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中国报/马六甲
蔡秀琴老师代表校友会献词,道出对恩师邓日才的敬仰与不舍。 来宾们依循“黄花路线”,缅怀邓日才所留下的黄花印记。 梁德宗用一字一句缅怀挚友、同窗故人邓日才校长。 全体嘉宾起立,为邓日才校长默哀一分钟,场面庄严肃穆,前排右起为史进福、刘志俍、谢立意、房有平、辜保瑜、柯世聪、沈墨义、杨应俊、李子松及黄雪莱等。 岑大伟神情凝重,在故人遗像前献唱《东升旭日》,歌声中尽是怀念。
(马六甲9日讯)曾获“吴德芳热心杰出华教奖”的马六甲培风中学前校长拿督邓日才,于5月30日辞世,走完他奉献华教的一生。
今天,该所他奉献一生心血的独中,为他举办一场充满温情追思会,师生齐聚大礼堂,在歌声与回忆中,缅怀这位一生为华教燃尽心灯的教育巨人。
仪式开始前,全场嘉宾肃立,为邓日才校长默哀一分钟。追思会期间,来宾们不鼓掌、不喧闹,也不交头接耳,令场面格外庄严肃穆,充分展现对这位德高望重教育家的最后敬礼。
该场以“邓日才校长追思会”为名的仪式,吸引政经文教界代表出席,更让培风中学校园再度回响熟悉而深情的旋律。
一首首由邓日才亲笔填词的歌曲《学术开花》、《美丽的名字叫培风》、《万古长青》及诗歌《花开花落》,由学生许佳惟、黄楷忆、郑欣慧、房榆植、朱雯歆、黄千寻、林家宜、周瑞琦、熊芷妤、杨茵棱及副校长王嘉显倾情演绎,展现对邓校长最深沉的怀念。
此外,郑健斌当年为1994年退休的邓日才而写的歌曲《东升旭日》,今天也在岑大伟的深情献唱下,再度响彻礼堂。
会上,培风中学董事长史进福、校长黄雪莱、校友代表蔡秀琴老师致词。邓日才校长的同窗老友、90岁高龄梁德宗,也在会上回忆当年。
此外,校方在校史馆常设展中设立“缅怀邓日才老校长的黄花之旅”专区,悼念该名担任校长长达20年、深深影响培风的教育巨人。
出生于1939年的邓日才,是于2025年5月30日与世长辞,并于6月7日举殡安奉。
出席嘉宾:甲州郊区发展、农业及粮食安全副行政议员刘志俍、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主席谢立意、培风中学署理董事长萧汉昌、副董事长柯世聪及辜保瑜、总务曾昭明、财政房有平、联络主任杨应俊、常务董事拿督李子松及沈慕羽书法文物馆馆长沈墨义等。
满怀热忱的优秀学者
培风中学董事长史进福形容,纵观拿督邓目才校长人生,可说是一位满怀热忱、孜孜不倦的优秀学者。
“他一生服务培风,一世维护华教,不卑不亢、无怨无悔的精神,希望学弟妹能追随其爱校的热情。”
他说,邓校长自小学毕业后,到培风中学继续学业,就此与培风结下不解之缘。
“从培风中学工读生、半职老师、全职老师、训导主任、代校长、校长、到退休后义务帮忙,他为培风服务超过60载,为华教贡献毕生岁月。”
他说,邓日才从1975年开始掌校,一直到1994年底退休。
“邓校长在掌校期间,同时进修马来亚大学教育专业文凭班,再到台湾师范大学参加暑期师资班,结业后,因受恩师严元章敦促,毅然回到母校服务。”
卸任后助培中整理校史 邓校长捐出日志资料
“您留下的黄花轨迹,不是标语,而是一个可以继续实践的办学方向。是一个可以让培风人,不畏风雨,持续前行的精神引领!”
培风中学校长黄雪莱说,邓日才于1995年卸任后,并未离开教育第一线,他协助校史资料整理,义务担任校史馆导览老师,将自己的校长日志与资料全数捐出。
她说,邓校长也长期担任董总、教总顾问角色,参与教育政策、教材编订与培训工作,继续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动华文教育。
“他给我们的启发是办教育,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用诚意与洞察力,去回应自己所处的社会脉络。”
她说,邓校长身体力行,教会人们,教育改革不是一时的壮举,而是一生的实践;教育信仰,不只是在书本中说得动听,而是能否在每一次选择中做得踏实。
蔡秀琴:学会教育真正意义
培风中学校友代表蔡秀琴老师形容,邓日才不仅仅是校长,更像是她人生导师和精神支柱。
“他的影响,不只是在课堂上,也在我们的生活中。邓校长用自己的行动和信念,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爱校、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教育真正意义。”
她说,高中三那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令她徘徊在毕业就立刻就业,还是设法升学的艰难选择中。
“是邓校长在我最艰难的时刻,提供我申请保送就读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后返回母校担任老师的机会。他不仅帮助我解决升学经费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无论如何,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
她说,虽然邓校长已经离开,但他的精神、教诲与歌声,依然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梁德宗:邓日才是好校长
拿督邓日才校长同窗老友梁德宗指出,尽管当年有人认为“独中校长不是人做的”,但邓日才不仅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更认为“校长”一职再难,也要有人做,而且要做得更好。
“因此他埋头苦干、创新、敢当敢做,实现了另一个‘一所学校有好校长,就是好学校’的说法。”
他也说,尽管邓日才本身并不富裕,但曾协助两名家境清寒及家人患癌的学生缴付学费,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其中一人如今在台湾当律师,另一人则在吉隆坡开设律师楼。
他形容,邓日才做到成为“用一生坚守讲台”的人。
“今日的永别,是你留给我们的最后一课,展现什么是坚强和奉献,我们以你为荣。”
(中国报)