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460

论华教

2023/08/26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戴子豪

2018年,我开始用国语做视频和写文章,以夸张方式评论政治,当然不乏谈到种族之间的关系。我那个时候确认了一个事实:绝大多数的友族对“华教”是非常抗拒的。当然,有不少友族同胞将孩子送入华小甚至独中。但是其百分比是在1%以下。反之,华教对华裔而言,是不能做出寸步退让的课题。

我毕业自华小、国中,因此捍卫华小自然不在话下。我还做了视频,请了几位通晓中文的马来同胞上我的视频,让友族本身了解华小对国家发展是百利而无害的。友族应该考虑同意将国家资源灌注在最好的教育系统。

我不是独中生,所以对承认统考这样的课题,不抱有任何苟同之意。我相信就读独中的朋友若一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若获得佳绩,升学不是问题。而单单报考统考的朋友,也没把本地大学和当公务员当成志愿。

行动党几位领袖,曾经在2018年大选之前,做了竞选视频,口口声声承诺:今天一旦执政,明天“立刻”承认统考。在此之前,还频频抨击时任政府,纵使有拨款于华教,但没有“制度化”。在2013年,董总更是扬言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诉,提呈《马来西亚母语教育权利遭受侵犯》请愿书,以反对《2013-2025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内,不利于母语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也就是说,近十几年来,华教是政党和非政府组织用于抨击2018年前的前朝政府之大议题。将捍卫母语,绑定马来西亚华裔的道德情绪。

马来西亚式的华教,我身为华小一份子,当然非常感兴趣。我读了很多关于马来西亚华教的书籍,但是在寻找其他国家和马来西亚类似的华教运动时却遇见了瓶颈。因为,华裔为少数民族的国家,没有一个像马来西亚自开国以来这么完整的华教体系。

就连邻国新加坡,“母语教育”在国内,只是强制一周两节母语课。而且还有一段扼杀方言的政策。然而,在狭义的解释下,“母语”是自小学习的语言,因此有者争议“方言”才是很多华裔的母语。新加坡的华小在1965年之后一步步转型为英语源流学校。中文授课的南洋大学更是在1980年代缩小成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文系,而校园则改制成新加坡英语教学的南洋理工大学。

印尼的华教则经历了数十载的黑暗时代,非但不能推广反而还被禁止。直到近几年来方得缓和。

也就是说,全世界任何一个华裔为少数民族的国家,也包括新加坡的特殊情况,华教只局限于课后补习,家庭教育。

怕得罪马来选民

马来西亚有1298所华小,60多所国民型(华文)中学以及60多所独中。独中以外,单单4万多名华校教师的薪金,政府对华教的行政拨款就已经年年破亿。此外,2018年前的前朝还不定时,不定期给予额外拨款,却遭到时任反对党指控“没有制度化拨款”。

如今,当年的反对党,包括行动党在内的希盟,在与政治宿敌,被其支持者揶揄为“盗贼”的巫统一同组织政府。已经超过半年,非但没有看到壮大华教,而且还是处于“静静”状态。

如首相安华提出保留种族固打制课题,行动党某副部长以“不是我管辖范围”为由,拒绝评论。同时,也没有制度化拨款华教,就连在今年年头提呈的财政预算案,对独中只字不提,反之纳吉和慕尤丁执政时,都不避讳的在财政预算案提及“华校”字眼,更别说对固打制保留、教育部长在国会直接回应“没有意愿承认统考”,没有增建华小计划等的回应。

今天如此的“回应”,多与“绿色浪潮”有关。若是“开罪”马来选民,则是将票源拱手让于国盟。因此,“和被揶揄为贪污腐败,种族主义”的巫统合作,以及违背差不多所有关于华教的诺言,可以说是合情合理。

 

要拥抱多元,不是竞争保守

2023-08-29  光华日报/言论

~作者:王丽丽

早前,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的一段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相关的视频引起许多人关注:我国印裔女选手吉苏娜和其哥哥也是教练的马亨德兰休息时在场边以华语交谈。

吉苏娜虽然最终没有赢得那场比赛,但这则视频被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转发,其中一个转发写下:“什么是马来西亚?这就是。” 转发赢得许多网民纷纷附和,认同这才是大家所认识的马来西亚。

有一个网民甚至说:“我很惊讶大家认为这件事很让人惊讶。这难道不是马来西亚社会应该有的样子吗?”

在全国大选和6州选举后,绿潮的汹涌让许多非穆斯林民众处于疑虑、困惑和害怕的情绪中;而随着伊党进一步壮大,他们的姿势也变得更加嚣张,更高频率的挑起如禁止演唱会等等宗教保守主义的诉求和议题,进一步分裂各族,使今年的国庆月黯然失色,各民族都处于疑虑和紧张的情绪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视频似乎是一股清流,让不分族群的民众得以反思,什么是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本质。

我们所熟知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和乐融融,各民族之前可以自由学习和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语言和文字的国家。

在马来西亚,因为有多源流学校的存在,各族民众可以自由选择让孩子到不同源流的学校学习;而在华文价值被全世界肯定的今天,因华教先辈的血汗而保留至今的华语源流学校,不只是华裔,其他友族同胞也得以学习华文,是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而自豪的一件事。吉苏娜的兄弟姐妹,就是在我们多源流教育之下受惠,除了他们,我们身边肯定也有多多少少在华校受教育的友族朋友存在,成为马来西亚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友族就读华校,华裔民众其实也需提醒自己:我们是否还是一样自满的以为只有我们懂得华文,在公共和网络平台议论、留言时,也跟其他族群的极端主义者一样,不顾他人感受而讥笑、嘲讽、甚至辱骂其他族群的文化和宗教呢?

我们不要忘记,虽然这些友族同胞懂得华文和中华文化,但是他们也同样和我们一样,保有自小就被教养而成的族群文化和宗教价值观。将心比心,当我们希望别人尊重我们的语言文化、宗教和价值观时,我们不应该自己先成为我们讨厌的那一方。

在不负责任的政客叫嚣而导致族群关系不如以前的今天,如果在公共平台和网络逞一时之快,留下种族、宗教和文化歧视的词语,会进一步分裂各族的信任和感情,无助于理解对方,也使其他族群对我们的误解进一步深化。

在因为不理解而恐惧,恐惧而排斥的情况之下,不用等待政党之间所谓的竞争保守,某些极端政客分裂各民族情感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们原本美好的马来西亚社会,将会万劫不复。

马来西亚各民族应该拥抱多元,互相学习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不要因为绿潮壮大而感到害怕、抗拒身边的友族同胞和文化。在这个国庆月,在我们祈愿极端主义快快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消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时刻反思自己,尽一个马来西亚国民应有的责任。

 

情牵庇中66

2023-08-29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叶帝纬

经过3年冠病疫情的影响后,已经4年没有举办周年晚宴的华人社团组织、神庙及乡团会馆都纷纷恢复疫情前的模式,也趁机举办各式大小型的聚会或活动,以便能“趁早”互相联系,闲话家常。

瓜拉庇朥唯一拥有近1000名校友会员的瓜拉庇朥中华校友会,在配合今年66周年又是六六大顺的大喜日子,特别举办一场取名为“情牵庇中66载”的庆贺会友膺勋荣任、筹募活动基金暨恩师校友团聚联欢晚宴,以团聚庇朥中华的校友。

人生七十古来稀,很多曾经在庇朥中华中小学求学的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白发苍苍,拿着拐杖行走的老校友,大家都趁着一个良好的机会下,借此与多年不见的同窗同学一起团聚,否则不知道下一分钟是幸运神还是倒霉鬼会降临。

为了让多年不见的校友们能相聚,庇朥中华校友会特在今年六六大顺的大喜日子,举办一场120席的千人晚宴,而当晚也获得超过1000名的校友出席晚宴,大家一起细说当年的校友风情,同时也能与当年曾经教导的恩师相聚,以感谢恩师们的教导之恩。

在晚宴上,大会获得50名的退休校长、副校长及老师们的出席,如果当年在求学期间没有老师们的教导,将至少30年的青春都奉献在教育上,那伟大的情操与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除此之外,晚宴当晚获得3名校友与家属的热心捐助下,慷慨解囊的献出65万令吉设立3个大学助学基金及教育、医药、紧急援助基金等,以作为帮助品学兼优的清贫学生升学之用。3项的基金分别是“陈民光学长大学助学基金”50万令吉、“陈民治学长大学助学基金”5万令吉,以及“郑光慨与颜金凤夫妇教育、医药、紧急援助基金”10万令吉。

“情牵庇中66载”千人晚宴的筹款目标已经成功达到20万令吉的款项,但是这笔的款项并不是随意就可以使用,而是作为资助母校中小学的各种活动开销、书法班经费,以及协助母校在课外活动上的援助,必须善用在适当的事物上。

刚加入校友会的年轻一辈的我们,经常受到前辈及学长们的教导,要牢牢记得校友会成立的宗旨是联络同学感情、协助母校发展及推动社会文化等工作,所以在过去数十年来都坚持既定的目标,一次又一次地为母校作出贡献,培育出无数的杰出人才。

虽然说在举办活动或晚宴时,都会有一些争执或有不同的声音,但是都必须尽量的寻找出平衡点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某些问题就成为僵局,同时也应该在心平气和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不要为了小事而成为仇人。

我们应该以更加努力的态度去把所委托之事完成使命,才不辜负同学们对我们寄以的厚望。

 

50年后的一堂课

2023-08-28  光明日报/好评

~作者:王桢文

日新中学1968/73年同学联谊会一位负责人联络我,表示要和中学毕业50年的同学们回到母校走走,缅怀过去的时光。对于这样的请求,试问人生有多少个50年?我当然要促成此事。校友回校,缅怀当年,此事极富意义,我特地记录下来。那天在接待校友时,感受到一股温馨的师生情怀。尽管中学毕业50年了,但校友们年少时的赤子之心,至今不曾稍微改变。

这群年近古稀的校友还邀请了2位当年的恩师,即沉自量老师和张荣光老师一起回到校园。我引领校友们参观校园里的校史走廊,他们看到墙上那些黑白照片,还能细说当年。接着,就来到50多年前的课室,大家坐定桌位,然后恭迎280多岁的恩师进入课室为他们上一堂课,这是多奇妙的好安排啊!

细叙校园故事

这是一堂意义非凡的课,沉老师为大家讲授中国明朝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沉老师讲解此词的涵义,然后吟唱,接着全班同学壹起吟唱。轮到张荣光老师,他细叙当年的校园故事,让人听出耳油。

尤其看到沉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临江仙》时,深为感动,这群校友太有福气了!人生中最珍贵且最精彩的壹段成长过程,莫过于中学时期。也许他们当年听过沉老师讲授《临江仙》,应该没有太多的感悟,毕竟当年正处于少年成长时期,人生历练还不够,而中学毕业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打拼,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际遇。当聆听沉老师重讲《临江仙》,对那些“是非”、“成败”、“几度夕阳红”、“喜相逢”、“都付笑谈中”……,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沉老师温文儒雅,授课过程中,大家专心聆听,全班吟唱时,声律协调,沉老师在讲解词意时融入了人生感悟,这是多麽美好的壹堂华文课。同学们毕业50年后,如今再听恩师教诲,岁月在每个人脸上刻画了成长的痕迹,当大家回到当年上课的状态,聚精会神听讲,那种感觉难以言喻,却非常深刻。

古人云:“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为四喜,而经历半世纪后,依然有机会“重听恩师课”,也是另壹喜,值得铭记和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