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1538

华教应不应该感恩?

2024/06/15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金祥

不知天命的市井之徒,沉迷武侠世界,畅游复仇者宇宙。兴之所至,拔笔为剑,快意江湖。

不久前在脸书刷到一则视频,有人把吉隆坡中华独中周会时,全体学生围在校园合唱国歌的情景放上网,歌声悠扬,场面浩大壮观。视频附上简介,指隆中共有5400名学生与300位教职员,是国内最大的学府之一。

这段视频不过30秒长,播放量竟高达280万,还有2万点赞(包括笑脸、惊讶等表情),以及5400则留言。

留言太多无法尽阅,有些毕业生或家长分享自己的体验,都是赞誉之词。然而,也有不少来自马来酸民的留言,居然也获得几十至数百的点赞:

国歌唱完后,他们继续以华语交谈。

可是他们依然无法以国语沟通,到医院问诊都要求见华裔医生,因为“听不懂马来话”。那些无法讲国语的,应该把他们当成外国人收费。

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虽然同在一个国家生活,他们始终不了解他族文化。

这是中国大陆吗?

他们应该懂得对政府和统治者感恩,即使是英美澳等地,也没有这类中文学校,他们享有大马最仁慈的特权。

还有许多羡慕嫉妒恨的酸言酸语,很明显都是来自“同在一个国家生活”,却对大马华校一无所知,且抱有深度偏见的马来网民。

有网民看不过眼,说:想知道大马人有多种族主义?来看看留言就晓得。

华校早于19世纪便在大马立足,比国家年龄更老的百年老校,全马各地比比皆是。可悲的是,时至今日,华教在非华裔、尤其是马来人眼里,仍是一个畸形碍眼的存在。

这或许必须归功于巫统及伊斯兰党的政客,过去数十年来,对华教的攻击有增无减。马来民众对华社及华教的误解根深蒂固,玛拉工艺大学生视开放招生如世界末日,证明种族政治长久以来散播的思想病毒,导致族群之间互不信任、互筑高墙,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友善政治环境

华教长年遭历届政府漠视或边缘化,又被极端政客打压,而所谓的华基政党在维护华教的表现,一个比一个滑稽……在如此不友善的政治环境底下,大马华教能坚守上百年屹立不倒,不仅是东南亚的奇迹,放眼全球,亦是骄人的成果。

马来网民以居高临下的姿势指指点点,要华教“懂得感恩”,仿佛华教千辛万苦走到今天,靠的全是政府或马来人的恩赐。

华教应该感恩吗?当然应该!关键是,为何而感恩?该对谁感恩?

“滴水之恩涌泉以报”,感恩是中华人文精神重要的成分,华小低年级就教导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若说华人是最懂何谓“感恩戴德”的民族,恐怕无人有异议。

因此,华教受恩也自然应该感恩。对谁感恩?首先当然是诸多先贤,包括早期南来,“毁家兴学”的陈嘉庚,还有推广母语教育不馀遗力的李光前、陈六使、林连登等无数先辈。他们散尽家财购地建校,推动广大南洋劳力阶层送孩子入学,让华文教育在百年前就奠下基础,也让华人得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与下一代的命运。

华教更需感恩众多华教斗士,尤其是林连玉、林晃昇、沈慕羽、陆庭谕等人,他们为维护母语教育遭受当局的各种打压,被褫夺公民权的、被打入牢狱的、被剥夺教职和退休金的……

在波涛汹涌、风雨交加的漫长日子,我们何其有幸,有这一群勇者不惧、勇往直前的斗士,“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不但为华教挺过最艰难的岁月,还成功让华文教育开枝散叶,成为今日华裔家长最优先的选择。

华教还须感谢一代又一代的社会贤达、市井百姓、贩夫走卒。更不能忘了站在最前线的老师和校长们,他们为耕耘下一代付出心血和汗水,是最辛劳的华教园丁。

华社上下出钱出力

日前,大马社会企业家基金会在巴生滨华中学举办的谢师宴,为548位在职与退休的独中教职员,颁发3000令吉感恩金,符合条件者将每月获得500令吉,为期10年。这正是华人“饮水思源”的体现。

没有华社上下一心的出钱出力,以行动支持母语教育,华教无法走到今天。

我们自然也感谢独立初期,开国元老们没有对华教赶尽杀绝。至于那些仇视华校的极端政客和无知网民,他们对华教作出的唯一贡献,就是一再提醒华教工作者:华教的危机至今未消,同志们仍需提高警惕防守与加固。

或许值得安慰的一点,就是华教的杰出表现,已得到越来越多友族家庭的认可。据统计,非华裔生占全国华小的百分之二十。换言之,每5名学生,就有1名是友族。如此大比例的友族生,可叫人乍喜还忧——一边厢,它延缓了微型华小的倒闭,另一边厢,华社支助华校的负担,如今百上加斤。

往长远看,只盼那些受益于华校教育的友族生,长大成才后,能够懂得中华文化的感恩图报,回馈华教,同时带动更多国人支持多源流教育,那也就不枉华教的一番苦心。

此外,华教多年来为国家培育无数英才,减轻了教育部的担子,华社更是年复一年,替国库省下数以亿计的教育费。政府的高官老爷们,尤其是那些打著承认统考口号上位的,如果尚有一丝良知,是否也该对华教,表达一点感恩之心? 

 

参与柔州华小校长教育研讨会的感想

2024/06/16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高城人

自从我从教育界引退后,曾受到时任校长职工会柔州主席周再杰和蔡励佳的邀约,以“随团记者”身分,5次参与柔佛州华小校长大会,有关大会在迪沙鲁、居銮、马六甲、森州芙蓉和浮罗交怡举行。

今年的大会在森州波德申举行,感谢顾问蔡励佳和主席蔡俊杰邀请,我欣然赴会。

柔州共有218所华小,包括即将于623日正式开课的新山培才华小,这次出席大会的校长有142位。

阿米努丁行政学院(简称IAB)高级讲师英德兰在会上主讲有关“人事管理”的教育课题时,指同一州的校长都是紧密团结合作的团队成员,因此他认为类似的教育研讨会,如果全柔华小校长能全员参与是最理想的。

另一名主讲人是国家银行行政人员颜载锠,他讲述金融诈骗的课题,包括诈骗集团惯用的诈骗手法,并列举如何自我保护,免受诈骗的方法。

他希望校长听了讲座能传达给师生、乃至家长,因诈骗集团手法层出不穷,受骗者包括各阶层人士,因此在学校向师生灌输“反诈骗”的意识是刻不容缓的。

柔佛州有两个凝聚华小校长的组织,其一是由蔡俊杰领导的校长职工会,另一个是由苏立顺领导的华小校长协会。

虽然,两会领导人不同,但是两会可说是一体的,因为会员相同,举办活动时也是两会理事同心协力,确保圆满成功。

两位主席皆盛赞柔佛州2个华小校长组织的合作模式,可作为其他各州华小的好榜样。

柔佛州教育局高级助理局长杰夫林认为,学校的成立是为了教育学生,因此他呼吁校长努力缔造优良的学校环境,让学生可以在校园舒适地学习,学有所成,他日服务社会和国家。

他也期望柔州华小校长能积极推动提升国文成绩的有效计划,使得小六毕业生能达到教育部拟定的直升中一的国文水平,从而达到“零预备班”(Sifar Peralihan),即全部华小毕业生皆能直升中一的最终目标。

3天的教育研讨会,校长收获满满的新知识,获益良多。

 

让人忧心的数学

2024/06/16   星洲日报/古城

~文:黄元珠

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放榜,最多人不及格的科目分别是高级数学与普通数学,这是让人很关心且担忧的数据。

距离拿SPM成绩已经很多很多年,但是如今回想起,高数与数学曾经是我的噩梦。拿过成绩单的那一刻,眼睛是直接找高数与数学的成绩,看到自己过关了,才松了一口气,再看其他的科目。而正好,当年的级任老师便是高数老师,老师递过成绩单时也不忘“称赞”说,高数没有不及格,不错啊!

后来升学时,主要考量也选择了数学不太多的科系,一旦有数学科目,就会非常的害怕。是的,不是担心,是非常害怕,因为这个脑袋根本搞不懂数学。

我没有要批评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但一直以来这么多莘莘学子一再的对数学考不及格,当局是不是需要做点什么呢?是否要检讨课程纲要,或者要探讨如何更好的教导数学,是否在教育部里,有认真的讨论过了吗?

如果学生对数学,或数学相关领域的科目产生了忌惮,那么还怎样指望国家栋梁在建国的路上有更好的贡献呢?如今国家要迈向人工智能、工程建设、科学等发展,但最基本的数学如果没有得到重视,会否让学生们都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又怎样与科技大国竞争呢?

外国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从小学就教导孩子们编程,也开始接触人工智能科技,甚至是开始接触需要基本建设概念的游戏。但至今,我们的学校依然缺乏老师,如若连基本都无法打好,要如何继续往上学习?

首相安华在最近多次的公开场合中不断的强调,要我国年轻人以及家长,注重理科、工程、电脑、数学等的学习,如果从小学甚至是幼稚园阶段就开始有了这方面的培养,我想应该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不想看的是我们的大学生们因为害怕数学科目不及格,而出卖自己的肉体与无良教授发生关系,但这是确实发生的。

一名本地22岁大学生,为求自己的微积分学能够过关,就与教授发生了关系,但是最终也被教授当掉,那她是否要循环式的与教授发生关系呢?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今时今日,真的是让人发指呀。

我国独立67年,是时候要考虑国家整体的发展,而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栽培尤其重要。

 
成为学习型与研究型教师

2024/06/15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黄燕娣博士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则扮演着其中关键的角色。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充实自我,成为一个“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育者。

教师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由于独中不被教育部认可,独中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教学资源方面往往面临更多的挑战。独中在推动教育创新和改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研究能力。

学习型教师强调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和持续进修。研究型教师不仅仅是学习者,他们还需要通过教育研究,发现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

通过教育研究,教师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并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研究不仅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炼出来,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人工智能AI时代,教师需具备三种核心能力:一是应用电脑和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二是拥有广泛深厚的学识视野,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引领学生学习的专业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律精神。

如果教师能够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必将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要成为研究型教师,首先,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教育研究和学术活动。

其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估和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再次,学校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教师应注重与同事和专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教育中的难题,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教育研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研究找到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可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教育的未来在于教师,教师的未来在于学习和研究。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师才能在教育的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引领学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