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只是网红教师的事
2022/10/20 星洲日报/社论
教育部或其他政府单位都应秉持开放心态,聆听各方意见,接受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是把大门关上捂住耳朶。
上周国会解散后,各政党与政治人物纷纷“动起来”,虽然选举委员会还未公布提名日和投票日,但大选无疑已是目前最热门的课题,坊间的政治气氛也开始浓厚起来。
在这种政治氛围下,一名网红教师的新闻却突围而出,受到高度关注。在鹅唛国小执教的莫哈末法德里因提出6项教育问题,而遭教育部盯上,收到两封公函。第一封信由教育部教育服务纪律局主席尤斯兰发出,称会将他开除或降职;第二封则是雪州教育局局长罗哈雅蒂要求他在14天内写解释信的信函。
莫哈末法德里在社媒公开此事后,马上炸开了锅,相关贴文在网上疯传,大量网民留言挺他。此事还“惊动”了原任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他在凌晨出面回应,说可以和莫哈末法德里见面。
由于网民怒火高涨,事件闹大,教育总监卡鲁丁亲上火线,在教育部脸书专页发布短片,澄清教育部并没有因此事开除莫哈末法德里。根据周二晚上传出的消息,教育部纪律局已议决不会对莫哈末法德里采取纪律行动。
何以此事会引起如此大回响?其一,莫哈末法德里是一位有份量的网红教师,形象良好。其二,教育部的做法不当,公众难以接受,诚如教总主席谢立意所言,教育部发函指会将莫哈末法德里开除或降职的做法不合理,存有“威迫”意味,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其三,教育是重要课题,备受关注。
这起风波也折射出一个问题:当局是否有适当的管道和机制聆听教师的心声及意见,并作出反应?当局指莫哈末法德里不依正确管道反映问题,但他反驳说,曾使用正确的管道表达意见,却石沉大海,这当中到底发生什么问题?是下情无法上达,抑或当局置若罔闻?所谓兼听则明,无论是教育部或其他政府单位的领导层都应秉持开放心态,聆听各方意见,接受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是把大门关上捂住耳朶,自我感觉良好!
莫哈末法德里提出的6个教育问题,并非无的放矢。看看他提出什么问题:1.孩子们书包太重;2.课程只是“自己爽”,太难且密集;
3.每一班的学生人数太多;4.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太多;5.主要科目如数学的上课时间不够;6.教育制度存在小拿破仑,导致我国的教育制度崩坏。
持平而论,莫哈末法德里并没有提出什么“骇世惊俗”的见解,上述问题存在已久,为人诟病多时。
“书包太重”不是今天才发现的“新大陆”,教育部却始终不正视,直至数月前才姗姗来迟提出7个方案减轻书包重量,惟却还未真正全面落实。对许多小学生来说,书包依然是“难以承受的重”!
至于说“每一班的学生人数太多”,已是老生常谈,学生太多,影响教学素质,莫哈末法德里反映问题,又何错之有?身为专业教师,莫哈末法德里提出“课程太难且密集”、“主要科目上课时间不够”等问题,自有其道理,当局应该深入检视,而非大动作反弹。
莫哈末法德里杠上教育部,表面看来似乎是他个人的事,但当中涉及的教育改革却关乎国家的命运、学生的未来。教育部任重道远,不能停下脚步,待在舒适圈自我感觉良好。有的批评虽然刺耳,但却是推动进步的“良药”,教育部别忙着把“药”倒掉!
网红教师带出的教育问题
2022/10/17 光华日报【社论】
一名在雪州鹅嘜国小一校执教的网红教师莫哈末法德里,因为在社交媒体提出学生书包太重、教学大纲程度高而紧凑、班级学生人数太多、科目多且上课时间不足等问题而收到教育局的信函,被告知将受到纪律处分、解雇或降级。这起事件在社交媒体发酵后,获得各界的关注,其中就包括了看守首相依斯迈沙比里、教育部看守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以及其他政治人物。
既然这名网红教师获得了政治人物的一致支持,相信在舆论和政治干预下,教育部应该不会对他采取强硬的纪律处分。试想想,如果现在不是在全国大选倒数期间,这名网红教师是否也会获得同样的支持?
当然,这名网红教师所提出的一些教育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新课题,许多家长听了后也肯定会感同身受,相信许多家长也有通过各种管道来申诉,可是这么多年来,这些问题看来依旧存在,至今仍未解决。所以就算这名网红教师最终因为各界的支持而免受纪律处分,可是他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会被正视?是否会有解决方案?是否会因为最终没纪律处分教师,而模糊了他提出的问题的焦点?
人民是国家最重要的资产,而教育就是国家培训人才及提升公民素质的最重要途径。没有一个先进国是不必通过教育就能达到成功的,也没有一个文明社会是不必通过教育就能培育而成的。既然教育对国家那么重要,那么拟定教育的单位,就不能完全不接受其他意见,只是固执执行对大家都不适合的模式,所以与时并进的模式才是合适的。
接触学生最多的人就是教师,所以教师在自己岗位上自然可以明白学生所承受的教育到底有没有问题。如果这名网红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抹黑或毫无根据的,他受到纪律对付的话自然不会有人去支持他。但如果他提出的是有建设性以及学生切身面对的问题,那么教育部就应该进行检讨,而不是以纪律处分来阻止更多人提出问题。
教育部身负培育国家人才的重任,如果一个不合时宜,不理会学生问题的制度继续执行,就算教学方式再好,也很难让学生学以致用,反而会让学生对教育更有抗拒感,让教育的目的无法达成。因此,认真看待任何教育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否则损失的将会是国家本身。
把时间还给老师
2022/10/1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方城
今年,过了四分之三,除了感叹时光飞逝以外,期间还不断听闻有多位老师因病提早退休,或因为害怕自己也步上“退休养病”这条路而选择申请提早退休的消息。
这确实加剧了教育界,尤其是华文老师的师资荒。大家除了感叹现在的教师不易为外,还有部分外界不知道让老师放弃自己当年的选择的真正原因何在。
其实,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压力肯定有的,关键在于一个人能不能放下、能不能暂时不理。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学会放松时放松。这样的话,用在一般上班族或蓝领一族,是绝对没问题的。然而,在教育界,情况却不是如此简单。
笔者沉浸在这一行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虽然自认还是喜欢教书育人,但是这两年的确常萌生退隐的念头。一来年事渐高,二来深感能量耗损太快,让人常处于万般无奈的状况。撇开第一个原因,笔者发现年资在十年以下的新晋教师,普遍都有“早退”的想法。这是教育界的危机,如果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短缺,那新生代该怎么接受学校教育呢?
让老师心生厌倦的原因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各种文书报告外,还有更多的是心理问题。老师做文书报告,和私人界的文书报告怎么说都有点不一样。
占用老师备课时间
首先,私人界的报表当天不能完成,完全可以在第二天上班时继续做;但老师的报告不能,老师日常工作是进班上课、批改功课,报表就只有在课后批完簿子后再做。这样无形中就占用了本来老师可以用来休息或备课的时间。
第二:私人界的报告一般上是与公司或客户有直接关系的;但是老师做的报表则不然,他们大多是有关方面对教师不信任或为了证明自己有执行任务的报告。有些人为了完成这样的报告,会造假,以求获得嘉赏或避免报告被退回重做,二度消耗教师的能量。
第三:废除公共考试后,普罗大众还是不能接受孩子没有成绩册这回事,所以有关部门又逼迫老师给每一位学生做一份课堂的评估报告。这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必须用统一的表格、必须给不达标的学生做另一份报告,甚至还有些学校指令老师不可以给学生不及格。大型的学校,一班接近40人,教五六班就有200多份报告了。这与国际学校或国外一班只有15至20位学生的情况不一样。
我们也都明白现在的孩子不容易教,他们在网络世界遨游的时间长,懂的事物比老师还多。老师要取得他们的信任,一般得花时间与他们在一起、走进他们心中。这样一来,就没有时间作报告了。
此外,老师的桌面也不是一人一台电脑,随时可做报告的。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报告做得再美,学生能受惠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不能让学生得益,为何要消耗老师的能量?
教书育人本来就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它不能有太多干扰。如果高层为了要达到自己的年度指标(KPI),请不要再要求做一堆报告,消耗老师的元气。把时间还给老师,让他们可以专注于教导新生代。这群新生代中也许就有你们的子女或至亲。
曾经有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说过:只有老师轻松自如时,才能让孩子们学会从容不迫,不然急躁、忧郁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可不是吗?
向华教典范夏恭廉先生致敬
2022/10/20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高城人
虽然有人慨叹“世态炎凉”,但是这世上也有一些善心人,终其一生
贡献学校。我在教育界34年,曾经遇过两位终身资助学校的慈善老人,一位是曾经担任哥打丁宜培华学校副董事长已故谢金先先生,而另一位则是甫于日前以98高龄辞世的边佳兰四湾育本学校建委会主席夏恭廉先生。
夏先生从年轻到耋耄之年都精力充沛,人缘佳,记性好。边佳兰地区的前任华小校长,若有回到边佳兰,必定探访夏先生,而无论年代多久远,夏先生总能够记得那些前任校长的姓名。我不曾在边佳兰区的学校服务,但是每次有出席该区的教育活动,他也总会认得我,让我感受到他那温文有礼的言语带来的温馨。
根据育本学校前任校长朱玉珍和培正学校前任校长黄美菁曾经与夏先生处理校务的经历,夏先生确实是把许多的财力,毕生的精力和时间奉献给了华教,特别是边佳兰区的华校。
玉珍校长回顾,当年育本学校董事会成立建校委员会,一致推举夏先生担任主席,因为他人面广,德高望重,协助筹款可事半功倍。而后育本大厦完成之后,育本学校成为我国少数拥有楼宇产业的华小,使得它能够“以楼养校”。楼宇带来的收入拨入福利基金,惠益和造福育本学校和边佳兰区全部华小的学子。“以楼养校”确切地实践了夏先生秉持的“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
夏先生担任培正董事长30多年,对培正学校有解不开的情意结。2014年,政府在边佳兰发展石化工程设施,头湾培正学校校地被征用,夏先生承诺寻觅校地让培正学校搬迁,然而校地一度无着落,令他忧心忡忡,甚至想到要租店屋延续学生来源,保住办校准证,所幸最终在古来太子城寻觅到了校地。经过一番努力,培正学校最终得以搬迁,夏先生才放下心头大石。
夏先生家世丰盛,却为人节俭,但是为华教出钱出力,总是义不容辞。夏先生除了有满腔热爱华教的热诚,也担任边佳兰德教会紫焕阁阁长,道德崇高,令人敬仰。
如今善心满满的一代华教卫士,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祈愿佛陀接引夏恭廉先生往生极乐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