学习不枯燥乏味或脱离生活,成为历史教学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常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与教材提供的信息。而记忆是否能构成知识,是值得加以深思。于是,培群独中人文史地学会将乡土化作教学的场域,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田野,致力于口述历史与地方研究的教学实验。
此外,该学会每年筹办古迹巡礼,开放全校师生自愿报名参加,组团前往新山、哥打丁宜、马六甲、太平、怡保、林明等地进行史地的户外教学。在从事教学实践的老师们看来,不知其所以然的背诵,知识苍白容易流失。历史所习得的知识应该具有意义。它根植于自己经验的一部分,尤其能够融入生活,成为一种能力。
十余年来,人文史地学会师生结合班级同学走入历史的现场,训练学生各项能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历史学习的过程。当师生走出课堂,穿梭义山荒郊拓碑,驻足庙宇采集资料,问疑父老乡亲,亲近这片土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逐渐形成校园外另辟蹊径的历史教学。作为历史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和课堂授课方式互补与结合。
走进田野的历史教学,从筹备到出行,到整理资料,涉及道德、情感、沟通、书写、组织、分析、实践等多元能力的培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既增强了自信心和主动精神,而且反馈到课堂学习。他们依据自己所接触的,去印证教材的内容,获得各自不同的启发。这种以自身经验建构起来的能力与知识更具意义。
2019年,培群独中出版《我们的方志:走进历史的田野》一书,集结了人文史地学会师生们撰写的作品,为乡镇的历史记载略尽绵力。这本书是人文史地学会的户外考察成果,十几年来教学实验的一次总结。走进历史田野的教学实践,加强历史教学的内涵,试着让历史饶富趣味且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热爱乡土的情怀,进而塑造爱国精神,符合中学人文教育的教学需求。
这项联系起人文乡土的教学方式,正从历史领域扩散到地方生活与自然生态的观察书写,希冀逐渐辐射其作用与意义。
拨款有用在实处吗?
2021/11/03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练珊恩
2022年财政预算案上周提呈国会,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数额最高的预算案,而钱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是从纳税人身上来,所以作为纳税人,我关心的不止是自己在明年度的财案中有没有受惠,更重视钱有没有花到位。
抢先授权使用 |
高教部:QS亚洲排名有进步 马大学有竞争力
| 日研究:疫苗对Mu看回2022年财案,尽管教育部所获得的款项比前一年来得多,华淡小维修拨款也有所增加,但是实际上会获得多少的详情尚未公布,而到了拨款下放阶段,还需社会与媒体的监督,才能确保财案中写得美美,令人听了爽爽的数字,真的有让学生受惠。
以获得最多拨款的教育部来说,政府在2021年财案中给予教育部504亿令吉拨款,而这笔钱用在何处?是否已经用完?学校和维修工程受疫情影响,款项的用途是否有所改变?这些问题,我们一律不清楚。
如果钱没有使学校和师生受惠,那么明年度拨款数额再增加,也无法发挥实际意义。
说回2021年财政预算案,在504亿令吉拨款中,有8亿令吉被划分作为维修与提升学校的用途,政府学校的拨款将透过教育局以维修工程方式下放,政府资助学校的拨款则会直接下放给学校董事部。
据我的了解,不少政府资助学校皆已收到有关款项,因此我们也没有在媒体上看到校方或董事部投诉喊话,但是整体而言,各源流学校的拨款都下放完了吗?相关维修工程都在进行中了吗?
此外,2021年有7亿2500万令吉是用来提升破旧学校,还有1亿2000万令吉是给东马学校建造水井。政府每年都拨出大笔款项提升破旧学校,却鲜少汇报这些学校的提升成果。在疫情影响下,这些工程是否停摆许久?钱是否在工程没有进度的情况下,照样付给了承包商?
最令人好奇的,是今年拨给免费食物补助改善计划的4亿2000万令吉。
在学校关闭期间,牛奶或免费食物供应商是否依旧收到政府的款项,而学生实际上没有受惠?若钱没有花出去,那是如何处理的?
每个人对待钱的态度都不同,可能有者认为今年都到11月了,预算案拨款是否达到当初拨款的目的也无需追究,但是政府是服务人民的单位,就算只有1人在乎,都应该交代。若政府本身在乎自己的信誉,也应该主动透过各种措施,如设立网站定期更新相关资料等,以提升部门透明度。
回答这些问题是必要的,因为根据2022年财案宣布前夕,即10月28日发布的国家总稽查司报告,政府在2020年拨款5000万令吉给华小作维修与提升用途,其中2168万令吉下放给了政府华小,835万令吉下放给了政府资助华小。
如果此数据没有出错,便是本末倒置的发放,因为在国盟政府执政之前,政府给予华淡小各5000万令吉的维修特别拨款,主要是为了帮助政府资助学校进行维修,而政府学校则有其他的相关拨款。
吊诡的是,在总稽查司报告中所列出的华小、淡小、政府资助宗教学校和教会学校这4个类别中,只有华小拨款给予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的比例,是政府学校占多数,达到43.4%,政府资助华小则是16.7%。
政府资助淡小获66.2%拨款,政府资助宗教学校获97.4%拨款,政府资助教会学校获90.4%拨款,只有政府资助华小获16.7%拨款,比例过于悬殊,而且根据此报告,这4类学校的5000万令吉拨款都没有全数下放,不晓得当中出现什么问题。
看回2022年财案,尽管教育部所获得的款项比前一年来得多,华淡小维修拨款也有所增加,但是实际上会获得多少的详情尚未公布,而到了拨款下放阶段,还需社会与媒体的监督,才能确保财案中写得美美,令人听了爽爽的数字,真的有让学生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