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为难华教?
2022/10/06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民主行动党国会议员郭素沁投诉,她租用华小礼堂办活动,该校董事会已经接纳,她也交了租金,但过后因教育局和马汉顺的特别助理干扰而告吹。郭素沁责问为何马华却获准在亚罗士打和丹绒马林租用华小礼堂办活动?
针对郭素沁的责问,副教长马汉顺回答说,根据教育条例,教育部属下的学校都不允许在学校范围內进行政治活动。
类似双标事件是个老问题,之前已发生过n次,都是马华可租用华小礼堂,行动党则不可,马华历任副教长的解释也与马汉顺同出一辙。这次马华在亚罗士打华小礼堂为拉曼大学医院筹款,在丹绒马林则是办中秋晚会,不是政治活动,故可租用华小礼堂。
若按马汉顺副长的解释,华小礼堂不是禁止租给政党,只是禁止办政治活动,如果行动党为学校或灾民筹款、办文娱活动,就可租用华小礼堂,马汉顺是不是这个意思?
马华可穿党服挂党徽
唯问题又来了,有人在面簿发布照片,显示马青总团长王晓庭及工作人员在亚罗士打的筹款活动中身穿党服,礼堂高挂马华党徽,这样算不算涉及政治活动?
马华领袖在各地华小礼堂办活动中发表演讲时,都不忘呼吁华人支持马华,这又算不算已涉及政治活动?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何况王晓庭指出在1999年,教育总监发出指令,任何形式含有政治成分的活动,都禁止在学校范围內进行。
高挂党旗党徽,身穿党制服在学校范围内办活动,贵宾演讲呼吁“支持我党”,当然“含有政治成分”,却被允许,这就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因为教育条例不可能只禁反对党在校园搞政治活动。
另一方面,独中不是教育部属下的学校,惟教育部或教育局同样阻止独中礼堂租给反对党,这种事情也发生过多次。凡此种种,应该怎样解释?
由于教育部的拨款不足,学校许多开支如修葺校舍、购置器材、缴交水电费、临教薪水等等都需仰赖董事会解决,所以华小董事会乃“穷则变”,向社会大众筹款建立礼堂,租借给人办宴会、集会、体育活动、文娛表演,于是礼堂成了董事会的“生财工具”,一年下来,所收到的租金虽然不多,然亦有小补。
为学校找钱出尽法宝
董事会为学校找钱,可谓出尽法宝,诚如吉隆坡尊孔华小董事长邹寿汉所言,华小礼堂由董事会管理,并由董事会决定是否租出,华小在筹建礼堂时,执政党和反对党都会支持和捐助,所以只要不触及种族敏感、宗教敏感、王权敏感,董事会都会租出。谁肯出钱租借就租给谁,无非是为学校找多点钱。因此,如果禁止反对党租用礼堂,董事会无疑断了一条“财路”。
又何况,马汉顺口口声声的教育条例乃出自20多年前一位公务员,不是出自内阁,无须视作绝对不可更改的祖传金科玉律,所以请马华使出看家本领:协商,找现任教育总监协商,请后者发出新指令,在不触及敏感课题之下,允许朝野政党租用华小礼堂。
所谓君子不断人财路,马华副教长的特别助理应该协助董事会把礼堂租给反对党,好让董事会多点入息,倘若反过来阻止反对党租用礼堂,那就等于为难华教了。
请记住,政教分离,政治斗争、政党斗争,别拿学校当战场,撤消拉曼大学拨款的后果是殷鉴。
独中复兴运动与教育改革
2022/10/08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国安
明年是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林连玉基金策划组织“初心——独中运动舞台剧”全国巡演,彰显“独中复兴运动”和“独中教育改革”两大主题。
实质上,从教育学理和独中教育发展轨迹考察,独中复兴运动与独中教育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也体现深刻的关联性。
首先,独中复兴运动为独中教育改革滥觞。50年前,独中复兴运动发轫霹雳州,扩展全国,波澜壮阔,风雷激荡;她的意义不仅在于华教救亡、挽独中教育狂澜于既倒,而且为独中教育改革拉开帷幕。
加拿大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有言:“现代教育改革的特点包含变革教育学的明显意图,同时伴有相对强烈的理智的和实践的基础。”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期间提出的《华文独中建议书》旗帜鲜明揭橥独中办学的“四大使命”与“六大方针”,以“谋求完善统一步骤”,“积极使独中能完成巩固及发扬母语教育的地位及功能”;同时建议以统一课程和统一考试来贯彻有关办学使命与方针。
由此看来,独中复兴运动实乃一项教育改革举措,《华文独中建议书》堪称一部统领独中复兴运动的教育改革文件。与《华文独中建议书》同时期发布的《独中统一课程及考试小组报告书》,则是独中教育发展史上第一部课程文件。它阐明独中统一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文化特质,对统一课程的设置、教材编纂、教学实施,以及统一考试的实施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它标志独中统一课程与统一考试的建制,对独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极具深远影响作用,赋予独中复兴运动以变革教育学的意义。
继承发展 守正创新
其次,独中复兴运动之于独中教育改革的历史意义,则是“继承发展,守正创新”,这也符应教育改革哲学的客观规律。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初启独中教育改革,华文独中立定脚跟,迈入80年代稳步发展,及至90年代试行“素质教育”,寻求办学质的飞跃,再至新世纪推进“素养教育”,提升课程教学育人质量,为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期间,教育思想、课程教学理念更新,课程建设与教科书代际更迭,教学模式创新,学业评价与考试内容和形式革新,尽见延续与深化、创新与发展之轨迹,脉络相承,清晰可循。
秉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将予以推进独中教育改革诸多启迪。华文独中复兴运动标志维护与发展民族语文教育的本质,旗帜鲜明,使命方针明确,战略部署到位。
今天独中教育改革实宜坚定民族语文教育信念,贯彻民族母语教育方针和办学使命,而不是将民族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质简单等同意识形态,刻意回避,或者归因历史问题,留待历史去解决。特别是面对数理英化教学和国际课程班兴办的冲击,更要防微杜渐,深化对母语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在这方面,不妨借鉴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母语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着眼“母语文化意识”的构建与提升,通过优化母语学习与教育,深耕民族文化建设与创新,奠定为民族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基础。
独中践行民族母语教育教学就应该有这份底气与自信。
推进“素养教育”
当前独中教育改革推进“素养教育”,是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素质教育”的延续与深化。
独中课程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理念,是顺应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知识导向”至“能力导向”再至“素养导向”的发展趋势。
“素养教育”侧重培育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就独中教育实际而言,“素养导向”课程教学改革终极目的在于优化学科课程育人价值功能,促成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达成民族群体智慧的开发,以及功能健全社会的构建,适切回应“独中教育培养什么人”和“学科课程教学如何培养人”的时代课题。这毕竟也是独中复兴运动,以及独中统一课程和统一考试建制的“初心”。
独中复兴运动成功挽救了华文独中,为华文教育发展史谱写光辉的一页;“群众性”是华文独中复兴运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年,“义卖”“义演”“义唱”“义剪”“义跑”等“义”字头募款活动,热火朝天干劲高,敢叫日月换新天。
半世纪以来,薪火相传,“群众性”不仅是华文独中发展建设的坚实后盾,今天华文独中教育改革,还可以赋予“群众性”以新的时代内涵。由于区域地理位置、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的差异,形成各华文独中学生来源、办学条件落差较大,滞后独中整体均衡发展。
引进“集群学校”
这是独中教育改革的老大难问题。或许可以聚力组建“区域独中教育共同体”,引进“集群学校”概念,由独中名校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帮扶区域薄弱独中,致力“共商、共享、共建”,推进区域独中发展规划相互连结,教学社群跨校“共备”,促成区域独中的互学共学,实现“共好”,造就区域独中均衡发展。
中文势成世界共同语
2022/10/1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许世平
评论作者潘政麟在《为何中文难成为国际语言》一文中说,“中文因其复杂性及特性难以成为国际语言”,“中文是象形文字,每个字词都不一样”;还说“英文相对简单”,“世界上前沿的科技论文都是以英文来撰写”。
今日,英文堪称世界最通用语文及第一外语,中文却还可称谓是世界通用第二语言,仍可算是颇具强势的国际语言,在好些国外的机场、旅游、购物等场域的标牌均有中文标写。
当然,英文一直是世界多国最广泛使用的第一语文,中文却凭借着中国庞大人口为母语的底盘,成为全球最多人应用的沟通语文。
英文是功能强大通用语
特别随着于2015年中国崛起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语文的影响力愈趋扩大,有更多人竞相学习中文,然而,从功能分类来说,只有英文才是功能最为强大的全球通用语。
目前世界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规模最大的科研成果数据集,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的专业期刊和论文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质、机械、机器人、计算机等106个学术研究方向,英文论文占98.05%,全世界另外7000多种语言加起来还不到2%。
还有“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则涵盖艺术、哲学、文学、建筑、历史、神学等14个学术方向的专业期刊和论文集,英文仍占第一位,占比为96.2%。
再有“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英文占75.3%,仍占第一。
中国论文数量首超美国
在这个浩瀚的科技成果文献中,中国人的位置在哪里呢?根据报道,2016年中国论文发表数量首度超越美国;又根据日本国家科技技术政策研究所(NISTEP)的《科技指标2022》报告,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方面,中国首次超过了美国。
虽然大多数中国学者在外文刊物发表论文,均应用英文,但是今日的中国正在努力增强中文在国际组织中的语言地位和话语权,中国空间站需要航天员操作的界面都使用中文。
为着增强中文的语文之力,更为着改变国家民族的厄运,中国好几代人为此前仆后继,韬光养晦,忍辱负重。
清末时期,国势衰败,当面对异己力量凶狠骠悍的迫胁时,那时的中国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了学习西方列强的科学技术和新知识,还不惜疯狂造字,在《化学鉴原》还创译出一大堆像氯,氢、氮、氨的新字。
为填充元素表,创造出生僻的钙、镁、钍、鈊;还有有机化学里的羰、羟、巯、羧,以及杂环化合物里的烷、烯、炔、醛、酯、胺、膦、铵、鎓、苯、蒽、氨、氰、吡、噻,从而证明中文是很有创新活力的语言工具。
只要加强发挥中文的应用价值,扩大中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帮助外国人学好中文,打破文化隔阂,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文势将成为世界通用的共同语。
为孩子选择中学
2022-10-10 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桢文
每年第二学期步入尾声之前,越来越多华小家长面对孩子准备升中学的问题,到底要给孩子接受什麽样的中学教育?在华人家庭中,关注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为人父母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考虑,因为它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未来变化和发展。
这麽多年来,会见过不计其数的家长,尤其在独中入学考试成绩放榜之后,来到学校申诉的家长颇多,他们为了孩子考不进独中而烦恼,和这些家长谈话占了不少工作时间,但面对社会群众,宣扬独中教育毕竟也是份内工作。
最理想的教育衔接
全国独中60馀所,各校规模并不一致,这跟学校发展背景有关,从人数规模来看,最大的独中有两所分校,总校和分校的学生总人数破万,而最小的独中,人数不足百。然而,无论规模大小,独中基本上都已经形成共同教育面貌,并为华小毕业生衔接中学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独中入学考试放榜后,有人欢喜有人愁,考得进的,家长和孩子皆大欢喜,考不进的,则不知所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反映出许多家长对独中教育具有信心,家长知道独中的教育优势,有利于孩子将来成人成才。然而,独中的教育资源毕竟有限,对于那些每年入学考试都爆满的学校来说,未必能够满足到每一位家长的要求。
我认为独中是华小毕业生最理想的中学教育衔接,独中的母语教育熏陶,对一般的孩子来说,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模式。独中基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从挣扎求存到稳定发展,把办校理念和教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形成敦品励学的良好传统,无论学校规模大小,基本上都是遵循这样的教育思路去栽培学生。因此,为了争取发展空间,绝大多数独中都提供学生宿舍,一来以校养校,二来扩大招生范围,为远地的华小学生提供母语教育机会,从而扩大独中的教育影响。故对于来谈的家长,我极力强调独中的教育优越性,就算考不进某所独中,临近的独中也可以提供同等水平的教育。
体验独中教育
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独中很难争取到当局合理的教育对待,对于有心要把孩子送进独中就学的家长,既然已经把目标锁定在独中,应该打开思想格局,放心让孩子去体验独中教育,哪怕这所学校离家较远而需要住校学习,但独中的宿舍教育已经形成校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家长大可安心。只要孩子在中学完成品格塑造,他的未来就是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