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星期四

学汉语拉近种族情谊 巫裔官员爱上中文

2023/03/08  星洲日报/国内

报道:王丽琴

摄影:黄冰冰 (部分照片由汉文化中心提供)

巫裔官员在文化体验课中学习到书法艺术,也在书法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刚柔并济。

在书法文化体验班上,导师提点学生运笔动作,也反复导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教学氛围轻松愉悦。

除了学习汉语拼音,学员也从“横、竖、撇、点、折、捺、提”的基本笔画学写汉字。

杨毅德(左一) 向学员们讲解中国春节红包习俗和十二生肖的文化,让在场者听得津津有味呢!右一起为伊丽、努鲁胡达、旺诺莱妮、莎拉菲娜及努鲁扎菲拉。

巫裔官员在书法文化课堂上体验写“福”字的传统文化,了解“福”字在中华文化的美好寓意。

Jom Belajar Bahasa Mandarin》(一起学中文)的课本会简单介绍汉语拼音,让学员从韵母和声母开始学起。

努鲁扎菲拉(左起)、莎拉菲娜、旺诺莱妮、努鲁胡达及伊丽一起学习中文,当遇到不懂发音的中文单词,还会互相讨论,集思广益。

扎菲拉说,虽然现在才开始学习中文,但她愿意走出舒适圈,勇敢尝试新事物。

伊丽坦言,学习中文和看懂中文戏剧,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努鲁胡达:“学习中文是为了乐趣,不要逼迫自己而感到压力”。

“学习中文,永不言迟。”莎拉菲娜认为,是时候重拾学习中文的热情,因为学多一个语言,就会有多一份自信。

旺诺莱妮说,很多马来人很喜欢华人食物,因为健康美味,如果食物是清真,那就最好不过了。

访谈结束后,杨毅德(右三) 与学员们在汉文化中心总部外合影,并恭贺她们顺利获得初级基础和中级汉语课程的结业证书。左一起为伊丽、莎拉菲娜及旺诺莱妮;右一和右二为努鲁胡达及努鲁扎菲拉。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编撰和出版《Jom Belajar Bahasa Mandarin》(一起学中文)的课本,让参与课程的巫裔官员学习中文。

学员们在老师的教导下握笔学写书法,从基础开始感受书法之美。

“大家好,我喜欢中文,很高兴认识你们……”

星期日上午,一阵阵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总部的会议室内传出。来自政府部门的巫裔官员齐聚一堂,她们手握着《Jom Belajar Bahasa Mandarin》(一起学中文)的课本,跟着富有节奏的旋律念读,仔细琢磨每个中文字背后的涵义。

2022年首届中初级政府高级官员学汉语培训班”的其中5名学员,分别为旺诺莱妮(56岁)、努鲁胡达(47岁)、莎拉菲娜(41岁)、努鲁扎菲拉(39岁)及伊丽(37岁),她们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侃侃而谈学习中文的心路历程。

她们来自不同政府部门,旺诺莱妮、努鲁胡达和努鲁扎菲拉是国际贸易及工业部下的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官员;而莎拉菲娜及伊丽则是旅游部官员,5人因为学习中文这件事而“结缘”。

不过,由于她们还在学习汉语拼音和识字的阶段,因此,在受访过程中,5人依然是全程以马来文受访,只不过在谈话间隙会突然穿插一两个简单的中文词汇,贯彻活学活用的精神。

在受访者当中,最年长的旺诺莱妮是唯一的中级培训班学员。在她开始学习中文时,难免听到旁人对她学习中文的疑问,甚至对她在这个年龄段学习中文,大惑不解。

36年前,旺诺莱妮在玛拉工艺大学(UiTM)上过中文课,但毕业以后就不再学习中文。她这次有机会参与由汉文化中心所举办的中初级政府高级官员学汉语培训班,让她重新找回学习中文的热忱。

“我是这里年纪最大的,为何我还会学习中文呢?年轻人学习中文是为了事业,我学习中文是因为想要和每个人交流沟通,现在看到中文戏剧或听到中文歌曲时,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还可以略懂一二。”

用中文自我介绍 拉近距离

她形容,中文是美丽和好听的语言,当她向来自中国投资者介绍自己的名字“旺…诺…莱…妮”时,对方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除了赞叹她会说中文,也称赞她的名字有趣,因为“旺”就好像马来文“Wang”(钱币)的读音。

对旺诺莱妮来说,用中文自我介绍,似乎能瞬间拉近和中国友人的距离。

她还以马来语腔调念出“学如登山”四字成语,形容着她们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犹如登山越岭,比喻着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莎拉菲娜:让孩子读华校说华语

另一方面,曾经在玛拉工艺大学上过中文课的莎拉菲娜,因在踏入职场后就没有再练习过,也对中文感到生疏。16年后的她,在机缘巧合下获得部门委派参与学汉语培训班,决定重拾学习中文的信心。

此刻的她,意识到中文的重要性。她甚至还告诉孩子:“如果你会说中英文,你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但是,你必须学习,不能单靠直译,因为你无法领悟汉字的真正涵义。”

虽然面对亲友非议她把孩子送到华校就读,但她理直气壮地回应他们:“这与种族及宗教无关,这是学习知识和文化,公公也希望他的孙子能够学习说华语。”

努鲁胡达:朋友羡慕我学中文

没有任何中文基础的的努鲁胡达,在获得参与学汉语培训班的机会后,由衷兴奋。她笑言:“朋友们都羡慕我可以学习中文!”

她表示,中文是除了英语和马来语之外的日常交流语言,若不与时并进,恐怕会被远远抛在后头。

“华人可以说马来文和英文,为何马来人不可以说中文呢?”

努鲁胡达偶尔尝试在办公室用中文与华裔同事交流沟通,但有时因为用错中文词汇而闹出笑话,但她完全不感到害怕,反而激发了她学习中文的动力。

对她来说,多读、多听和多写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说错一次,她也会去理解该词汇的涵义,甚至默背单词,好让自己下一次能使用正确的词汇。

伊丽:学新语言为求知识

在未成为公务员之前,伊丽曾在金融服务领域就职,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银行界和华裔同事相处的记忆。

她忆述说:“在银行有华裔和印裔同胞,当时听到中文感到很有趣,可是政府部门内以巫裔居多,听或说中文比较困难。”

虽然她曾在求学时期上过中文课,对中文也颇感兴趣,但还是会遭到朋友大泼冷水,友人甚至会问她:“为什么要学中文,你也不是特别厉害。”

不过,伊丽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试图证明自己学中文是为了求知识。

至于努鲁扎菲拉,她希望自己除了精通基本的马来文和英文外,再学习第三语言。这不是为了事业,而是希望能与其他群体打交道。

不了解文化 才会仇恨

当记者问到如何看待社会出现煽动宗教种族言论时,受访者不禁摇头叹气说:“因为不理解彼此的文化,才会出现仇恨的言论”。

对旺诺莱妮而言,她们之所以愿意参加学中文的课程,目的是希望能拉近与华裔的关系,认识和加深对华族文化背景的理解。

“至少我们在学习后不会错误诠释他人,也不会因为听不懂中文而产生误会。我们觉得挺特别的,马来人说中文,呵呵!”

节日 诗词 剪纸 书法  中文课程内容丰富

初级班的学员基本上掌握HSK(一级)的150个词汇,学员可以理解并使用一些非常简单的汉语词语和句子,满足具体的交际需求;属于中级培训班学员则学习300个词汇,进入HSK(二级)水平,基本掌握与人对话交流的要求。

在学习华文的过程中,受访者都是从汉语拼音开始学习,整个课程是以线上方式进行,长达4个月,共48小时。

上过了简短的学中文课程,她们发现到原来除了学习汉字以外,中文涵盖的范围包括传统文化,比如节日、诗词、剪纸、书法及绘画等。

旺诺莱妮笑说:“以前只知道农历新年,现在还知道中秋节呢!”努鲁胡达建议,看《功夫熊猫》学习中文,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临近访谈尾声,受访者之间也忽然聊起天来:“你记得上次老师教我们的汉字吗?”“这个汉字怎么念啊?”“老师教过这个字是汉语拼音是ng,翘舌音”……

我国是个多元种族及文化的多元国度,族群之间的互相理解极为珍贵。巫裔爱上中文,不但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可,也充分体现种族融合的共存情谊。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